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關寧軍的心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60章 關寧軍的心思

  朱慎錐以監國身份下旨,旨意經內閣、司禮監明發,封吳襄為長興伯,祖大壽為忠義伯。

  其餘關寧軍諸將皆有封賞,或加官,或者蔭子封妻。除此之外,朱慎錐還親筆書信給吳襄和祖大壽,信中對他們這些年在遼東的功勞給與認可,並給予勉勵,表示關寧軍是大明在遼東的支柱,這些年朝廷因為各種原因虧欠關寧軍諸多,而關寧軍上下卻依舊為國守邊,征戰沙場,實在是很不容易。

  眼下朱慎錐進位監國,接管朝政,希望他們約束關寧軍,駐守遼東,繼續為國抵禦外患。此外,朱慎錐還給了祖大壽和吳襄一個特權,那就是他們在遼東作戰無需受外部鉗制,只要擋住皇太極南下腳步即可。

  朱慎錐告訴他們,朝廷的底線是山海關,只要山海關不失,山海關以北的區域關寧軍想怎麼守就怎麼守,朝廷所派的監軍太監不會過多限制他們的軍事行動,更不會因一地一城的得失追究他們的責任。

  換句話來說,朝廷給了關寧軍極大的戰場自主權,只要關寧軍能守住遼東,朝廷不會強制關寧軍去和皇太極野戰,做什麼收復失地的奢望,更不會把關寧軍的戰力限制在一城一地,明明打不過還非得去拼命,最終讓皇太極抓到機會各個擊破從而大敗。

  這聖旨的到來讓吳襄和祖大壽驚喜莫名,他們之前正為朝廷的巨變而憂心忡忡,一時間不知如何做才好,這才琢磨出了一個把腦袋埋在沙子裡,假裝不知的態度。

  可終究關寧軍是朝廷的軍隊,更是抵禦皇太極的第一線,等京師那邊安定下來,必然會想起遼東的他們,也會做出相應的態度。

  但無論是怎麼想,吳襄和祖大壽都沒想到朝廷會下這樣的聖旨,這實在出乎意料,原本他們覺得朝廷最多就是保持原狀,或者重派遼東巡撫和監軍太監至遼東,延續之前的遼東戰略。可萬萬沒想到,朱慎錐居然有如此魄力,給了關寧軍極大的自主權,還給了吳襄和祖大壽兩個伯爵的爵位。

  關寧軍能打麼?當然能打!

  關寧軍可是大明最精銳的軍隊,自從大明薩爾滸之戰大敗之後,遼東戰事就成了大明戰事的重中之重。天啟年間,天啟皇帝任命他的老師孫承宗督師薊遼,關寧軍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創建的。

  自孫承宗創建關寧軍以來,至今已有十數年了,關寧軍不僅是全大明待遇最好,裝備最精良的一支野戰部隊,還擁有強大的野戰騎兵,就連各類火器也一應俱全,哪怕是在野戰中,關寧鐵騎和八旗交手也絲毫不懼,相等數量下各有勝負。

  不過關寧軍的問題也很多,首先是關寧鐵騎的數量實在是太少,明面上關寧鐵騎有三萬人,可實際上僅僅三千騎而已,而且這三千騎中大半在吳襄的手中,另外一部分分別在祖大壽和其他將領的手中。

  雖然關寧鐵騎能打,可數量的不足導致關寧鐵騎在戰場上並不能發揮出決定性的作用,而且普通的關寧軍大部分只是步兵,野戰中面對來去如風的八旗精銳根本不是對手,只能依託防線駐守。

  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他的暫且不說,最大的關鍵就是沒錢。遼東每年的軍費數額巨大,大明光遼東軍費開支就占了整個財政收入的大半,還往往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關寧軍能有這樣的戰力已算得上不錯了,可偏偏崇禎皇帝登基後一意打算收復遼東,三番五次要求關寧軍主動和皇太極開戰,這樣一來就給與了關寧軍上下極大壓力。

  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寧錦防線的問題,寧錦防線最早的設置是孫承宗打造的,孫承宗打造寧錦防線的目的是為了收復遼東,以城堡為據點穩紮穩打不斷推進,從而壓迫遼東建奴的生存空間。

  當年這道防線起到了極大作用,孫承宗的戰略計劃也實施的不錯,而且的確壓得努爾哈赤透不過氣來,當時的後金差一點就被弄得崩潰。

  可此一時彼一時,當初的孫承宗的操作是建立在對遼東全面經濟封鎖,背後又有著朝廷全力支持,尤其是魏忠賢在財政方面的全力支持,這才有當時的戰果。

  可之後袁崇煥登上了薊遼督師的位置,孫承宗對遼東的封鎖策略遭到破壞,再加上皇太極繼位後不僅通過從大明的走私獲得了巨量的物資,打破了大明對當時後金的經濟封鎖,還通過攻打蒙古,聯合科爾沁和察哈爾各部驅逐了林丹汗,從而改變了整個局面。    這時候,大明的財政也因為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的緣故發了變化,朝廷連稅都收不上來,何談滿足遼東戰事龐大的軍費開支呢?一直以來,自崇禎登基後開始,遼東軍費就嚴重不足,軍費的不足自然也就導致了寧錦防線的無法維持,就連關寧軍的戰鬥力也下降許多。

