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太炎娶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章太炎已經在總統府與袁世凱打了一年多交道,他的判斷非常準。

  尊孔早有跡象,民國元年年底,袁世凱就下令,每年孔子誕辰各地學校都要舉行尊孔祀孔的紀念會。

  也不是說這樣做完全是錯的,但要不要同時祭祀祭祀科學人物?如果感覺牛頓、阿基米德、伽利略是洋人,那為什麼不選祖沖之?

  所以專門尊孔祭孔顯然是有意為之,想慢慢造勢。

  若是單純尊孔也沒什麼大不了,但絕大多數革命派都明白,袁世凱聯合遺老遺少搞尊孔復古明顯有深意:尊孔是表象,復古才是本質。

  沒多久,大總統就頒發了正式尊孔令,稱作《通令尊崇孔聖文》。

  雖然招致許多議員抗議,認為總統的這種命令「違背約法之信仰自由」,強令所有人再次恢復舊制,明顯與民主共和的理念不符。

  可袁世凱哪管國會,照樣推行不誤。

  ——

  李諭帶著新一期科學雜誌去商務印書館找張元濟印刷時,發現他正忙得不可開交。

  桌子上是一些經學書籍,看封皮似乎是小學教材。

  李諭疑惑道:「筱齋兄要刊印小學課外讀物?」

  「全是正式課本,」張元濟苦澀道,「總統府突然把『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列入憲法草案。教育部迫於壓力,下令全國學校編纂關於修身及國文的教科書,而且必須採取孔夫子言行及經訓,如果選擇他家學問,必須與孔門同源。」

  李諭沒想到事態發展得這麼快,嘆道:「果然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目前只是開始,此後一年內,北洋政府又發布了《特定教育綱要》,規定各學校崇拜尊奉儒家古聖先賢;尊孔以端基,尚孟以致用;各學校一律恢復讀經。

  為了深入貫徹,隨後還發布了《國民學校令》《高等小學令》《預備學校令》等,說白了都是為推行尊孔讀經而公布。

  袁世凱是個聰明人,深知教化乃立國之本,竊國亦自茲始。

  張元濟更加無奈:「我們剛剛印出幾十萬冊國文教科書,只能全部廢棄,轉而印製新要求下重視經文的國文教本。辛亥之革命雖成功,但民主共和的觀念卻並未深入民心。本來通過小學教材能一點點改變,只是才一年,竟然就改了回去。」

