第139章 乖順的南宗和北直官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9章 乖順的南宗和北直官紳

  王陽明這麼說後,朱厚熜捻額沉思起來。

  他已經通過重金養起來的夜不收隊伍,把京師附近的蒙古諸部摸了個清清楚楚。

  據他所知,現在的蒙古諸部,還在四分五裂的狀態。

  最有實力的蒙古部落是吉囊和他弟弟俺答的勢力,兩人現在的年紀跟他差不多大,也還在整頓內部、統一蒙古諸部。

  所以,兩人現在不可能敢在這個時候大舉興兵南下,最多只是恐嚇一下自己。

  但現在,總兵杭雄和副總兵柳鎮說有虜寇潛越入關,而且還請求勤王,無疑是有欺負自己這個皇帝在京師,信息掌握的不多,而有意誆騙自己的嫌疑。

  對於杭雄和柳鎮,朱厚熜也讓錦衣衛對他們進行過調查。

  據他所知,這兩人在京師文官士大夫中的口碑不錯,皆稱二人清節,也就是清廉節儉。

  但矛盾的是,杭雄在江彬下獄後,就被時任巡撫彈劾他擅取發給士兵的官銀二千兩給江彬。

  所以,京城中的文官說這杭雄清節完全站不住腳。

  這讓朱厚熜對杭雄本人也就沒那麼信任。

  不過。

  在朱厚熜看來,這兩武將應該也是不敢完全保證皇帝不知道虜寇底細,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地先遞送軍報請求勤王,而沒有冒然率兵來京師。

  而且,還讓他現在心中犯疑的是,為何這塘報只有兩武將的呈報。

  三邊總制王憲和巡撫楊尚志這些官員的呈報為何沒有?

