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異動(四)演
第2385章 異動(四)演
如果說高務實是萬曆朝一位十分特殊的人物,那麼李文進應該配得上「另一位特殊人物」之稱。一方面自然是因為李太后對這位幼弟既疼又愧,而更關鍵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朱翊鈞知道這位舅舅曾經為他付出了什麼。
朱翊鈞是個念舊之人,且如今格外重視名聲,因此他對李文進的容忍度之高,連高務實都很難準確判斷。
李文進的「無敵」之處,起於他當年隨父親李偉從家鄉逃難到京師之後,因為姐姐命好進了裕王府做了宮女。此時嘉靖還在自己兩個兒子之間玩權謀,始終不肯明確太子之位,而景王忽然絕嗣,因此裕王是否有子就成了能否榮登大寶的關鍵。
結果李文進的姐姐也就是後來的李太后忽然懷孕,頓時就成了裕王府的重點看護對象。李家自己也知道關鍵時刻來臨,但因為朱元璋關於宮禁的規矩存在,李偉和其長子、次子也只能幹著急,根本幫不上忙。
此時作為幼子的李文進站了出來,主動自宮做了宦官,因此得以在一番運作之後進入裕王府照顧姐姐——說是照顧,實為保護,甚至要替姐姐嘗膳(如有毒,則先毒死他)。後來朱翊鈞出生,他又繼續保護外甥,同樣也包括朱翊鈞斷奶之後的嘗膳工作,直到嘉靖駕崩,裕王登基為止。
因為這一巨大犧牲與功勞,加上長姐疼愛幼弟本來就是人之常情,是以隆慶駕崩、萬曆踐祚、李太后實際成了小皇帝監護人之後,對李文進的恩寵就再也不曾降低過。即便李文進曾經多次牽涉到朝中的權力鬥爭,在裡頭瞎搞一氣,李太后也都堅持將他保了下來,幾乎連重話都不曾說過幾句。
等朱翊鈞親政,對這位么舅也同樣很感激,再加上他受到的帝王教育畢竟是以傳統儒家為主(高務實的影響為輔),因此哪怕從「親親」的角度,他也不可能深究李文進的問題。這就導致李文進多年來無論怎麼「作」,就是不會死。
可以說,李文進雖然沒有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卻比真拿了丹書鐵券、免死金牌的人更加「無敵」。以至於就連高務實,也從來沒想過弄死他——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實在沒必要。
皇帝和太后的恩寵擺在那兒,意味著在政治上想要弄死李文進基本沒戲,如果要他的命,大抵只能製造某些「意外」,或者乾脆實施暗殺。但即使有內務部在,做這種事也是有風險的。
尤其是,李文進可不是他那兩個在五軍都督府掛名任職的都督兄長,他是當今司禮監秉筆、御馬監掌印,是正兒八經的實權大太監。即便隨著禁衛軍的建立,御馬監的兵權削弱了不少,但要對這樣一個至少控制了淨軍(本為自宮者組成的軍隊,後來也不限於必須自宮,但因為一直被宦官掌握,因此被稱為淨軍)兵權的人實施暗殺,那也還是太不容易了。
面對孟古哲哲的驚駭,高務實淡淡地道:「自禁衛軍建立,御馬監掌印事實上不再插手京北大營軍務,但其名義上仍掌騰驤四衛及勇士營、淨軍等軍。換句話說……其仍是禁衛軍名義上的統帥之一,只是由于禁衛軍施行了由我單獨設計的一套組織結構,使得御馬監掌印的統兵權在無形中被無視掉了。
可是,大明的祖制有時候可以繞過,有時候可以忽視,卻往往很難直接廢除。我原本是打算讓禁衛軍的制度久而久之,自然『成例』,卻不想這麼快就要面臨可能的爭議。
孟古,我們不妨來假設一下:如果外界有傳言我已離世,亦或重病不起,而李文進以司禮監秉筆、御馬監掌印身份前往京北大營宣皇上口諭,說要調李如梅部暫歸御馬監節制,前往德勝門外候命,震懾城中居心叵測之輩。同時又命麻貴領餘下禁衛軍布防近畿諸地要道、隘口,以防外軍犯闕……此時,你認為麻貴是否會抗命不遵?」
孟古哲哲張了張嘴,眼珠亂轉,半晌之後忽然泄氣,悵然道:「若是如此聖命,麻司令實無抗命之理。」
那是自然,因為如果真的發生高務實忽然離世這樣的大事,考慮到他的權柄之重,皇帝擔心京城之中有些異動,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在這種情況下,調禁衛軍副司令李如梅率一支精銳「偏師」直抵德勝門外震懾城中宵小,同時派禁衛軍主力四散布置在近畿周邊要道,避免外軍進京圖謀不軌,這簡直就是最標準的應對中樞權力危機的方式,你麻貴有什麼理由拒不執行?怎麼著,莫非你就是圖謀不軌的那個?
