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出頭的椽子先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衛國剛推車進院,大姐和二哥就聽到動靜,從屋裡跑出來。

  「國子,你沒事吧?」李金梅抓住三弟的胳膊,看到他脖子上的勒痕,眼淚立刻下來了。

  雖然昨天李小梅被人送回來之後,說三哥沒啥事,可李金梅還是放心不下,一宿都沒睡。

  「姐,二哥,我這不是挺好的嘛,這點小傷,根本不算事,能把趙信送進班房,值啦!」李衛國興奮地安慰著大姐。

  李衛軍也握緊拳頭,使勁揮舞了一下:「國子,幹得好!」

  李金梅抹抹眼淚,臉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國子,快點回屋補一覺。」

  「姐,你也睡一會兒,昨晚你都一宿沒睡。」李衛軍也勸著大姐回屋,畢竟懷著孩子呢。

  李衛國這一覺也睡得格外踏實,解決了心頭大患,當然是好事。

  這趙信自投羅網,還省得李衛國費心了呢。

  「國子,醒醒,醒醒,大好事啊!」

  李衛國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呢,就聽到有人推他肩膀,睜開眼一瞧,映入眼帘的,是魯大龍那張興奮的面孔。

  炕沿前面還站著李小鹿,張著倆小胳膊,攔著魯大龍,估計是不許他吵醒三哥。

  「啥事啊?」李衛國迷迷糊糊爬起來。

  「國子,昨天你配製的啥藥啊,治療稻瘟病真有效,那些染病的稻穗,都大有起色!」魯大龍嘴裡興奮地叫嚷著。

  他今天一大早就去稻田查看,然後就興沖沖地來向李衛國匯報,被攔住好幾回。

  眼瞅著這都要晌午了,他終於按捺不住,把李衛國叫醒。

  「有效就好,是我特意從首都帶回來的。」李衛國只能扯遠點。

  魯大龍還真信了:「還是首都的農藥厲害!」

  等吃完午飯,李衛國也去稻田裡轉了一圈,在他看來,效果還是有差別的。

  按照一比十調配的藥水,效果最明顯,患病的水稻穗,已經基本瞧不出來。

  不過考慮到是昨天噴灑的,這才過去一天,證明效果還是不錯的,以後就按照這個比例調配。

  稻田這邊還是比較熱鬧的,水田裡邊最多的就是各種小雜魚。

  再過幾天,稻田也就該放水了,到時候肯定能收穫一批。

  不過這時候的人,對小魚和泥鰍之類,興趣不大,倒是那些南韓人,比較喜歡吃泥鰍。

  李衛國琢磨著,或許等下次見到金長順,可以跟他提提這方面的合作。

  正在沉思之際,李衛國就覺得肩膀一沉,只見一隻碩大的白鷺,落在他的肩頭。

  有魚的地方,當然就少不了水鳥。

  「你這是拿我當田裡的稻草人了是吧?」李衛國嘴裡念叨著,也不知道這隻白鷺,是不是去年冬天餵養的那些水鳥裡面的一隻,看樣子應該差不離。

  白鷺對李衛國很是親近,一個勁用大長嘴戳他的腦殼,李衛國只好笑著把這傢伙攆走。

  白鷺展翅飛翔,優雅地從稻田上面掠過,雪白的身姿配上金色的稻田,就構成一幅絕美的詩情畫意。

  隨著秋日漸深,大饅頭屯的村民也愈發忙碌起來,分田到戶的第一個秋收,馬上就要來臨。

  從大夥的臉上就能瞧出來,都帶著一股子興奮,以及一絲絲的緊張。

  糧食不打出來,裝進麻袋,誰也不知道到底會有怎樣的收穫。

  李衛國也格外忙碌,馬上就要到中秋節了,魚行那邊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就連他,也加入到打漁的隊伍之中。