  這讓朱厚熜嗅到了別到的味道。

  所以,朱厚熜才對王陽明問了這麼一句。

  而王陽明的判斷倒也和他相符合。

  這讓朱厚熜更添了一絲信心。

  朱厚熜也就頷首問著王陽明:「你說這是不是北直官紳不願意服軟的意思?」

  「正如陛下所言。」

  「他們可以為了免役與官位,不再鬧事。」

  「但要讓他們承認兩位國舅和武定侯等勛貴之舉是惠民之舉,他們應該是不願意的。」

  王陽明回答後,就又補充道:「至少他們不會輕易願意承認勛貴外戚也會做利民惠民的事,這會讓他們很難再打著為民伸張的名義遏制勛貴外戚們。」

  「所以就讓大同急遞一份塘報來威脅朕?」

  朱厚熜問道。

  王陽明說:「這份塘報可能是他們早就買通邊臣預備好了,就等著陛下做了選擇後才拿出來。」

  「那就按你們兵部的想法回文。」

  朱厚熜毫不猶豫地說道。

  王陽明拱手稱是。

  接下來。

  王陽明就離開了清寧宮。

  但王陽明在出來後,兵科左給事中鄭魁已在等著他。

  塘報是六科廊先領後再報於六部的。

  所以,鄭魁已經先知道了塘報內容。

  鄭魁是宛平縣人,自然也是北直官紳之一。

  自然。

  他很希望天子在看見這份虜寇入關的塘報後能夠不安,進而下詔勤王。

  而不是像上次一樣,因為虜寇只是扣邊,所以居然沒有嚇到皇帝,讓皇帝依舊凜然不懼地處置了北宗孔氏。

  鄭魁內心期盼不已地在六科廊外踱著步。

  二月的春寒讓他不由得踱步得越來越快,不時地還搓搓手,然後兩眼依舊不停地張望著宮內。

  當他看見王陽明時。

  他才停止踱步和搓手,滿懷期待地朝王陽明走了來。

  他希望十五歲的帝王能被虜寇入關成功的事所嚇到或者大怒。

  「大司馬!」

  「不知陛下看了塘報後作何諭示?」

  在見到王陽明後,鄭魁也就立即關切地問起王陽明來。

  王陽明道:「陛下聽後倒是未亂分寸,在聽了我的分析後,決定暫不准勤王之請。」

  王陽明知道鄭魁想知道什麼答案。


  但王陽明沒有給鄭魁想要的答案。

  他甚至也沒把天子的表現客觀地回答給鄭魁知道,只是說天子聽了他的分析,天子沒有方寸大亂。

  這自然是王陽明有意如此。

  他知道虜寇入關與這些北直士紳有關係。

  所以,他才不會讓這些北直士紳對天子有更清楚的了解。

  鄭魁聽後非常失望。

  但明面上。

  鄭魁不可能露出失望之意,只笑著說:「難得!陛下不愧是秉性質慎、穩重內明之君!」

  「悍後當朝。」

  「明君在位。」

  「些許虜賊自然壞不了大局。」

  王陽明只是微微一笑,說了幾句,接著就離開了這裡。

  鄭魁笑著稱是。

  表現出對王陽明所言無比贊同的樣子。

  一直到王陽明離開後,鄭魁才收住了笑容。

  「陛下這都不慌嗎?!」

  原南京工部右侍郎周一孝在從自己外甥鄭魁這裡知道天子對虜寇入關的反應後,也倍感失望和驚愕。

  鄭魁也一臉沮喪道:「慌不了!畢竟兵部尚書王陽明給他吃了定心丸!」

  「哎!」

  周一孝鬱悶地拍了一下桌子。

  接著。

  周一孝就對同鄭魁一起在自家庭院裡聚集的北直士紳們說:「如此看來,我們只能讓步,去參加廷議,為跟我們爭利的外戚勛貴正名,承認他們不是在奪民之利了!」

  話說。

  北直官紳們對天子重塑錢法這事,也不是一直沒有防備。

  他們早就預備著,如果天子真的還是堅持重塑錢法,不因對楊慎有私怨而改變自己的主張的話,就讓是他們背景的邊臣準備借虜寇入關來恐嚇皇帝。

  儘管。

  上次他們這些北直官紳也借虜寇恐嚇了皇帝。

  但上一次,他們只是說虜寇扣邊。

  這次,他們則是真的讓他們的人放了少部分虜寇入關,只是對外則說是虜寇潛越入關。

  可皇帝還是沒有嚇到。

  這讓北直官紳就有點黔驢技窮了。

  因為他們又不能真的起兵造反,也不能真的讓他們在邊鎮的人不聽聖命就率兵進京,然後真的就要清君側。

  聽周一孝這麼說後。

  鄭魁則沉著臉道:「陛下何故苦苦相逼!」

  「他讓那些勛貴外戚誘使百姓成刁民,然後血腥鎮壓了我們的子弟,也就罷了!」

  「現在,他還要我們給那些勛貴外戚正名,這不是為難人嗎?!

  鄭魁現在心中非常憤懣,也就忍不住控訴起來。

  「但我們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了!」

  周一孝厲聲說了一句。

  「周公說的對!」

  「該忍時忍,不能氣短,該狠時狠,不能手軟!」

  「現在是我們該忍的時候!」

  這時。

  另一位北直官紳說了一句。

  「是啊,碰到了這麼一位厲害天子,我們現在也只能先忍!」

  「總不能真把我們的官位讓出來了吧?」

  「本來北方的進士就少,山東、河南、山西還要占去不少名額」。

  「先忍吧!誰讓陛下聯合勛貴和外戚,要拿我們做代價呢,而且京師這地方,又到處都是錦衣衛,又不能真的整出大動靜來,只能先順著聖意來!老老實實挨宰!」

  「沒錯!大不了就真讓天子開啟中興之世,長遠來看,也是好事,省得京師流民越來越多,讓盜賊之患越發猖獗!」

  別的北直官紳也紛紛說了起來。

  因為朱厚熜沒有被虜寇入關的事嚇到,北直官紳也就選擇了隱忍。

  關於建昌侯、壽寧侯、武定侯等外戚勛貴放低息貸是不是害民之舉的廷議也就順利舉行。

  四品以上的北直官紳也就都按旨準時來到了文華殿參加廷議。


  已經進京的南宗孔氏家主孔承羨也參加了這次廷議。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北宗孔氏就因為不忠,所以落得如此下場,當然,他們素來就不是我們孔門正統,不過是當年太祖不得不拉攏北方才暫讓其代表我孔氏正統而已。」

