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槍,就是最好的道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8章 槍,就是最好的道理!

  翰林院。

  夏之白收拾了下東西,便起身離開了。

  只是在臨走時,突然站定身子,望了眼奉天殿的位置。

  他知道自己要忙起來了。

  不過。

  他早就意料到了。

  只是朱元璋突然動了息兵的想法,還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不管朱元璋是怎麼想的,這幾件事,的確都是他試圖想促成的結果,既然朱元璋已動了這個心思,他自然要將其他人『說服』。

  大明武將的桀驁世人皆知。

  且不說遠的常遇春,就是藍玉等武將,哪個不是桀驁不遜之人?

  這些人天生好戰,若是聽聞朝廷想止戈,一時衝動之下,直接持刃衝殺自己,都是大有可能的,打仗對於軍中將領而言,是維持自己現有身份地位的最好方式。

  天下越穩定,武將就越不安。

  而他要做的。

  就是跟這些武將講道理。

  如今他的手裡就掌握著天下最大的道理。

  槍!

  他相信,見到改良後的火槍,藍玉等驕兵悍將,應該就能懂什麼是『以德服人』了,也應該能明白,為什麼他會提出暫時止戈,繼續發育了。

  見夏之白離開,翰林院眾學士不禁抬起頭,眼中露出幾分忌憚。

  這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們能感受得到,夏之白是一個很平和的人,但胸有天地。

  他在其他時候,都是平易近人的,也鮮少跟人發生衝突,甚至還能因為自己說錯話,主動給人道歉,絲毫不會因為自己是大學士,就生出驕橫,但這同樣是有條件的,便是不能涉及到他定下的主見。

  尤其是教材方面。

  凡是有人試圖在教材上跟夏之白理論,一定會迎來夏之白的迎頭痛擊。

  言語之犀利狠辣,幾與市井潑婦無異。

  等夏之白徹底走遠,劉三吾放下手中翻閱的古籍,冷聲道:「這個夏之白越來越不知天高地厚了,他現在是翰林院大學士,卻跑去摻和朝堂的鹽政,鹽政之事,當真是人能參與的?」

  「莫不以為經商了一陣,就能對天下鹽政指指點點了?」

  劉三吾滿臉的譏諷。

  在夏之白沒來之前,他在翰林院德高望重,備受尊重。

  但夏之白來了之後,卻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他提出的很多想法跟觀點,都被夏之白駁斥了,讓他多次被拂了面子,即便他再有涵養跟氣度,在接二連三之後,心中還是生出了怨恨。

  如今更是忍不住冷嘲熱諷起來。

  黃章也放下了手中的事,跟著冷諷道:「年少成名,又不知天高地厚,以為自己的話,在天下多有分量,鹽政牽涉眾多,歷朝歷代凡是想改的,無一例外,都落得個人死政消的下場,枉他讀書這麼久,連明哲保身的道理都不懂。」

  「如此粗鄙見識,當真當得起大學士?」

  董貫笑道:「且讓他再猖狂一陣,鹽政之事,就連朝中一二品官員,都不敢輕易涉及,他區區一個五品,竟妄圖插手,當真以為其他人會如我等謙讓?」

  「我現在倒是想看看,夏之白要怎麼收場?!」

  「要是他被廢了大學士」

  董貫眼中閃過一抹冷光,陰惻惻道:「那教材編寫的重擔,只怕要盡數落到我等肩上了,如今編寫教材已為陛下重視,只怕要廢止已不可能,但由我們負責,總歸還是比讓夏之白負責要好。」

  「至少我們明是非、懂道德廉恥。」

  其他學士跟著笑了笑。

  他們最近的日子並不怎麼好過。

  編寫教材是門苦差事。

  費力不討好。

  有時還要遭到夏之白各種駁斥,他們心中早就憋著一股火,只是找不到人發泄,今日朝會,夏之白跟隨田靖發難鹽政,卻是讓他們看到了一抹曙光,若是夏之白因建言的事,惹怒了滿朝大臣,在百官彈劾下,夏之白只怕這大學士之位難保。

