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霓虹人的技術路線才是對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12章 霓虹人的技術路線才是對的?

  這類調侃內容得到了很多贊,大家真需要知道消息的時候,你們隱身了。

  當然也有一些有含金量的回答。

  「謝邀,光神的採訪公布之後大家都在邀請我回答,我在知乎上被大家所熟知正是因為我獲得了光神管理的那部分自然基金贊助,同時又因為我從事的是人工智慧相關研究。

  大家肯定覺得我和光神所提到的項目有關係,但我想我做的研究和光神提到的沒有太大關係。因為我做的研究主要是輔助人工智慧。

  之前我也多次介紹過,我做的人工智慧主要應用在自然基金智能化輔助評審上,我和光神也只聊過一次,壓根談不上什麼顛覆。

  智能化輔助評審,現在的項目評審不是要從專家庫里找專家們麼?之前是有專門的學部工作人員來進行分配,現在則是由人工智慧來分配,把項目分配給專家。

  這個在23年自然科學基金委深化改革實施綱要發布的那一年,這套系統就開始使用了,當時F02代碼下所有的青年基金項目都是由人工智慧進行的項目分組和指派專家評審。

  但當時還是會存在匹配不准,或者實際上的匹配度比人工智慧後台算出來的匹配度偏差較大的情況。所以還是需要靠人來做微調。

  我的項目就是提高它的計算匹配精度,儘可能減少人的干預。

  這個事情的意義顯然沒有光神在接受採訪中所提到的那麼深遠。

  因此我也不認為我乾的活有多牛,能和光神在接受採訪中提到的給人工智慧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但同樣,我看網上很多人說光神故意誇大,這我是不信的,光神能在拿到諾獎之後的採訪大張旗鼓地表示,在人工智慧技術領域實現突破,那就一定是足夠有分量的技術突破。

  以光神的地位,他不需要誇大事實來給自己貼金,而且我們非常了解光神,他做到的只會比他說的更多而不是更少。

  更何況這次央媽的採訪,主題是錢學森之問,既然聊到了創新機制,過去也有不少人質疑,把每年20億的自然基金的審核、篩選權交到光神一人之手是否妥當。

  從交給光神到現在也已經三年時間過去了,光神手下的這些項目確實也沒有什麼很令人驚艷的成果。

  如果最終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和光神所說的相差甚遠,那麼人們只會質疑他繼續掌管這部分自然基金的合理性,對他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三年說長也不長,而這次獲得的諾獎,無論是燕京還是民眾,絕對能給光神更大的耐心,等候他主導的自然基金項目開花結果。

  因此對光神來說,在這方面誇大其詞毫無意義。

  現在我就期待光神親自揭曉,到底是什麼樣的成果,值得他用如此誇張的語言、如此重要的場合去做宣傳。」知乎上某個獲得了陳元光所管轄的自然基金贊助的博主回答道。

  另外一位同樣是因此而出名的博主回答道:

