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抵達壽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0章 抵達壽春

  或許此時魏國、吳國兩方誰都想不到,巡視一州的豫州刺史賈逵,此刻正在淮南的一個矮山之上蹲守,身邊不過弓箭手百人。

  而讓堂堂一州刺史觀望了一個時辰的,僅僅是一支百人左右的吳軍步兵。

  賈逵明白,若是這支吳軍走得再近些、抵達這座矮山附近,恐怕就有可能發現無強口這裡修建營壘的事實。

  如此大的營地規模,若是被吳軍將領探知,說不定會影響戰爭的走向。

  這隊吳兵到底還是沒有走過來,在前面河流、湖泊交織的地方繞了半晌,便向東邊回去了。

  此時賈逵所在的無強口,正東北方向百里外乃是巢湖。

  巢湖向東南方向流至長江要經過濡須水,而大名鼎鼎、被曹軍進攻多次卻依然沒能拿下的濡須塢,就在巢湖和濡須水的連接處。

  若要算起來,濡須塢距離無強口也有將近兩百里遠了。剛才的吳軍不過一百之數,吳軍將領肯定不可能僅派一百人走出這麼遠的距離探查,後面說不定跟著五百、甚至一千人。

  難不成吳兵開始集結了?

  賈逵平日所在的豫州雖然南邊被大別山阻隔,從而不與吳國直接接壤,但豫州乃是重要的後援力量,向東可以援助揚州曹休處,向西可以援助荊州陳群處。

  賈逵不僅知兵,而且還知曉東吳日常兵力的布置。若是和平日對比,疑點就出來了。

  吳國從濡須塢派兵出來將近兩百里,而且好巧不巧的已經到了無強口附近,說明吳國在濡須的守將朱桓認為這邊可能發生戰事。如果無事發生,朱桓不會到無強口這麼偏僻的地方探查。

  若以皖水注入長江的皖口作為基點,周魴的鄱陽乃是上游,朱桓的濡須乃是下游。上游的周魴欲要投降,下游的朱桓隔著八百多里、提前十天就知道了?

  朱桓又不是神仙!

  唯一可能的結果,就是朱桓已經知道周魴詐降的事情,說不定吳兵已經在往皖口、皖城一帶開始調兵了。而且皖城方向沒有信使匯報情況,那麼定然是皖口附近!

  不得不說,總是有那麼一些直覺敏銳的優秀將領,憑藉一些戰場上的風吹草動、加之大膽又合理的推論,竟然可以將事情的真相推算出來七七八八。

  雖然賈逵並不知道此時的朱桓正在武昌,也不知道新任的濡須督乃是駱統,但這並不影響賈逵行事。

  賈逵再不遲疑,翻身上馬原路返回,到自己的大帳中寫了兩封文書。

  一封送到北邊三百五十里的壽春處,將自己探查到的情況和心中猜測全盤寫出,上表直接交給皇帝。

  另一封送到西南方向一百八十里的皖城處,讓守將謹守城池、不得四處探查。

  賈逵一邊告知皇帝、另一邊卻讓皖城處不要探查,乃是有原因的。

  賈逵有理由相信,孫權的吳軍已經開始向周魴約定的接頭地點皖口處進發。孫權若是如此,定是存了以逸待勞、甚至埋伏偷襲的準備。賈逵怕皖城守軍若是出去探查,讓吳軍撞見甚至使其改變計劃,這就或許會生出變數來。

  賈逵認真寫好了書信,吹乾墨痕、裝好封上火漆,隨即向兩個方向派出信使後,賈逵坐在帳中思考良久。

  賈逵其實挺看不上曹休的。不是說曹休不夠勇武、或者貪生怕死,而是賈逵認為曹休根本就不是帥才。

  在賈逵的眼中,讓曹休領萬人親自上陣,曹休可以比誰幹的都好,戰鬥意志、戰術修養一個不缺,畢竟是隨武帝曹操的虎豹騎征戰了十餘年的。

  但是讓曹休作為統帥指揮十餘萬人,曹休還真沒這個本事。

  先帝曹丕還在的時候,前後三次伐吳,後兩次乃是先帝親自統帥軍隊前往廣陵。

  第一次伐吳的時候,東線由曹休統率八萬人進攻,當時的賈逵就在曹休軍中。曹休取得的斬殺東吳呂范部數千人的戰績,不過是因為天氣原因,呂范所部的船隻被吹到了江北岸,曹休因此撿漏而已。

  曹休甚至還當著眾將的面給先帝上表,說什麼要『率軍即刻渡江,從敵人處獲取補給,如果我死了還請陛下不要掛念。』

  這叫什麼話!你再過江,能同時過八萬人嗎?八萬人的補給軍糧,把吳地的幾個郡榨乾了都未必湊得出來。

  而且你曹休乃是都督,竟然要以身犯險、求了死志?你若是死了,這八萬人的大軍怎麼辦?


