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科舉?不,是世官世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1章 ,科舉?不,是世官世祿

  在張晟看來,既然自己已經承認了,金漢部不是自己一人的金漢部,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必須要立下一條根深蒂固的根基。

  這個根基便是:天子與貴族和祭師共治金漢!

  天子是昊天上帝所啟示而建立聖教與金漢部的政教合一的尊貴首領,而貴族與祭師則是天子任命冊封的左右助手,協助天子管理昊天上帝在人間的神國和信徒。

  張晟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利益,讓他們能夠主動地為自己、為聖教、為金漢的利益而服務。

  神權制的祭師制度已然建立,用於金漢教育和宗教方面的事務,但這還遠遠不夠。

  張晟必須要建立起一套忠誠於自己的貴族體系來統領部民和軍隊,但為何不能選擇官僚呢?

  原因很簡單,即便有足夠多的官僚被任命為各個百戶、營、團的長官,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職位也將逐漸變為世襲制。

  這是由於統治遊牧民族的方式與管理定居農耕的農民有著本質區別。

  成為金漢各級組織的首領,不需要多少文化上的知識,反而是需要個人實力強大,能帶領整個百戶、營哥團的部民從軍打仗的軍官。

  更何況,教育不可能一下子就讓所有人一下子就懂得知識,輔助張晟管理金漢,何況這還是在文化荒漠的草原上。

  但,無論是祭師,還是未來出現的十四等級的貴族,其根源、源頭都是來自作為天子的張晟。

  如果他們膽敢背叛張晟,那麼他們將失去自己地位和財富、生命的合法權。

  屆時,張晟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剝奪他們的權位和財富,並處置他們的性命了。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確保張晟對金漢部的絕對掌控力,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同時,這種制度也會使得那些想要獲得更多權力和財富的人,不得不依附於張晟,從而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

  相比之下,祭師們卻能夠通過學習和掌握各種知識來提升自己的地位,他們憑藉著博學多才和智慧受到重視並得到晉升。

  然而,對於統領部民的軍官來說,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那麼,在金漢部中,貴族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這就依賴於軍功選士以及封爵制度。這種制度的核心在於強調軍功至上原則,只有通過在戰場上建立功勳才能獲得貴族身份和地位。

  如果一個人沒有立下赫赫戰功,那麼他將只能成為普通百姓甚至淪為奴隸,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一直以來,在金漢部中軍事力量和戰鬥能力,都被視為最為重要的能力,那些成為十戶長、百戶長和營長等等的軍官,都是通過立下戰功,而得到地位的。

  以後,金漢部的所有人只有通過參與戰爭、征服活動等方式積累軍功,從而實現個人身份等級的晉升。

  這種以軍功為標準的選拔機制使得那些勇敢、有才華且善於戰鬥的人脫穎而出,成為社會中的精英階層——貴族。

  當然張晟可不會那麼死板,真的去做到絕對的公平,而且那樣的公平對他也是不利的。

  像張忠賢、張西豹、張安佐和張進達這些名義上的宗親,以及諸多的漢人軍將,以及科扎這樣忠誠的人,絕對會得到他的倚重,成為大貴族的。

  為什麼需要貴族制度呢?這是因為在金漢統治的人口當中,除了一萬多的漢民以外,剩下的八九萬都是被征服的胡人牧民。

  這些人並不像漢人一樣,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因此需要一種特殊的制度來管理他們。

  於是,張晟決定效仿周天子,大肆分封貴族,實行夏君夷民的制度。

  他將挑選出那些能夠說雅言、寫神文的漢人,將他們封為金漢的貴族和祭師。

  這些漢人將代表張晟管理那些來自不同部落、不同氏族的胡人牧民,並負責傳播昊天信仰。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統一管理這些不同背景的人群,建立金漢穩定的秩序。

  此外,因為混編各部落、部族的原因,以及張晟下令禁止再以以前的部落稱呼,所有人都只能自稱金漢人,所以張晟冊封的貴族,是金漢的貴族,而不是以前那樣的部落貴族。

  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所有的胡人都能認同自己是金漢的一員,從而促進不同族群之間的融合。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信仰昊天的金漢人這個群體,實現金漢的長治久安。

  而張晟所準備建立的這個制度,其實就像宋朝的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思想。

  只是金漢的「士大夫」,並不是要通過科舉制產生,而是變成了以軍功和與張晟的關係親近與否來取士,這真是……。

  像張忠賢和張西豹兩人,他們的地位就是通過戰功、對張晟的忠誠,以及掌握著知識,更重要的是同為漢人,以及名義上的宗親關係,就被張晟冊封為貴族。

  當他們得到這個地位起,一直往後,只要繼續忠誠張晟以及張晟的子嗣。

  那麼他們的他們世襲地位,就得到保證,因為未來輔佐張晟死後的新天子的,也是他們的子嗣。

  相當復古啊,一下子仿佛回到了那個以血緣任命官職的時代。

  而張晟,就是他們這些人地位與特權的來源,只有他的任命,出口成憲,貴族才是貴族,祭師才是祭師。

  當然這一切都還只是他的設想,但如何統治金漢部,他已經想清楚了。

  他知道,自己不需要管理金漢部所有人,只需要管理好那些從他這裡得到權利的人就行。

  但他更不想讓金漢部,變成大宋那種,從只會做文章的人中,選拔出不通武藝和管理的官員來管理金漢部。

  那種以文章取士的制度,不適合金漢,更會被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害死金漢。

  考試做官的制度,起源於諸夏,理論上說,這套不論血緣,只論文章的官員選拔體系是非常公平的。這可以讓一個國家中大部分的男性臣民,都有做官的機會。

  比起論血統、靠投胎做官,不知道進步了多少!

  未來「文官考試」和「公務員試」還在相當多的先進國家流行起來。通過考試選拔基層公務員成為了世界的主流。

  因此科舉制度的進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如今的金漢部,不能實行這樣的選官制度,因為金漢部麾下,能說漢語寫漢字的人實在太少,最基本的紙張都是一個問題。

  如何讓更多的人得到書籍學習知識,都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呢。

  更何況,小小的金漢部,哪裡需要眾多的官員。

  冊命貴族可不會通過科舉考試。

  不過可以把考試制度,保留在聖殿的太學殿中,以此作為對那些在太學殿中學習的祭士和學子所學知識的考察。然後授予其相應的學位。

  特別是那些祭士們,等他們熟練誦讀、背誦聖教的三本經書,以及各種聖教的儀式後,就可以派出去到各個百戶做祭師,或者當做傳教士派到其他部落去傳播聖教。

  張晟轉頭看向身旁的眾人,他仿佛能看到歷史的長河在眼前流淌。

  他說道:

  「在遙遠的商周時,那個時候,周武王分封諸侯,以屏藩周室。

  而在金漢,我也希望能通過冊封十四個等級的貴族,來協助我管理金漢全體部眾…………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