而一旦如此執行,麻貴及禁衛軍五萬餘大軍就被打發到了京城四周各地,而「可控」的李如梅部一萬兩千精銳卻直接到了京城北門之外,隨時可以入城執行任何命令,此時對京師而言,李如梅的決定就是一錘定音的。
自古政變也好,兵變也罷,最關鍵的就是快速奪取中樞。何謂中樞?在大明來說,就是皇帝、司禮監、內閣、六部。而以上四個要素,前三個其實基本一體——都在皇宮裡。
掌握皇宮,控制了司禮監和內閣,就能以皇帝名義下達聖旨、詔書。具體命令雖然多數要走六部,但六部就在皇宮以南,隔一條街就到了,順便控制起來並不困難。
所以只要此刻李如梅進城,派兵掌握了皇宮和六部,實際上就掌握了「法統」,可以借皇帝名義號令天下——比如他可以下令剛剛分兵布防近畿四周的麻貴,讓他單騎入京城報告布防情況,麻貴沒法拒絕,否則就是抗旨,失去合法性。
如果這聖旨多寫幾份給禁衛軍的其他將領,說麻貴如果敢抗旨不遵就將其拿下,你猜這些將領是聽麻貴的,還是聽聖旨的?笑話,麻貴如果有本事讓禁衛軍的將領們畏他勝於畏聖旨,高務實早就得把他換掉了……
孟古哲哲正是因為想明白了其中道理,所以才會泄氣,說了上面這番話。不過她也沒泄氣多久,很快就想到了一件事:「可是,鄭貴妃就不怕李家膽子再大點……麼?」
高務實搖頭道:「這倒是不怕的。」
「為何?」
「狐假虎威可矣,以狐代虎如何服眾?」高務實搖頭道:「大明秉正統二百餘年,養成的政治慣性不是區區一萬兩千人就能強壓改變的,若沒有朱家皇帝,只會鬧得天下大亂。
李家再強,其老巢遼東財力不足,震懾不住天下各鎮,而京師這萬餘人更是頃刻間就會被禁衛軍主力消滅……這等蠢事,李成梁是不會去做的。甚至……」
「甚至什麼?」孟古哲哲問道。
高務實嗤笑一聲:「甚至……就算我真箇忽然病死,我京華在各地的勢力又不會憑空消失,光在北方豎起旗幟,頃刻間便能聚起二十萬大軍。
雖然我故意將這些力量分散於諸省,但只要淵兒聞訊回京襲爵,他就能很快將之聚集。屆時再打著尊奉朱家正統的旗號,以我之餘蔭,聚九邊強軍共擊李氏,李氏除非有逆天之能,否則必成齏粉。如此簡單的道理,李成梁這樣的老狐狸用腳趾頭都想得到,豈會自尋死路?」
孟古哲哲默然,想了想又問:「可是若真有走到這一步的風險,皇上為何還敢放鄭貴妃出來胡鬧?」
「剛才不是說了嗎,這一切的前提是我要麼死了,要麼病重不能理事。」高務實搖頭道:「況且,這還只是其中一個變數。另一個變數就是……皇上駕崩了。」
孟古哲哲大吃一驚,下意識四下看了一眼,但房裡除了她和高務實,就只有垂首而立,仿佛已經睡著了一般的高陌。
高務實一攤手,道:「你看,我方才已經說過,禁衛軍真正聽命的人只有兩個:皇上和我。然而我之所以能命令禁衛軍,倒不是因為禁衛軍由我創建,也不是因為禁衛軍中將領大多曾是我舊部,而是因為我這內閣首輔的身份。
大明並非漢唐,閣權也非相權,而是皇權之延伸。因此,若我無法對禁衛軍發號施令,則最終能向禁衛軍發令者,便只有皇上一人。
我先前之假設,乃是鄭貴妃、李成梁等人真箇勾結起來,並且一切順利的情況,但皇上既敢向我暗示要借殺威棒一用,自然也不會沒有後手。若我所料不差,皇上應該也做好了我真有個三長兩短的準備……」
高務實說到這裡,忽然一指高陌,道:「孟古,待會皇后等人來探視我時,你可以與陌叔、禹服(高杞字)一同聽取內務部各處暗樁的報告,我料定皇上會有所措置。」
孟古哲哲將信將疑地應了下來。這時沉默許久的高陌仿佛終於「醒了」,忽然開口道:「老爺,火候差不多了。」