  「瀉藥,我其實大概知道是什麼項目,因為我參與了。我只能說非常非常神奇。

  當時我們沒有一個人相信這是真的。

  另外光神也確實誇大了,但絕對沒有誇大最後的成果,他誇大的是我們所起到的作用,整個成果最後的呈現可以說完全是光神一個人的功勞。

  當然我們這些人也有貢獻,但我們的貢獻很小。

  大家可以理解成,我們提供的貢獻是素材,最後光神把這些素材整合成了一道難以想像的佳肴。

  真的非常非常不可思議,整個成果已經問世了半年時間,也經過了一些驗證,但我在看到數據的時候,仍然會有種這是我們現在能做出來的東西的錯覺。

  我不知道它到底和未來人們創造機械生命有沒有關係,但在我看來,它一定是機械生命的前置技術。」一位名叫Colin的答主的回答迅速成為整個問題下面點讚數最多的答案。

  評論數也在飛快增長,很快就突破了一千條,兩千個贊,一千條評論,真是難以想像的比例。

  「你好,我是大陸北方的網友,能不能具體透露一下是什麼技術突破?」

  「大佬請收下我的膝蓋。」

  「好奇被點滿了,居然都已經跑了半年,業界一點動態都沒有,這保密程度得有多高。」

  「大佬我只想問一個問題,那就是最後會不會有論文?相關成果會不會開源?」


  最後這個評論被答主回復了,「肯定會有論文,我就負責了其中一部分的數據處理和對應的模塊編寫,但成果會不會開源我不知道,這個得看光神和上面的意思。

  我也不知道是會通過開源的方式來促進技術進步,還是為了保密而不讓相關技術開源。」

  後面陸續有一些參與到項目中的人站出來站台,國內網友的好奇心才被吊起來,東大官方的紀錄片就把焦點給轉移掉了。

  陳元光接受完採訪的第二天,一部名為《芯火相傳》的紀錄片悄悄在各大平台上線。

  其中最為人關注的是最後一集《光刻廠》。

  這一集充分展示了老中是如何解決國外技術封鎖的。

  「面對複雜多變的晶片產業局面,陳元光沒有任何慌張,因為在陳元光的帶領下,東大的晶片產業在綿陽一直都有備份計劃,這個備份計劃就是從2023年開始啟動的光刻廠。

  光刻廠一直都是東大內部的重點項目,其難度遠超預期」

  沒錯,東大輿論一下就轉移到了光刻廠。

  關於光刻廠,坊間一直都有傳聞,說東大做到了3nm的工藝製程,靠的就是光刻廠。

  後來OPPO的蝴蝶流片成功,並由光刻廠代工之後,即便有保密協議,該透露的也被透露得差不多了。

  只是沒有被官方承認,以及大家不太清楚陳元光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另外就是只聽到說有這玩意,還沒有人親自看過。

  現在紀錄片公布之後,大家算是知道了,從一開始光刻廠,陳元光就深度參與了。而且這賣相也很符合老中的想像。

  「臥槽,我發現了光神參與的項目都喜歡整這種體積巨大的工程,光刻廠也是,之前的電磁推動火箭也是,光神要是在蘇聯出生的話,絕逼是工業奇觀的愛好者。」

  「什麼工業利維坦,這也太壯觀了吧?我很好奇台積電高層看到這玩意是什麼想法,我估計心態得爆掉,這光刻廠還不把晶片價格壓到白菜價啊。」

  「我覺得最慌的應該是三星才對,長江存儲已經把這幫做存儲晶片的搞得沒什麼利潤了,有了這玩意之後還能再大幅度降價。」

  「我嚴重懷疑三星的存儲晶片業務還能撐多久。」

  熱點一個接一個,人工智慧的面紗還沒揭開,光刻廠就來了。

  驚喜太多,老中們都要看不過來了。

  對老中是驚喜,對老外來說就是驚嚇了。

  因為實在猜不到到底是什麼級別的技術突破。

  國外的學術界紛紛要求東大開源相關技術,別藏著掖著。

  學術界的大佬們直接給他們認為在東大有地位有權力的學者發郵件:

  「我認為人工智慧關係到全人類的發展,東大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對相關技術進行開源。」

  「過去我們關於人工智慧技術一直都是開源的,東大不能因為自己在某些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就把它當成珍寶一樣藏起來。」

  在這方面國外的學者們是能夠天然站在道德制高點來發話的,因為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過去確實一直都是開源的,代碼也好、框架也好,都是公開的。

  甚至矽谷的科技企業,對於很多人工智慧技術也採取了開源態度,最著名的應該是臉書的Llama模型。

  比爾蓋茨在接受採訪過程中說:「我認為在人工智慧上應該採取充分合作的態度,人工智慧不僅關係到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也蘊含著無法預測的風險。

  我認為萊特應該把它充分地公開,由全世界共同來判斷其所蘊含的風險。」

  馬斯克沒有發話,而是在推特上發了一段視頻,視頻里是一個機器人正在開車,整個視頻被按下了加速鍵,能肉眼可見地看到這個機器人開著走過了大街小巷。

  (這是東京大學的研究成果,機器人開著車在測試跑道上)

  發完之後,馬斯克又接著發了東大河原塚健人研究團隊的成果。同樣是機器人開車。

  兩者對比能夠發現,前者開車已經上路了,而後者只是在測試賽道上。

  「非常非常不可思議,萊特選擇的技術路線居然和霓虹人一樣,造一台機器人來開車,原來這才是未來無人駕駛的發展方向嗎?

