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當宗主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9章 不當宗主國

  卻說宴會之上李申之亂說話搗亂,緊跟著宇文虛中替他站台,再到後來完顏亮也跟著湊熱鬧,總之都是想給完顏宗弼不痛快。

  反觀完顏宗弼不僅沒怎麼生氣,而是不急不躁,一臉的淡定。

  完顏亮想讓眾人「飲勝」,他完顏宗弼只是坐著不動,不端酒杯,如此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讓在場之人有一大半不敢有絲毫動靜,其威勢之重可見一斑。

  現在正是完顏宗弼人生中最最巔峰的時刻,不管是在皇族裡的輩分、在大金國權力圈子裡的資歷,亦或是軍事政治能力、權勢,全都是最高漲的時候。

  縱觀金國之內,他說一,沒人敢說二,包括皇帝完顏亶,也不敢。

  要知道完顏宗弼這一次重掌軍權,揮軍南下,是靠了政變的手段才重新掌權。

  當他處於相對弱勢的時候尚且能夠通過不正當手段,從肉體上消滅對手,更遑論現在如此強勢的狀態之下。

  金國的人雖然愛財,但是更加惜命,沒人敢跟他硬剛。

  除非不要命的人。

  幾碗胡虜血下肚,饒是海量的完顏宗弼,也略微有些上頭。

  高度酒喝得急了,酒量再好的人也會有點上頭。當然,離醉還差得遠。

  微醺的完顏宗弼審視著大宋使者,仿佛看一群跳樑小丑一般,不屑道:「現在可以說一說和議的事了吧。」

  趙士褭沒接話,直接讓李申之出馬,全權接管這場別樣的「談判」。

  李申之也不謙讓,直接拱了拱手(沒有避席),說道:「好叫都元帥知道,下官對這和議的條款,有一點不同的想法。」

  完顏宗弼眉頭一皺:「你家秦丞相都答應的條款,到你這裡難倒還有什麼變數不成?」

  李申之不聽這話還好,一聽見秦檜的名字,立馬火冒三丈。

  當然,是假裝的火冒三丈。

  他李申之與秦檜不同戴天的人設不能崩。只要是秦檜說過的話,一定要跳出來踩一腳。

  「難倒都元帥還不知道嗎?正是秦檜這狗廝的阻撓,才使得宋金議和遲遲無法達成。他答應的條款,代表不了我大宋的誠意,自然不能作數。」李申之用最強硬的口氣,說了最卑微的話,強烈的反差,一時之間讓金國貴族們和別國使者們都沒反應過來。

  等細細一品味,才知道李申之這是要做出更大的讓步來了。

  李申之這番話本就不是對完顏宗弼說的,而是故意拋出來的鉤子。只有這樣說了,金國的其他貴族們才會對他接下來的話有興趣。

  而這些貴族們,是今天宴會之上議和談判的關鍵。

  完顏宗弼戲謔地笑道:「那你倒是說說,你們都有什麼誠意呢?」此時的金兀朮就像一隻捕獵的貓一樣,把自己的獵物老鼠擺弄在腳下,玩夠了才會下嘴。

  殊不知李申之這隻老鼠,可不是一般的老鼠。

  李申之說道:「和議第一條,大宋對金稱臣,下官覺得不妥。」

  「這有何不妥?」完顏宗弼略微有點不耐煩,自顧自地飲酒,連「飲勝」都懶得說。

  在坐的眾人見狀,也自顧自地喝起了酒。

  今天的宴會著實是來值了,不僅看上了一場好戲,還能喝上美酒。要是每人能再來一盤炒豆的話,那就完美了。

  李申之說道:「大金上國之皇帝陛下,乃是當今天下的天子。自古大臣為天子牧民守邊,自當食君之祿,與君分憂。若是大宋官家成為了大金的天子的臣子,那麼上國陛下到時候是否要給我大宋官家發俸祿呢?」