  還有雞蛋鴨蛋這些,需求也十分旺盛,春城那邊的齒輪廠都打電話,要來拉雞蛋,好說歹說,這才被李衛國給攔下,主要是數量有限,供應本縣的副食品商店都不足。

  看來擴大養雞場的規模,確實是很有必要的。

  各家已經開始把土豆、飯豆子這些雜糧都收回來,終於開始收割大田。

  割黃豆,扒苞米,割穀子,起甜菜,村民們全都起早貪黑,老老小小齊上陣,連學生都放了農忙假。

  一車車莊稼從田裡拉回來,堆到場院,還要再稍加晾曬,才能打場。

  以往的場院,都是大垛,這會就分成一家一塊,已經有人迫不及待地開始用馬拉著石頭磙子,開始軋黃豆。


  「駕駕駕!」趙老闆子賣力地揮動著鞭子,他家今年種了十畝地的黃豆,豆莢結得密密麻麻,他心裡也充滿希望。

  正好李衛軍開著四輪子送完牛奶回來,嘴裡招呼他:「老闆叔,讓牲口歇歇,開我這四輪子。」

  好嘞,趙老闆子立刻換成小四輪拉磙子,一圈一圈突突跑,速度快了好幾倍。

  他家大小子在旁邊用木頭杈子,不停地翻動著莊稼,等軋得差不多了,就把上面的豆秸抖落乾淨,挑到旁邊。

  下面就該揚場了,用大木杴把豆粒和豆皮子混合物高高揚到半空,利用風力,把豆皮子吹到旁邊,嘩嘩嘩的,金燦燦的豆粒落在近處。

  「裝袋兒瞧瞧,能打多少!」不少人都湊過來,大夥也都比較關心。

  趙老闆子家是第一個打黃豆的,各家也都差不了多少。

  不少人都跟著幫忙,用簸箕把黃豆裝進一條條大麻袋,最後一數,竟然裝了二十三袋半。

  「不對呀,往年能打一袋半就算好年頭了。」會計謝老摳開始算帳。

  王隊長也在場,嘴裡嘖嘖一陣:「真是怪了,人還是原來那些人,地還是原來那些地,一畝地就多出來一百多斤!」

  黃豆的價格是比較高的,一畝地多打一百斤,就多收入二十多塊錢呢。

  這邊分地比較多,基本上每家最少的也有三四十畝,這麼一算,無形之中就出來好幾百塊錢。

  「哈哈哈,還是分田到戶好啊,今年肯定大豐收!」趙老闆子也樂得合不攏嘴。

  其他人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和喜悅,張羅著也開始打場,更有機靈的,提前預定了李衛軍的小四輪。

  各家各戶都在忙碌,反倒是以李衛國為首的,這些種植水稻的,暫時清閒下來。

  原因很簡單,水稻收穫得晚,還得半拉月才能割稻子呢。

  不過他們也沒閒著,都去別人家幫忙,在農村,這個叫「換工」,就是你幫我,我幫你。

  等割水稻的時候,正好找大夥幫忙。

  李衛國家的這兩台小四輪也立功了,只要回到村里,就立刻上戰場,不是去拉莊稼,就是在場院裡幫忙打場。

  今年的秋收,也比往年迅速,以前大夥瀝瀝拉拉地磨洋工,都落雪了,地里的苞米還沒扒完呢。

  今年都玩了命,起五更爬半夜的,前前後後沒用上半拉月,地里就剩下苞米杆子戳在那站崗了。

  連老村長都不得不感嘆:「這積極性,比組織大會戰都高。」

  不光是村民在忙碌,縣裡和鎮裡,也派下來工作組進行督導。

  大饅頭屯是示範點,很受關注,這關係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否能夠順利推行。

  這一天,連劉縣長都坐著小吉普,領著人來了。

  小吉普直接就停在生產隊前面的大場院,這裡最熱鬧。

  王隊長也正揚場呢,一身的灰土,連忙招呼正開著小四輪轉圈的李衛國,一起迎了上來。

  還有老村長,也指揮家人們打場呢,聞訊就拄著拐杖,一臉興奮地走過來。

  大夥打了聲招呼,劉縣長也邁步走進場院,邊走邊聊:「聽工作組的同志說,今年的產量,普遍能提高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我們就都坐不住了,同志們,這個數據準不準啊,可千萬不能打埋伏!」

