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新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52章 新廠

  胡適對羅素來中國興趣不大,但錢玄同可興奮壞了。

  主要羅素提出了一個讓錢玄同非常感興趣的問題,一個關於中國漢字的問題。

  在羅素看來,漢字有三個缺點:

  首先,就是難寫難學。筆畫太多,寫起來繁瑣、學起來困難。

  其次,漢字數量太多,不像英文那麼簡單,只有26個字母,可以隨意組合;

  最後,就是中文太抽象,容易產生誤解。

  錢玄同本來就是個廢除漢字運動的激進派,主張徹底廢掉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甚至喊出口號:「打倒古文!打倒漢字!打倒國粹!」

  他認為:「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

  這些觀點受到了諸如魯迅、劉半農等文化界名流的支持。

  不過要是仔細想想羅素說的三點,除了第一個算是缺點,後面兩個顯然是他還不夠了解中國漢字所產生的誤解。

  第一點,繁體字確實麻煩了點,這個承認。

  但對於他說的第二點,真是說反了。漢字的組合能力比英文強了不知道多少倍。漢語的字典基本已經不用增長,而英文字典幾乎年年加厚,出了個新詞不解釋解釋別人壓根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典型的就是「電腦」這種新詞彙,以前的英語肯定沒有,但漢語早就有這兩個字。

  至於第三點,中文的抽象,也不能說是缺點,只能說中文表現力太強,寫在紙上和加上情緒讀出來就是兩碼事。一句「臥槽」,cao念作四聲可以表達震驚;念作二聲就是表示疑惑。具體點,根據語境還能細分。這也算是外國人學漢語難的原因之一。

  而錢玄同則堅定了改良漢字的決心。

  是的,他現在已經有點轉變了,知道漢字不可能廢除,不如先進行改良。

  方法嘛,首先就是弄注音符號,順便搞搞拉丁化;下一步就是搞簡化字。

  除了拉丁化失敗,注音符號和簡化字都傳承了下去,錢玄同這人還是挺厲害的,(灣灣仍在使用注音符號,不知道獨特的腔調是不是這麼來的……純屬猜測哈)。

  再過上十來年,還會興起一波廢除漢字的浪潮。不過是蘇聯掀起的,慈父同志要搞什麼世界語。但說是世界語,其實還是他們的俄語。外蒙棄用回鶻字母,改用俄語字母,就是那時候的事。

  反正李諭一點都不擔心,更不會說出什麼漢字不亡、國家必亡的話。可惜他們肯定沒法體會到漢字在信息化時代的優越性了。

  所以沒有必要摻和這事。

  對了,錢玄同的兒子是大名鼎鼎的錢三強,和李諭的兒子年紀相仿,說不定以後還能是同學。

  ——

  次日,李諭在北大講完講座,遇見了傅增湘。

  「傅總長。」李諭打招呼說。

  傅增湘笑了笑:「我已經不做教育總長了,現在是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館長。」

  「那可悠閒多了。」

  「確實更舒服,」傅增湘說,「我現在四處搜集流落各地的古籍,填充至圖書館中。最近幾位大儒便以友情價賣給了圖書館不少書,其中還有一位當朝帝師。」

  「當朝帝師?宣統小皇帝的帝師?」李諭問。

  傅增湘說:「就是梁鼎芬,只不過他臨終前把自己的著述和詩集大都燒了。」

  李諭說:「他還真是忠於大清。」

  梁鼎芬對西學同樣有點研究,畢竟做過張之洞的幕僚,不過他卻固執地認為西方那一套不能救中國,中國只能自救,也只有大清才能救自己。他生命的最後時光里經常說:「今年燒了許多(詩稿),有燒不盡的,見了再燒,勿留一字在世上。我心淒涼,文字不能傳出也。」

  傅增湘說:「圖書館的財力終歸有限,曾經做過北洋政府高級顧問的英國人莫理循離開中國,留下了兩萬多本用歐洲各國文字出版的論述中國的書籍,可惜我們無力購買。聽說有個日本人開出很低的價格,馬上就要購入。」