「是差不多了,去請皇后她們來吧。」高務實笑了笑,朝孟古哲哲道:「我躺下,你拿條毛巾給我做做樣子。」說完他就躺下,將頭靠在墊高了一層的錦枕之上,孟古哲哲則拿了一條干毛巾迭窄,搭在他額頭之上。
高陌與孟古哲哲很快離開房間,不多時,皇后抱著還不能下地行走的小太子,身後跟著鄭貴妃與司禮監掌印太監陳矩,呈品字形進了高務實的「病房」。
高務實此刻面色有些蒼白,閉著雙眼,頭上搭著白巾,「病房」內又散發著濃濃的藥味,顯然是真的「病了」。
氣氛一下子凝重起來。王皇后抱著小太子,見狀頓時面帶憂色;鄭貴妃則神色複雜,一雙美目認真地打量著雙目緊閉的高務實;陳矩則是一臉的嚴肅,但神情中多少有些沉重。
高務實似乎是聽見了腳步聲,緩緩睜開雙眼,斜斜地瞥了三人一眼。雖然面色蒼白,整個人看來有些無力,但眾人被他眼神一掃,卻依舊感受到了某種不可言喻的威勢。
無錯版本在讀!6=9+書_吧首發本小說。
「元輔……」王皇后雖然端淑,但也可能正是太過端淑,根本沒有這樣的經驗,叫了一聲就不知道該如何說了。
高務實明顯有些無力地輕咳兩聲,主動打破了沉默:「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貴妃娘娘,陳掌印,勞煩諸位大駕,務實心中甚是不安。」
有高務實主動開口,皇后就駕輕就熟多了,連忙柔聲道:「元輔不必多禮,您的身子要緊。皇上聽聞您忽然染疾,甚是擔憂,特命我等前來探望。本宮想著,您還是皇上早就指定的太子之師,因此把太子也帶來了……」
高務實擠出一絲笑容,道:「得見太子殿下,臣只覺這病都好了幾成。」
鄭貴妃忽然踏前一步,語氣中帶著些許顫抖,可憐巴巴地道:「元輔,聽聞您病重,本宮心中甚是不安。想到往日種種,多虧元輔棒喝,深感慚愧,今日特來請罪,亦是致謝。」
高務實微微一笑,似乎並未將鄭貴妃的話放在心上,有氣無力地道:「貴妃言重了,務實身為臣子,為皇上、為朝廷鞠躬盡瘁本是該當。」
陳矩此時開口道:「元輔,皇上對您的病情十分關心,特命我等帶來御醫,務必要確保您的身體無恙。」
高務實點了點頭,表示感激:「聖恩浩蕩,務實銘記在心。請皇后娘娘、貴妃娘娘、陳掌印轉告皇上,務實雖然病重,但只要一有好轉,定會立刻回閣視事,以期不負皇上所託。」
皇后看了看懷中的小太子,又看了看高務實,眼中閃過一絲難言的感激:「元輔,太子年幼,將來還需要您親自教導,朝廷更是須臾離不開您這樣的忠良之臣。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早日恢復康健,至於回閣視事什麼的,總須您身子大好再說。」
高務實的目光落在小太子身上,眼中閃過一絲柔和:「臣自是期望有幸能為太子殿下講讀經典,也將一得之愚傾力傳授……」
鄭貴妃此時卻突然跪倒在地,淚眼婆娑:「元輔,本宮今日特來致謝,是因為若非您當日教訓,本宮免不得要為後世詬也。今日見您為皇上、為朝廷操勞成疾,更是愧不可言,本宮……本宮回宮之後,必在佛前為您祈福,只求您早日康復,一如既往為皇上分憂。」
她這一跪,莫說王皇后,連高務實都沒料到。可此刻偏偏在裝病,又不好作其他動作,只能微微皺眉,語氣驚詫地道:「貴妃何至於此,務實乃是臣下,可當不得您這大禮。」
陳矩見狀,連忙上前扶起鄭貴妃:「貴妃娘娘,您的心情元輔已經明了,此舉非禮,還是請起吧。」