  王隊長摘下頭上的帽子,在手上扑打了兩下:「請領導放心,這裡面可一點沒有水分。」

  旁邊的孫大鬍子接過話茬:「有水分,肯定有水分,糧食裡面怎麼能沒水分呢!」

  大夥先是一愣,然後一起哈哈大笑。

  到糧庫賣糧,都要去水兒去雜的,不過這兩個水分的含義不同。

  在場院裡轉了一圈,劉縣長也很是興奮:「看來這大包幹有搞頭,大夥的積極性都充分調動起來,產量當然會提升。」

  「縣長,您這話一點不假,俺們伺候莊稼,都快趕上伺候媳婦坐月子啦。」

  說話的是趙廣定,他就在這附近的麥茬地放鹿,掉落的麥粒兒,長出一撮撮的麥苗,是梅花鹿的最愛。

  劉縣長一聽,也笑吟吟地拍拍趙廣定的肩膀:「好啊,只要肯吃苦,再加上好政策,大夥都能勤勞致富。」

  說完他還吩咐身後跟著的記者,好好搜集一下,要把趙廣定的事情,當成一個典型,把老趙給樂的:「縣長,有沒有大獎狀?」


  「有,一切都會有的!」劉縣長也開懷大笑。

  老村長接過話茬:「要說典型,還得說李衛國的家裡,這才是勤勞致富的典型。」

  於是老村長掰著手指頭講起來:李金梅辦養殖場,養雞鴨鵝;老二李衛軍養奶牛;老三李衛國養魚種水稻,一樁樁一件件,都如數家珍一般。

  劉縣長等人認真地傾聽著,心裡也都震驚不已,一位隨行的幹部忍不住問了一聲:「這些收入加起來,一年能有多少?」

  這個問題,老村長就不知道了,而且比較敏感,他也不好瞎編排,只能望向李衛國。

  李衛國倒是坦然:「我家大姐養雞,一隻雞,一年能產蛋二百五十枚左右,雞蛋是八分錢,一隻雞的毛利潤將近二十元,去掉一半的成本,淨利潤大概在十元錢,一共二百隻母雞,年收入基本是兩千元。」

  「哇,比我一年的工資還高出不少呢!」劉縣長也不由驚嘆,他每月的工資,也才不到一百塊。

  李衛國繼續侃侃而談:「還有一部分鴨子和大鵝,加起來收入也能有一千元。」

  「另外,我二哥跟人合夥養殖奶牛,收入基本上也差不多。」

  「厲害啊!」劉縣長也不由得稱讚道,「我去南方考察,有些已經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省份,比咱們這邊發展早,農民發家致富,已經開始評選萬元戶。」

  「我當時還想,一年收入一萬塊,是不是太難了,現在看看,還真有可能!」

  萬元戶這個概念,在八十年代初期提出來,那絕對是紅遍全國。

  在人均年收入三五百塊的年代,萬元戶帶給人們的衝擊力,可想而知。

  趙廣定嘴快:「萬元戶啊,那國子家現在肯定夠了,他家收入的大頭兒,還是國子的水庫,去年光是凍魚就賣了兩萬斤呢!」

  這下子,把一眾領導都說得默不作聲。

  老村長不由瞪了趙廣定一眼,他當然知道一個道理:出頭的椽子先爛。

  尤其是在剛剛經歷過前幾年的混亂,萬一風氣要是刮回去,那李衛國一家可就有麻煩了。

  果然,陪同劉縣長的幹部之中,有人開口說道:「這麼幹,是不是有些脫離群眾?」

  說話的是副縣長趙仁,這段時間,趙仁比較鬧心,主要是因為趙信的事情。

  雖然還沒有最後判決,但是三五年肯定少不了的,所以對於李衛國,趙仁心裡充滿惡意。

  李衛國倒是坦然,他知道這個時代的脈絡,倒春寒什麼的肯定有,但是像他家這樣,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那就一點問題沒有。

  所以他也不著急,只是樂呵呵地望著劉縣長。

  劉縣長輕咳一聲:「上面的文件裡邊都說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樣才能給大夥樹立榜樣和奮鬥的目標。」

  但是趙仁不甘心,繼續說道:「學習文件的時候,還有一句話,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先富帶動後富起來的群眾,不知道李衛國同志是怎麼帶動大夥的,還是自個家悶聲發財?」

  趙廣定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你別冤枉好人,國子他們家可不吃獨食,像是俺和大拿,還有魯大龍和林青他們,都跟著國子干,每個月開五十塊錢工資呢!」

  「哦,這麼說,李衛國同志家裡還存在僱工問題,這個上面可是有要求的,不知道雇了多少人?」趙仁又有了新的發現,開始順藤摸瓜。

  趙仁呵呵一笑,笑聲裡帶著幾分陰沉:「上面的政策是七上八下,僱傭工人超過八人,那就是違反國家的規定,必須依法嚴肅處理!」

  關於僱工問題,在當年可是引起了大辯論,起起伏伏,折騰了好幾次。

  因為僱工這個敏感的問題,可能涉及剝削,而這在當時,是嚴重的方向性問題。

  比如當年那位賣瓜子的著名人士,就因為僱工數量超標,被送進監獄。

  這在幾十年後的人看來,簡直是笑話,但是在當時,的確是非常嚴肅的問題。

  後來上面定下調子,就是有名的七上八下。

  僱工在七人之內,就屬於合法範圍,超過八人,就是不行。

  這次就連劉縣長都頗覺棘手,因為這個問題是一道紅線,實在太過敏感。

  趙廣定一聽也傻了,這不是把國子往火坑裡推嗎?


