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暫時妥協,下一次,圖窮匕首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8章 暫時妥協,下一次,圖窮匕首見!(求月票)

  屏幕前,張偉緊緊地盯著劉徹。

  確實能夠看到。

  劉徹並沒有著急開口。

  只是微微皺眉,似乎在思索著什麼。

  片刻之後,劉徹恍然大悟。

  一眾朝臣亦是議論紛紛。

  不多時。

  又有朝臣跳出來開口。

  「張尚書所言之事實乃荒唐。陛下,想我大漢,天朝上國,與匈奴和親一事已經是做出了天大的讓步。若非是漢高祖定下之事,我等亦是不願。只是,如今張尚書又想讓我大漢與匈奴通商互市?豈不荒謬!」

  確實能夠看到。

  站出來的朝臣義正言辭。

  就差把抨擊張家寫在臉上了。

  然而。

  張偉卻是毫不在意。

  鼠目寸光之輩。

  抱著所謂的天朝上國一事。

  將其餘人視作蠻夷。

  雖說張偉之於華夏的古代,亦是十分自豪的。

  但。

  他從不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君不見,之後的華夏大統一,匈奴亦是在華夏的版圖之內?

  再者。

  這群鼠目寸光之輩。

  自然是想不通自己為何要如此行事的。

  為何要反倒與匈奴表達善意。

  不知者不怪。

  就是。

  這麼一份語氣,讓張偉頗為不爽。

  直接操縱著張旺川走出隊列。

  「荒謬?我大漢既然能與匈奴和親,邊境開放互市又有何難?再者,匈奴為何連年騷擾我大漢邊境之民?無非就是塞外苦寒,缺衣少食,他們不得不南下劫掠,否則自身難保。若我大漢主動開放互市,則其定然能與我大漢親近,豈不是如爾等所想一般?」

  「爾等,不就是想要我大漢與匈奴保持和平嗎?與其互市,維持匈奴所需,之於我大漢又無甚損失,完全可保我大漢與匈奴永世無憂!」

  不動聲色間。

  張偉再一次將親近二字著重強調。

  一則是對某些人的諷刺。

  既然你們不想打,那豈不就是想與匈奴交好?

  那我便遂你願。

  不僅交好,而且更為親近。

  另外就是。

  張偉自身的考量了。

  兩個字。

  緩衝。

  時機尚未成熟。

  他們需要時間,需要更多的時間。

  劉徹明顯是讀懂了張偉的意思。

  沉吟了一番。

  接著,又將頭轉向一旁思慮的韓安國。

  「韓御史,你以為如何?張尚書之言,所為的也是我大漢之利好。若是與匈奴交好,我大漢儘量表達出自身的誠意,那麼我想,即便是邊境蠻夷不通開化,也必然會知曉此理。如此,我大漢與匈奴必將永世和平。」

  聽到劉徹的話。

  屏幕前的張偉暗自點頭。

  顯而易見的是,劉徹徹底理解了他的想法。

  並且有些出人意料的是。

  身為君主的劉徹,卻沒有表現出那些臣子的驕傲,乃至於自滿的情緒。

  沒有想像中的高高在上,目中無人。

  視匈奴於無物。

  劉徹能有這樣的認知。

  不愧被後世稱為漢武帝。

  如今。

  大漢確實國力強盛。

  但,

  要說大漢就是他們所稱的天朝上國。

  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認知。

  眼下,匈奴的實力十分強勁。


  即便是大漢也必須要小心對待。

  要不,朝堂中也不會是投降派占大多數。

  真以為有人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麼?

  只能說。

  朝臣過慣了安定的生活,再加上匈奴實力不弱。

  他們顧慮再三,找了個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藉口。

  這才心安理得地選擇了妥協。

  就這,還是他們百般藉口才選擇的。

  平心而論,朝堂上的這群朝臣是瞧不起匈奴的。

  但。

  張偉的這一番話。

  卻實說的有些過了。

  至少在這群投降派眼中。

  大漢遠不該去做這些近乎「跪舔」之事。

  天朝上國,豈能與蠻夷有交集?

  然而。

  劉徹的話,再一次讓一眾人啞口無言。

  話都是順著伱們的想法說的。

  只不過,張旺川加深了一下交好的深度。

  這有什麼影響?

  就算是有,不該是更加利好麼?

  哪裡能你們夠辯駁的?

  眼看著再一次陷入寂靜的朝堂。

  就連韓安國亦是無語凝噎。

  總不能剛還說和匈奴交好,現在又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吧?

