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拜山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79章 拜山頭

  本來朱載坖以為李春芳升職去了太常寺之後,大明書局的總編輯可能要趙貞吉兼任一段時間之後,嘉靖皇帝才有可能找到一位合適的人選頂替過去。

  但事實上這件事情很快就被嘉靖皇帝給落實了。

  嘉靖皇帝詔令翰林院修撰陳以勤為裕王府講官,掌大明書局總編輯事。

  就這樣以往都沒被朱載坖在意過的陳以勤就這麼的出現在了他的視野之中。

  說到這個陳以勤,其實他和朱載坖之間的淵源還是挺深厚的。

  只不過一些小小的歷史變動,就使得陳以勤和朱載坖之間總是擦肩而過,沒有真正的相遇。

  在原來的歷史之中,陳以勤在嘉靖三十一年的時候,剛剛丁完母憂就被任命為了裕王府講官,而且這一任就是九年,在這九年裡陳以勤對朱載坖也是倍加羽護,甚至幾次為了裕王的利益,不惜跟嚴世蕃義正言辭的對著幹。

  所以,當時的裕王對陳以勤也是倍加感激,不僅親自手書「忠貞」二字賜了他,還寫過「啟發宏多」這樣的詞褒揚陳以勤對自己的教導之情。

  由此可見,陳以勤在原來的歷史軌跡之中,對裕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

  只可惜他「生不逢時」,趕上了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這樣悍臣輩出的時代,所以,在這一對比下,就把他給比的黯淡無光,以至於後來人聊起「嘉隆」這段歷史,經常將他忽略不提。

  這一次嘉靖皇帝的諭旨就像是歷史修復器一樣,一下子就把陳以勤給拉回到了原來的歷史軌跡之中,使他也成為裕王府中的屬官之一。

  當然這可能也是一個巧合,因為人家陳以勤也是有真才實學的。

  在嘉靖二十年的時候陳以勤就已經高中進士,並被選庶吉士,二十四年就充任為《大明會典》纂修官,二十六年監考會試,就憑這份履歷和學識,人家來到大明書局擔任個總編輯,那也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嘉靖皇帝為了強化朱載坖對弘文館和大明書局的絕對領導權,也在陳以勤的正式任命之前,先給加了一個裕王府講官的身份,將其徹底烙印上了裕王印記,才派過來讓他擔任大明書局總編輯。

  可見嘉靖皇帝對朱載坖的關心和看重也是沒得說,他就是想明明白白的告訴陳以勤到了大明書局之後,應該聽誰的話。

  否則的話,嘉靖皇帝幹嘛非要這麼曲折的搞一個這樣的任命呢?

  陳以勤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諭旨任命之後,立刻就到了裕王府這邊拜山頭。

  朱載坖在王府見到陳以勤的時候,也好奇的打量了一下陳以勤。

  陳以勤見到朱載坖之後,就態度認真的一拜:「臣陳以勤拜見王爺。」

  朱載坖聽著陳以勤的口音,覺得有點耳熟,朱載坖說道:「陳先生可是蜀中人士?」

  陳以勤回道:「臣是順慶府南充縣人。」

  朱載坖笑道:「怪不得本王覺得你的口音和趙貞吉很像,原來你倆是老鄉呀。」

  此刻也在裕王府中一同候著趙貞吉跟著笑道:「王爺當真厲害,臣以為這些年在京師的雅言薰陶下早就沒了家鄉口音,沒想到王爺竟然一下子就聽出了臣和陳講官的來歷。」

  朱載坖笑道:「這不算是本事,主要是你們四川人的口音太獨特了,本王聽過幾遍就能記住了。不過話說回來,你們四川是真的出人才,西漢的司馬相如、卓文君、揚雄以及北宋的三蘇等,這些人都是你們川中大才。現在陛下又將你們二位蜀中大儒都送到了本王這裡,本王真是受寵若驚!」

  陳以勤和趙貞吉聽到朱載坖這麼誇他們,兩人的心情一下就更明朗了起來,覺得跟著朱載坖的前途也更加光明了。

  熱場的話說完了,朱載坖又對著陳以勤說道:「陳先生,大明書局的工作和你之前在翰林院做的事情不太一樣。在翰林院的時候,陳先生可能是要負責一些重要的具體的典章史料編輯,這種工作需要的一絲不苟的嚴肅態度。」

  「但是大明書局有些不同,大明書局的理念開拓新風。那麼既然是新風肯定也就會有一些不是那麼嚴肅的要求,有些地方甚至還會有些『出格』。所以,本王希望陳先生到任大明書局之後,能夠儘快熟悉大明書局內的工作內容,了解大明書局工作方向。」

  陳以勤聽到朱載坖這番話後,他立刻回道:「臣明白。王爺放心,臣非是泥古不化之人。之前大明書局所出的每刊《大明風華》臣都有在讀,就連新近的《射鵰》後續之作《神鵰》,臣也在讀。」


  「對於這種之前並不受主流重視的小說文體,臣近來也多了很多的思考。古人常說『雅俗共賞』,可是真正能做到雅與俗共賞的文章之事,放眼古今亦是極少極少。」

  「而大明書局卻在王爺的指導下確定了以雜文、小說為主的新文風思路。這一類文風以往之時所重者甚少,以至於歷代以來很少文人願意以此為主。可當臣真的認真研究過了之後,才發現歷代以來所能傳播甚遠甚廣的故事,幾乎都是出自於歷代小說家之手。」

  「遠的臣就不講了,就本朝為例。二百年間我大明文人可稱璀璨者不乏其人,但有些人只聞其名而難見其文。所以,硬要說這些人可代表我大明文脈,臣認為實難名副其實。」

  「但有些名不見經傳者,如《三國演義》之作者羅貫中,《水滸傳》之作者施耐庵等,這二人雖文名不盛,但其小說卻能傳頌百年而不衰。」

  「由此可見我大明之文風文脈較比前朝而言,也已經開始漸有風格。所以新近之作便也就有了《西遊釋厄傳》,《金瓶梅》以及這兩年熱火的《射鵰》,還有今朝備受關注的《神鵰》。」

  「因此臣以為要想繼續保持和發揚我大明之新風,就必須遵守王爺之前所定之略,以雜文、小說為新體,講述專屬於我大明的文脈故事。」

  聽著陳以勤這一番大論,朱載坖都忍不住要哎呀一聲了。

  不愧是翰林院出來的高材生,說起話來就是頭頭是道,就是聽著充滿道理,讓人沒法反駁。

  朱載坖呲牙笑道:「陳先生能有如此高見,本王也是欣喜之至!以後你有什麼事情什麼問題,和趙先生一起商議便是。真的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只管來找本王,本王別的不行,但肯定能抗事。」

  陳以勤聽到朱載坖這話也頓時感動不已。

  雖然這些年陳以勤跟個小透明似的,但是京中的任何風吹草動,陳以勤也都是有關注的,他很清楚眼前的這位少年王爺並非表面那麼簡單,要不然以高拱,張居正,還有那個懟天懟地的海瑞,怎麼可能會如此相安無事的在裕王爺手下做事呢?

  由此可見,裕王定非凡人也!

  所以,陳以勤剛剛一到朱載坖這邊,他就擺好了位置。他絕不會以王府講官自居,要知道在他之前高拱和張居正已經是王府侍讀了,人家倆的才學可不比他差一星半點。

  因此,陳以勤很清楚嘉靖皇帝對他裕王府講官的任命,其實就是為了讓他可以更好融入到裕王的小集體之中,而不是真的讓他去當老夫子教兒子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