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曹操挖得,義軍也挖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65章 曹操挖得,義軍也挖得

  圍攻安陽城的晉兵都不是成都王的鄴城軍,為了減少傷亡,司馬穎將自己的鄴城步卒留在了盪陰城,只帶了騎兵摻進各支軍隊裡,充作督戰隊。

  因此成都王已死的傳言開始流傳後,東、南兩面的晉軍開始動盪,又值黑夜,督戰騎兵也無法面面俱到。

  最先撤出戰場的是填河晉兵,義軍的防守規規矩矩,弩箭、拋石沒少招呼這些頂在前線的敵兵。

  距城牆三四百步的後方軍陣只出現了騷亂,沒有將校率先撤軍,他們大多在觀望局勢,若成都王的死訊坐實,這些牙門軍、許昌軍會毫不猶豫率軍南返。

  他們南返的目的地自然不是盪陰縣,剿賊統帥都戰死了,先回各家駐地看看局勢。

  局勢似乎還有可為之處,起碼沒到各軍爭先潰逃的那步。

  「若北軍旆旗不派出將軍安撫東南兩軍,恐怕等上個把時辰,這些將校就會帶隊南撤。」河南尹王衍憂心忡忡,「請成都王立即召喚附近諸將,表明身份以穩定軍心。」

  他便是王澄的老哥,其女兒曾與愍懷太子司馬遹有過婚約,賈后專權時,王衍便上表請求取消婚約,這種見風使舵的行為為世人所不齒。

  但成都王大字不認識幾個,偏巧喜歡跟聲名在外的清談名士交往,此次北征便將王衍帶在身邊,以其為幕僚。

  司馬穎深以為然,派了身邊的親兵騎督將最近的中郎將公師藩傳喚過來。

  黑夜之中傳令相當不便,足足過去了一刻鐘,公師藩才在上百名步卒、數十名騎兵的簇擁下來到這支晉軍附近,等確認是成都王后,他一骨碌翻下馬,連滾帶爬趕到成都王馬下,跪在地上高聲哭泣。

  「萬幸大王無虞、萬幸吶!」

  成都王被他的拖延搞得很心煩,正值大戰,每遲一刻鐘,局勢便惡化一分。

  「將軍請起,以公師將軍所部為我親衛,傳喚各部將軍,再圖攻城之事。」

  即便到此時,司馬穎仍舊對局勢持樂觀態度。

  北軍那兩萬人也改變不了大勢,東南兩軍攻破安陽城輕輕鬆鬆。

  公師藩卻不這樣想,「大王,先前賊首李將直衝旆旗,等發覺大王不在旆旗之下便派人謠傳大王已薨。此乃誘騙大王現身的詭計,等大王召喚諸將、穩定軍心時,我軍動靜必會被賊兵所知,那時賊首率軍衝殺,若大王躲閃不及該當如何?

