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十萬精兵下荊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15章 十萬精兵下荊淮

  「快些,催促前軍,再快些。」

  騎官慎慎道:「魏王,若是再快,車架難免顛簸。」

  曹承搖頭,指尖輕輕摩擦著一張泛了黃的舊時畫像。

  那是他老曹家僅存的最寶貴的一張畫像了,畫卷所述,正是當年曹操登臨九五之景

  「不礙事,傳令前軍急行,孤吃得住。」

  見曹承執意堅持,騎官只得抱拳而退:「喏。」

  馬蹄飛奔,令旗急揮。

  「魏王令,前軍急行,中軍緊隨!」

  「魏王令,前軍急行,中軍緊隨!」

  此番南下恭迎曹操回朝,北魏選用的乃是最精銳的戰騎、步卒,加之羽林儀仗八千,共計十萬人。

  較之往日北魏與其他勢力決戰,也就是這般陣仗了。

  前軍皆為精騎,急行之勢一起,頓時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所過之處平窪鋪路,遇水造橋。

  有冉閔親自督陣在前,軍士們滿身儘是幹勁。

  一路上隨行公卿,即便是身體素質較差的文臣,也無一人叫苦。

  忠於北魏者,又有誰不仰慕那位曾經的聖君,如有幸得見其天顏,哪怕是早一分一秒,受再多的苦累也是值得的。

  長安距離荊淮一代千里之遙,大軍急行不至一月便進駐合肥。

  行軍之快,史書所記也是少而又少。

  略作修整兩日,眾人聚而議之。

  「靖平,我北魏先前收繳戰船便泊於南邊橫江渡。現屬謝玄統管。」

  「好,調令謝將軍整備戰船,明日大軍南渡,親往建康以迎先祖。」

  冉閔領命欲出,卻被王猛一把拽住:「魏王,不可如此行事。」

  「景略有何高見?」

  「不合祖制。」

  任曹承搜腸刮肚也沒聯想到這方面的祖制。

  只是心裡對王猛的信任知其人絕不會平白無的放矢,還是安耐住焦躁的內心,請教道:「還請景略直言。」

  「藩王攜大軍迎天子駕,意欲何為?」

  曹承恍然大悟。

  正常情況下,王爵攜軍見天子屬於謀反的範疇。

  只是在他這裡情況非常特殊。

  曹操並不屬於當下的天子,如今的北魏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是先魏,他曹承同樣也不是曹操所敕封的一字王。

  即便如此,

  為人君者,最難容忍之事便是將自己擺在一個相對弱勢的位置上。

  無論史書中將其記載的如何恢宏大度,在親自見過確認之前,他們都不清楚曹操真正的喜惡。

  索引在這種事上,需要做得盡善盡美才是明智之舉。

  相較而言,如果曹操不承認曹承的曹氏血脈正統性,不比削去司馬晉國號造成的影響力小。

  畢竟如今北魏聲名顯赫的將軍或多或少都受過晉武提點指教。

  一旦前後兩任魏國君鬧掰,張武不可能還堅定不移的站在他曹承身後。

  這些個將軍立刻便會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多謝景略提點,孤險些犯了大忌。」

  「魏王多慧,末將不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了。」

  「景略言重了。如此,永曾,調度一條戰船,點精銳驍衛二百,隨孤親往建康面見先祖。余者屯駐於合肥,未得孤親許,不得妄動!」

  「喏。」

  眾臣無一異議者。

  換作平時,曹承若要這般隻身犯險,恐怕早就被人懟了。

  一早,張武用過早膳,練了會武,又陪謝道韞練了會字,才收拾收拾去到謝安府上。

  他和謝道韞的事就這麼沒頭沒尾的定了下來。

  沒有俗禮中的迎親送親,沒有賓客的祝福。

  事實上就連暴脾氣的謝奕也不知道這樁婚事到底該怎麼辦。

  按照常理來辦吧?張武娶了他的姑娘,就是他女婿。


  可問題是這貨的雕像現在還擺在雲霄閣中,普天之下哪有一人配當他岳父。

  總歸是女兒的終身大事有了著落,索性各論各的。

  謝道韞愛叫啥叫啥,反正他就咬死不改口,晉武就是晉武。

  反倒是謝玄那小子不客氣。

  每次回到建康見到張武時姐夫長姐夫短的叫個不停。

  這樣一來,倒是替謝奕緩解了部分尷尬,不至於讓大家看起來就不像是一家人。

  正堂中。

  「呦,今個怎麼都這麼早,許二愣子,不用教你後輩耍刀了?」

  曹操見張武進來,隨手一揮,謝安便遞上一封書信。

  張武展開一看。

  「後十四世玄孫承敬拜先祖天顏,有生得見,言語無措,特迎先祖北歸。」

  原來是曹承那小子的拜帖。

  「這小子,人還未至,傳書倒是先到了,整的還怪正式的。」

  謝安:「晉武驟逢喜事,安不敢叨擾,其實三日前便有傳信,北魏遷動十萬大軍南下,此時已進駐合肥。想來是特迎魏武歸朝。」

  「安石呢?此番便隨我等一同北歸,替魏謀劃一番?」

  謝安合袖而揖:「固所願,不敢請耳。」

  張武轉向曹操:「怎麼岳父?去看看後輩打下的江山?」

  曹操笑罵道:「哼,真當朕不知曉那不肖子是怎麼起家的。」

  「呃」

  「也罷,你這外祖一脈都出了力,朕這當玄祖父的自然也不能奚落了後輩。再者,這江南之地軟風軟語的,帶的朕骨頭都快酥了,不痛快。」

  曹操還是挺欣賞曹承的。

  雖說曹老闆本身就是不重小節之人。

  但從細微之處,最是能觀人之品。

  起碼從曹承的行事風格上,他能感受到格外的重視與孺慕之情。

  也讓他對此界北魏多了三分歸屬感。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