  李諭說:「革命形式上成功了,但精神上還遠遠不夠。」

  現在孫黃等革命派以及國會都毫無辦法,李諭自然無能為力。好在知道未來發展,這屬於必經的坎坷,躲也躲不過。

  留下稿子後,李諭便返回了豫園。

  沒幾天,章太炎在哈同花園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西式婚禮。

  李諭登門賀喜,44歲的章太炎與小他14歲的妻子湯國梨滿面春風地迎接賓客。

  章太炎的第一任夫人十年前便去世,留下了三個女兒。

  送上賀禮後,李諭見到了章太炎與湯國梨的媒人蔡元培。

  李諭笑道:「月老先生點了一手好姻緣。」

  蔡元培說:「當時太炎先生不改狂氣,要在報紙上登報徵婚,那可是民國第一回,雖然反響不小,可惜無人應答,甚是尷尬。最後還是我托人將湯姑娘介紹給太炎先生。」

  李諭問道:「登報徵婚確實符合太炎先生的作風,但什麼條件這麼苛刻,竟然無人應答?」

  蔡元培掰著手指頭給他講起來:「太炎先生列舉了五項要求,其一,鄂女為限;其二,大家閨秀;其三,文理通順;其四,不染學堂中平等自由之惡習;其五,有從夫之美德。」

  「鄂女?」李諭想了想說,「太炎先生是浙江人吧,為何一定要湖北姑娘?」

  蔡元培說:「聽他自己說,湘女多情,鄂女多音。湖北人口音里有很多古音遺存,太炎先生本人就在研究古音,所以想娶一個湖北女子。」

  「有意思,」李諭又問道,「湯女士是湖北人?」

  「不是,」蔡元培搖搖頭,「她也是浙江人。」

  李諭笑道:「第一條就無法滿足。」

  「即便如此,太炎也高興得很。」蔡元培說。

  李諭說:「第二條和第三條我可以理解,但第四條與第五條似乎又有些矛盾。太炎先生作為革命人士,為什麼要求妻子遵守三從四德?」


  蔡元培說:「外在與內在總歸不一樣,太炎先生在社會上崇尚新思潮,但家庭生活中卻是個比較傳統的人。」

  類似情況在民國名士中一點都不罕見,李諭也就見怪不怪。

  章太炎的新婚妻子湯國梨也不是尋常女子,她是浙江才女,還是女權運動的先驅。

  在家庭生活中她又是個聰明的女人,處理得非常好。

  能娶到這樣的老婆,章太炎自然喜不自勝。

  到場的名人不少,孫黃兩人以及陳其美全部來了。

  章太炎即便與孫中山有一些私交上的不和,但理念上並不衝突。

  他彆扭著走向孫黃幾人,黃興詫異道:「太炎兄怎麼腿腳突然不好了?」

  章太炎說:「洋人的皮鞋實在難受,不知道你們是怎麼忍耐的。」

  李諭眼睛尖,看了一眼後說:「太炎先生,你左右鞋穿反了。」

  孫先生哈哈大笑:「太炎確實需要個操持家務的夫人,竟然皮鞋都會穿反。」

  章太炎尷尬地調換過來,解釋道:「以前我從不穿皮鞋,以後也不會再穿。只是結婚禮服須搭配皮鞋,無奈為之。」

  客人全部到齊後,大家紛紛落座,李諭與蔡元培坐在了一起。

  李諭隨口問道:「孑民兄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蔡元培說:「我想再去國外深造幾年。」

  李諭問道:「去哪?」

  「法國,」蔡元培說,「之前我在德國留學幾年,這回換個地方。法國歷史也算悠久,與英國一樣在世界上有很大影響,近兩三百年法國在科學、哲學、藝術方面有輝煌成就。而且法國首先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是大革命的故鄉。或許在那裡可以找到新的精神財富。」

  「法國是個好去處,」李諭說,「半年前留法勤工儉學會派送了一批學生,將來有孑民兄領導,最讓人放心。」

  「不僅帶領學生,我自己也要深刻學習,」蔡元培說,「在我看來,必須向先進者學習,自我才可成長,國家亦然。古希臘吸收了埃及、腓尼基諸國文化;當今的歐洲則是吸收了希臘、羅馬、阿拉伯諸國文化,才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至於我們,自秦漢以後,鄰邦均蠻荒落後於中原文明,沒有可以借鑑者。唐宋時期與多國交流,致使文化大放異彩。但緊接著元代至今的六百餘年,又幾乎沒有新的文明可滋養補充。」

  李諭說:「西方文明現在確實先進,不過也並非全是精華。學習西洋,咱們得審慎一些。」

  「疏才兄弟總結得太到位了,難得的人間清醒,與你談話總是令我有所收穫,」蔡元培舉起酒杯說,「來,咱們干一杯!」

  放下酒杯後,蔡元培又說:「我已預感到時局會變化,孫先生的二次革命理念太難成功。」

  李諭笑道:「太炎先生大喜的日子,就不要聊政治了。」

  「我不是那個意思,」蔡元培說,「疏才兄弟,我早就說過,本人非常看重你。你這樣的有為青年是國之希望。現在中國缺少一個『一言而為天下法』式的導師一樣人物出來說話,主持公理;也沒有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能超越政治而為舉國所尊奉、信從,使國事的是是非非有一個權威來裁判。而想要讓這等人物在中國出現,只能靠教育青年。」

  「孑民兄的話有千斤重,我能做的僅僅是在科學與教育方面盡一點薄力,」李諭說,「而且民主時代,最怕的不就是一言堂嗎?」

  「也是!哎,真不知道路在什麼地方,」蔡元培嘆著氣說,「但看著康有為那樣的人舉著孔教會的旗幟欺騙大眾,我就心中有氣,他心中想的根本不是四萬萬民眾,而是一小撮人的核心利益。」

  「他也只是枚棋子,自己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李諭說,「等我們也有了廣泛深遠的思想啟蒙,誰是跳樑小丑一看便知。」

