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75章

  謝立平離開後,劉志成又和吳鵬開始商量起關於漫畫人才赴港的事。

  劉志成笑道:「對這些國企工人而言,你想讓他們離職跟我們去香江,基本上不可能。

  漫畫人才赴港交流的事,可以通過謝局長來具體操作這件事,走官方的渠道會快上很多。」

  現在還沒有到90年代『停薪留職』的下海高潮時期,而且這個時代的工人,比一般的普通公務員待遇還要高。

  如果不是太缺錢,根本不可能離職去香江,基本上都對於現狀很是滿足。

  吳鵬點了點頭,說道:「這樣也好,我本來想用金錢開道,準備砸錢去誘惑他們,現在有了ZF出面,操作起來就更簡單。」

  「該出的錢還是要出,不然這些人里,也未必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跑到香江去工作。」

  劉志成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繼續說道:「你去查一下,這些工人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我們要從他們的需求入手。」

  吳鵬問道:「剛才那個謝局長不是答應你了嗎?會安排這件事,為什麼我們還要再去想辦法?」

  「其實,這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劉志成說道:「這些人是整個內地水平最高的一群畫師,

  去香江上班當然開心,但未必肯死心塌地的為我們賣命,拿一些好處誘惑,就是防止他們出工不出力,

  況且他們要的好處,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皮毛而已,這種成本沒必要省。」

  劉志成當然相信這個年代工人的素質,但前世劉志成也聽到一些關於這個年代的一些人和事,不得不做出一些自己的防範措施。

  吳鵬點點頭說道:「劉生,其實不用調查,具我了解,他們最缺房子。」

  「缺房子?」劉志成問道。

  吳鵬搖頭道:「對,他們所謂的分房制度,其實只是一個未知的福利,並不是說伱入了企業就能獲得房子,很多都是要等很多年才有可能拿到,

  而且拿到的房子一般都面積很小,一家人擠在一起,更不要說有些人的子女已經成年,就得面臨結婚,這樣就更需要房子。」

  吳鵬說的這些,劉志成當然知道,只是一會兒沒有想起來。

  「嗯」劉志成點點頭,說道:「這個事情的落實,你就負責吧,明天去上滬美術電影製片廠就應該知道這件事了,

  你過去拜訪一趟他們廠長,把我們的意思說出來,告訴他們,凡是願意去香江工作五年以上,

  不但可以有外匯補貼,我們可以給他們在上滬提供一套房產,贈予給他們居住。」

  「好的,劉生。」吳鵬答道。

  吳鵬離開後,劉志成沉思了起來,上滬美術電影製片廠曾經的歷史非常輝煌。

  雖然70年代由於特需原因,出現了斷層,但其中仍然不缺乏優秀人才的存在。

  按照前世的歷史,這些人只能成為RB漫畫的貢獻者。

  而現在,劉志成想要大力發展自己的動漫事業,這自然需要大量精英人才來配合。

  現在劉志成想要搶占原先屬於RB的市場,從而實現文化興港,而不是與歷史上一樣,整個華人圈充滿日漫元素。

  漫畫不是遊戲,不是簡單複製過來就能輕鬆成功,這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和市場的理解能力。

  所以,內地這邊有龐大的人才儲備,每年大量的美術專業畢業生,是城市集團最佳的選擇。

  這些人招聘過來可以滿足公司對人才的需要,也可以在未來為公司儲備人才。

  不過還是那句話,現在是80年代,這些人一畢業可都是會分配工作,捧上金飯碗。

  如果想大批量把他挖到香江,是相當的困難,所以,選擇與他們合作,就成了最佳的方案。

  至於給這些內地漫畫精英的一些獎勵,比起未來漫畫市場的獲益,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反正這個時代內地的房子超級便宜,給他們買一些就是。

