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穩紮穩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5章 穩紮穩打

  四月十五,井陘城將軍府。

  「義軍人馬之雄壯,乃是吾生平僅見。」

  頭頂小冠,身穿交領直裾的李楷邊捋鬍子邊稱讚道。

  這是位四五十之間的中年男人,臉上帶著禮儀性的笑容,眼神卻顯得冷淡無求。

  在他下首的案幾後,跪坐著他的兩個兒子。

  大將軍李昊跪坐於主案後,他的屁股下有個托屁股的小馬扎,特地從樂平縣趕過來的李矩則在來客對面。

  「既然老兄準備遷兩個兒子過來,那就分做兩房。我命人在將軍府的黃籍上登冊為兩大戶。」

  黃籍便是晉朝的戶籍冊,因書寫在黃紙上而得名。

  義軍沿用了黃紙登記民戶、丁口的做法,並將小戶、大戶分開做區分。

  小戶便是擁地百畝之下的普通民戶,拋開每年的田賦外,小戶年滿十六歲、不足六十的丁口都需要每年服勞役一個月。

  大戶便是擁地百畝之上的半自耕農、小地主。

  義軍如今的大戶主要是各級軍官,各縣府的民政官。

  李大將軍原先承諾過允許李楷這些大戶置地不超過一千畝,為了進一步拉攏士族,他準備允許大族分房另起祠堂。

  也曾在洛陽城常年為官,李楷自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分開之後,他的兩個兒子就能各自購置一千畝田產,雖說沒了私戶,但義軍是准許大戶們佃農耕種的。

  「謝過將軍好意。卻不知佃農耕種的話,這田租可有限額?」

  有些士族的私戶是佃戶,有些則是胡奴。李楷家的胡奴不多,沒有了私戶,便需要從正戶里找佃農。

  「以四成五分為上限。」

  三月份給義軍將士分地前後,將軍府就已經定下了佃戶田租的上限。

  這個數額是李昊與俊李矩、投降的樂平縣長孫彬等人商議後敲定的。

  魏晉屯田的地租是官五民五,若是官府出牛,則變為官六民四。

  義軍要招攬到各地貧民百姓,自然要降下地租,因此設定了四成五分的上限。

  當然,地租其實是靠佃農、地主雙方來決定的,李大將軍敢定四成五分是因為義軍沒收了大量的大族田產,除去分給四五千名義軍將士的近十四萬畝地外,尚有七八萬畝以官田的形式租給佃戶們耕種。

  義軍將士里又分為守兵和戰兵,守兵不參與跨縣調動,能抽空做到耕地,戰兵則由將軍府統一給糧、鹽、布等用度,其田產大多也佃出去了。

  這兩大部分田地自然按四成五分收田租,由此讓義軍地盤上的田租降到了五成以下。

  李楷繼續摸著鬍子,「若我兒應將軍府的徵辟,或帶私兵助戰,可有田賦減免?」

  他當官時官府免賦四十頃,雖然他沒這麼多地,但享受慣了晉廷對士族的優待。

  「有,帶私兵助戰可免勞役,當義軍的官按品級授田。」

  李大將軍先申明了自己對大戶的優待,然後又拋給李楷這家一根橄欖枝,「義軍暫缺監督工匠修繕、營造鐵甲、軍械的虞衡司郎中一名,催督各地勞役、修建城池河道等的營繕司郎中一名,就由李輯、李晃二人充任。」

  這些高門士族都有門客、幫閒之類的隨從,士族子弟主要由隨從、幕僚們幫著拿主意,丟到哪裡當官都行。

  上限可能不高,但總比目前義軍自己挑出來的管事之人強。

  如李廉這種軍戶出身之人,就不能放在煤礦監督上,李大將軍準備讓他分領騎兵,去南邊趙國劫掠當地士族人口、存糧。

  就像宇宙大將軍之前做的那樣。

  「大將軍厚恩,我父子結草以報。」

  李楷眼神還如之前那樣冷淡無求,但他對兩個兒子遷移進樂平郡這事已經放心了。

  招攬李楷父子只是開始,大將軍準備拉一批田產蔭戶都在中下的士族過來。

  「聽說老兄尚有三個兒子不準備搬過來,既如此,老兄可在趙國士族裡宣揚宣揚義軍的政策。趙國多鐵礦,我遲早要打過來。提前投奔於我的士族,還能按大戶對待。如若被義軍攻下來,則沒收田地塢堡,元氏縣的那幫士族就是先例。」

