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第230章 秦韓之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0章 秦韓之戰

  半個月後,天下格局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秦國花五天,直接將戰線推進到了韓國新鄭,然後是長達十天的對峙。

  一路之上,戰況並不激烈,韓國只是在邊境上放了一些雜牌軍,將所有精銳集中到了韓國新鄭。

  這是很明智的做法,一是便於韓國集中兵力駐守;二是新鄭的防禦體系完善,沒有被各地的蛀蟲蛀空,不管是城牆,還是各種軍械,都在水平線以上。

  第三點,韓國的糧食和錢財都集中在新鄭,將戰場放在新鄭,可以縮減補給線,沒有補給壓力,同時拉長秦國補給線。

  最後國都被圍,可以徵召全國民眾抵抗,也給諸國危機感,如果諸國再不馳援,韓國國都隨時可能被攻破。

  最後一點最為重要,單靠韓國自己,是無法抵禦秦國兵鋒的,將秦軍放到國都,是逼迫諸國儘快支援,如果諸國來得夠快,韓國還能保留部分精銳。

  韓國的策略很好,石磊忍不住點一個贊。

  將精銳集中在新鄭附近,讓韓國也有了跟秦國短暫抗衡的能力,不過以韓國的錢糧,能支持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他在新鄭了解過,韓國的稅收一塌糊塗,如果他沒記錯的話今年韓國南陽郡鬧饑荒,而且恰好是打仗這個月。

  鬧饑荒和打仗同時到來,對韓國來說也不見得是壞事,可以將難民編入軍隊,救災的同時也用難民消耗秦國的力量。

  讓石磊覺得意外的是,姬無夜雖然有抬高糧價,但也只是抬高了一倍,沒有趁機抬到十幾倍發國難財。

  『這是擔心韓國被滅,失去大將軍之位嗎?』

  一國被攻滅,文官可以繼續高位,但將軍就不一定了,何況姬無夜是大將軍。

  就算姬無夜蒙了心,投降秦國,首先韓國的大軍肯定跟姬無夜無關,韓國大軍必定被遣散。

  失去了大軍,誰還把姬無夜當個人?

  在秦國軍功爵制刺激下,秦國每一個軍人都拼命往上爬,國內將軍之位都不夠分,怎麼可能還讓給姬無夜。

  所以姬無夜大概率只能得到一個空頭的將軍稱號,最多也就幾百士兵,過千就不可能了。

  至於姬無夜在新鄭中的財富也會大量蒸發,各種產業是別想有了,能保住府邸的金銀珠寶就不錯了。

  不過失去權位的保護,過多的財物反而是催命毒藥,在秦國當閒散將軍,很可能因為某件小事就抄家滅族。

  姬無夜能當上大將軍,粗魯狂暴是他對外的一面,但粗中有細也是必然的,不然也無法當上大將軍,更不可能將夜幕經營成新鄭最強大的組織。

  脾氣暴躁,還笨可做不到這些。

  估計脾氣暴躁是做給外人看的。

  在姬無夜和白亦非的統領下,韓國新鄭目前還算穩固,但這是通過犧牲大量難民換來的。

  如果精銳開始損耗,那情況就不一樣了,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

  除了死戰到底,還有其他可能,比如姬無夜和白亦非帶著大軍退往魏國,在魏國謀一個將軍之位。

  比如韓王韓宇主動帶人退卻,讓出新鄭以平息秦國的怒火。

  反正變數挺大,換做他當韓王,他會一口氣退到楚國境內,既是禍水東引,也是在楚國占據一片領地苟延殘喘。

  現在的韓地真的不適合發展。

  如果是他,他會以剿滅百越餘孽太子天澤為由,進軍吳越之地(反正也不是第一次打),既避開了秦國的兵峰,也能趁機占據吳越之地,至於楚國的態度,楚國總比秦國好對付。

  局勢如此危急,朝堂上漸漸出現支援韓國的聲音。

  石磊也不知道這是大臣們的真實意願,還是收了錢。

  他也沒有探究的打算,反正他不會出兵韓國,他的目光放在燕國上,不斷催促東北遠征軍早日完成航海適應性訓練。

  不管局勢如何,他做好後手再說。

  「稟王上,韓國使臣韓非求見。」朝堂之上,負責外交的大臣開口道。

  這是說服魏王了?

