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章無劇情推進,可跳過)

  沒事少想那麼多,人都有驅樂避苦的本能。一旦經常自己給自己下暗示,老跟自己說,等什麼條件滿足了,什麼時候就去做啥啥啥。

  其實這個啥啥啥呢,就是自己不愛做的東西。這樣的給自己心理暗示,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做什麼事的時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軀體化的潛意識暗示,基本上永遠都做不成了。

  大腦中存在一個專門的獎賞系統,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元的激活就是一種「獎賞」。

  大腦會自動地優先處理能夠激活這些神經元的行動。在兩個可能的行動中,人會自發地選擇獎賞更大的那個,也就是說,會自發地選擇那個更能刺激獎賞系統的行動。

  在這種機制的影響下,人便會自發地「趨樂」,而當人感到苦的時候,逃離苦便是一種樂,所以「避苦」也可以看做是「趨樂」。

  趨樂與避苦就像硬幣的兩面,有所追求便有所逃避,同樣地,有所逃避便有所追求。

  如果某個事物讓人感到愉悅快樂,大腦就會促使身體接近這個事物或繼續這種行為。如果某個事物讓人感到苦惱,大腦就會促使身體遠離這個事物或停止這種行為。

  由於苦樂是對當下感受的直接體驗,而體驗通常是即時的,所以這種趨樂避苦的行為偏向於一種短期的行為。

  趨樂避苦是一種本能行為,但是人並不總是趨樂避苦,有時候也會棄樂赴苦,放棄快樂的誘惑而赴身艱苦的征程。

  比如,考試前的挑燈夜讀、推進項目時的瘋狂工作、為了健康而堅持運動等。這說明人可以超越「趨樂避苦」的行為模式,而進入「棄樂赴苦」的行為模式之中。

  大腦中有一個執行系統,是由若干腦區組成的神經網絡。大腦的執行系統可以記住任務的規則,協同其他腦區進行行動,評估目標的吸引力,選擇目標、安排任務的優先次序、規劃任務等,還能夠控制衝動,擁有抑制自動反應的能力,也就是延遲滿足的能力。

  大腦執行系統憑藉這種組織和計劃的能力,得以從一個更宏觀的、整體的層面來處理事情,從更加全局的角度進行行動的規劃設計。這使得人可以在長期視角或目標的引領下,超越眼下局部的的苦,而去追求更加長遠的樂。這就有了「棄樂赴苦」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也可以看做是一種長期意義上的趨樂避苦。

  無論是趨樂避苦,還是棄樂赴苦,畢竟還是被苦樂所系縛。

  有樂有苦,無樂無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苦與樂是陰陽相生的,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

  如果追逐樂而不得就會有「求不得苦」。如果逃逐苦而不得也會有「求不得苦」,有求皆苦。

  如果追逐樂並且得到樂了,但因為一切事物都有生有滅,所以樂也會壞滅,因此當失去樂的時候也可能感到苦。

  如果要追逐樂,就要面臨苦,只有不追逐樂,才能避免苦。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如果要追逐樂,就要做好承受苦的準備。如果要避免苦,就要做好捨棄樂的準備。所以說,有樂有苦,無樂無苦。

  更進一步地,如果把「無苦無樂」作為一個追逐目標的時候,那麼得不到「無苦無樂」也可能會面臨「求不得苦」。只要自己還在追逐或逃離,就會產生苦樂。

  追逐或逃離的過程就是產生苦樂的環境,而苦樂也會反過來促進追逐或逃離,這是一個循環。相反地,當自己的心不再追逐或逃跑的時候,苦樂的束縛也便消失了。

  之所以有苦樂,是因為自己有「求」於苦樂;如果「無求」於苦樂,苦樂還能怎麼奈何自己呢?因為自己無求於苦樂,所以當下便是自足的。

  當自己的心受限於苦樂的時候,世界是用苦鑄就的牆,用樂鋪就的路,自己似乎必須按照苦樂的地圖走,追逐樂的路,逃離苦的牆。

  而當自己的心不受限於苦樂的時候,苦樂的牆和路便形同虛設,自己可以徑直穿越苦樂的牆或路,而不必非按照苦樂劃定的道路走,或進或退,或急或緩,或行或止,或隱或顯,自在無礙。

  苦樂的牆和路仿佛夢幻泡影,如同空幻。心不執著於苦樂,苦樂也無掛礙於心。《達摩血脈論》說:聖人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拘他不得。

  人接受這個事實真相就是很苦的,就是人生了。

  人越是閉目塞聽,越是覺得自己獨一無二,世界上沒有人比這悲慘可憐了,或者比這更不容易了。

  其實走出去到看到人人如此,這就是世界人生的本來面目。是所有人的症狀,就不希罕了,也不足以標榜自我了。

  當原來標榜的自我的特殊性,其實就是所有凡常人的共性,而非某個人的個性。原來堅持的自我,就突然間沒有堅持的意義和必要了。

  當自我突然間就沒有了,意識到的不是自我,而是人的本能,人生的本來面目。那所有的我執也沒有值得執著了,因為凡常而不稀奇,也便不是我了。

  當覺得天下就自己有個蘋果,便逢人就說我有一個蘋果。而發現人人都有一個蘋果,自己手上的蘋果便從眼睛裡消失了。

  之所以眼裡有蘋果,那是眼裡沒有看見別人也都有,便覺得蘋果代表了人生。物以稀為貴,人的自我都是在鏡像中尋找可以標榜自我之物。

  稀缺的東西會逐漸凡常化,如果心智沒有跟上,就會把凡常的東西當成稀缺之物,這也就是敝帚自珍的原理。

  這個敝帚接受了太多主人人格的投射寄託,變成了主人自戀的一部分。所以就有了超越凡常的價值。

  當原先的稀缺性已經沒有了,但是主人自戀使得他脫離了市場價值,成為主人意義的稀缺。

  被望子成龍的獨生子女們,曾經最稀缺的就是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情緒被看見被理解,允許自己呆著不被過度關注,這是非常非常稀缺的。

  當一個人不允許躺平,不允許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允許悲傷,不允許消極,不允許負能量,自我情緒這些東西變成了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敝帚自珍的自我感。(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