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史鳶好絕望,痛不欲生不足以形容。

  他沒想到改了名兒後還沒來得及翱翔九天呢,率先就經歷了一番含屈受冤。

  難不成他其實應該叫「太史冤」?

  而這場無妄之災,究其原因竟然是那個那大鍋砸他的人。

  哪個好人家會把「小道友,我有要事相求」讀唇語讀成「想刀你,我要,要殺……」啊?

  啊?

  「一個凶神惡煞的人在要行兇時說話結巴你不覺不合理嗎?多沒氣勢啊!」太史鳶氣急敗壞。

  經過幾次冷水洗臉,秉筆宗一行人臉上的髒污不再,看清楚臉後,再加上手中信物,更是確定了太史鳶話語的真實性。

  誤會解開後,太史鳶一行人解了綁,換了一身乾淨衣物與昆玉山人對坐,好生盤點了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提及誤會的緣由,三暈三醒的太史鳶怒不可遏,當場和始作俑者對峙,怒氣沖沖就想上去和蒼朮火拼。

  隨從們連連拉住太史鳶將他往回拽,他們現今人被昆玉山人包圍著,可不能衝動行事啊。

  「小公子冷靜!冷靜!冷靜啊!」

  「小公子冷靜啊,想想帝君,帝君還在呢。」

  「對啊對啊,小公子你也不想讓帝君知道你粗魯的一面吧。」

  讓隨從們一提醒,太史鳶勉強心平氣和,再偷偷瞧一眼端坐上首的了清帝君,光風霽月、列松如翠無外如是,頓時什麼火氣都消了。

  好在蒼朮也是個識時務的,果斷滑跪,掩面泣涕。

  太史鳶平靜下來,打量了一番低頭嗚咽的蒼朮。

  「這位眼光卓絕者,想來是八珍峰蒼朮吧?」

  和傳聞一樣,峰主們無論誰和了清帝君同待一處,誰便會話多。

  於峰主倒是回護弟子得緊,方才兵荒馬亂再到重整儀容儀表,全程多為於諒開口。

  全程於諒只道自家弟子誤會有歹人襲擊,不曾說大鍋之事,秉筆宗的人醒來時便不見兇器,不好說什麼。

  於峰主亦未直接說弟子名字,畢竟誰都知道秉筆宗宗主及前宗主、前前宗主、前前前宗主有多寵太史鳶,可不敢讓自家弟子正面秉筆宗上下的遷怒。

  是以一眾秉筆宗人是不知蒼朮名姓的,然太史鳶整肅衣冠,冷靜下來後,端詳幾眼便猜出了。

  太史鳶冷笑,呵,他怎麼猜出來的?

  「某曾聽聞昆玉山八珍峰峰主於諒第十一弟子,耳聰目明,眼力非常,想來這便是蒼朮吧?」

  蒼朮沒來得及為身份暴露而詫異,先臉紅地撓頭:「過,過獎。」

  太史鳶翻白眼。

  八珍峰峰主十一徒蒼朮,眼光極好,最能辨時局。

  曾隱姓埋名於凡間,未曾動用法術而以凡人身於五國征戰中左右逢源,得五位相互敵對的國君信任而未有失手。

  據聞彼時五位國君互相知曉對方的存在,仍大度地與蒼朮交好,同時不忘征戰不休。

  此等長袖善舞的技能,非有卓絕眼光不可做到。

  但是,正所謂有得必有失。

  蒼朮有一個好眼光,也就是缺了個好眼睛,最讓人詬病的便是白的能看成黑的。

  面對蒼朮的羞赧,太史鳶冷笑:「是過獎了。不是,你會讀唇語嗎你就瞎翻譯!」

  「嗚,我我我不會唇語。」

  太史鳶氣得好懸沒仰頭一倒。

  果然和傳聞一模一樣啊,此人眼神不好而不自知,全憑識時務的能力遊走於各位大能之間。

  不是,你這種眼神當初怎麼在五個敵對國君手底下與他們相安無事到壽終正寢的啊?

  眼見又要打起來,於諒立時站起來:「總歸是我昆玉山先行失禮,這是我等賠禮,小公子可還滿意?」

  太史鳶手裡捏著幾枚玉瓶。

  不愧是第一宗門,就是闊氣,像這種不大不小的小打小鬧,賠禮竟是幾枚地級金紋丹藥。

  丹藥等級從高到低分天、地、玄、黃四大階,每階又各有層次,以丹藥丹紋區分,金銀銅鐵四色依次降階,每色丹藥又以丹紋數量多少辨別等級。

  這丹藥煉製一途何其困難,許多人終其一生不過煉製黃階銅色下品丹。


  昆玉山卻如此豪橫,隨手給的便是一顆能引得無數人爭相搶奪的地階丹藥,還是金紋超品。

  他自然是滿意的。

  秉筆宗本也不是什麼大門派,全宗以史入道,武力並不高強。

  只是宗門歷史悠久,祖先是真正成仙的太史建立所以勉強得各門各派禮讓罷了。

  而且,太史鳶還不是一宗之主,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

  在座的除了願紫誅便只有他最為年幼,他可不會覺得他有什麼值得對方禮讓的地方。

  此次誤會本來也有太史鳶之過,私自探得昆玉山太上長老行蹤,貿然衝出還做出脫衣服這等容易讓人誤會的事。

  這也是太史鳶猶豫的一點,他是受宗門寵愛得有些我行我素,可也不是傻子:

  「這丹藥太過貴重了,峰主,不知這丹藥除了賠禮之外,可還有旁的需要我做的嗎?」

  「並無。」回答太史鳶的是捏了雷霆並釋放後便沉默的了清。

  「啊?帝,帝君?」太史鳶驚喜看向了清,呀,帝君和他對話啦

  「方才你言,為承祖先太史之遺志?」

  「嗯,是的!」提及志向,太史鳶玩世不恭的臉都堅定起來。

  「弟子自小讀先人太史之傳記,得知正是太史獨樹一幟、以史入道,讓鴻蒙之世擺脫混沌步入黎明期,也讓眾生都以為修為低微、天賦低劣的人族走進大荒生靈視線,逐漸在九方十域發展。

  「先祖史道證而成仙,曾言史者,人族文明之基也。弟子雖愚昧,仍想追隨先祖腳步,證大道之史。」

  了清頷首:「此便丹藥之因。」

  修真界分兩個紀元,遠古為鴻蒙,現今為紛蕪。

  鴻蒙紀元有四個時期,混沌、黎明、黃昏、暝昏,混沌期天地規則並未完善,創世神造出生靈而眾生無序,意識混沌。

  直到人族名太史者橫空出世,以史入道,書上下萬萬年之史,確鑿文明之始,人族從蒙昧脫離,步入文明之初,大荒眾生亦以此清明。

  自此,鴻蒙紀元步入黎明期。

  太史亦因證道而里地成神,成為後天飛升者第一人。

  當然,這也不僅僅是了清願意看在太史份上多關照太史鳶一二的原因。

  還有一因,則是太史成神前,為《祂說》與《吾言》三死三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