  「而這次,建昌侯等放貸的事,我也訪查了,確實不是害民,相反是在惠民,是在以更低的利息助度春荒。」

  「既然要忠,那就要誠,所以我們不能撒謊,原國子監司業楊和以死誣陷楊典史明顯就不誠實,也非忠君之舉,可謂失大德也!」

  「至於那些鬧事士子顛倒黑白,圍堵建昌侯府,明顯也不是忠君之舉,所以也可定為逆賊,殺之不為過。」

  孔承羨也就先說出了自己的一番看法。

  周一孝在孔承羨說後就道:「公所言極是,這次鬧事士子可謂是忤逆不忠,也不孝!是我北直士林之恥!楊和也是老糊塗,想來也是其本人作風不謹,才指使其族中子弟擅殺百姓性命。」

  「這次的事,我們北直士紳也都一致認為,的確不是建昌侯、壽寧侯兩國舅和武定侯等勛貴的錯,相反,他們的確是在低息借貸以助鄉民,反而是我們這些讀書人家,不少門戶在趁春荒高漲利息,頗令鄉民不滿。」

  「而也因此,鄉梓中不少士紳也就為利喪德,竟阻止鄉民去貸他利,還大鬧縣衙和都察院,乃至圍堵建昌侯府,令我等恥與之為同鄉。」

  咚!

  朱厚熜在聽得這些北直官紳如此表態後也就敲磬甩袖走了出來。

  「說的好!」

  朱厚熜笑著說了一句。

  眾人見此都跪了下來。

  接著。

  朱厚熜就轉身看著這些人:「看得出來,深明大義的人還是居多的。」

  「朕也不是抓住問題就不放的人。」

  「把你們廷議說的話,都登報。」

  「然後,周部堂。」

  朱厚熜這時喚了周一孝一聲。

  周一孝忙道:「臣在!」

  「你們士紳素來對惠民有方的官員不是都要發動百姓送萬民傘或者萬民匾什麼的嘛。」

  「這次兩位國舅和勛貴他們做了這麼大的好事,你們是不是應該也組織百姓,送個傘或者匾額什麼的,或者刻碑記起事,乃至請入鄉賢祠啊?」

  朱厚熜問起周一孝來。

  周一孝和在場的北直士紳皆怔了片刻。

  這要是組織百姓送了傘或者匾額,還刻碑記勛貴外戚低息助民,乃至請其入鄉賢祠,那將來自己這些人不是得把利息降得更低才好意思說自己愛民?

  這陛下是變著法為難自己這些士紳啊!

  但周一孝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反對,也就回道:「回陛下,自然是應該的!」

  「那就這麼辦去吧。」

  「是!」

  接著。

  朱厚熜又看向孔承羨:「要是孔門中人都像你孔承羨這般忠心,朕也不會如此對待北宗孔氏。」

  「以後,你就承襲衍聖公之位吧。」

  朱厚熜這麼說後,孔承羨喜不自勝,忙嘭地一聲,重重磕了一個頭,而哽咽道:「臣謝陛下隆恩!謝陛下不棄我孔氏!」

  「要引曲阜為戒,不可再讓先師蒙羞!」

  朱厚熜囑咐道。

  「臣謹記!回鄉後必嚴教子弟,扶危濟困,誓死效忠皇明!」

  孔承羨回道。

  這時。

  梁儲突然建言道:「陛下,曲阜孔廟不能沒人管,臣認為當令新承襲的衍聖公率本房從衢州遷居曲阜,只留他房在衢州以博士官奉祀家祠!」

  孔承羨聽後大怒,心裡恨死了梁儲。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