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皇太極要撥亂反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59章 皇太極要撥亂反正

  見眾人意動,甚至有耐不住性子的人直接表態支持濟爾哈朗的建議時,多爾袞心中很是著急。他覺得這樣做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不先解決土默特就領兵去打大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還好,可假如不順利的話,等到土默特聯合大明向東出擊,拿下察哈爾和大明南北夾擊八旗的話,自己這邊就尤其被動了。

  多爾袞雖然年輕,但做事穩重,而且深謀遠慮,他可不想這樣的事發生。雖然多爾袞也承認濟爾哈朗的建議有幾分可能,可依舊風險太大。最穩固的辦法就是如同他所說的那樣,集中力量解決土默特,尤其是騰格爾部。

  只要大明沒了外援,大清就能來去自如,這樣進可攻,退可走,不管怎麼折騰都沒問題。

  可現在如果按照濟爾哈朗的意思直接進攻大明,雖有可能成功,可一旦失敗怎麼辦呢?多爾袞不能不考慮這點,當即有些心急。

  他下意識朝著弟弟多鐸望去,希望多鐸能站到自己這邊一起說話。可沒想到多鐸根本就不看他,反而神情也是躍躍欲試,一副興奮的模樣。

  坐在正位的皇太極一手托著腮,歪著頭看著下面嚷嚷不休的眾人,心中不由得也有微動。不過他的目光還是朝著多爾袞看了過去,見到多爾袞的表情後,皇太極又凝神細想了起來。

  片刻,皇太極咳嗽了一聲,殿中的喧鬧瞬間就平息了下去,所有人目光朝著皇太極望去,期盼這位皇帝能做出令大家滿意的決定。

  「豪格!」

  「兒臣在!」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連忙站了出來,向皇太極行禮大聲回道。

  「濟爾哈朗!」

  「奴才在!」濟爾哈朗挺胸凸肚連忙應道。

  「你二人領鑲黃旗、鑲藍旗兩部先行,由遼東向西進軍,入喀喇沁左翼然後走西南往白馬川,為大軍先鋒。」

  「奴才(兒臣)遵旨!」兩人同時應道,瞬間喜氣洋洋,一副興奮的模樣。

  皇太極這句話一出,等於已經同意了剛才濟爾哈朗的建議,決定出兵大明,給大明一個狠狠教訓,同時藉此機會擾亂大明內部,如能一舉打破京師的話就更好了。

  接著,皇太極逐一下令,調動各部準備出兵,其中中軍由皇太極親率,不僅動用了兩黃旗、兩藍旗,還動用了多爾袞兄弟的兩白旗,可以說八旗中六旗出動,只留下兩紅旗由代善駐守遼東,確保老巢。

  除去六旗外,皇太極還調動了蒙古八旗和漢軍旗各部,總兵力達到了十一萬之巨,對外號稱三十萬大軍,由此足以看出皇太極這一次攻擊大明的決心。

  另外皇太極這次出兵打的旗號和以前不一樣,他直接打出了救大明崇禎皇帝的旗號,表示對大明的兵變極為憤慨,大清雖和大明是對手,可從遼東的往事來說,大清的前身大金,包括大金之前的建州女真曾經屬於大明治下,相互為君臣兩百年,淵源頗深。

  現在大明發生內亂,皇帝蒙難,作為大清皇帝的皇太極絕不能袖手旁觀,當救大明崇禎皇帝水火之中,為大明正統撥亂反正,以安天下。

  這個理由聽起來很是可笑,一個對手居然說要救原來的對手,而且還正大光明打出這樣的旗號,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皇太極這樣做當然不是犯傻,更不是讓天下人笑話,他是要利用這個理由挑起大明的內亂,讓戰爭打響後大明內部朝廷上下,包括地方的官員們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反對朱慎錐罷了。

  皇太極用的是明謀,以他對大明那些官員的了解,自己這個旗號一打出來,必然有人會蠢蠢欲動,如此就足夠了。

  只要自己能在戰場上獲得先手,壓制住朱慎錐,隨著時間的推移朱慎錐那邊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等到時間成熟,大明必然內亂,到時候朱慎錐就控制不住朝政了,為了自保他無非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舉起屠刀殺光反對者,鎮壓內亂。另一條路是棄京師而走,去其他地方暫避自己鋒芒。不管走哪條路,大明都會崩潰,等到那時候拿下京師入主中原的時機就成熟了。

  當然皇太極也考慮到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多爾袞提出的土默特各部的顧慮。皇太極斟酌後決定由多爾袞兄弟駐守白馬川,聯合察哈爾各部防備土默特進攻的可能。    只要白馬川在手,皇太極的主力進入大明就沒後顧之憂,就算土默特各部領軍來攻,以多爾袞兄弟的能力,只要不犯之前的錯,守住白馬川毫無問題,如此就能兩全其美。