  沒有了夏之白壓著,他們身上擔子也就沒了。

  編寫教材也能隨心所欲了。


  文人最怕限制。

  方孝孺冷冷望著眾人,暗自搖了搖頭,平靜道:「諸位還是多收收心,夏之白雖態度有些不恭,但多少是為了編出好的教材,何至於被如此非議?」

  「再則。」

  「若是教材編好,我等同樣有署名。」

  「這豈不是大功一件。」

  「還能名揚天下。」

  「我勸諸位少非議,多將一些心思,放在編寫教材上,早日將教材編撰好,或許我等才能早點脫身,不用再深陷層層書海,而難以自拔了。」

  「至於鹽政。」

  「朝堂之事未定,豈能輕言斷定?」

  「依我看,就算朝廷沒有同意,也不會將夏之白如何。」

  「我大明非是目光短淺的王朝,也並非沒有容人之量,更不是沒有『求同存異』之心。」

  「夏之白固然會得罪不少人,但他們說的話,未嘗不能作為一個新的觀點,我觀宋末以來,天下的儒家大家,似都在思考,如何讓天下更進一步,只是在諸多典籍中並未找到方法。」

  「或許.」

  「夏之白的想法會成為一條新路。」

  「我儒家學子,自初學開始,便被教導要『以達者為師』,何時尖銳成『黨同伐異』了?諸位謀學多年,卻是越來越回去了,而且我等身為翰林學士,更當以天下為己任。」

  「在我看來。」

  「夏之白的建議或有些偏頗。」

  「但對天下未嘗不是一個好的建議。」

  「至少是個好的開始。」

  聽到方孝孺的話,劉三吾等人面露不悅。

  劉三吾道:「方孝孺,你又何必為夏之白說話?」

  「他近些日的狂妄,你又不是沒看見?他幾時將我等放在眼裡?」

  「我等尚且知曉,自己只是讀了幾本書,不敢妄談知曉多少天下事,但夏之白又是如何的?他對天下事從來是指點江山,而且還不將我等的建議放在心上,如此狂悖之徒,我羞與之為伍。」

  董貫冷嘲熱諷道:「你這麼為他說話,也不知收了他多少好處。」

  「天下事從來都不易。」

  「若是世人都像夏之白一樣,全憑著一腔熱血,憑著腦袋一熱,就對天下政治指指點點,甚至是直接指手畫腳,那天下豈不亂了套,天下運行自有其內在的規律,豈能容忍胡來?」

  「我等只是仗義執言罷了。」

  「你若不喜,不聽便是,何以冷眼譏諷?」

  「而這教材,我並不認為,真會為天下人接納,古之賢者都知曉『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如此千篇一律的教材,又能為天下培養多少實際人才?而且思學混亂,這對天下未嘗不是災難。」

  「我身為儒家弟子,為儒家張目,又有何不可?」

  「至少我知曉自己根學在何處。」

  方孝孺挑眉,搖了搖頭。

  他並不喜跟人發生衝突跟爭執。

  方孝孺沉聲道:「你們如何想,我並不清楚,但我知道的,便是教材若是編寫好,對天下都是大利之事,而在夏之白之前,可曾有人提出過,在天下編纂出統一的教學教材?或許有,但誰人又敢真這麼做?」

  「普天下,唯夏之白一人耳。」

  「這份敢於天下先的膽魄,就足以讓世人仰望了。」

  「我不與爾等多言,只勸諸位,莫要因一時心頭不快,辱沒了自己的才學,更辱沒了自己的名聲,我等身兼如此重任,自當勵精圖治,將手中事做好,也不枉耗費了這麼長時間。」

  說完。

  方孝孺不再開口。

  從桌上拿起一份『古籍』,又投入到編寫之中。

  劉三吾幾人面色青一塊紅一塊,顯得十分的不自然,最終冷哼一聲,拂袖坐回了原位,只是眼中的不滿之色越來越濃郁,做起事來也越來越敷衍跟隨意。

  翰林院的小插曲,已發生了數次。

  因而也無人放在心上。

  城中。

  夏之白回了鹽鋪。

  他沒有在店內停步,直接去到了書房。

  在一個月前,周王送來了不少工匠,除了周王外,還有秦王、晉王等藩王,同樣送了不少工匠。

  當然並不是免費的。

  主要是他給秦王、晉王等提供了一批『槍械』圖紙,而且當真打造出了幾支『樣品』,雖然這些『樣品』實際作戰能力並不怎樣,但也讓人眼前一亮,甚至是讓人感到有些不安。

  尤其是他曾給這些藩王,描述過火器作戰的恢弘場景,更是讓秦王、晉王等藩王面露驚容。

  因為那個場景只是想想都讓人後怕。

  夏之白也很慷慨,提出讓他們提供工匠,然後讓他們幫助槍械設計,到時若是真的設計成功,會優先供應給這些藩王。

  而在夏之白回到應天府後,北平那邊就傳出了好消息,成功制出了幾隻『樣槍』,他也沒藏著掖著,直接給秦王、晉王送了過去,沒多久,秦王、晉王就私下送了些工匠過來。

  秦王、晉王手中有『樣槍』,他手中同樣有。

  而且更精良。

  只是造價出奇的高。

  因為這是實打實手搓出來的。

  若真論的話,算得上是『古早般』的毛瑟71式步槍。

  不過在當代,依舊是十分先進的。

  至少跟大明現有的火銃相比,領先太多了,他為了說服這些藩王,夏之白可謂是絞盡腦汁,想盡了渾身解數,最後硬生生靠著做工精良的老工匠,花了快一個多月生搓出來的。

  最終結果是好的。

  的確是弄出了一把,雖然實際效果,比不上真正的『毛瑟步槍』,但至少是開了個好頭,而他後續也讓這些工匠,繼續仿造了幾支,送給了秦王、晉王,然後要求遵化鐵冶的工匠,制出一些上好的鋼鐵,如今一年多下來,也算是慢慢走上正軌了,但想要真正實現大批量製造,還遙遙無期。

  但用來說服大明將領,夏之白想來是足夠了。

  夏之白進到書房,從一個柜子里,取出了一個木箱,而後打開了箱子。

  一桿長槍出現在眼前。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