  試想,關寧軍在軍費不足的情況下既要維持軍隊作戰,還要保證防線的穩固,甚至還要收復遼東,這怎麼可能做到?而且崇禎皇帝對遼東尤其關注,根本不顧實際情況令關寧軍不得丟失一城一地,更不能畏敵避戰,這樣一來每當皇太極領兵來攻的時候,關寧軍明明知道打不過,卻又不敢撤退,只能硬著頭皮孤軍駐守最終被圍,從而被各個擊破。


  之前祖大壽在大凌河之敗就是如此,難道打了一輩子仗的祖大壽不知道大凌河是守不住的麼?他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可面對崇禎皇帝的強壓,他只能冒險死守大凌河,最終落了個彈盡糧絕突圍無果,只能假借投降麻痹對手,隻身逃回的下場。

  而現在朱慎錐給了他們戰場自主權就不一樣了,一旦開戰無論是吳襄還是祖大壽都能有戰場靈活自主的權利,能守則守,守不住戰術撤退也沒問題,不用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哪怕丟掉了前沿防線問題也不大,關鍵是要守住山海關,只要山海關在手,皇太極攻不進山海關就沒問題。

  這個權利可是破天荒的,讓吳襄和祖大壽驚喜無比,他們都是打了老仗的人,當然清楚一旦有了這個權利,遼東的仗就好打多了。只要不孤軍深入,整個關寧軍抱成一團,後方穩固,哪怕野戰打不過皇太極,駐守卻是沒任何問題的。

  此外,還不用顧慮因為主動放棄防線遭致朝廷問罪的後果,再加上伯爵的封賞更是令其激動不已,大明封爵可是武將最高的榮譽了,當年戚繼光征戰一生未嘗一敗,最終都未能封爵。而遼東總兵李成梁在遼東數十年,是大明最大的軍頭,最終也不過封了一個寧遠伯而已。

  現在吳襄和祖大壽都成了伯爵,一個是長興伯,一個是忠義伯,如何不讓他們欣喜若狂?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吳襄和祖大壽,包括其他遼東的關寧軍諸將毫不遲疑地就站到了朱慎錐這邊,表示支持朱慎錐監國,並聽從朝廷詔令的態度。這樣一來,遼東這邊並沒發生任何波動,一切如故,甚至從實際情況來看,還要比崇禎掌權時更好些。

  「兩環兄,你的主意向來比我正,這件大事還得你來拿主意,眼下皇太極意圖故伎重演,我關寧軍究竟如何應對,還請兩環教我。」祖大壽如此對吳襄道,神色中滿是期待。

  吳襄凝神想了想,問:「錦州那邊的情況現在如何?」

  「皇太極出征,留代善在盛京,代善也不是個好相與的,他手下的兩紅旗擺出了一副意圖進攻的姿態,我雖知代善如此是為了壓制我部,怕我關寧軍回援,可又不得不防啊!一旦調動兵力,寧錦防線就有了漏洞,雖說朝廷眼下給了我等自主權利,可萬一……。」

  吳襄點點頭,祖大壽說的沒錯,有些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而且戰場自主權不是這樣用的,寧錦防線在手對駐守山海關有莫大的好處,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放棄,一旦丟了,就拿不回來了,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吳襄和祖大壽心裡都清楚,朝廷現在之所以給了他們這個權利,又封了他們為伯爵,那是看在關寧軍上,關寧軍駐紮遼東,他們這些人又是遼東的世代將門,根基就在遼東,一旦遼東全部落到皇太極的手裡,關寧軍丟失了所有地盤,那麼關寧軍還有存在的必要麼?

  等到那時候,不用朝廷出手,天下人的唾沫就能淹死他們這些人,而沒了地盤,關寧軍也就成了無根之萍,再也無用了,就算他們是伯爵又如何?朝廷既然能封也能奪,這點他們心中自然清楚。

  「你部絕不可動!」吳襄斬釘截鐵說了這麼一句,接著又道:「山海關這邊的部隊也不能動,一旦皇太極從薊州而入,山海關兵力不足,皇太極極有可能掉頭來攻。假如被他拿下山海關,你我的結果都是死無葬身之地。」

  「己巳之變這才過去多久?當年的被動你我皆知。此事還是儘快上報朝廷,讓監國處置更為妥當些。」

  「上報朝廷?」祖大壽一愣,按照吳襄的意思是關寧軍按兵不動,既不回防也不增援,繼續駐守遼東,至於皇太極的情況讓朝廷自己去解決,這樣做能行麼?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