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天竺的種姓制度震驚古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陽群眾的這些本事,都是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 6➈𝕤𝓱υ𝔁.𝐜Ỗᗰ ♔★】

  【舉個簡單的例子,若是有人突然以極低的價格拋售自行車、電瓶車,那麼幾乎可以肯定,這個人就是個偷車賊。】

  【若是哪家租戶明明看起來只有一兩個人住,但是每個月水電費卻異常高昂,外賣訂單也頻繁,這往往意味著那裡可能是一個傳銷的窩點。】

  【當居委會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查水錶的時候,如果屋內散發出異樣的氣味,那就極有可能是藏有違禁品了。】

  【如今的「朝陽群眾」主要由五部分構成,分別是治安志願者、黨員巡邏隊、專職巡邏隊、義務巡邏員以及治安積極分子。】

  【朝陽群眾之所以如此出色,除了自身的熱情和敏銳的「情報意識」外,也離不開朝陽警方前期的精心組織和培訓。】

  【為了提高朝陽群眾識辨」不良分子」的能力,朝陽區有關部門會定期組織各類培訓活動。】

  【他們總結出了一系列實用經驗,如若發現精神萎靡、形影消瘦的陌生人,或是夜間頻繁有男子進入衣著較為暴露女子出租房等情況,均應及時上報。這些被稱為「八發現八報告」的經驗,旨在協助群眾更精準地識別和預防潛在的安全隱患。】

  【除此之外,在各類大型活動舉辦期間,相關部門還會動員志願者前往現場進行巡邏。讓志願者在實踐中學習和積累經驗,還能有效提升他們的觀察和應變能力。】

  天幕上給出了「八發現八報告」的具體內容。

  「這個辦法好!」

  「我大唐也可以效仿,整理出貞觀版「幾發現幾報告」,再由各地官府給民間百姓培訓。」

  「而且,朝陽群眾的實戰經驗也同樣適合大唐。」

  「若是有人賤賣財物,除了自身家庭困難需要周轉,極有可能是偷盜之輩。」

  「若是一個兩口之家,用水用木柴量異常驚人,那極有可能其家中窩藏了見不得光的人。」

  李世民連連稱讚。

  如今還是天下大旱,流民的情況由於馬糞政策的實施好了許多。

  但是也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混入流民之中。

  裴匪舒在前些日子就抓住了混在流民之中的突厥人。

  所以,這個百姓培訓的辦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將百姓的眼睛培訓得雪亮,那些探子將無所遁形!

  長此以往,大唐的治安便能改善很多。

  他希望在他的治下,貞觀年間的長安城,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永樂年間。

  朱棣終於下定了決心,要將百姓調動起來共同打擊違法亂紀之人。

  百姓的力量,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深不可測。

  在大部分封建帝王的心中,民間組織是不能與官方勢力相比的。

  但是自從看過這麼多關於人民的視頻,許多有著宏圖大志的帝王心中已經開始慢慢發生轉變。

  在歷朝歷代,與朱棣有著同樣心思的帝王也不在少數。

  【現如今,朝陽群眾已經發展到了14萬人。】

  【他們或許看似平凡,平時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分享生活點滴,但實際上,他們都在悄無聲息地交換著偵察信息。】

  【一旦被大爺大媽盯上,你的愛豆塌房只在一瞬間。】

  【據不完全統計,朝陽群眾每月平均向警方提供的線索高達2萬多條。】

  【集中反映涉及盜銷電動自行車、街頭詐騙、反恐、公共安全類等線索。】

  【僅在2017年,他們就協助警方成功破獲了370餘起案件,並拘留了250餘人。】

  【這樣的戰績,我就問你服不服?】

  此時,彈幕彈出。

  「作為朝陽人表示:我們確實很能打聽事。之前小區裡有吵架的,我穿個拖鞋就下去了。」

  「華夏各個地區都需要多多的朝陽群眾。」

  「不愧是民間治安組織。」

  「因為這裡大部分老人都是以前從事一些重點工作的,對國家擁護能力強,業務能力也很高。」


  「朝陽群眾,西城大媽,豐臺勸導隊,海淀網友。」

  各朝古人無不感嘆。

  他們在農閒之際,也會聚在一起聊聊天,說說話。

  聊天的內容經常都是,誰家的雞丟了,誰家收成不好,住村頭的寡婦家裡好像出現男人了等等。

  詩詞歌賦他們不懂,達官貴人的軼事他們也不敢妄議。

  於是他們僅僅只是聊些家常,也根本沒想到交換偵察信息這回事上。

  正在他們感嘆之際,新的視頻開始播放。

  【天竺的賤民有多慘?生而為人卻不如畜生,種姓制度害人不淺!】

  【天竺根據種姓制度分為了四個等級,將人嚴格地劃分為三六九等。】

  【位於金字塔頂端的是婆羅門,他們自視為神的代言人,這一階層主要包括僧侶和貴族。】

  【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是那些掌握國家權力的貴族與戰士。】

  【第三等級是吠舍,則是廣大的平民百姓,他們必須通過布施和納稅的方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他們被剝奪了從政和從商的權利,只能從事那些最為低賤、髒累的工作,與奴僕無異。】

  各朝古人無不震驚。

  他們所處的朝代,社會各群體之間同樣存在著明顯的等級差異。

  門閥貴族和平民百姓,士農工商等等各個階層之間,仿佛有一道無形的鴻溝。

  然而,這種等級劃分並不像天竺那樣嚴格,將人劃分為幾個固定的種姓等級,且各等級之間有著無法逾越的界限。

  洪武年間。

  朱元璋發出一聲冷笑。

  「種姓制度,何其荒謬!」

  這天竺不是跟元朝一樣嗎!

  元朝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地位,對百姓進行分化,即不同民族,或依據被征服的時間不同,人為製造等級。

  他們將人劃分為四個等級。

  第一等級是蒙古人,第二等級是色目人,第三等級是北方漢人。

  第四等級是南人,指的南宋統治下的漢人和其他各族人民。

  各個等級的人都有不同的地位和權利規定,其中蒙古人享有最多的特權,而南人的地位最低,常常被剝奪基本權利。

  這種不公正的民族等級制度,激化了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導致民間一直起義不斷。

  元朝對漢人、南人重重壓迫和歧視,就是滅國引線。

  同理,一個國家搞這種制度,那不是自取滅亡嗎?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