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陛下不通經濟!(第二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3章 陛下不通經濟!(第二更)

  軍餉二字一出,文華閣徹底安靜了。

  就連朱元璋都沉默了。

  夏之白道:「郭桓正是猜到了這點,這才最終放棄了,也給臣說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話。」

  朱元璋嗤笑道:「咱的確有讓戶部官員籌集軍餉,但咱何曾說過要他死?他若真是乾乾淨淨,不貪不拿,咱又豈會殺他?」

  「巧言令色,只是覺得咱殘暴不仁罷了。」

  朱元璋沒有否認。

  他也不屑去否認這些東西。

  他雙眸望著夏之白,漠然道:「所以你昨日才當著城中百姓的面,說著君要仁,臣才忠。」

  「你也覺得咱做的不對?」

  夏之白輕笑一聲,搖了搖頭,道:「陛下你想多了,正如陛下所說,若是郭桓等官員,真的不貪不拿,陛下又豈會真對其下殺手?郭桓又豈會對我提供的統帳之法這麼上心?」

  「他們的確是手腳不乾淨。」

  「也該殺!」

  「沒有所謂無辜。」

  「郭桓之所以憤懣,便在於陛下可直接殺人,用不著這麼彎彎繞繞。」

  「還讓他提心弔膽了好一陣。」

  「而陛下之所以這麼多此一舉,主要是還想著謀求更大的事,因為北元的存在,對陛下而言,始終是如鯁在喉,陛下也始終擔心,有朝一日,北元會捲土重來,將陛下打下的天下,重新給奪回去。」

  「陛下.急了!」

  「急著儘早為天下謀劃好一切。」

  「也急著將一切可能影響大明安危的隱患給拔除。」

  「在陛下眼中,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郭桓等人,亦或者那些被牽連進去的人,也都是死得其所。」

  「因為他們是為大明的千秋萬世而死。」

  「他們的死,換來的是大明北疆,日後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太平。」

  「這筆帳在陛下心中是划算的。」

  「郭桓後面也明白了這點,因而直接放棄了掙扎,靜等著陛下將其抓拿,等待著成為陛下手中,鋪設大明千秋萬代的基石,哪怕心有不甘心有不滿,也只能義無反顧的受死。」

  「他們的確該死。」

  「但此刻也是在成全陛下的豐功偉績。」

  「我並不同情,也不惋惜。」

  「也絲毫不關心。」

  「我只是一個商官,陛下的宏圖大志,郭桓等人的貪財逐利,都跟我無關,這場政治風波,政治風暴,對我而言,沒有太大意義。」

  「我也樂於見到。」

  「在對於處理貪官污吏上,我跟陛下是站在同一隊列。」

  「我也很不喜現在的士大夫風氣。」

  「的確該煞一煞。」

  朱元璋目光微動,對夏之白的話有些意外。

  他本以為夏之白會指責自己,至少也會冷言譏諷,譏諷自己又當又立,結果夏之白都沒有,從頭到尾都很平靜,以一種超然的平靜,把整件事說了出來。

  「伱當真這麼看?」朱元璋有些狐疑。

  他有些不確信。

  夏之白笑了笑,道:「陛下無須質疑,我的確對陛下的諸多做法不滿,但我跟郭桓的確不是同路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若是郭桓他們真乾乾淨淨,陛下再不滿,也不會輕易殺掉的,因為陛下一直以來,就希望大明的官員,能奉公守法,清潔廉明。」

  「再則。」

  「當日殿試時,我便說過了。」

  「不喜『士』階層。」

  「陛下在天下大開殺戒,無異在鬆動士大夫的根基,我為何不樂見?或許假以時日,隨著『士』階層的衰弱,『工農商』階層的崛起,我『扳倒』『士大夫階層』的想法也就實現了。」

  夏之白嘴角露出一抹乾淨的笑。

  朱元璋目光微沉,也是若有所思。

  這倒的確符合夏之白的風格,也符合夏之白的作風。

  朱元璋道:「所以昨日,你在城中叫囂著,要給天下開一條商路。」


  夏之白點頭。

  他望著被擱在桌上的帳簿,緩緩道:「陛下其實可以好好看看這本帳簿,我這次前來,也是為了呈上這份帳簿。」

  朱元璋垂眸。

  他望著手邊的帳簿,大致的翻看了幾眼。

  並無太大興趣。

  只是當看到最終利潤只有四千兩時,朱元璋眼中不由浮現了一抹濃濃的嘲弄,他抬起頭,望著夏之白,冷聲道:「你這三個月,弄出這麼大陣仗,咱還以為掙了多少呢,就四千兩?!」

  「就這個利潤,你怎麼還咱的錢。」

  「咱若是沒記錯,你給咱借錢時,說的是一年後,十齣十二歸。」

  朱元璋將帳簿扔在了桌上。

  朱標也眉頭一皺。

  五十萬斤鹽,就只賺了四千多兩?