  時間不等人,皇太極清醒的知道朱慎錐掌控朝政的時間越久,他的地位也就越穩固,現在出兵是最好的機會,一旦這個機會錯過,以後恐怕就不容易了。


  動員命令下達後,整個大清這台戰爭機器就開動起來,剛才從朝鮮返回的大軍重新集結,第二日豪格和濟爾哈朗的先鋒部隊就先行一步,皇太極的主力略微晚些,等到第四日這才動身,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從天空俯瞰,氣如山河,銳不可擋。

  山海關。

  祖大壽匆匆從錦州趕回,第一時間就去見了吳襄。

  遼東的皇太極軍隊一動,在錦州的祖大壽就接到了消息,當得知皇太極出動大軍後祖大壽可是嚇得不輕。前幾日傳來消息,皇太極已拿下了朝鮮,還占據了皮島,東江鎮的軍民已被全部撤至山東安置,也就是說眼下東江鎮已名存實亡,皮島更落入敵手。

  皇太極班師回朝,祖大壽就一直提心弔膽,生怕皇太極解決了朝鮮和皮島後接下來就要出兵對付自己。雖然錦州城城防甚嚴,還擁有威力強大的火器駐守,可祖大壽對守住錦州絲毫沒有決心,這些年他和建奴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了,向來就是敗多勝少,上次大凌河一戰,祖大壽被困陷入絕境,最終還是假降這才隻身逃回錦州。

  可是他算是逃回來了,但他的子侄家人卻落到了皇太極的手裡,之後駐守錦州皇太極又多次來打,祖大壽龜縮在城中死活不出,憑藉城池和火炮這才勉強守住。

  雙方的實力差距祖大壽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知道皇太極之前打錦州沒有下死手,因為皇太極一直抱著招降自己的打算。一旦皇太極出動主力,圍攻錦州的話,錦州再能守也是守不住的,城裡的糧食再多終究有吃完的一日,而出城打野戰就是送死,最終必然是兵敗身死或者被俘的下場。

  所以當得知皇太極的大軍出動時,祖大壽差一點就嚇尿了,急忙派斥候打探情況,還隨時做好了死守錦州的打算。很快斥候回來報告說,這一次皇太極出動了三十萬大軍,可出兵後卻沒有向錦州而來,而是直接朝著西邊去了,看樣子是要去蒙古,當得知這消息後祖大壽腦海中靈光瞬間一閃,他馬上就明白了皇太極的企圖。

  令斥候再探,以確定皇太極的大軍行蹤真的前往蒙古,兩日後消息確定祖大壽再也坐不住,急急離開錦州直接就去了山海關,找到他的妹夫吳襄商議。

  「你是說建奴意圖故技重施?」吳襄聽完了祖大壽的話後,神色嚴峻追問。

  祖大壽重重點頭:「正是如此,如我猜的不錯,這建奴打著當年己巳之變一樣的算盤,意圖經蒙古繞路攻我大明。」

  吳襄騰的一聲站了起來,雙拳緊握,神色憤怒:「這建奴實在是欺人太甚!來了一次也就罷了,眼下又故伎重演,難不成當我大明九邊是紙糊的?」

  「人家嘗到了甜頭,再來也是自然,誰讓我大明野戰不如人呢。」祖大壽嘆聲搖頭說道,接著問吳襄現在怎麼辦,關寧軍打是肯定打不過的,而且關寧軍要駐守山海關,如果放棄山海關退往遵化、薊州一線,那麼山海關怎麼辦?何況山海關的東北方向就是寧錦防線,總不能把寧錦防線全部放棄了吧?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現在京師發生巨變,崇禎皇帝雖依在,可實際上失去了權柄,朝廷由交城王朱慎錐監國,也就是說大明真正的主人從崇禎皇帝換成了朱慎錐。

  這個變動來的實在突然,關寧軍上下之前毫無所知,當接到朝廷勤王詔令後才知道有宗室打出了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起兵,可還沒等關寧軍上下商議出個名堂,決定究竟是起兵勤王呢或者是暫時看看風向決定,京師就被朱慎錐給拿下了,接著朝廷正式的旨意又來了,這一次旨意和之前勤王詔令完全不同,不僅不需要各地勤王,還昭告天下皇帝因為身體原因不能理政,由交城王朱慎錐監國。

  這個變化令關寧軍上下目瞪口呆,一時間不知如何對應。眾人商議後最終決定還是按照聖旨來,關寧軍本就是軍閥集團,其中大部分都是遼東將門,對於他們來說誰當皇帝或者監國都是一樣的,只要保證關寧軍的利益,管朝堂上坐的究竟是誰呢?

  而且因為袁崇煥的事,關寧軍上下對崇禎皇帝的感官並不好,尤其是作為領頭人之一的祖大壽更是如此。在他看來朱慎錐監國不監國沒什麼關係,總不會比崇禎皇帝在更差吧?既然朝廷已有旨意,就裝著之前的事不知道得了,依朝廷的說法默認即可。

  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就這樣遼東這邊的情況實際上沒有受到京師的任何影響。誰想過了沒多久,朝廷又來了聖旨,這一次聖旨中對關寧軍駐守遼東多年,和建奴作戰做出了肯定,不僅給了諸將賞賜,還帶來了讓祖大壽和吳襄驚喜莫名的好處。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