  況且已是一更天,與諸將聯絡只靠口耳相傳,這一來一回的功夫,只怕剛把諸將傳喚到大王身邊,賊將便帶兵殺過來,反而讓他一鍋端。」

  這也是老成之言,剿匪大軍足足有二十餘萬,步步為營都能逼到鄴城,只要成都王與領軍諸將活著,總有收復鄴城的那一天。

  也不用擔心晉兵會臨陣投降,打頭陣的牙門軍、許昌軍家屬都在洛陽、許昌附近,以家屬為質的策略自曹魏時便開始實行,頗為好用。

  司馬穎一聽這話也有道理,且公師藩也常年帶兵,比清談名士出身的王衍更為老成達練。

  「以將軍之見,我該如何應對?」

  二十二歲的成都王想起今日下午時自己的舉動,覺得派兵北上過於冒險,按兵不動才是正理。

  「即便賊將李昊再驍勇,將北軍殺散也得好些時辰,東南兩軍領軍將校仍在,隨他們自行南撤,待到天明時分大王再現身整軍,如此方能保全這兩部將士。」

  公師藩站在地面上,態度恭敬地回復成都王的問話。

  「那豈不是放任賊將攻殺北軍那兩萬人?安陽城就在眼前,如此退去我實在不甘心。」

  司馬穎還想搏一搏,雖然正值黑夜,但晉軍兵力優勢相當大。

  「牙門軍家小都在洛陽近畿,即便李賊殺散了北軍,也來不及將這兩萬人全殺了,大部分軍士還是能逃出來的。為今之計唯有快速撤軍,遲則生變、變則生亂。」

  公師藩仍舊主張成都王不作為,逕自率部離開。

  周圍兵卒的喧鬧聲此起彼伏,將校們還在派人查探剿賊統帥的死活,已經有底層軍士趁著夜幕零零散散往南走。

  一舉攻城的那口氣已經沒了。

  司馬穎低嘆一聲,「請公師將軍護送我南下。」

  今夜註定是攻不下這座小縣城了,早走一步還能早些進入安全區域,等賊將李昊發覺旆旗之下沒有他,賊軍騎兵說不定就衝著他這股騎兵殺過來了。


  公師藩再度獻策:「稟大王,諸將都會率軍南下,李賊必定尾隨大軍趁勢追殺,亂兵一起,即便是我部兵卒再精銳、再忠心,也在黑夜之中無法確保大王安全。還是往東走,長樂縣僅在東面四十里處,更東面的頓丘郡尚有四萬大軍,賊將李昊已經在安陽現身,若他按兵不動,大王可命盪陰之兵北上攻打安陽,若他率軍繼續南下,大王可聚前鋒軍各部,渡過漳河直取鄴城。」

  前鋒軍被打散的僅僅是駐守在安陽城內的那兩萬人,長樂、內黃兩縣各有一萬人,頓丘四縣之兵由陸雲統帥,合起來足夠打一場攻城戰。

  司馬穎越琢磨越覺得這個公師藩是個人才,如今四五萬賊兵、二十餘萬朝廷大軍雲集在魏郡這一地,以反賊的兵力,只能來得及攻略一兩個縣,無論安陽之賊是攻是守,晉軍總能有應對。