  晉昌郡原先轄七縣,在司馬炎司馬衷父子手上只剩下三縣之地,別的全被拓跋鮮卑占了。


  義軍已經打下了這三縣,李昊準備掉頭往常山郡、趙國打。

  北面實在沒有油水,常山、趙國兩地地勢平坦人口稠密,趙國又有鐵礦,打下來後可以快速爆兵。

  李楷恭敬答應下來,趙國士族早就見識到了李大將軍的手段,為數不少的高門士族已經在準備搬家到更南邊的鄴城等地去。

  趙王、成都王等人都想讓對方處理義軍,并州無力鎮壓、幽州軍已經敗了一場,暫時也騰不出更多的兵馬來對付明顯準備長久盤踞在並冀之間的李氏義軍。

  在這種形勢之下,冀州各郡各國士族開始興起遠離義軍地盤的心思,免得自家塢堡、塢壁被凶名在外的李大將軍給盯上了。

  雙方商定了李輯李晃兩兄弟遷移過來這事,而後李昊提議,義軍三首領按同輩與李楷連了宗。

  李楷滿口答應,雖然他名義上是太行山諸李的宗主,但這支李氏先後繁衍了五百餘年,分支遍布附近各縣,能聽他號令的也只有近親。

  商定了各種細節後,李楷父子三人就在義軍官吏的陪同下,帶著隨從去樂平郡、井陘縣上挑田產。

  義軍的頭頭腦腦則圍在大將軍身前,開始規劃下一步的大動向。

  俊李矩率先提議,「大哥,我已派人在平陽郡招募了不少閒漢,不如先派人在平陽起事,如此便能堵死太原郡與南邊司州的聯絡。」

  平陽郡在汾水河畔,算是正兒八經的大郡。

  他這個提議相當激進,在平陽郡一帶起事,太原盆地將會落入四面皆敵的態勢,西面是羌胡,北面是拓跋鮮卑,東面南面全是義軍地盤。

  好處是可以南北夾擊,嘗試吞下太原郡,壞處則是讓義軍暴露在司州方向的晉軍、西北兩部胡人的包圍之下。

  「不妥不妥。」孫彬連連搖頭,他出身琅琊孫氏,見識眼界都有,且沒有與平陽太守宋胄的私仇,「原先占城據地如此順利,全賴大將軍一人之神勇,義軍兵卒較少,且無外戰之心。不如掉頭南下,去趙國抓捕壯丁快速建軍。等兵卒過萬再圖謀太原、平陽幾郡。」

  他投降之後辦事還算實心,在義軍的地位上升的很快。

  另一名五百主盧嶸支持了向東向南打的策略,「大將軍,我曾聽聞常山王司馬乂效仿幽州戟騎、段氏鮮卑等重騎,組建了一支戟騎兵,不如先去常山郡擊潰收攏這部分騎兵,再圖常山、趙國二地。」

  此議甚合李大將軍的設想。

  「二弟之仇,為兄必替你報了,最遲在入秋時分。如今還是經營冀州之地。就由我率領兩百騎兵去常山郡襲擾士族塢堡,同時引誘常山國騎兵出戰。李廉帶著剩下的騎兵去趙國諸縣,與元氏縣一樣,劫掠塢堡丁口存糧,先把鄉野的秩序打亂。」

  義軍兵力相當匱乏,只能在晉廷統治區域先打出隔離帶,然後穩紮穩打慢慢推進。

  頭頭腦腦們紛紛答應下來,最危險的活大將軍幹了,他們的職責都很輕鬆。

  李矩無奈,只得將自己復仇之事推遲數月。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