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制式甲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3章 制式甲冑

  接下來幾天,魯錦一直在肥西鐵廠,一來幫他們規劃廠區建設,二來也從廬州遷來不少工匠,開始打造兵甲。

  如今肥西鐵廠每天能穩定產出四千多斤鐵,這個產量雖然不多,但也足夠開工了。

  另外他還要幫忙指導鑄造工藝。

  離心鑄造就是個圓柱形的空心模具,外殼可以用鋼來做,暫時也能用木頭來做,不過裡面要填一層厚厚的耐火層,然後將模具橫臥放置在滾輪上,使其快速旋轉,從兩端澆入鐵水,鐵水就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附著在筒壁上,形成一個管壁厚度均勻,內徑十分圓潤的空心無縫鐵管。

  這種離心鑄造的無縫鐵管現代也大量使用,不過通常是用來做小直徑下水管道,裡面一般還要噴塗一層水泥,作為防鏽材料,或者用來鑄造發動機缸套,反正別想用這種方法鑄炮。

  不過離心鑄造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模具內部要提前預熱,否則鐵水灌進去,冷熱相激,容易炸模。

  魯錦讓人做了個風箱和小火爐,燒木炭從側面往裡吹火,再用人力轉盤通過帆布皮帶,帶動模具旋轉,總算是造了個實驗品出來。

  鐵廠那邊正好有經過炒制的熟鐵水,當場澆鑄了一根長一米,外徑85毫米,厚10毫米的熟鐵管,等這火紅的鐵管被從模具中掏出來的時候,一群工匠都驚呆了。

  「竟然真能澆出空心鐵管!」

  沈安已經理解了魯錦說的原理,當即比劃道。

  「這就是大帥說的離心力,你用手攪水缸里的水,水就會貼著缸壁旋轉,這鐵水也是水,只要轉的快,一樣能貼著模具轉,等它冷下來就成空心管子了,大帥這法子真是奇了。」

  魯錦笑了笑沒說話,這都是後世最常用的鑄造技術,而且離心鑄造雖然好,但目前也只能用來鑄無縫管,並且技術還需要完善,比如預熱裝置,旋轉裝置,模具外殼等等。

  他指了指逐漸降溫變成暗紅色的鐵管,對沈安問道,「有了這鐵管,下一次直接往裡鑄鐵水,將其填實,就能做出實心鐵輥了吧,剩下的三個輥子由你來鑄造,有問題嗎?」

  「沒問題,大帥儘管放心,剩下的由小人來做便可。」沈安當即信心滿滿的答應下來。

  隋谷和薛岡這時卻對視一眼,薛岡立刻向魯錦問道。

  「大帥,既然這法子能鑄造鐵管,那能不能用來鑄造銃管?」

  也不怪他們這麼想,火銃那麼薄的槍管,還是由鐵板卷制鍛接而成,這樣製作的銃管終究是有一道縫隙的,如果能直接鑄造出無縫鐵管,就能大大降低從接縫處炸膛的風險。

  「不行。」然而魯錦卻搖搖頭,堅決否定道。

  「為何?」薛岡還不死心,如果真能這麼做,是可以減少很多工作量的。

  魯錦當然也想做無縫鋼管,但他很清楚以目前的技術是做不到的,尤其是現在時間緊,沒時間給他技術升級,於是只能給兩人解釋道。

  「鑄造鐵管的強度不夠,白口鐵太脆,肯定炸膛,灰口鐵退火變成可鍛鐵,質量稍微好點,但也好的有限。

  「這種鐵管別看沒有縫隙,其實更容易炸膛,如果你們只是為了省事,或者不想鐵管有接縫,那其實也可以用熟鐵鑄造一個稍厚一些的短粗管,然後鍛打拉長,縮徑,這樣的質量才能用來做銃管。

  「記住,銃管必須是鍛造的!」

  隋谷眼珠子亂轉,想了想魯錦說的那種方法,又問道。

  「大帥,既然鐵輥能軋制鐵片,為什麼不能軋制鐵管呢?」

  此言一出,眾人都看向了他,這回連魯錦都十分驚訝,軋制無縫鐵管啊?這貨居然會有這樣的想法?!