  「嘶……」

  「噗……」

  「哈……」

  「吭……」

  宴會之上,眾人姿態各異。那最後一個人不知為何,鼻孔里冒出了一根豆芽。

  就連完顏宗弼都差點沒憋住笑。

  只有兩個人沒笑,一個是儲君趙瑗,他始終黑著一張臉。另一個沒笑的人,是李申之。心理素質極佳的他,臉上無比地誠懇,一心為大金思考的模樣。

  完顏宗弼說道:「往常西夏對大宋稱臣,大宋不過是封了個節度使而已,也沒見給西夏發俸祿。」

  李申之一臉驚訝:「怎地沒發?發得還不少哩!」說罷,轉臉看向了魏良臣,發出了求助的眼神。


  北宋與西夏之間的議和堪稱千古奇葩,西夏對宋稱臣,反過來卻是北宋給西夏每年許多歲貢。讓一旁的大遼看著目瞪口呆,不知道自己對大宋的歲貢是該要,還是不該要。

  只不過歲幣的數量、以及交付形式,李申之記得不是很真切。這時候突然提起來,他需要專業的外交官提供準確的數據。

  魏良臣飽讀詩書,對大宋過往的歷史瞭然於胸。他又是老牌使者,果然不孚眾望,說道:「往年的宋夏議和中,西夏對宋稱臣,大宋每年賜給西夏白銀五萬兩,絹十三萬匹,茶兩萬斤。除此之外,每年逢年過節還會再賜給西夏白銀二萬二千兩、絹二萬三千匹、茶一萬斤。」

  魏良臣的言語之中,著重強調了「賜」字,正好呼應李申之的「俸祿」。想要人家對你稱臣,就要支付相應的俸祿。

  古代的重要節日,有端午節、冬至、上元節,以及皇帝的生日等等,少說也有五六個。

  這要是全部加起來,總數比宋金和議中大宋給金國的歲幣都要多。

  大金倒是沒覺得有什麼,旁邊許多小國動了心思:要不,咱們也對大宋稱個臣?

  他們又哪裡知道,西夏的這些稱臣歲幣,都是自己打出來的。要不你去問問高麗和安南,看他們有沒有歲幣拿。

  大金死氣白咧地打了那麼多仗,死了那麼多人,才不過得到了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的歲貢。再看那西夏,只不過稱了個臣,一年下來就能得到銀近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還有不下十萬斤的茶葉,怎麼看都是西夏大賺。

  這樣一個認識誤差,正是李申之著力想要引導的方向。

  李申之繼續說道:「若是大宋對大金稱臣,那麼當有外地入侵我大宋的時候,大金是否要發兵協助我們擊退強敵呢?若是我大宋遭遇天災的時候,大金是否需要調撥錢糧以助我大宋賑災呢?」

  宋使說的這些,都是一個合格的中央政府需要對地方政府承擔的職責。若是中央政府連這些最基本的保障都做不到,又如何讓別人對他臣服呢?

  這些話若是在宋使和金使兩人之間說出來,大概會被金使罵得狗血噴頭。然而宴會之上不只有宋金兩國之人,還有許許多多別國的使者。若是現在金國矢口否認,不願意承擔這些職責,勢必會影響他們大金在周邊小國心目中的地位。

  盛唐時期的李唐王朝,給中央帝國塑造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但凡想要威服四夷之人,從來不是只靠武功可以做到的。