鄭貴妃在陳矩的攙扶下站起身,但仍是淚眼朦朧。皇后見狀,心中大是疑惑,此刻卻又不好多問,只能轉移話題:「元輔,您有何需要,儘管吩咐,我等定當盡力滿足……皇上也有此交代。」
高務實微微搖頭:「皇后娘娘,務實並無他求,只是皇上回京之後安養數月仍未見大好,心中時常擔憂……若皇上能龍體康健,我這做臣子的也才好安心休養。還請皇后娘娘、鄭貴妃、陳掌印代我向皇上轉達此意。」
皇后似乎覺得高務實意有所指,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鄭貴妃和陳矩也紛紛表示會將高務實的話轉達給皇上。
隨後,皇后一行人在高務實的「病房」中只是稍作停留,可能是考慮到外界觀感,很快便告辭離去。高務實目送他們離開,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
待眾人離去後,高務實立刻坐起身,取下額頭上的毛巾,朝正好回到房中的高陌和孟古哲哲看了一眼,對高陌問道:「陌叔,鄭國泰此刻身在何處,鄭府外的暗樁有何報告?」
——
感謝書友「阿勒泰的老西」、「書友20190605084815175」的月票支持,謝謝!
如果說高務實是萬曆朝一位十分特殊的人物,那麼李文進應該配得上「另一位特殊人物」之稱。一方面自然是因為李太后對這位幼弟既疼又愧,而更關鍵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朱翊鈞知道這位舅舅曾經為他付出了什麼。
朱翊鈞是個念舊之人,且如今格外重視名聲,因此他對李文進的容忍度之高,連高務實都很難準確判斷。
李文進的「無敵」之處,起於他當年隨父親李偉從家鄉逃難到京師之後,因為姐姐命好進了裕王府做了宮女。此時嘉靖還在自己兩個兒子之間玩權謀,始終不肯明確太子之位,而景王忽然絕嗣,因此裕王是否有子就成了能否榮登大寶的關鍵。
結果李文進的姐姐也就是後來的李太后忽然懷孕,頓時就成了裕王府的重點看護對象。李家自己也知道關鍵時刻來臨,但因為朱元璋關於宮禁的規矩存在,李偉和其長子、次子也只能幹著急,根本幫不上忙。
此時作為幼子的李文進站了出來,主動自宮做了宦官,因此得以在一番運作之後進入裕王府照顧姐姐——說是照顧,實為保護,甚至要替姐姐嘗膳(如有毒,則先毒死他)。後來朱翊鈞出生,他又繼續保護外甥,同樣也包括朱翊鈞斷奶之後的嘗膳工作,直到嘉靖駕崩,裕王登基為止。
因為這一巨大犧牲與功勞,加上長姐疼愛幼弟本來就是人之常情,是以隆慶駕崩、萬曆踐祚、李太后實際成了小皇帝監護人之後,對李文進的恩寵就再也不曾降低過。即便李文進曾經多次牽涉到朝中的權力鬥爭,在裡頭瞎搞一氣,李太后也都堅持將他保了下來,幾乎連重話都不曾說過幾句。
等朱翊鈞親政,對這位么舅也同樣很感激,再加上他受到的帝王教育畢竟是以傳統儒家為主(高務實的影響為輔),因此哪怕從「親親」的角度,他也不可能深究李文進的問題。這就導致李文進多年來無論怎麼「作」,就是不會死。
可以說,李文進雖然沒有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卻比真拿了丹書鐵券、免死金牌的人更加「無敵」。以至於就連高務實,也從來沒想過弄死他——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實在沒必要。