  「又是小鬼子!」李諭肯定不能讓他們占便宜,「需要多少錢?」

  傅增湘說:「差不多2萬大洋,日本人只出5000。」


  李諭當即說:「這錢我掏了,捐給圖書館。」

  傅增湘大喜:「就知道李大學士會慷慨解囊!」

  李諭笑道:「以後傅館長但凡發現流落在外的古籍,就儘管告訴我,我在大同大學裡的圖書館面積很大的。」

  傅增湘愛書如命,不然當初也不會找李諭幫著買皕宋樓的宋書。

  ——

  幾天後,李諭收到宋子文從上海汽車工廠發來的電報。

  他和劉鴻生的動作非常快,工廠的廠房整體已經建設完畢,大部分從美國運過來的產線也安裝好。就是還有一些材料供應需要解決,比如用得很多的玻璃,這東西要是走海運價格就高了。

  早前的幾年,國內就有人想生產玻璃,只不過因為技術、資金、戰亂的問題,都沒有做大。

  李諭記得周學熙有投資玻璃廠的想法,隨即坐上小飛機來到天津,見到了他。

  周學熙看李諭穿著的帥氣皮夾克,說:「我們剛從英法兩國進口過來200架閒置的飛機以及相關配套產品,其中就有這種好看的皮衣,我看了很喜歡,可惜這個年紀穿不了。」

  「簡單,紡織廠就可以做,您可以讓他們專門做穩重點的款式,」李諭笑道,然後問,「周先生準備投資玻璃工廠?」

  周學熙點頭道:「我聯合了比利時一家公司,他們提供技術與設備,準備在秦皇島建廠,名字想好了,叫耀華。」

  「好名字,」李諭說:「就是秦皇島離著日本人是不是有點太近。」

  周學熙說:「那裡地價便宜,而且交通便利,有鐵路還有港口。」

  「好吧,」李諭說,「不過最好不要讓外資占據太大股權,失去控制。」

  周學熙嘆道:「這就不太好辦了。」

  李諭說:「沒關係,先讓工廠建起來,後續咱們再想辦法多拿回股權以及管理權。」

  「我們還在籌措初期的資金。」周學熙說。

  歷史上耀華玻璃要幾年後才會正式運營,李諭肯定等不了那麼久:「我去找比利時人談判,也入股一下,咱們越快越好。」

  比利時人對李諭禮敬三分,他出面談一點都不困難,比利時人也想早點掙錢。

  民國時期,耀華玻璃的運營非常不錯,盈利很好,到了30年代,產品甚至遠銷國外。

  不過工廠一直被外資掌控,九一八後,比利時的幾個股東又暗地裡商議,擅自把股份賣給了小鬼子,此後便被日本人控制。

  既然摻和進去,李諭以後就不能讓小鬼子撈著好處。

  周學熙是北方工業巨子,家族勢力盤根錯節,他內心深處肯定也不願久居人下。不過現在還是先講遷就著點,不能急於求成。

  北邊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李諭隨即去了上海的大同大學講課。

  在他的帶領下,國內的科學氛圍現在頗為活躍,即便研究環境還不是特別好。

  李諭在辦公室看最近的幾本從國外郵過來的科學雜誌時,有人敲響了他的辦公室大門。

  「請進。」

  「院士先生,我來應聘。」

  李諭抬起頭:「原來是竺可楨同學,不對,現在應該叫你博士了。」

  竺可楨謙虛道:「與您的院士頭銜相比,不值一提。」

  「是氣象學博士?」李諭說。

  竺可楨點頭說:「去年剛剛獲得哈佛大學氣象學博士。」

  「太好了!來我這裡應聘教授?」李諭問

  「是的。」

  「求之不得,」李諭笑道,「正好我還想著在校園裡弄一些觀測氣球,由你來具體操作最好不過。」

  這東西不便宜,也就李諭捨得花錢。

  竺可楨很看重大同大學的科學氛圍:「我時常研究混沌理論,以後有了問題還能向院士先生請教。」

  「互相探討,」李諭說,「氣象學我沒什麼研究,最多在數學方面幫幫忙。」

  竺可楨說:「氣象學的計算極為繁複,我還在加強數學中。」

  計算就是李諭的拿手戲了:「這部分我比較在行,有空的時候我儘可能幫一下。」

  李諭能留著竺可楨在大同大學教七八年書,說不定還能搞出點不錯的科研成果。


  ——

  另外,李諭準備利用自己剛在美國那邊申請下來的螢光燈專利,在國內開個照明工廠。

  於是在報紙上登出GG,招聘相關技術人員。

  很快他就招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李諭純粹是姜太公釣魚,就算不放魚鉤,該來的人也自然會來……