  這未免太少了點吧。

  朱標起身,朝朱元璋拱拱手,將桌上的帳簿拿到了手中,仔細的翻看起來。

  夏之白嘆息一聲,道:「陛下眼裡只看到了四千兩嗎?」

  「咱的確只看到了四千兩。」朱元璋抓著玉如意,朝後背撓了撓,又道:「當然咱是還看到了你這三個月,花了咱整整四萬兩銀子,但這是借出去的錢,咱認,咱不挑這個毛病,咱就看你最終能還給咱多少。」

  「還有九個月,六萬兩銀子,你能還給咱嗎?」

  夏之白搖頭:「還不上。」

  朱元璋目光一冷。

  夏之白一臉平靜,淡淡道:「不過臣本身就沒打算要還。」

  「臣呈上這個帳簿,並不是來向陛下展示,臣這三個月從零開始,掙了多少錢。」

  「若是真論掙錢,京都鹽業,一個月正常也就能掙一千五六百兩,一年也就兩萬上下,而開啟花銷就投入了四萬兩,若只看支出收穫的數字,的確覺得臣所創立的企業,並不怎麼值當。」

  「但帳並不是這麼看的。」

  「也不能這麼算。」

  「只是臣疏忽了一件事,便是陛下並不懂經濟。」

  「陛下對於這些帳目,唯一看得懂的只是最末幾個數字,但若是僅憑几個結果,就輕易的下定判斷,並因此認定某些事,那可就太過荒謬,甚至是荒唐了。」

  朱元璋臉色一沉。

  看向夏之白的眼神充滿了不善。

  夏之白直接無視了,他拱手道:「陛下是從微末起家,應當很清楚,起家之難,尤其是創始之初,稍有不慎,便可能傾覆,但只要撐過最艱難的時段,後續一切都會慢慢好轉。」

  「就如鹽企一樣。」

  「前期投入的確很大,但陛下可以翻翻帳簿,在這一個月,鹽企的投入已大幅減少,日後只要不出大的狀況,基本投入都會漸漸趨於減少乃至穩定,現在京都鹽鋪,每個月能穩定獲利一千多兩。」

  「不消三年,便能賺得六萬,徹底填上借款。」

  「三年之後,鹽鋪所賺之利,則全是利潤,僅僅三年,就能徹底獲利,這個回報率已是驚人的高了。」

  「這只是起步。」

  「正常經商,哪有不擴張的?」

  「等應天府的經營穩定,京都鹽鋪便會向四周擴張,壽州、滁州等需恢復生產的地方,都是最好的擴張之地,到時三府之經營,利潤又會翻倍,若是將京都鹽鋪的經營,擴張至整個大明,陛下可曾算過,一年利潤會如何?」

  「臣算過。」

  「差不多是六百多萬。」

  「當然不同地區,食鹽售價有波動,利潤也會受影響,但就算如此,一年利潤至少也有四五百萬。」

  「這還是在惠民的條件下的獲利。」

  「付出跟收穫是成比例的,付出越多,收穫也就越大。」

  「誠然,就如陛下看到的,初期的確會耗費大量錢財,但只要正式起步,不消幾年,就會扭虧為盈,臣之前說過,臣設立的是國企,即這是大明朝廷的官企,因而這四五百萬兩白銀,會直接入帳國庫。」

  「這四五百萬兩銀子是多出來的。」

  「據臣所知,大明一年財政收入,只有三千萬上下。」


  「這四五百萬兩銀子,已經抵得上大明財政收入的六七分之一了。」

  「而這些錢,陛下要征多少苛捐雜稅才能收上?」

  「其中又會多出多少貪墨?」

  「當然,在陛下心中這是不值得的,因為且不說開『商官』的先河,對天下的影響會有多大,會不會加劇官員腐敗,就是經營應天府一地的鹽企,就會為朝廷增加多少的官吏支出,這也是臣要說的另一點。」

  「便是陛下看不懂帳簿。」

  「陛下只看到了最終的利潤四千兩,卻沒有看到這利潤之下,已經是除去了『鹽煤』兩企業上千人的工資支出。」

  「我呈給陛下的帳簿是十分詳實跟具體的。」

  「只是陛下並沒看。」

  「或者陛下依舊以為,臣創辦的企業,手中的鹽工跟礦工,跟其他灶戶礦工一樣,並不需要額外的支出,只需給一定的糧食和少量維生的錢財就足夠了。」

  「但實際並不是。」

  「因為這些工人都是算的僱傭。」

  「按月給月例。」

  「我這次前來,便是以自身真實所為,明白的告訴陛下,臣想建立的這套體系,是可行的,而且經過這三個月的實踐,也的確證明了,這是一條可行的路。」

  「請陛下再看一次這份帳簿。」

  夏之白微微躬身,主動明確的表露著態度。

  朱元璋目光陰晴不定,遲疑片刻,將這份帳簿重新看了起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