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撤還是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2章 撤還是打?

  對於議和談判,李申之只是有一個大概的思路。

  具體到其中的細節、流程怎麼走,他就兩眼一抹黑,需要魏良臣這個多次出使的老油條幫忙了。

  李申之要提出不同的意見,魏良臣倒是一點都不意外。

  官家八百里加急傳令他停止前進,重新任命了談判使者,必定是議和條款有了變化。

  魏良臣打起精神,說道:「願聞其詳。」

  李申之對於議和的改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割讓的領土要發生變化,提出以西線換東線方案,也就是拿半個甘肅(秦州)換商丘(應天府);另一個是保證不殺岳飛的情況下放歸二聖。

  第二個條件是隱藏條款,不便與魏良臣說,只能到了汴京以後自己去斡旋。

  「下官打算用秦州換應天府,割讓秦州全境來換取應天府的宗廟,不知魏侍郎覺得此舉是否可行?」李申之問道。

  果然出口不凡,魏良臣想了一陣,說道:「按說也並無不可。數年之前的宋金議和,金人還將汴京歸還我大宋,區區一個應天府更是不在話下。」

  「可是……」還沒等眾人高興,魏良臣話鋒一轉:「今非昔比,現在局勢又不同於往日。」

  「有何不同?」這次發問的是趙士褭。

  魏良臣朝趙士褭拱手施禮,說道:「好叫大宗正知道,秦相公掌控朝堂權柄,他對議和急於求成,對金人提出的要求全盤接受。朝堂中樞答應的條件,我一個使者也不好反悔。」

  魏良臣的話說得很直白,那意思就是說:官家和丞相已經答應了金人的所有條件,他這個談判使者只是一個傀儡而已。倘若官家和丞相的口氣能夠稍微硬氣一些,別說收回應天府了,就算是收汴京,都能放到談判桌上論一論。

  趙士褭與李申之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絲喜悅,趙士褭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咱們達成了議和,能多為我大宋攫取一些利益,官家定不會怪罪的。」

  魏良臣說道:「既然大宗正已下決心,那不妨更硬氣一些,連秦州都不割讓,直接要回應天府。」

  「這……」沒想到魏良臣也是個硬骨頭,趙士褭心裡有些嘀咕:「能行嗎?」

  魏良臣到底是出使過幾次的人,對金人的情況比較了解,說道:「那金兀朮大軍駐紮在汴京,想要索回汴京有些痴人說夢。但是應天府現在不過是一片荒地,又是我大宋宗廟所在,於情於理都要得回來。」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趙士褭與李申之有了不少默契。這種情況下,需要趙士褭拿自己大宗正的身份來拍板。李申之的身份反倒不適合多言。

  對於議和的第一次碰頭會,出人意料的順利。

  趙士褭心情大好,覺得這次大有可為。李申之的心情也稍微輕鬆了一些,覺得未來可期。

  至於魏良臣,恍惚中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仿佛多年的憋屈即將一掃而空,儘管他內心的理智不太相信真的會那麼順利。

  幾人商量正酣,忽然梁興在車外預警:「對面又有來人,看上去不對勁。」

  魏良臣坐在門口,率先掀起門帘望去:「看上去像是泗州官府的人。」

  趙士褭問道:「他們為何沒有與你一同前來?」

  在趙士褭領著第二波使者趕路的時候,魏良臣一直停留在泗州官府等候。若是泗州官府的人要來送行,那麼剛才跟著魏良臣一起就來了。

  可是剛才沒有來,現在前來要幹什麼?

  魏良臣也察覺到了不對勁,說道:「下官知道大宗正一路輕車簡從,在任何州縣都沒有停留過。是以與他們道別之時,特地囑咐他們留在城中便可,不要多生枝節。」

  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李申之只是感覺對面來人不對勁,卻說不出哪裡不對勁,扯過梁興問道:「他們聚在一起,莫非是什麼陣型嗎?」

  梁興只看了一眼,大驚道:「公子,這是要進攻,衝鋒的陣型。」

  進攻?衝鋒?他們要進攻什麼?

  環顧四周,目視可及之處,方圓千米之內,只有自己一方這一個車隊,除了自己別無目標。

  這泗州官府的守軍,為何要攻擊自己?

  在坐之人都是經歷過大風浪之人,心理素質極好,處事果斷,寵辱不驚。


  趙士褭拉過禁軍統制,問道:「你有何對敵良策?」

  那統制也不含糊,說道:「我等留下一隊固守,大宗正騎上快馬速速南歸。」

  話語之中,竟然對局勢悲觀至極。

  統制繼續說道:「看來人的樣子像是訓練有素,我等怕是抵擋不了多久,還請大宗正速速離去。」

  趙士褭沒有急著下令,反倒是問向李申之:「申之,你有什麼打算?」

  李申之心中快速地盤算著:對面來人看上去大概一千左右,是「真·一千人」。自己這邊雖然人數不占優勢,但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就此離去的話,只能一路逃回臨安城,議和之事必定徹底泡湯。

  議和的失敗,這是李申之絕對不能接受的結果。更何況,逃跑的話,還不一定能活著逃回臨安城。

  李申之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緊張卻不慌亂,問梁興道:「有沒有把握?」

  梁興道:「我看對面來人雖然陣容齊整,卻並不是精銳之師。只要小心應對,他們奈何不得咱們。」

  按照大宋制度的設計,最精銳的軍隊是禁軍,其次是各地州府的廂軍。但實際中,最精銳的軍隊是西軍(常年與西夏交戰),其次是禁軍,再後才是廂軍。不管怎麼說,廂軍都是戰鬥力墊底的存在。

  泗州官府的軍隊,正是廂軍。這一千人馬,想必也是在廂軍之中優中選優,才湊出了這麼一支可戰之軍。

  梁興可是跟金軍精銳交過手的人,自然不會把對面放在眼裡。儘管他這邊的禁軍也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比對面強多少。

  梁興不怕,不代表別人不怕。使團中已經有人暗中緩緩調轉馬頭,準備隨時逃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