皇帝和太后的恩寵擺在那兒,意味著在政治上想要弄死李文進基本沒戲,如果要他的命,大抵只能製造某些「意外」,或者乾脆實施暗殺。但即使有內務部在,做這種事也是有風險的。
尤其是,李文進可不是他那兩個在五軍都督府掛名任職的都督兄長,他是當今司禮監秉筆、御馬監掌印,是正兒八經的實權大太監。即便隨著禁衛軍的建立,御馬監的兵權削弱了不少,但要對這樣一個至少控制了淨軍(本為自宮者組成的軍隊,後來也不限於必須自宮,但因為一直被宦官掌握,因此被稱為淨軍)兵權的人實施暗殺,那也還是太不容易了。
面對孟古哲哲的驚駭,高務實淡淡地道:「自禁衛軍建立,御馬監掌印事實上不再插手京北大營軍務,但其名義上仍掌騰驤四衛及勇士營、淨軍等軍。換句話說……其仍是禁衛軍名義上的統帥之一,只是由于禁衛軍施行了由我單獨設計的一套組織結構,使得御馬監掌印的統兵權在無形中被無視掉了。
可是,大明的祖制有時候可以繞過,有時候可以忽視,卻往往很難直接廢除。我原本是打算讓禁衛軍的制度久而久之,自然『成例』,卻不想這麼快就要面臨可能的爭議。
孟古,我們不妨來假設一下:如果外界有傳言我已離世,亦或重病不起,而李文進以司禮監秉筆、御馬監掌印身份前往京北大營宣皇上口諭,說要調李如梅部暫歸御馬監節制,前往德勝門外候命,震懾城中居心叵測之輩。同時又命麻貴領餘下禁衛軍布防近畿諸地要道、隘口,以防外軍犯闕……此時,你認為麻貴是否會抗命不遵?」
孟古哲哲張了張嘴,眼珠亂轉,半晌之後忽然泄氣,悵然道:「若是如此聖命,麻司令實無抗命之理。」
那是自然,因為如果真的發生高務實忽然離世這樣的大事,考慮到他的權柄之重,皇帝擔心京城之中有些異動,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在這種情況下,調禁衛軍副司令李如梅率一支精銳「偏師」直抵德勝門外震懾城中宵小,同時派禁衛軍主力四散布置在近畿周邊要道,避免外軍進京圖謀不軌,這簡直就是最標準的應對中樞權力危機的方式,你麻貴有什麼理由拒不執行?怎麼著,莫非你就是圖謀不軌的那個?
而一旦如此執行,麻貴及禁衛軍五萬餘大軍就被打發到了京城四周各地,而「可控」的李如梅部一萬兩千精銳卻直接到了京城北門之外,隨時可以入城執行任何命令,此時對京師而言,李如梅的決定就是一錘定音的。
自古政變也好,兵變也罷,最關鍵的就是快速奪取中樞。何謂中樞?在大明來說,就是皇帝、司禮監、內閣、六部。而以上四個要素,前三個其實基本一體——都在皇宮裡。
掌握皇宮,控制了司禮監和內閣,就能以皇帝名義下達聖旨、詔書。具體命令雖然多數要走六部,但六部就在皇宮以南,隔一條街就到了,順便控制起來並不困難。
所以只要此刻李如梅進城,派兵掌握了皇宮和六部,實際上就掌握了「法統」,可以借皇帝名義號令天下——比如他可以下令剛剛分兵布防近畿四周的麻貴,讓他單騎入京城報告布防情況,麻貴沒法拒絕,否則就是抗旨,失去合法性。
如果這聖旨多寫幾份給禁衛軍的其他將領,說麻貴如果敢抗旨不遵就將其拿下,你猜這些將領是聽麻貴的,還是聽聖旨的?笑話,麻貴如果有本事讓禁衛軍的將領們畏他勝於畏聖旨,高務實早就得把他換掉了……
孟古哲哲正是因為想明白了其中道理,所以才會泄氣,說了上面這番話。不過她也沒泄氣多久,很快就想到了一件事:「可是,鄭貴妃就不怕李家膽子再大點……麼?」
高務實搖頭道:「這倒是不怕的。」
「為何?」
