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兄友弟恭裕王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77章 兄友弟恭裕王爺

  讓黃錦去問朱載坖下一任大明書局的總編輯該選誰,朱載坖的反應肯定就是不知道呀。

  朱載坖看著來訪的黃錦,說道:「公公,翰林院那邊的翰林人才那麼多,陛下有必要糾結嗎?隨便指一個人過來,不都是大儒水平?你看看本王還不及弱冠之年,這麼大的事情,怎麼可能會有主意呢?」

  黃錦聽著朱載坖這話都忍不住嘴角想要抽抽,這位爺會沒注意?你要是沒注意的話,裕王府哪有今天?京師特區怎會建立?

  不過黃錦還是沒有揭朱載坖的老底。

  黃錦說道:「王爺您忘了?您可是陛下欽命的弘文館負責人,大明書局又是在弘文館的補充上設置的。現在李春芳要被調任了,兩大主編少了一個,您得再物色一個呀。」

  朱載坖搖著頭道:「不不不,不是本王不想,而是本王壓根就不知道誰還合適這個位子。你是知道我的,自從本王就府以來,對外面的事情都是一無所知,就現在現在在本王府上教本王讀書的高先生和張先生,也都是陛下御旨派來的人才。本王哪裡會知道誰適合擔任大明書局的總編輯?」

  黃錦乍一聽感覺朱載坖說的這些話好像也有那麼點道理,可是總覺得哪裡還有些不對,但是一時之間黃錦也想不到哪裡不對勁。

  但這也不妨礙黃錦繼續說其他的事情,黃錦微微的喝了口水,然後問道:「王爺最近在忙什麼呢?」

  朱載坖回道:「本王一個閒散王爺能忙什麼?無非就是府中讀讀書,逗逗孩子,其他事情本王也操不了什麼心,所以也就沒忙什麼了。」

  黃錦嘆息一聲,「王爺糊塗啊,帝君對王爺的期盼甚高,您可不能如此無所事事,有些事情該主動的時候還是要主動的。就比如京師特區那邊的事情,你就該多上上心。那可是您的心血呀!」

  朱載坖又搖著頭道:「公公,那邊的事情有高先生和張先生呢,以他倆的能力,本王也沒有發揮的餘地呀,如果本王不懂裝懂的參與其中,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呀。」

  黃錦看著油鹽不進的朱載坖,心中也不由感慨著裕王爺好像也真的是長大了,知道避嫌,知道藏鋒了。

  於是乎黃錦又說到:「今兒個的時候,李春芳送到西苑一份名叫《神鵰俠侶》的小說手稿,帝君看完之後意猶未盡,就讓奴婢去問了問李春芳。李春芳告訴奴婢說,這手稿是王爺這邊的人送去的。不知王爺可認識此書的作者?催一催他,讓他儘快把全文寫好,說不定此書也會像之前的《射鵰》一樣大熱京師!」

  朱載坖聽到黃錦這話後,也終於恍惚了過來,原來兜這麼大的圈子,為的就是這個事情啊。

  朱載坖笑道:「公公放心,此人與本王之間還算有點交情,本王會代為催更,爭取早日將全本催出。不過,以本王的愚見,全文看書固然很爽,但卻容易沉浸太久,以至於疲憊纏身。」

  「因此本王認為還是追更比較舒服,每天都有一點小小的期待,而且這個期待又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還可以讓看書的人保持著一種愉悅的期待感。所以,本王就斗膽替寫書人保證一天寫一回,然後準時的送到西苑去?公公你看怎麼樣?」

  黃錦聽到這話也不由沉吟了一會兒,畢竟要看書的人可不是他,他雖然也喜歡這些快意恩仇的江湖俠客故事,但是比起這些快意恩仇來,黃錦更關注的還是嘉靖皇帝的需求。

  如果不能滿足嘉靖皇帝的需求,那就是他的罪過了。

  所以一時之間,黃錦也不能給個準話。

  黃錦只說道:「此事待奴婢回去之後,跟帝君稟告一番。王爺這邊也切莫有什麼壓力,否則的話,這就是奴婢的罪過了。」

  朱載坖呵呵笑道:「放心放心,本王最不喜歡的就是以勢壓人,到時候肯定讓寫書人保質保量的交到西苑,絕不會讓公公難做的。」

  黃錦聽到朱載坖這個保證,心裡也不由鬆口氣。

  然後也開始聊起了閒天。

  黃錦說道:「王爺,你聽說了嗎?帝君已經下旨禮部準備給景王爺挑選王妃擇時大婚。」

  朱載坖點點頭道:「本王聽說了,本王和景王弟同歲,只是痴長了他幾天,沒想到我倆的大婚竟然相隔了將近三年之久。本王的兒子都會叫娘了,也不知道啥時候會叫爹。」

  黃錦笑道:「小世子爺聰慧,王爺不必心急。」

  朱載坖深以為然的嗯了一聲,「這小子是挺聰明的,本王一教他叫爹,他就跟本王嘿嘿傻笑,占盡了本王的便宜。不知道的還以為本王這是生了個爹!」


  黃錦聽著朱載坖這樣的吐槽,臉上的笑容也一下子燦爛了起來。

  不過他提景王的事情,並不是真的聊閒天,而是有深意的。

  黃錦說道:「王爺,如果景王爺真的要大婚了,那麼他很可能就在大婚之後就藩之國,到時候京師內外所有的目光都會匯聚在王爺身上,到時候王爺可以一定要謹言慎行。」

  朱載坖聽到黃錦這話後,心中也不由暗自嘆息一聲,他是真鬧不明白當初的老朱到底在怕啥?怎麼就整出了一個類似西周分封制的四不像封王之制呢?

  搞的不僅他的兒子們要被一一封王出去,弄的後代的每一位嗣皇帝都得如此照辦。

  這王一代又一代的封出去,王又有子,嫡子為繼,次嫡及庶子又為郡王,而且這些王又不降爵,還要個個都修一座奢侈華麗的王府在地方上。

  時間長了,不光大明的財政遭不住,就連那些被封王的過多的地方也遭不住的。

  就以河南山西為例,這倆省份光是親王郡王加起來就有好幾百個,這還不算郡王之下的其他宗室成員。

  而這些人除了吃朝廷的財政飯之外,地方衙門也得給他們補貼和好處,給慢了他們還鬧。

  這特麼的算怎麼回事?

  而且更過分的是這些王之中大多數都是前幾代皇帝的兒子,跟嘉靖皇帝和朱載坖這一脈的帝系都隔了五六代人了,即便是不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古禮,那這些已經出了五服的同宗之人,也不算是一家人了。

  但是朝廷和地方衙門卻都還要將他們當做是宗室來奉養著,這就是在平白無故的增加朝廷和地方負擔嗎?

  而且朱載坖還是個穿越者,骨子裡的親情觀念更是淡薄至極,所以他對這些宗王那更是沒有一點好感的。

  因此朱載坖最後嘆息一聲道:「景王弟還年幼,本王與景王弟之間來往走動又少,如果他真的去就藩,此生恐不復再有相見之日。還望公公代為轉稟陛下,就說本王懇請陛下暫緩景王弟就藩之念,使其留在京師與本王一同奉於陛下膝下盡孝。」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