  他正思慮間,北面忽然出現了數百隻火把,馬蹄聲隨之響起。

  「敵陣已亂隨我殺~」

  「成都王業已授首,晉軍諸將投降不殺。」

  各種口號自義軍騎兵嘴裡喊出來,司馬穎等人定睛一瞧,為首賊兵舉著一桿長槍,槍尖插著一顆血淋淋的腦袋。

  這腦袋頭頂高盔尖的鉚接扎片盔,是將軍、校尉一級的軍吏常用的鐵盔,還用了鄴城扎片盔特有的大扎片,只用三十四或三十八片就鉚接成一個鐵盔。

  司馬穎大怒,剛想派兵攔住這支晉軍,搶走那顆擾亂軍心的人頭,卻被公師藩抱住了大腿。

  「大王息怒,賊人正欲誘引大王出現,趁早率軍東撤。」

  公師藩看得很清楚,那顆腦袋面部被砍了一刀,得湊到跟前才能分辨出到底是不是成都王,東南兩軍的士氣已泄,即便是督戰的鄴城騎兵,也沒幾分心思再打下去。

  胸口劇烈起伏好幾次後,司馬穎才下令讓公師藩整軍東撤。

  成都王不敢讓自己的親兵脫離公師藩麾下的步卒大隊,只下令熄滅大部分火把,安穩向東行軍。

  義軍騎兵對步卒軍陣沒啥興趣,即便楔子形陣能衝進空心陣里,但步卒行動遲緩,潰散的速度都比騎兵軍陣慢的多。

  何況稍有地位的步兵督、校尉、中郎將等將校軍吏都騎著戰馬,只要追著騎兵殺,就能實現斬將,沒了軍吏指揮後,步卒也會慢慢潰散。

  上千名義軍騎兵呼嘯而過,逮著晉軍騎兵追殺的同時,也給動作遲緩的晉軍步卒提供南逃的動力。

  每經過一處晉軍軍陣,李昊與身邊親兵便射出一輪箭雨,打下鄴城後,大將軍的武器庫大為豐盛,隨身攜帶的弓箭也換成了弓力最大的長弓。

  這種重型長弓也被民間稱作靈寶弓,據傳是當年飛將軍李廣同款,李昊還沒試過能否在百步之內射入石頭,但幾十步之內破開札甲片輕輕鬆鬆。

  也不用義軍騎兵特意追趕,晉軍步卒陣被射一輪後便自行撤退。

  整整兜著安陽城殺了多半圈,義軍騎兵也沒有找著成都王司馬穎及其護身親兵。

  「難不成這司馬穎沒有來?只派了一名護軍將軍和幾名中郎將?」

  義軍騎兵的頭頭腦腦聚在一起,將自己見到的軍情相互交流,王彌所部最能折騰,曾圍著北軍殺了一圈,但仍舊沒有找到司馬穎。

  成都王鎮守鄴城長達兩年,隨便找幾個畫師就能將他五官身形描摹出來,攻打安陽的義軍將士南下之前,人人都看過司馬穎的畫像,今晚折騰了半夜,居然沒見著他。

  先前的那顆腦袋是旆旗之下的一位護軍將軍,洛陽中軍的牙門軍由四位護軍將軍分管,這是今夜之戰最大的斬獲。

  「司馬穎必定來了,只是躲在某處沒有現身,王彌率兩幢騎兵從西側往南追,我帶剩下騎兵自東側往南追,直追騎兵。」

  李大將軍下令。

  晉兵主要朝著東方和南方撤退,以盪陰方向居多,因為主要糧草都囤積在盪陰城內,跑到東邊的長樂、頓丘等地的軍士八成會餓肚子。

  夜深人不靜,四面八方都有人聲,義軍將士短暫整頓後便翻身上馬,繼續搜尋不知道躲在何處的成都王司馬穎。

  從安陽城到盪陰城之間的五十里地上,小規模的遭遇戰一直持續到了天明,數萬又累又乏的晉軍散布在這片區域,在軍吏的管轄下垂頭喪氣往盪陰附近的軍營行軍。

  一夜苦尋無果後,義軍騎兵也避開南撤的晉軍,慢慢返回北方。

  安陽城被破壞的更殘破,尤其是北城牆,昨夜以北面晉軍攻得最快,若不是義軍騎兵斬將奪旗一氣呵成,恐怕這支晉軍的攻城兵卒就能大舉攻上城頭,給守城的義軍步兵造成更大的傷亡。


  粗略統計,加上昨日的攻城戰,已經戰死將士、民夫超過了兩千。

  為了快速提升將士們的凝聚力與臨陣之時的士氣,將軍府給戰死義軍的撫恤一直很豐厚。

  之前的撫恤標準是,一人戰死,家屬得到十五吊錢,額外贈田三十畝,若有未滿十歲的小孩,則每月供給麥、粟三斗。

  連占數個大郡後,戰死將士的家屬的額外贈田提升到了五十畝,一次性結清的撫恤錢來到了三十吊錢,供養小孩的麥粟不變,還多了一條免役三年。

  田產和麥粟很好解決,唯獨現結的錢始終有點緊缺,因為義軍的錢主要來自搜刮士族、晉廷官府衙門。

  義軍收的稅絕大部分都是實物稅,也沒有開設專門的鑄幣場,所以義軍的五銖錢沒有固定的來源。

  「派出那些氐人、羌胡兵,去挖開安陽附近的大族墳墓,所得錢財用來撫恤戰死將士。」

  在城門口,李昊讓中郎將李輯派兵去挖安陽附近的大族之墳。

  汲郡、魏郡、頓丘郡這幾地的士族沒剩下多少,義軍就是想搶大戶也沒得搶,西南方向的兗州倒是挺有搶頭,但隔了一條黃河,義軍從目前地盤到兗州來回往返不便。

  所以只能從士族墳墓里找補找補,畢竟跑得了人跑不了墳。

  自西漢初期開始,權貴世家就有往墳墓里陪葬銅器、漆器的習俗,銅器里又以五銖錢、銅鏡為主。

  一百年前的人物曹操起家之時,經常派人挖墳搞出銅錢來養活自家軍隊,甚至還設置了摸金校尉與發丘中郎將等專門負責挖墳的軍職。

  曹氏軍隊挖的最有名的墳墓便是大漢棋聖的弟弟漢梁孝王之墓,搞出來的東西運了幾十艘船。

  雖然大墓被曹氏軍隊挖了一遍,但曹丕掌權後到如今的這八十一年裡,新墳數量在持續增加,曹魏後期到西晉這段時間又極為盛行奢靡之風,連帶著墳墓里都有不少好東西。

  這大墓,曹操挖得,義軍自然也挖得。

  李輯領命而去。

  巳時正,即上午十點前後,由中郎將李祥率領的那一萬義軍突然派斥候通報了一條軍情。

  「成都王司馬穎昨夜趁黑往長樂縣逃竄,身邊僅有五六千兵卒、七八百騎兵,李祥中郎將率部將司馬穎與這股晉軍圍在了一處廟附近,但恐騎兵不足,圍堵不住司馬穎,李祥將軍請大將軍派騎兵助戰。」

  這支義軍原本是準備攻打長樂縣,比李昊親率的這一萬人遲了半天出發,原本打的是等長樂縣晉兵西援安陽縣後於野外對戰的主意,沒想到長樂縣晉兵一直沒有動,死死守在那座小縣城裡。

  而盪陰附近的晉兵又大舉北上,於是李大將軍便派人將這支義軍調到安陽城來。

  沒想到還能有如此收穫。

  「堵的好,李祥這次立了一大功。徵召全城騎兵,隨我出戰!」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