「狐假虎威可矣,以狐代虎如何服眾?」高務實搖頭道:「大明秉正統二百餘年,養成的政治慣性不是區區一萬兩千人就能強壓改變的,若沒有朱家皇帝,只會鬧得天下大亂。
李家再強,其老巢遼東財力不足,震懾不住天下各鎮,而京師這萬餘人更是頃刻間就會被禁衛軍主力消滅……這等蠢事,李成梁是不會去做的。甚至……」
「甚至什麼?」孟古哲哲問道。
高務實嗤笑一聲:「甚至……就算我真箇忽然病死,我京華在各地的勢力又不會憑空消失,光在北方豎起旗幟,頃刻間便能聚起二十萬大軍。
雖然我故意將這些力量分散於諸省,但只要淵兒聞訊回京襲爵,他就能很快將之聚集。屆時再打著尊奉朱家正統的旗號,以我之餘蔭,聚九邊強軍共擊李氏,李氏除非有逆天之能,否則必成齏粉。如此簡單的道理,李成梁這樣的老狐狸用腳趾頭都想得到,豈會自尋死路?」
孟古哲哲默然,想了想又問:「可是若真有走到這一步的風險,皇上為何還敢放鄭貴妃出來胡鬧?」
「剛才不是說了嗎,這一切的前提是我要麼死了,要麼病重不能理事。」高務實搖頭道:「況且,這還只是其中一個變數。另一個變數就是……皇上駕崩了。」
孟古哲哲大吃一驚,下意識四下看了一眼,但房裡除了她和高務實,就只有垂首而立,仿佛已經睡著了一般的高陌。
高務實一攤手,道:「你看,我方才已經說過,禁衛軍真正聽命的人只有兩個:皇上和我。然而我之所以能命令禁衛軍,倒不是因為禁衛軍由我創建,也不是因為禁衛軍中將領大多曾是我舊部,而是因為我這內閣首輔的身份。
大明並非漢唐,閣權也非相權,而是皇權之延伸。因此,若我無法對禁衛軍發號施令,則最終能向禁衛軍發令者,便只有皇上一人。
我先前之假設,乃是鄭貴妃、李成梁等人真箇勾結起來,並且一切順利的情況,但皇上既敢向我暗示要借殺威棒一用,自然也不會沒有後手。若我所料不差,皇上應該也做好了我真有個三長兩短的準備……」
高務實說到這裡,忽然一指高陌,道:「孟古,待會皇后等人來探視我時,你可以與陌叔、禹服(高杞字)一同聽取內務部各處暗樁的報告,我料定皇上會有所措置。」
孟古哲哲將信將疑地應了下來。這時沉默許久的高陌仿佛終於「醒了」,忽然開口道:「老爺,火候差不多了。」
「是差不多了,去請皇后她們來吧。」高務實笑了笑,朝孟古哲哲道:「我躺下,你拿條毛巾給我做做樣子。」說完他就躺下,將頭靠在墊高了一層的錦枕之上,孟古哲哲則拿了一條干毛巾迭窄,搭在他額頭之上。
高陌與孟古哲哲很快離開房間,不多時,皇后抱著還不能下地行走的小太子,身後跟著鄭貴妃與司禮監掌印太監陳矩,呈品字形進了高務實的「病房」。
高務實此刻面色有些蒼白,閉著雙眼,頭上搭著白巾,「病房」內又散發著濃濃的藥味,顯然是真的「病了」。
氣氛一下子凝重起來。王皇后抱著小太子,見狀頓時面帶憂色;鄭貴妃則神色複雜,一雙美目認真地打量著雙目緊閉的高務實;陳矩則是一臉的嚴肅,但神情中多少有些沉重。
高務實似乎是聽見了腳步聲,緩緩睜開雙眼,斜斜地瞥了三人一眼。雖然面色蒼白,整個人看來有些無力,但眾人被他眼神一掃,卻依舊感受到了某種不可言喻的威勢。
無錯版本在讀!6=9+書_吧首發本小說。
「元輔……」王皇后雖然端淑,但也可能正是太過端淑,根本沒有這樣的經驗,叫了一聲就不知道該如何說了。
高務實明顯有些無力地輕咳兩聲,主動打破了沉默:「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貴妃娘娘,陳掌印,勞煩諸位大駕,務實心中甚是不安。」