  當天下午,李諭打量著眼前的一個年輕人:「你就是胡西園?」

  「是的,」胡西園說,「我剛從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系畢業,有心做中國人自己的燈泡,正好看到院士先生貼出的告示,立馬前來投奔。」

  「非常好,」李諭說,「我們也需要你。」

  胡西園號稱「中國電光源之父」,製造了中國第一個電燈泡。

  他從包中拿出自己的一些成績單還有研究圖紙:「我看了大部分英文版的愛迪生專利文件,以及威斯汀豪斯先生帶來的西屋電氣的一些材料,完全掌握了相關原理和工藝。」

  李諭把威斯汀豪斯挖過來果然有好處,這傢伙氣不過西屋電氣拋棄他,帶出來不少技術資料。

  而李諭手裡的螢光燈專利更牛。當然了,普通的燈泡也要生產,畢竟簡單。

  李諭看了看他的資料,更加滿意:「我準備背靠大同大學,開一家企業,專門做照明設施。工廠、設備、資金我可以提供,你作為高級技術主管,將來要是運營順利,就出任廠長,如何?」

  胡西園大驚:「院士先生太看重在下了。」

  李諭當然沒法說自己有穿越者的眼光,於是開玩笑道:「有人私下裡說我是在世伯樂,這個稱號我勉強收下。我觀閣下就是一匹難得的千里馬,值得培養。」

  胡西園不得不鄭重道:「學生一定竭盡所學。」

  李諭又說起照明市場的情況:「這麼多年下來,國內已經基本被洋貨壟斷,咱們要避實就虛,不能和他們上來硬碰硬。」

  「聽院士先生的,」胡西園說,「我暗中調查過,上海所有的電料行經營的都是洋人燈具。」

  李諭說:「那咱們就玩個渾水摸魚,給工廠起個洋名字。」

  「就像德國『亞司令』『西門子』、荷蘭『飛利浦』嗎?」胡西園說。

  「對的,比如從德國『亞司令』及荷蘭『飛利浦』中各取一個『亞』字和『浦』字。」李諭說。

  「亞浦?聽起來還不是很像洋名字,要不再加個『耳』字,有執中國燈泡製造工業之牛耳之意,連起來即亞浦耳。」胡西園說。

  「可以,就叫亞浦耳!」李諭說,「至於初期的經營,我們不在上海、天津這些大城市賣,你多跑跑腿,開拓一下鐵路沿線的其他中小城市,等生意做大了,再進軍大城市。」

  胡西園說:「自當如此。」

  李諭說:「此外,我會聯合上海實業協會以及上海總商會,成立一個中華國貨維持會,專門做公益活動,推廣國貨產品。」

  「現在國人熱情高漲,日本人咄咄逼人,是咱們的一個機會。」胡西園很贊同。

  「咱們雖然不在大城市做買賣,但可以做推銷,各大學校全部免費送燈泡和螢光燈,慢慢地他們就能認識到我們產品同樣質量優異。」李諭說。

  胡西園笑道:「都說院士先生是個儒商,不太擅長經濟方面和做買賣,今天一看,根本不是嘛!」

  李諭也笑道:「都是逼出來的,動動腦子,辦法總比困難多。」

  胡西園說:「按照這一套流程下來,想不成功都難。」

  「必須的!這幾天你寫個商業策劃書,我則派人買地、建工廠,」李諭說,「與此同時,咱們在大學的實驗室進行產品開發,包括白熾燈以及剛申請下來專利的螢光燈,高低兩檔產品一起做,兩條腿走路。」

  胡西園幹勁很足:「從今天開始,我就住在校園裡!」

  亞浦耳燈泡廠在整個民國都是響噹噹的民族企業,一點都不輸洋貨。現在有了李諭的專利加持,肯定能夠更快地一飛沖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