  見連魯錦都這麼驚訝的樣子,隋谷這才抓了抓頭解釋道。

  「我也是受了大帥的啟發,大帥說擀麵杖可以壓麵餅,鐵輥能壓鐵片,還用帶槽的磨盤磨鐵球,於是我就想,那要是往兩個鐵輥上各自壓出一個半圓的凹槽,不就能軋鐵管了嗎?」

  他說著還激動的比劃道,「我們可以在兩根輥子上刻出不同深淺的凹槽,從大到小,一級一級的壓細,就像拉鐵絲那樣,也是鑽出不同的孔,逐級拉細的。」

  魯錦都被這貨的想法驚呆了,看來古代的工匠也不笨嗎,見到一種新的工藝出現後,立刻就開始舉一反三了,薛岡提出用離心鑄造做槍管,隋谷提出可以做軋管機,這兩人的思路進步之快簡直令人驚喜。


  隋谷說完見魯錦還那樣直勾勾的看著他,頓時忐忑道,「我也是瞎說的,大帥若是覺得不行就算了。」

  「不,為何不行,你又沒試過,你怎麼知道不行?」眼看著這貨要打退堂鼓,魯錦趕緊鼓勵一句,不過還是說道。

  「你們的想法都是很好的,都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但別想一口吃成胖子,這些新法子可以慢慢嘗試改進,但現在最緊要的是不能影響工期。

  「如今鐵料也有了,那這火銃現在就得造起來,先用手敲,等可以穩定產出了,你們再嘗試鑄造鍛打拉長,等這一步同樣完成了,再試軋管機。

  「還有啊,軋管機的輥子不應該是你說的那樣的。」

  「額,那該是啥樣的?」隋谷本來以為魯錦會訓斥他瞎出主意,沒想到這位大帥居然跟他探討起了應該用什麼樣的輥子.

  只見魯錦掏出紙筆,隨手畫了兩個一頭大一頭小的錐台式碾子,大小頭對向交錯,斜著碾壓,讓幾人看的一愣。

  魯錦這時又道,「這是我想的,不過也不一定對,軋管機不可能只有一種碾子,等伱們有時間都可以試試。

  「膠泥的硬度很高,回來你們可以用泥料模擬鐵料,用木輥子做模型,先用木製軋機軋泥料,要是覺得沒問題再將各部件換成鐵的,這樣可以節省研發成本。」

  幾人聞言都不住點頭,他們之前都在元帥府聽過課,魯錦專門給他們講過機械研發的方法,材料替換,大小縮放原理。

  比如造手錶,裡面的零件太小了,不好加工,那就可以先做一個臉盆大的木製模型,等裡面的零件都弄明白了,再按比例縮小到真手錶的大小。

  若是大尺寸機械,就先做小模型,搞個原理樣機,試驗成功再換大的。

  大機器做小模型,微型精密機械做大模型,這是沒有工業設計軟體的時代,機械工程師最可靠,最經濟的研發手段。

  「是,我們知道了。」幾人立刻答應下來。

  既然說到了機械模型,魯錦隨手又畫了一種彈簧動力鍛錘出來,這是模仿衝壓機的結構,將衝壓頭改成自由錘和鐵砧,上面裝一個偏心輪來控制錘頭升降。

  這種鍛錘可以由水力驅動,效果和現代的空氣鍛錘差不多,但又比空氣鍛錘的結構簡單,相比於西方那種水碓式的鍛錘先進一些。

  整台鍛錘最難加工的零件就一個彈簧,其他都用木頭就可以。

  魯錦把這玩意拿出來,對幾人說道,「這是一種鍛錘,等鐵再稍微多一點,你們可以試著把它造出來,有了這個可以省很多力氣,就不用人力掄錘了。」

  隋谷和薛岡都來了興趣,這位大帥不愧是公輸家出身,各種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都說人生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再這麼讓魯錦改下去,怕是鐵匠很快就是最輕鬆的那個了