  「不見。」石磊直接拒絕。

  倒不是他愧對韓非,而是他不打算支援韓國,既然不打算支援韓國,還是不見為好,他可不想聽韓非洗腦。


  第二天,魏國的消息就傳了過來,魏國打算出兵救援韓國,已經在集結軍隊了。

  魏國出手很正常,韓國被滅,直面秦國兵峰的就是魏國了,這唇亡齒寒的道理,魏國還是懂的。

  韓非說服了魏國,竟然沒有前往楚國或者趙國,有點出乎石磊的預料。

  接下來幾天,韓非每天都在求見,每次都被拒絕,連齊國的朝堂都上不了。

  第五天的時候,韓非的求見方式變了。

  「稟王上,儒家荀子協弟子求見。」一名大臣稟報導。

  石磊沉吟一下,對旁邊的魯總管示意一下。

  作為當世顯學,荀子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魯總管高喊道:「宣,儒家荀子及其弟子覲見。」

  荀子協韓非上殿,韓非看清石磊的模樣僵了一下,然後很快又調整回來。

  跟著荀子行禮道:「儒家弟子韓非拜見王上。」(儒家荀子拜見王上。)

  石磊平靜道:「平身吧。」

  「謝王上。」(謝王上。)

  「王上,臣下弟子韓非對當今天下局勢有些見解,望王給他一個機會明言。」荀子躬身請求道。

  「准。」

  韓非出列開口道:「當今天下之勢,秦國占據西方俯瞰六國……」

  ……

  「故此,齊國理應出兵支援韓國。」

  終於說完了,不愧是儒家和法家集大成者,說了一大堆,非常有道理,也是真的有道理,一點忽悠都沒有。

  但很多事情是兩面性的,對與不對也是有時效性的,韓非說得再有道理,此時支援韓國不符合齊國利益,除非秦軍打到魏國大梁,否則齊國不會跟秦軍作戰。

  「韓非之言真的是讓孤如雷貫耳,可惜齊國難為無米之炊啊,齊國的大軍在與燕國對峙,脫不開身。」

  韓非仔細一琢磨,就聽出了石磊的意思,石磊這是不願從燕國撤軍。

  「王上,在下是否可以跟王上前往偏殿?」

  很多事情,不適合在大殿上講。

  「可,你先去偏殿等著。」石磊點點頭應道。

  既然見面了,那就讓韓非說個痛快,不然韓非也不甘心回去。

  「謝王上。」韓非躬身謝恩道。

  「臣下也跟韓非去偏殿吧!」荀子請求道。

  「可。」

  一名內侍將韓非和荀子帶往偏殿。

  半個時辰後,朝議結束,石磊走進偏殿。

  韓非早已等得不耐煩,一直盯著宮殿門口,看到石磊進來後,連忙起身迎接。

  「王上。」韓非躬身行禮。

  「行了,你坐吧。」石磊指了指旁邊的客位,自己則是坐到主位上。

  「王上……」

  「套話在大殿上說得差不多了,這裡就不要說了,你就說伱想要什麼?」石磊直奔主題。

  韓非剛剛坐下又起身,躬身請求道:「王上能否發兵支援韓國?」

  「你誠心誠意的發問了,那我就告訴你吧!齊國不會參與秦國與韓國之戰,這個我可以明文廣布天下。」

  韓非微微點頭,他對此早有預料,秦國和齊國名義上是盟友,但早已貌合神離,要不是需要雙方牽制五國的力量,齊秦聯盟早就破裂了。

  他此行的目的當然是讓齊國幫助韓國,但他真正的底線是齊國兩不相幫,讓趙、魏、楚無後顧之憂,安心派出軍隊支援。

  「那齊國能否從燕國退兵?」韓非繼而詢問道。

  「你真的想要我從燕國退兵嗎?」石磊嘴角含笑,望著韓非問道。

  韓非神情一滯,不管是秦韓開戰之前,還是秦韓開戰之後,韓國都沒有讓齊國從燕國退兵的訴求,甚至韓國不喜歡齊國現在退兵。

  退兵看似給燕國解除了危機,可以支援韓國,實則經過三個多月的對峙,燕國錢糧損耗巨大,根本無力發兵。

  與其讓齊國的二十萬大軍和二十萬民夫退回齊國空閒出來,還不如讓齊國繼續在燕國跟燕軍對峙。

  不然齊國大軍歸國,他們還要擔心齊軍改道,轉而進攻趙國或者魏國。


  當然像是這麼想,他肯定不會說出來了。

  「韓非自然是希望齊國從燕國退軍。」

  石磊忍不住笑道:「哈哈,行了,我們都是聰明人,就不打謎語了,齊國不會從燕國退兵,也不會對趙、魏、楚、韓、秦用兵。」

  「你的目的達到了,繼續你的諸國之旅吧!」

  他大致猜到韓非先來這裡的目的,在齊國保證不會出兵後,趙國和楚國已無後顧之憂。

  韓非神色一陣變化,最終沒有多說什麼,不過他此行的目的還未完全達成。

  「王上,可否支援一些錢糧?」

  「好讓韓國消耗一些秦國力量。」

  你在想屁吃!

  石磊搖搖頭道:「支援錢糧是不可能的。」

  「不過正常的購糧齊國熱烈歡迎,當然價格會貴一些。」

  韓非神色一變,哪裡是會貴一些,是會貴好幾倍吧!