  說到這裡,已經有大金貴族開始搖頭了。

  李申之避重就輕地說了許多當宗主國的「責任」,淨是些麻煩事。若是當了宗主國需要應對這許多麻煩,這個宗主國倒是不當也罷。

  至少這些久貧乍富的金國人,只想收保護費,不想當大保姆。

  完顏宗弼倒也不是非要逼著大宋稱臣,他只是想增加一些自己的籌碼而已,讓大宋方面在和議之中付出更多的代價。

  看了看左右貴族們的反應,他並沒有繼續要求大宋稱臣,說道:「既然你們想要體面,那就需要付出體面的代價。這歲貢之事……」

  李申之不等完顏宗弼落音,伸出三根手指,搶白道:「三十萬!大宋給大金每年歲幣三十萬兩白銀,三十萬匹絹。」

  金人貴族們的區域立馬變得嘈雜起來。

  「唔……我沒聽錯,是三十萬嗎?」

  「真的是三十萬,看來這個使者的確是帶著誠意來的。」

  「聽說之前的談判很不愉快,一直在二十萬上下糾結。」

  「二十萬已經是舊消息了,據我聽到的消息,歲幣已經談到了二十五萬,那宋人死活都不肯再讓步了。」

  「其實二十五萬也不少了,只要大宋願意開放榷場,咱們能換會需要的鹽和茶,其他倒也無所謂。」

  「嗨,要是按我說,這宋人如果再多出一點歲幣,什麼稱臣不稱臣的,全都無所謂。」

  「你沒聽他剛才說的,當了大宋的宗主國,還要給他們發俸祿,還要幫他們打仗,簡直太麻煩了。」

  完顏宗弼暫時沒有接話,仍由這些金人貴族們討論。

  當聽到再加一點歲幣的時候,完顏宗弼心中一動,說道:「三十萬不夠。」

  李申之立馬伸出了四根手指,毫不猶豫地說道:「四十萬。」

  完顏宗弼眉頭一跳,心中欣喜,沒想到只是隨口一說,竟然就又加了十萬的歲幣。那麼自己再給大宋使者施加一些壓力,是不是歲幣還能繼續往上再加呢?


  沒想到李申之沒等他開口,而是緊跟著說道:「四十萬不能再加了,這是官家給我的上限。若是大金上國還要增加歲幣,那麼這和議便談不成,下官也只能提著腦袋回去見我大宋官家。」

  金國貴族們露出了和善的微笑:這可真是個實誠孩子啊,上來就把自己的談判底線給露了出來。這樣的孩子上了談判桌,遲早被人給拿捏得死死的。

  完顏宗弼也是這般想法,心情大好,說道:「那便依你,歲幣四十萬,不稱臣。」

  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條款,所有人都很滿意。

  大宋要到了面子,大金要到了實惠。

  反觀各國使團,他們在這第一次的交鋒里,看到了大宋的經濟實力和大金的軍事實力,感覺這倆傢伙都不是好惹的。

  金人貴族那邊有人開始煽風點火:「我就說秦檜那小子不可靠,當年宗翰就一直倚重這個傢伙,現在都元帥也如此看中。我看呀,要不是秦檜這小子從中作梗,咱們早就能過上太平日子了。」

  「秦檜那小子,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既然他以往能背叛大宋投靠我大金,現在就能背叛我大金重新投靠大宋。」

  「你知道嗎,秦檜那小子的老婆可是宋國前朝宰相的孫女,他秦檜是現在宋國的宰相,他們還能心向著我大金咯?」

  「你說那秦檜的孫女竟然是宰相的孫女?可惜了,沒嘗嘗是啥滋味兒……」

  「我跟你說,這宋國的公主們,滋味當真是妙……」

  說著說著就跑歪了話題,趙瑗再度氣成了一臉豬肝色,趙士褭、魏良臣、陸游等人也沒好到哪裡去。

  只有李申之面不改色,一切如常。他認為那些被虜之人都是活該,他們棄百姓於不顧,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享受民脂民膏,活該落入金國五國城那般地獄。

  說回秦檜,一直以來,秦檜都是宋金和議的橋樑。不論是宋人,還是金人,都是通過秦檜來傳遞和議的意願,並且達成具體的條件。

  誰曾想機緣巧合之下,金人已經拋棄了他,把他當成了宋金和議最大的阻礙。

  李申之等金人議論了一陣,見話題漸漸遠離了秦檜,再討論下去對今日的議和談判沒什麼意義,便再次開口說道:「這割地之事,下官也有一點不同的意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