  接下來幾日,隨著遷來的工匠越來越多,鐵廠的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工匠們開始分成三組,分別打造兵器,甲冑,火銃,至於大炮嗎,鐵料還是太少,且先再等等吧。

  這年代想要提高兵甲產量,只能靠堆人,工匠越多產量越大,但合格的工匠不多,有本事的工匠很多又不願傳授技術,於是魯錦又提出了獎勵制度。

  他直接把現代那套等級制度搬了過來,把所有工匠分成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工程師一共七個等級,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福利待遇,從工資到住房,逐級增高。

  學徒工住大通鋪,管吃住,沒工資,初級工分地皮,有工資,自己攢錢蓋房,中級工分磚瓦房,高級工分單進四合院,技師分二進院,高級技師三進院,工程師三進院帶二層樓,廠里出錢給建房子,不用花自己一分錢!

  這獎勵政策一出,工匠們都牟足了勁幹活,不僅要乾的快,還要幹得好。

  另外提出改進意見有加分獎勵,想拿到技師以上的職稱,不僅要自己乾的好,還必須教出十個中級工的徒弟,同理,高級技師也需要帶高級工,否則何以為『師』?

  想拿到工程師的職稱,還必須有重量級的技術工藝改進。

  總之,獎勵很誘人,但想拿職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你得捨得把自己的技術教給別人,不光得教,還得教會!

  到時評級考核不考師傅,只考徒弟,徒弟不達標,你這師傅就別想升級。

  什麼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在魯錦這是說不通的,你教不會就是你沒本事。


  「大帥,這是改的鎧甲樣品,請大帥查驗。」隋谷花了三天時間改出一副新的鎧甲,如果沒問題的話,以後就當作樣板,定為聖武軍制式鎧甲了。

  魯錦選的制式甲冑樣式,那當然是.布面甲了,布面甲又叫暗甲,就是將甲片藏在衣服裡面的意思,與之相對的是明甲,就是魚鱗甲和扎甲那種鐵片在外的傳統甲冑。

  布面甲的優點很多,首先是夜裡不反光,白天暴曬不容易發燙,冬天用舌頭舔鐵片不容易粘上.

  另外就是穿脫方便,尤其是對襟直身甲,穿甲就像穿衣服一樣簡單,不需要別人輔助。

  第三,重量輕,由於甲片面積大,和扎甲相比,省去了大量的皮繩和皮邊,固定甲片只需要幾個鉚釘,整套的布面甲和宋金時的重型扎甲相比,普遍要輕上十到二十斤。

  明朝時的布面甲普遍在三十斤左右,魯錦打算稍微做重一點,按每套四十斤下料。

  最後,其實布面甲還有個優勢,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辨識度高,戰場上容易區分敵我。

  不要覺得這很扯淡,戰場上如何有效區分敵我,是個從古到今一直都存在的問題。

  歐洲的中世紀騎士就不說了,形成職業軍隊後,從綠夾克到龍蝦兵,再到現代全世界都穿迷彩服,普遍難以區分敵我的情況下,只能往身上纏藍綠膠帶了

  古代如果雙方都穿鐵扎甲,距離遠一點,其實是很難區分敵我的,朱棣就有那麼個實戰案例,敵軍騎兵穿著鐵扎甲靠近,結果騎哨以為是己方友軍,沒當回事,然後等敵人靠近加速突襲的時候,再想反應已經來不及了,朱棣也吃過小敗仗。

  從那以後,朱棣就下令造紅色勇字盔,配黑色甲冑,用以區分敵我,大明赫赫有名朱漆勇字盔就這麼來的。

  歷史上的明軍布面甲也有很多顏色,一般按五行五方色來製作,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黃龍,左右前後中軍,分別用五種顏色的布面,列陣時很容易區分。