  原來我們都走錯了嗎?」


  隨後馬斯克又接連發了好幾條推特進行解釋。

  「我和萊特進行了溝通,他給我展示了這個視頻,並表示這是他所說不可思議人工智慧技術突破中的一部分。」

  「視頻里的機器人實現了L4級別的無人駕駛。沒錯,L4級別的無人駕駛不需要雷射雷達,不需要攝像頭,更不需要光學衛星,L4級別的無人駕駛是機器人來給人開車。」

  「我在看到這個視頻之後意識到整個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技術路線都要重新進行思考了。」

  「而且萊特還說這只是整個技術突破的一部分。」

  這個視頻公布之後,大量從業人員轉發的配文都只有一個單詞:Amazing。

  自動駕駛無非兩條主流技術路線,雷射雷達或者機器視覺,當然也有兩者結合的。

  像東大搞的那個被大家當成笑話看待,因為你加一個機器人在上面開車,這不等於脫褲子放屁嗎?

  大家實在想不到這麼搞的意義。

  而陳元光出來說,這才是發展方向,並且拿出了證據,把視頻都發出來了,也明顯沒有什麼人工合成的痕跡。

  這件事確實如同陳元光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所說的,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本來大家都以為這是弱智路線,是霓虹又一次技術路線選擇錯誤的經典案例。

  有了陳元光的站台之後,情況截然不同。

  沒等大家討論出個所以然,在申海,該機器人就開著車上路跑滴滴了。

  「臥槽,這是什麼,這是機器人嗎?我今天打車打到了機器人。」昨天才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這玩意,今天就在現實中打車打到了,小李驚呆了。

  他沒有第一時間上車,而是拿出手機來準備拍攝,因為他意識到這拍成抖音上傳還不火爆全網啊。

  小李看了眼車標,是輛大眾,再仔細點看是輛大眾捷達,心想:「怎麼不是小米?」

  等他坐到後排之後,他看了眼前面銀白色的機器人,心想尼瑪還是輛手動捷達。

  「兄弟們,今天我打車去上班,居然打到了由機器人司機開的滴滴,這你們敢信嗎?」

  拍完上傳,小李才開始看滴滴上的界面,「鐵師傅?這機器人姓鐵嗎?好奇怪的姓。」

  「鐵師傅,你是機器人嗎?」小李開始沒話找話,事實上機器人壓根就不搭理他,把他平穩送到目的地之後就穩穩停下,然後由滴滴自帶的語音通知他到了。

  而小李也全程錄像了下來。

  等他到了之後看眼手機,抖音上的點讚數都已經破十萬了,很明顯有人給他買了流量。

  「博主是在申海嗎?」

  「機器人給人開車,怎麼感覺多此一舉呢?」

  「臥槽你們沒有發現這是輛大眾嗎?之前其他車的自動駕駛好歹還要有攝像頭,要麼就是雷射雷達,現在這機器人開捷達都能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了?」

  「我感覺其他車企要瘋。」

  「原來從L3到L4需要的不是攝像頭也不是雷射雷達,而是機器人。」

  「我現在就好奇背後到底是什麼算法。」

  這一天很多網紅都想蹭熱點,想要打到這輛機器人開著的大眾捷達。

  哪怕是普通民眾,打滴滴的時候都想看能不能有這個好運。

  間接帶動了滴滴在整個申海地區的市場份額,連帶著捷達都備受青睞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