  屏幕前的張偉流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眼看著劉徹暗中點了點頭。

  「既然諸位並無反對之言,那就依照張愛卿所言,我大漢邊疆開放一些集市,與匈奴進行交易。當然,我大漢之交易必定不能涉及鹽鐵等物。」

  「此次互市之事,張尚書,就由你張家負責。」

  劉徹淡淡地開口道。

  雖說言語顯得滿不在乎。

  但。

  誰不知道張家在劉徹這裡備受寵愛?

  即便是朝堂上張家的提議得不到實施。

  劉徹隨即就是出言安撫他張旺川。

  現在居然直接表示。

  要將邊境通商的一應事物都交給張家。

  聖恩眷顧!

  張偉連忙操縱著張旺川鄭重一禮。

  「陛下放心,我張家省得。鹽鐵之物,我大漢勢必不能與匈奴進行交易,而其餘等物資,我張家會按照我大漢之物價酌情遞增,儘量給我大漢邊民帶來好處。」

  「再者,我張家商隊也會運送一些我大漢內地稀奇之物販賣給匈奴王廷,以期獲得更多的利潤,補貼充盈我大漢國庫。」

  聞言。

  劉徹滿臉的欣慰。

  像張家這樣的臣子。

  實在是貼心。

  髒活累活都由張家一肩挑。

  而且張旺川亦是知曉察顏觀色。

  甚至集中生智的能力絲毫不差。

  眼看著朝堂上投降派占據上風。

  直接就是走曲線救國的道路。

  並且這麼個方式。

  眾人根本就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還有就是,張偉表達出了自己的思量。

  眼下,其實與匈奴開戰大漢的時機不是那麼成熟。

  經過一段時間的緩衝。

  劉徹也是徹底明白了。

  與其在朝堂上跟人扯皮。

  不如就像是張偉所說的那樣。

  既然要和親,不如就來個大的。

  與匈奴直接通商!

  匈奴不是想要試探我大漢嗎?

  行,我不僅讓你試探我,還充分地釋放善意。

  不管怎麼說,大漢的體量擺在這裡。

  就好像是之前張家受到的針對。


  一次性把針對張家的朝臣打狠,打趴,確實是能夠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平安。

  但,絕對不如將其徹底剷除。

  他張家當初面臨朝堂針對的時候。

  其實哪怕他張偉什麼也不做,他張家也不可能一朝覆滅。

  但,就是一直以來張家表現的與世無爭。

  或者說張家並沒有表現出一副強硬的姿態。

  這才讓不少人得寸進尺,進而想要借著推恩令的由頭徹底撲滅張家。

  新仇舊恨。

  眼下的大漢亦是如此。

  漢高祖劉邦的和親政策,讓大漢休養生息的同時,在匈奴眼中也掛上了孱弱的名號。

  加之匈奴在邊境的不斷騷擾、試探,但大漢並沒有組織什麼特別強烈的回擊。

  這更是讓他們越發的猖狂。

  而那群所謂的投降派,則是想要將安定的基礎建立在別人的仁慈上。

  可能嗎?

  就像他張家的發展。

  要放在別人的一念之間。

  別人不說,他張偉就絕對不放心。

  故而,張偉在朝堂上一次性地熄滅朝臣的計劃不說。

  還間接致使很多朝臣就此消失在朝堂。

  故而,劉徹想要即刻出兵,對匈奴表示強有力的回擊。

  這就是張偉與劉徹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是張偉更加清楚審時度勢。

  身為張家的家主,他需要考慮的更多,需要思慮的也是更多。

  劉徹身為帝王可以犯錯,可以一言而決,即便是背上好戰的名號,也可以一意孤行去打匈奴。

  但他張家不行。

  他張家想要發展,就必須思慮到一個萬全之策,也絕不能在歷史上留下一個蠱惑帝王的名聲。

  所以。

  張偉直接就是順著某些投降派的話。

  順水推舟。

  也算是麻痹匈奴,給大漢一定準備的時間。

  眼看著劉徹已經是徹底將此事敲定下來。

  再想到針對匈奴的政策,其實大體還是達到了自身目的的。

  韓安國沒有再多言。

  說白了,他們能跟帝王反著干,其實就是人多勢眾,或者說帝王是需要考慮到他們,考慮民心。

  不過,如果劉徹真的想要一意孤行,他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見好就收才是最合適的。