  他嘎巴半天嘴兒,終於想明白了,使勁一拍大腿:「俺和大拿都不算,俺們和國子是合夥的。」

  趙仁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立刻虎起臉:「趙廣定同志,不要胡說,你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我問你,你剛才說,李衛國每個月給你開五十塊錢的工資,是不是事實?」

  老趙卡巴兩下眼睛,然後點點頭:「可是俺和大拿……」

  「既然開支,那就是僱工,你不用解釋!」趙仁朝他擺擺手,然後義正詞嚴地說道:「李衛國同志,你先跟我們去縣裡,老老實實交代自己的問題。」

  這下連劉縣長都不好阻攔,因為一旦涉及紅線,他也不敢去觸碰。

  「先把李衛國帶走!」趙仁使勁一揮手,心裡感覺無比暢快,這些日子的憋屈終於找到宣洩口。

  他陰冷的目光落到李衛國臉上,心裡暗暗發狠:小子,看我怎麼收拾你!

  「俺看誰敢抓國子!」趙廣定真急眼了,一丈多長的大鞭杆子舞得呼呼風響。

  「還有俺!」王大拿個子不高,手裡握著一把腿叉子,更是殺氣騰騰。

  「對,你們不能抓國子!」不少社員都圍攏上來,手裡拿著各種農具。

  在農村,就怕發生這種群體事件,就連公安都頭疼。

  「你們想幹啥?」趙仁嘴裡叫著,身體卻一個勁往劉縣長身後躲。

  望著大夥一張張樸實的面孔,李衛國心裡也湧起無比的感動,只覺得熱乎乎的:這才是老鄉親呢,關鍵時刻,都能站出來護著他。

  不過自己的事情,不能叫大夥跟著吃瓜落,李衛國先是安撫了一下趙廣定他們,然後轉身面向趙仁,淡淡地說道:「趙副縣長,一直以來,我都嚴格執行上級要求,僱工從來沒敢越線,都是只雇了七個人。」

  趙仁心中大定,只要你肯談就好,於是又重新站出來,抖起官威:「李衛國同志,剛才都是按照人頭兒算的,明明是八個人,你還想欺騙組織不成?」

  李衛國笑著搖搖頭:「這些人裡面,有一個人比較特殊,魚行的王燕姐,是我二哥未過門的嫂子,是自個家裡人,所以不開工資,也就不存在什麼僱工的問題。」

  「對呀!」聽李衛國這麼一說,大夥恍然大悟,趙廣定更是嘻嘻直笑:「沒錯,王燕跟大軍都正式訂婚了,要不是倆人一個在屯裡,一個在縣裡,孩子可能都有啦。」

  哈哈哈,周圍的村民一陣鬨笑。

  話糙理不糙,訂婚這件事,老村長他們也都紛紛站出來證明。

  去掉王燕,那正好雇七個人,卡在線上,並未違規。

  趙仁雖然滿心不甘,卻也只能忍著,不過從他那惡毒的目光可以看出,這傢伙肯定沒完,就像是躲在暗處的一隻惡狼,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撲上來。

  劉縣長也暗暗鬆了一口氣,既然沒有犯原則性錯誤,那他當然希望把李衛國一家,樹立成勤勞致富的典型。

  按照劉縣長的猜想,今年秋收之後,大概率要全面推行大包幹,那等到來年,他們這邊也肯定要進行萬元戶的評選。

  有李衛國這種帶頭人,起碼先預定一個名額,免得縣裡剃光頭。

  於是劉縣長又好好勉勵李衛國一番,還有隨行的縣廣播局記者,也準備對李衛國一家,進行專訪。

  眼見為實,接下來,這些領導又前往水庫那邊,進行參觀。

  看到紅火的養雞場,浩蕩的水庫,還有趙廣定他們趕回來的大鹿群,隨行的劉記者格外興奮。

  事實都擺在眼前,他最喜歡寫這樣的報導,省得絞盡腦汁,胡編亂造。

  「不得了啊,你們還種了這麼多水稻。」農業局的寧局長,看到一望無際的稻田,也不由得驚訝起來。

  他們縣以及周圍各縣市,以前沒有栽種水稻的歷史,只是聽說延邊那邊一直種水稻,產大米。

  當時物流又不怎麼暢通,這也導致,他們這邊想吃大米,可就費了勁,每人每月供應二兩大米,那好幹啥的?

  「我們也是今年第一次試種。」李衛國笑著跟寧局長說道。

  寧局長剛才已經查看過稻穗,籽粒相當飽滿,於是點頭說道:「第一次種植,水稻就長勢喜人,你們從哪請來的專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