  在今後,如果這樣的人才,能夠入職到城市集團,劉志成還可以讓他去們其它地方交流、學習,提高他們的能力。

  …………

  第三天,劉志成便在上滬市相關部門的安排下,前往上滬市政府,與上滬市的高官黃道涵進行了會面。


  隨意的聊了兩句話,黃道涵主動談起了正事,問道:「劉先生,聽說你有在上滬投資計劃,不知道是什麼項目?」

  劉志成笑道:「不知道上滬市的一些基建工程可否對我們港資開放?」

  內地改開之後,一直意圖吸引外資進行基礎基建建設,不過具體能不能投資還得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同意。

  而且基建也必須合資,一般情況下中央那邊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地方政府這邊則是要處理各種細節,也需要考慮到發展需要,又或者未來如何合理的收回投資。

  「原則上是沒問題,不知道劉先生想投資什麼基建項目?」黃道涵笑著問道。

  這些年上滬市雖然稅收全國第一,但大量的財政收入都上交給了中央政府,自己反而經常沒錢進行市內基建維護。

  但發展經濟,最重要的就是交通方便,有了順暢的交通,工廠的貨物就能夠快速、低成本的運輸,老百姓也能輕鬆簡單的出行。

  前者刺激工業,後者刺激消費。這是一個地區發展經濟的必然條件。

  劉志成在內地基建投資是鼎鼎有名,投資了未來內地最賺錢的高速公路廣深高速與京津高速。

  想富裕,先修路。這是前世內地喊得最響的口號,也是內地改開之後,總結出來的真理之一。

  劉志成說道:「你也應該了解到,我熱忠於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就是尋求港口、高速公路、電廠等基建項目進行投資,

  我個人也非常看好上滬的發展,願意承建一座黃埔江大橋和一座火電廠的建設。

  投資這些基礎民生工程,不但我方可以獲得收益,而上滬市百姓也可以獲得更大的方便,上滬市政府也可以獲得稅收,一舉三得。」

  黃道涵笑道:「說得好,我們政府吸引外資投資,不是為了占外商的便宜,而是為了共同發展。

  其實說來慚愧,由於經濟發展,我們市委早就有了建一座火電廠和一座連通浦東與浦西的新大橋計劃,

  只不過由於資金比較緊張,一直沒有立項落地,今天劉先生提出這個計劃,可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啊!」

  劉志成點頭說道:「那就挺好,具體的投資方案、需要的資金,我旗下的團隊會來上滬談判。」

  黃道涵說道:「劉先生應該知道,如果修建這樣的一座大橋和火電廠,按照目前的法律,是必須合資的!」

  「這點我知道。」劉志成點點頭說道。

  黃道涵問道:「那不知道劉先生準備什麼時候建這座橋?」

  劉志成說道:「當然是越早越好,只要你我雙方將合作內容談好,就可以立刻開始建橋,

  而且我覺得既然現在我們已經定了下來,那麼橋樑的設計和選址現在就可以開始,這樣只要合約一簽,雙方資金到帳,就可以立刻開工。」

  見黃道涵似乎有些猶豫,劉志成又問道:「還有什麼問題嗎?」

  黃道涵笑了笑說道:「沒什麼,只是市政府關於整個82年的諸多財政預算已經定了下來,現在突然多了這種大項目,我還得再和市委商量一下才行。」

  「這樣啊!」劉志成明白了過來,上滬市雖然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城市,也是工業之都,財政收入每年都是全國第一。