  不過走商業之道,糧貴很正常,他也知道石磊不可能限制糧價,不禁止糧食交易就不錯了。

  韓非沉思了一下,對石磊躬身道:「謝王上。」

  他知道齊國是想讓四國跟秦國對耗,沒想到石磊比他想像的還吝嗇,這是又想讓他們跟秦國對耗,又想從他們這裡賺錢。

  好在四國糧食暫時不缺。

  不過得儘快結束戰爭,三國的軍隊不可能在韓國常年跟秦國對峙。

  石磊看協議達成,說道:「行了,此事到此為止,你也別再因此事來找我了。」

  「對了,如果你在韓國混不下去,你可以來齊國,我可以讓你任職司寇。」

  「謝王上,韓非會考慮的。」

  石磊笑了笑,並不在意,起身離開。

  「恭送王上。」

  韓非和荀子兩人離開了王宮回到小聖賢莊。

  「夫子,對齊國怎麼看?」韓非詢問道。

  「十年後,齊國的實力會超越其餘五國,二十年後,齊國實力跟秦國平齊。」

  「原因,你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韓非苦澀的地下頭,齊國有啟蒙小學,有高產糧種,有冒黑煙的機關獸,最重要的是有齊王磊這個英明的國君,齊國變強只是時間的問題。

  齊王磊不簡單啊!

  承擔昏君罵名幾年,訓練出二十萬新軍,一改齊國頹廢的氣象。

  親自潛伏新鄭幾個月,就為了給嬴政致命一擊,達成遲滯秦國東侵的腳步。

  刺殺嬴政真的是一步好棋!

  他跟嬴政談過,嬴政也是一名英明的雄主,可惜了,他因為種種原因,離開咸陽跑到了新鄭。

  至於何人透露嬴政的行蹤,估計是呂不韋吧!

  只是呂不韋怎麼能提前兩個月確定嬴政會前往新鄭呢?

  是因為他看著呂不韋長大,還是因為蓋聶?

  七天之後,趙、魏、韓、楚簽訂抵抗秦國盟約,三國軍隊想韓國開進。

  三天後,秦國加快了進攻的步伐,先一步攻破韓國國都新鄭。

  至於是秦軍加大了進攻的力度,還是韓國故意棄守新鄭,亦或者兩者都有,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雙方傷亡是挺大的,最終演變成的結果就是四國軍隊在從三個方向威逼新鄭,三國援軍總共六十萬,再加上韓國十五萬大軍,總計七十五萬大軍進逼,但韓國軍隊損失過大,軍備缺失,戰鬥力堪憂。

  秦軍也持續增兵到五十萬大軍,後方也放置了二十萬大軍接應,總的來說雙方軍力持平。

  韓非和衛莊不斷慫恿各國聯軍,讓他們一鼓作氣剿滅秦國的五十萬大軍,有意促成合縱攻秦。

  可惜兩人的勸說剛剛開始,秦國就傳來了跟韓國和談的消息。

  然後還未等韓非反應過來,韓王韓宇就派使臣前往敲定和談條件。

  韓非和韓宇吵了一架,最終是韓宇說服了韓非,合縱攻秦,不管成功與否,韓地都會被打爛,輸了秦國占領韓國,贏了四國瓜分韓國,還不如見好就收。

  最終源自衛莊的合縱攻秦以失敗告終。


  韓國與秦國和談,其他三國都能接受,畢竟他們本來的計劃就是解救韓國,至於合縱攻秦看似有機會,其實秦軍早有防備,他們三國看似是合圍,其實是首尾不接,通信不暢,要是秦國後方的二十萬大軍開出,進攻三國之一,合圍之勢立散。

  經過十天的和談之後,韓國割讓兩個郡為代價,拿回新鄭城。

  石磊對和談早有預料,秦軍攻打新鄭時就能看出一些苗頭,戰事拖延十天,讓韓非有時間說服各國;與呂不韋之前的表現不符。

  之前呂不韋剿滅嫪毐的同時,在韓國邊境集結軍隊,嫪毐伏誅的同時,進攻韓國,無縫連接,讓秦國大臣注意力離開趙姬,離開新王,轉移到韓國。

  這何等高明,攻到新鄭後戰事卻進展不順,明顯有貓膩。

  呂不韋放過韓國,這是很正確的做法,此時秦國新王剛剛繼位,還是一位三歲的孩童,國內必然一片動盪,攻下韓國新鄭,在外可以震懾諸國,在內可以協勝鎮壓一切反對聲音,對秦國有大利。

  攻破韓國新鄭之後,局勢就不一樣了,三國不等不跟秦國做一場。

  為韓國復國也好,將秦軍趕出韓國,瓜分韓國也好,這一戰必須打,否則過幾年就是魏國、趙國。

  秦韓之戰所有人都很滿意,唯有石磊有些不滿。

  石磊思考之後,立即讓東萊遠征軍出發,度過渤海,在山海關附近登陸,修建山海關。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