  蔡元培說:「可惜卓如(梁啓超)仍舊未能下定決心與他一刀兩斷,竟然一同上書立孔教為國教。」

  李諭說:「卓如兄倒是一片公心,或許在他看來,現在需要強人統治,即便認為袁大總統有諸多缺點,也要幫一幫。」

  蔡元培無奈道:「孰對孰錯,即便看得出,也要靠時間一點點驗證。」

  再喝了幾杯酒後,蔡元培又問道:「疏才兄弟最近可有再往歐洲的打算?」

  李諭說:「應該會去一趟,不然未來幾年怕是沒有機會。」


  「沒有機會?」蔡元培問道,「還不想去就去?」

  李諭說:「現在歐洲劍拔弩張,不出一年必起戰端。」

  「從報紙上看,現在的歐洲確實就像一根緊繃的箭矢,」蔡元培說,「但歐洲是文明國度,總不至於說打就打吧。」

  李諭道:「打起來就是狗咬狗了,而且勢必咬死對方才罷休。歐洲的矛盾無法調和,最可怕的是他們人人渴望戰爭。」

  蔡元培說:「這不就像美國南北戰爭時,所有人都希望戰爭早點打起來。」

  「到時候他們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戰爭了,」李諭說,「這幫老爺們欺負人欺負慣了,早忘了什麼叫痛。殊不知一個人可以熱愛軍事,但只有傻子才會喜歡戰爭。」

  蔡元培說:「喜歡戰爭的還有政客。」

  李諭嘆道:「在他們眼裡,戰爭可能真的只是政治的延續,談不上喜歡戰爭。」

  蔡元培說:「不管時局如何,我也要去法國學習一段時間。」

  李諭說:「總體上看,巴黎肯定安全,說不定我們還能在巴黎見次面。」

  好在這次他不是去德國留學。

  ——

  婚宴結束後,李諭接到了京城發來的電報,隨即動身回去一趟。

  清華學校要選派新一批學生留學,李諭在火車上就擬好了理科方面的試題。

  他能明顯感覺到學生水平的提升,擬的題目一年比一年難度大,估計用不了兩年,就能出到正兒八經高考大題。

  作為應試教育下的集大成者,李諭出題出得越來越順手,甚至一些美籍教師都會把他擬定的題目寄回美國學校使用。

  說不定再過幾年,市面上就會出現掛李諭名的「名師題目集錦」。

  這次考試選出了十五名留美學生,第一名毫無疑問是清華的高材生侯德榜。

  侯德榜這人是能真正辦實事的,李諭準備幫他把成就再提高一個檔次,以他的天分,絕對沒啥問題。

  化工總歸要搞,侯德榜將來配上范旭東等人,完全可以撐起一片天,李諭要做的只是幫著提前一點,然後規模再大一點。

  「我給麻省理工學院寫了推薦信,他們欠我人情,絕對會接納你入校,」李諭給他一個信封,「這裡面有我的親筆信,到時拿給他們看,麻省一定會認真對待。」

  侯德榜鄭重接過:「多謝院士先生。」

  「我到美國後會去看你,」李諭說,「還有,美國那邊成立了科學社分社,到了美國你也加入吧,團結起來能減少許多困難。」

  侯德榜道:「我記下了。」

  李諭又看到十五名學生中,有一人似乎被孤立,向校長周詒春問道:「那個孩子什麼情況?」

  周詒春說:「他叫洪深,是刺殺宋教仁案幕後兇手之一洪述祖的兒子。」

  「洪述祖的兒子?」李諭說,「看來成績還算不錯。」

  周詒春說:「他是個好苗子,可惜有個那樣的父親。入學時洪述祖利用了點關係把他硬塞進來,但洪深本人非常刻苦,我們也不願因為其父的影響耽誤孩子的抱負,既然他靠自己實力考上了留學名額,就按照規定讓他留學。」

  李諭贊道:「周校長好胸襟。」

  洪深本來立志去美國學材料學,但在美國哈佛大學讀書時轉向了戲劇和文學專業。他回國後成了中國影劇界罕見的全才,影響深遠。

  另外,他有個孫子更有名,叫做洪金寶。

  忙完學校的事,李諭立刻前往天津馮如飛機廠,讓馮如好好教自己開飛機。

  這時的飛機操作難度不大,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儀表,飛行高度、飛行速度也無法和後世相提並論。

  雙翼機雖說有點笨重,但比較穩當,配上降落傘,安全係數已經足夠。

  李諭不缺錢,油料隨便使,練習頻率很高。宛如後世考駕照,有專門的教練加一輛專門的教練車,能不快嗎。

  花了一兩個月,李諭就能獨自駕駛飛機上天。

  這感覺,只能說倍爽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