  想要向上晉升,也必須討得劉徹的歡心。

  「陛下英明,老臣亦是認為由張家負責邊關互市十分合適,畢竟,張家代表我大漢與匈奴通商已是有數代了。」

  「再者,張家家主同意與匈奴和親一事,我等亦是老懷大慰,也要多謝張尚書之胸徑。」

  韓安國走出隊列,先是對著劉徹鄭重一禮,接著又對張旺川微微拱手。

  眼下,張家勢大。

  他也不想太過得罪張家。

  朝堂的其他人亦是審時度勢。

  齊聲開口。

  「陛下英明。」

  劉徹滿意點頭。

  一派君臣和諧的模樣。

  誰能想到,上一刻朝臣還分成幾派爭論,劉徹皺著眉看著眼前的一切呢。

  「真是一群老狐狸。」

  屏幕前的張偉沒好氣地開口。

  對這群官場上的老狐狸十分的無奈。

  當然,眼下他也已經活成了這副模樣。

  甚至要說老狐狸,其實他才是朝堂上最大的老狐狸。

  君不見,張家發展至今,張偉經歷的朝會都不知道多少了。

  要說鬥智鬥勇。

  他張偉還真沒怕過這群老狐狸。

  「那麼,無事就退朝吧。」

  劉徹簡單掃了張家的方向一眼。


  接著,頭也不回的直接離開。

  心情不是太好就是了。

  畢竟,這一次朝會的目的並沒有真正達成。

  張偉給出的與匈奴交好一事。

  不過是順水推舟。

  說是給匈奴一段時間緩衝,又何嘗不是給他們一段時間準備呢?

  不過轉念一想。

  劉徹的眉頭又鬆了幾分。

  至少自己的態度表現出來了。

  在朝堂的爭辯中,張家旗幟鮮明地開口,已經是將劉徹的態度表達的清晰無疑。

  眼看著劉徹離去的背影。

  屏幕前的張偉倒也沒有太過失落。

  至少這一次。

  他意識到了某些問題。

  一方面大漢準備不足,還需要時間緩衝。

  並且,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

  某種程度上。

  自己更應該去鑽研歷史的發展。

  就像是韓國安。

  依舊是爬到了如此地位。

  就像是大漢這一次的朝政。

  即便是自己準備的再多。

  終究也抵不過堂皇大勢。

  「張尚書。」

  屏幕側方的喇叭傳來一陣熟悉的聲音。

  操縱著張旺川向左側看去。

  卻是看到,面容蒼老的陳平主動拉住了自己。

  「陳丞相。」

  張偉拱手。

  「張尚書,慚愧啊。這一次朝政,我也沒有做出太大的貢獻。就好像是……有力使不上來一般。老了,老了。」

  陳平似是有些愧疚。

  張偉表示理解。

  「陳丞相,此並非我等之失,實乃朝堂上絕大多數之人都不想招惹匈奴,我等已經是盡力了。只是……」

  張偉欲言又止。

  陳平主動接過話茬。

  「張尚書,依舊要多謝你的提醒。只是,我亦是看出陛下不甘心。或者說,陛下依舊是想要向匈奴動手!」

  張偉點頭。

  「陳丞相清楚就好,那麼,我也就不妨直言。我之建議與匈奴交好,其實只是暫時之策,只是為了麻痹匈奴,為了方便我大漢調兵遣將。」

  「我想,陛下之思慮亦是如此。故而,下一次,下一次將會是我等圖窮匕首見之時,亦會是爾等徹底站隊之時,陳丞相,下一次,可絕不能猶豫!」

  面前的陳平鄭重點頭。

  蒼老的臉上,竟然流露出些許的凝重。

  顯然。

  他也是清楚,該到了站隊的時候。

  劉徹,某種意義上是一個明君。

  願意聽從朝臣的意見。

  甚至願意在意見相駁時妥協。

  然而。

  這也不是朝臣能夠跟他對著幹的理由。

  需要知道。

  從古至今,跟帝王對著幹的朝臣哪一個會落得好下場?

  張家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自始至終都是抱緊帝王的大腿。

  與朝中的其他臣子僅僅是維持點頭之交的關係。

  從來就沒想過在朝堂中有什麼影響力。

  但,反倒就是這麼一個策略。

  讓張家發展的越發龐大。

  即便是時至今日,劉徹即位。

  也依舊是與張家親厚。

  什麼是手段?這才是手段!

  「張尚書,我明白了,還要多謝張尚書仗義執言,我記下了。」

  …….

  ps:跪求推薦票,跪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