  但相比於其他省份,80年代的上滬市將大量財政收入都全部上交給了中央政府。

  如1981年,上滬市財政收入160億人民幣,自己留用27.7億,大約只有財政收入的17%。

  而同一年的京城市財政收入45.6億,留用27.22億,留成率59%,直到1985年,中央才將上滬的留存率提高至25%,但也只有京城的一半。

  而其他省份則更誇張,如粵東省,因為三來一補模式帶來的經濟紅利,從1980年,中央下令粵東省每年財政收入上交提高10億。

  但到了1988年,幾乎與上滬市工業生產規模差不多的粵東省共上交15億人民幣,還不及上滬市的一個零頭。

  所以,上滬的資金還是比較緊張。

  比如最近一段時間,為了緩解交通堵塞,上滬市交通部門在各個交通路口興建行人天橋。

  但進度很慢,據說就是因為預算不足造成。

  劉志成想了想說道:「如果市政府在資金上有困難的話,我們可以換一個合作方案。」


  黃道涵說:「什麼樣的方案,劉先生請講。」

  劉志成繼續說道:「我方初步估計,建設大橋和火電廠,可能需要2億美刀左右,

  如果股份對半,那麼我們雙方各需要出資1億美刀左右,我的提議就是市政府這邊的資金也由我方來墊資,

  這樣項目能夠早日開工,但我希望能夠答應我另外一項投資。」

  「什麼投資?」黃道涵問道。

  劉志成說道:「這幾天我去過南京東路,那裡的商業氛圍讓我感到十分驚訝,據說只是單獨一個第一人民商場,每個周末都能吸引20萬人流量進入,

  這在整個香江都不太可能實現,我旗下的黃埔集團致力於投資商業項目,所以希望能夠進入上滬市進行投資?」

  「第一人民商場!」黃道涵被嚇了一跳,連忙搖頭拒絕道:「劉先生,第一人民商場很特殊,你想投資的話,我這邊不能同意。」

  「誤會了!」劉志成笑了笑解釋道:「我並非要收購或者入股任何現有的商場或者機構,而是由我們公司來開發一個商業項目。」

  如果說上滬市是內地經濟的掌上明珠,那第一人民商場是整個上滬市的經濟之最,每年的銷售額都能破億。

  因為貨源充足、名氣大,這裡也是國外遊客、商人或者持有外匯券的內地人首選的購物天堂,每年能夠為上滬市賺取的外匯上千萬美刀。

  這種項目上滬市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是不可能轉讓給外資的,國家此刻吸引外資的主要目的,還是能夠共同創匯及發展經濟,而不是將能夠自己創匯的項目轉讓出去。

  黃道涵點點頭,只要不是打第一商場的主意就好,於是問道:「那劉先生所說的是什麼項目?」

  劉志成問道:「不知道您有沒有聽說過步行街?」

  「步行街,聽說過!」黃道涵點點頭又問道:「劉先生難道是想在上滬市建一條步行街?」

  劉志成點頭說道:「不錯,在西方國家,很多城市都已經有了步行街這種商業模式。

  這些街道因為沒有汽車,可以吸引大量的遊客行人前來消費,而目前國內已經改革開放,

  上滬市又是全國經濟的核心,是時候應該有一條自己的步行街了?」

  黃道涵沉思了片刻,問道:「那不知道劉先生準備將這條步行街建在什麼地方?」

  劉志成說道:「但凡步行街,一般都是繁華之地,所以按照目前上滬市的情況,只能設在浦西。

  而一般國際上的城市,興建步行街都是將原有的一條街道改成步行街,這樣成本會降低很多,

  不過目前上滬市能有這個條件的也就南京東路,這條路自然不通,但我們可以在浦西其他地方選擇一條街道,

  將所有的建築推翻重建,而且還需要向兩邊擴大面積,再重新按照國際標準興建新的建築群。」

  劉志成很是淡定的將整個計劃說完,想染指南京東路那是做夢,不過現在的上滬。

  除了外灘及南京東路一塊,其他地方還只是普通地段,在這些地方興建一條商業步行街,對上滬市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商業投資。

  黃道涵想了想說道:「劉先生,浦西的人口密度可是非常的高,即使選擇一條普通的街道,

  按照你的想法,那也是要拆掉上千戶家庭的住所,再加上後續的投資,這恐怕比興建一座大橋還要高得多。」

  「這點我早已考慮清楚。」劉志成說道:「拆遷的費用自然由我方負責,拆遷戶的新房我也可以出資建設,而且居住環境會更佳,

  這個項目,凡是涉及到資金的方面,都由我方來負責,市政府只需要承擔拆遷過程以及新拆遷房的地皮規劃,

  按照合資法的分配,就可以獲得一條新商業街51%的股份,我想不管是對市政府還是這些拆遷戶都是一件好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