有高務實主動開口,皇后就駕輕就熟多了,連忙柔聲道:「元輔不必多禮,您的身子要緊。皇上聽聞您忽然染疾,甚是擔憂,特命我等前來探望。本宮想著,您還是皇上早就指定的太子之師,因此把太子也帶來了……」
高務實擠出一絲笑容,道:「得見太子殿下,臣只覺這病都好了幾成。」
鄭貴妃忽然踏前一步,語氣中帶著些許顫抖,可憐巴巴地道:「元輔,聽聞您病重,本宮心中甚是不安。想到往日種種,多虧元輔棒喝,深感慚愧,今日特來請罪,亦是致謝。」
高務實微微一笑,似乎並未將鄭貴妃的話放在心上,有氣無力地道:「貴妃言重了,務實身為臣子,為皇上、為朝廷鞠躬盡瘁本是該當。」
陳矩此時開口道:「元輔,皇上對您的病情十分關心,特命我等帶來御醫,務必要確保您的身體無恙。」
高務實點了點頭,表示感激:「聖恩浩蕩,務實銘記在心。請皇后娘娘、貴妃娘娘、陳掌印轉告皇上,務實雖然病重,但只要一有好轉,定會立刻回閣視事,以期不負皇上所託。」
皇后看了看懷中的小太子,又看了看高務實,眼中閃過一絲難言的感激:「元輔,太子年幼,將來還需要您親自教導,朝廷更是須臾離不開您這樣的忠良之臣。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早日恢復康健,至於回閣視事什麼的,總須您身子大好再說。」
高務實的目光落在小太子身上,眼中閃過一絲柔和:「臣自是期望有幸能為太子殿下講讀經典,也將一得之愚傾力傳授……」
鄭貴妃此時卻突然跪倒在地,淚眼婆娑:「元輔,本宮今日特來致謝,是因為若非您當日教訓,本宮免不得要為後世詬也。今日見您為皇上、為朝廷操勞成疾,更是愧不可言,本宮……本宮回宮之後,必在佛前為您祈福,只求您早日康復,一如既往為皇上分憂。」
她這一跪,莫說王皇后,連高務實都沒料到。可此刻偏偏在裝病,又不好作其他動作,只能微微皺眉,語氣驚詫地道:「貴妃何至於此,務實乃是臣下,可當不得您這大禮。」
陳矩見狀,連忙上前扶起鄭貴妃:「貴妃娘娘,您的心情元輔已經明了,此舉非禮,還是請起吧。」
鄭貴妃在陳矩的攙扶下站起身,但仍是淚眼朦朧。皇后見狀,心中大是疑惑,此刻卻又不好多問,只能轉移話題:「元輔,您有何需要,儘管吩咐,我等定當盡力滿足……皇上也有此交代。」
高務實微微搖頭:「皇后娘娘,務實並無他求,只是皇上回京之後安養數月仍未見大好,心中時常擔憂……若皇上能龍體康健,我這做臣子的也才好安心休養。還請皇后娘娘、鄭貴妃、陳掌印代我向皇上轉達此意。」
皇后似乎覺得高務實意有所指,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鄭貴妃和陳矩也紛紛表示會將高務實的話轉達給皇上。
隨後,皇后一行人在高務實的「病房」中只是稍作停留,可能是考慮到外界觀感,很快便告辭離去。高務實目送他們離開,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
待眾人離去後,高務實立刻坐起身,取下額頭上的毛巾,朝正好回到房中的高陌和孟古哲哲看了一眼,對高陌問道:「陌叔,鄭國泰此刻身在何處,鄭府外的暗樁有何報告?」
——
感謝書友「阿勒泰的老西」、「書友20190605084815175」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