  賈逵當時聽了曹休的話也未作聲,轉頭回到自己營中,歇都沒歇,立刻給曹丕上表彈劾曹休。

  自此,曹休和賈逵二人開始針鋒相對。

  賈逵看不上曹休是一以貫之的,即使曹休當了大司馬,賈逵也只當曹休是以皇帝宗親的緣故。

  若是曹休不足以統帥這十餘萬的軍隊,誰又可以呢?聽聞皇帝遣大將軍曹真率中軍也來了壽春,莫非是要用曹真?那曹休能服氣嗎?

  ……

  曹睿一行是十二月二十日中午到達譙縣的。

  即使當地守臣和官員奉上酒食,一行五六千人也並未停留,而是繼續向南前往壽春。

  之前曹操、曹丕每次從譙縣到壽春,可都是坐船的。但由於曹睿身邊所率的這五千騎兵乃是從河南前來的最後一隊,因而沒有什麼多餘的船可以供人乘用。

  曹睿也毫無怨言,連整個國家都是自己的,船用來運送糧草也是為了自己嘛,又有什麼好說的呢?

  按照日行八十里的速度,曹睿和曹洪、許褚率領著最後的五千中軍,抵達了壽春城郊,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五日。

  壽春城乃是依託淮水而建,作為南北運輸樞紐之地,壽春城附近的碼頭不下十座。從河南、兗州、豫州、青州、徐州集結到此的部隊,營寨依淮水密密麻麻,綿延不下五十里。

  曹真已早就到達壽春了。聽信使說皇帝將於今日下午抵達城外,曹休曹真兩人更是率領著一眾文武官員,在淮水北岸渡口以北五里處列隊迎接。

  雖然地處淮水,但是冬季的溫度還是頗為寒冷。但聞得皇帝要來,一眾官員卻沒有一個抱怨的。

  說起來,這些駐紮各地的刺史、將軍、太守們,基本都還沒見過皇帝呢。第一次覲見,哪個敢怠慢半分?

  就在眾人翹首以盼之時,開路的一千騎兵先行過來警戒。跟在後面的大隊人馬,也陸續走了過來。

  眾人抬眼望去,為首一人騎著一匹極為神駿的白馬,身著金盔金甲,被陽光晃得看不清面目。

  除了皇帝,誰又敢如此穿著?

  皇帝離得越來越近了,一眾文臣武將也在曹休的指揮下跪地迎接。

  馬蹄聲逐漸接近,而又緩緩停下。

  「眾卿都起身吧,隨朕一同進城之後,朕再與你們好好認識一番。」

  除了曹休、曹真以及少數出身中軍的將領外,大部分人盯著曹睿坐於馬上的身形,不由得一時有些發愣。

  曹睿已經見怪不怪了。這些人看向自己眼睛都挪不開了,還不是因為自己的相貌?

  曹睿坐在馬上笑著說道:「眾卿裡面,不少都是第一次見朕吧?既然是第一次見,要看就多看幾眼,朕的樣子還是要記住的。」

  眾人有的咧開了嘴,有的已經迎合著笑了幾聲。

  曹睿看向眾人點了點頭:「既然如此,就都上馬吧,朕到了壽春城裡再和你們詳聊。」

  曹睿隨即看向立在旁邊的曹休和曹真二人:「大司馬、大將軍都辛苦了。隨朕一同騎馬可好?」

  曹休和曹真自然應允。隨即一行人等浩浩蕩蕩的向南行進。除去開路的一千騎兵,最前面的三人就是皇帝曹睿、大司馬曹休和大將軍曹真。

  司空司馬懿、四位侍中以及其他內臣隨於其後。剛剛迎接的眾臣子們只能排到再後面了。

  大將軍曹真是在十二月初洛陽的大朝會後,當日就動身率領四萬五千中軍南下的。而大司馬曹休,更是早在八月就回到壽春,算起來,曹睿與曹休已經足足四個月沒見了。

  曹休驅馬跟在曹睿的右側,笑著說道:「臣這還是第一次見陛下著金甲,英武之氣讓臣折服啊。」

  曹睿看向曹休:「大司馬見到朕的這副盔甲,覺得眼熟嗎?」

  曹休有些不解:「陛下這乃是金盔金甲,臣從未見到過這副盔甲。不過臣早年間在宴席之上聽武帝說過,武帝在洛陽西園為典軍校尉的時候,曾親眼見到靈帝閱兵之時,穿的就是金盔金甲。」

  曹睿笑著搖了搖頭:「同樣是金盔金甲,朕穿著就可以驅虎狼之師南征,靈帝穿著只能是在死前掙扎罷了。」

  曹休自知說錯了話:「是臣失言了,請陛下治罪。」

  曹睿看了曹休一眼,笑著說道:「治什麼罪?朕沒有那么小心眼,大司馬但說無妨。不過這副盔甲,大司馬真的沒印象了?」

  曹休眯著眼睛看了片刻:「陛下一說,這副甲從形制來看,臣感覺確實有些眼熟。莫非……」

  曹睿點了點頭:「這副甲乃是朕命人仿照武帝的大鎧做的。形制一模一樣,就是甲片上麵包了層金,只是尺寸大了一圈罷了。」

  曹休笑著說道:「怪不得,臣見到這副甲的形制和現在的甲相比,細微之處還是差別不少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