  但是魯錦用的不是這種陣法,所以顏色就得改改,他準備按照兵種來區分顏色。

  聖武軍步戰戰兵用紅甲,輔兵用靛藍色甲,騎兵用白甲,近戰陷陣兵用黑甲。

  魯錦親領的禁衛軍用黃色甲,炮兵穿紅衣和黃色鐵甲背心,各地駐防的內衛軍統一穿青色布面甲。

  另外也會少量製作一些高檔甲冑,作為對將領的賞賜。

  當然布面甲也並非全是優點,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裡面甲片壞了,外面也看不出來,容易糊弄人,戚繼光的績效新書里就說過這種情況。

  這個,魯錦只能期望用制度解決,比如甲冑不許私造,必須統一製造,然後定期更換,給士兵減少負擔和保養成本。

  歷史上明朝初期也是這麼幹的,後來就把統一製造武器甲冑的任務,下放到各地衛所了,由衛所自己打造兵器甲冑,這就給了各地武官可趁之機,導致武官剋扣製造經費,甲冑難以補充,士兵又沒法保養,然後越來越爛。

  不過魯錦並不是特別擔心,等他把工廠搞出來,提高生產效率,那統一集中製造的成本會比分散製造低,如果火器的技術水平再提高一些,直接淘汰甲冑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以後也就不用為甲冑擔心了。

  魯錦拿著這套剛做好的紅色對襟直身甲,還有兩條鐵臂鎧,套在身上比劃了一下,他自己覺得是沒什麼問題,於是又把朱壽和葉升叫來試試。

  朱壽倒是沒啥意見,穿上之後拿起長槍比劃了一陣,又抄起刀牌耍了耍,當即回來說道。

  「大帥,這甲挺好的,穿脫方便,一個人就能自己穿,也不影響活動,我覺得可以。」

  「那再給葉升試試。」

  「好。」

  於是他又脫下來給葉升試穿,葉升當即對布面甲的穿脫方便讚不絕口,然後翻身上馬,做了一些戰術動作,等回來就皺眉提出一個意見。

  「大帥,這甲不適合騎兵用。」

  「哦?怎麼說?」魯錦有些驚訝地問道。

  葉升當即道,「這直身甲確實防護面積大,還容易穿脫,但是太長了,上下一體,坐在馬背上轉身很彆扭,扭腰都不方便,我覺得應該做成上下分體的。」

  魯錦聞言挑了挑眉,讓他脫下來,自己穿上騎馬試了試,結果果然和葉升的說的一樣。

  他這時才突然理解一直以來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明中晚期到清朝,布面甲逐漸從上下一體的直身甲,變成了上下分體的布面甲,原來是騎兵的原因。


  不過想想也是,穿著一套直身甲,渾身上下箍的跟鐵桶一樣,能在馬背上靈活轉身就怪了。

  而且明代行軍圖裡的騎兵布面甲,穿的也是上下分體式的,說明從明朝開始,明軍騎兵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清朝只不過在分體式布面甲上又發展了一步而已。

  既然找到了問題那就改,魯錦立刻讓工匠進行改進,以後步兵仍然用直身甲,騎兵用分體甲。

  就在魯錦督促著打造兵甲的時候,廬州那邊終於傳來了捷報。

  「大帥,來安大捷,東北兩路大軍合力把來安打下來了!」馮國用親自從城裡跑來報信。

  「什麼時候的事?」魯錦一邊問著一邊接過戰報。

  馮國用當即答道,「就在大帥回來之後沒幾天,這個月二十四那日。」

  魯錦聞言點點頭,他是十二月二十日回來的,俞通源二十四攻克的來安,送信路上再跑幾天,差不多也就這時候了。

  魯錦算算日子,他在鐵廠待了差不多十天,今天應該是初三,一轉眼就到了至正十二年。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