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順水推舟,開放互市!(求月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7章 順水推舟,開放互市!(求月票)

  朝堂上。

  殺機瀰漫。

  眼下。

  整個朝堂已經是分為了三派。

  亦如同之前司空見慣的那般。

  以韓安國為首的求和派。

  以張家為首的主戰派。

  還有就是以陳平等人為首的中立派。

  求和派與主戰派爭吵不休。

  為了所謂的大義,引經據典。

  韓安國自始至終都在強調,和親是漢高祖定下的政策。

  而張偉則是表述。

  時代在發展,大漢之前之於匈奴的政策也該變一變。

  別的不說。

  當時的大漢內憂外患。

  現在的大漢則是兵強馬壯。

  完全有能力發動戰爭。

  就如同題外人一般。

  朝堂前的劉徹看著眼前的一幕。

  甚至感覺到有些許的荒唐。

  這一世,韓安國雖說並沒有參與七國之亂。

  但也是憑藉功績一步步地踏上御史大夫的地位。

  能力是實打實的。

  一個很有能力的統帥。

  王恢是主管大漢外交。

  也算是位高權重。

  前者是武將,後者則是文臣。

  然而。

  管外交的大臣想打仗,以打仗成名的大臣卻想和親。

  文臣極力的想促成此事,武將卻極力地避免打仗。

  這一幕,簡直荒唐。

  但。

  倒也不算奇怪。

  自古以來,帝王心術,所講的不就是平衡二字嗎?

  平衡,平衡,有幾方且勢均力敵。

  這才叫平衡。

  東風和西風。

  身為帝王,是絕對不能出現任何一方徹底壓倒的情況。

  然而。

  眼下,劉徹倒是真的想看到這一幕。

  別的不說。

  劉恆絕對是這群人中最好戰的帝王。

  如此。

  他比任何人都渴望與匈奴一戰!

  張偉的一番話。

  讓整個朝堂都是陷入了沉默。

  只有劉徹目光灼灼。

  韓安國寸步不讓。

  即便是沒有歷史中記載的那些功績。

  但。

  身為大漢的御史大夫。

  尤其是這麼一場戰鬥完全可以避免。

  陛下已然被張家妖言惑眾。

  拿大漢的國運與匈奴對賭。

  也不想想,大漢是什麼?

  天朝上國!

  別的不說。

  就小小的匈奴,絕對不值得大漢如此做。

  而且。

  萬一,萬一大漢真的出現問題。

  大漢怎麼辦?

  自己怎麼?

  不管如何,一定要保住大漢!

  一定不能與匈奴開戰!

  韓安國打定主意。

  倒也不能說他有錯。

  只是他的這個理由,確實是太過於堂而皇之。

  甚至是懦弱。

  「陛下,依照臣所見,匈奴之事還可從長計議。畢竟,張家不過是在邊境捕風捉影,就憑此與匈奴開戰,之於我大漢實在是不值,且……」

  韓安國欲言又止。

  劉徹有些不耐地開口。

  「韓御史,有什麼話你直言就好,暢所欲言。朕之於你們的建議都會有所考慮。」


  得到劉徹的支持。

  即便是這個支持不是那麼真心。

  韓安國緩緩開口。

  「且,陛下,臣並非是長他人之志氣而滅自己威風,實乃匈奴逐水而居,且以騎兵為主。我大漢打贏這場戰爭不難,難的是如何將匈奴盡數殲滅。而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若是與匈奴就這麼輕易的結下樑子,我大漢尚且不怕,但大漢的邊境自然是不堪其擾。我大漢國土廣貿,若是匈奴真不顧一切的騷擾,我大漢邊疆必然永無寧日!」

  韓安國直接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韓御史,言之有理,只是你是否想過,我等想要對匈奴動手,亦是在有萬全之策之後才會如此。」

  「伱之顧慮,我等早有考慮。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但,如果我大漢能將其一網打盡,亦或是一舉將其殲滅,那麼你又當如何?」

  張偉直接操縱著張旺川接過話茬。

  以韓安國的話為切口。

  連續的幾聲質問,似乎讓韓安國都有些愣神。

  「若是張家有萬全之策,我等自然是願意支持。只是,事情關乎我大漢國運,即便是你張家敢以一家老小的性命擔保,我等又豈敢依此行事?」

  又有一人走出隊列。

  所言之事卻是讓劉徹神色一沉。

  看樣子。

  眼下,大漢太平許久。

  朝堂之中,即便是張偉提前聯繫了一部分人。

  所謂的求和派,或者說是偏安之朝臣。

  依舊是占據了朝中主體。

  只是。

  這不行。

  這完全違逆了劉徹原本的意思。

  他們哪裡是在反駁張家?

  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張家與劉家關係莫逆。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好的幾乎是穿同一條褲子。

  這麼一個關係。

  張家跳出來表示想打匈奴。

  劉徹沒有支持,也沒有拒絕。

  看似曖昧,實則這就是劉徹最好的態度。

  就像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其實說起來,張家就是劉徹推到台前唱白臉的人。

  只是。

  朝臣即便是知曉劉徹的意思。

  也並不想他如意。

  或者換句話說。

  即便是身為帝王,劉徹也並非是一言而決。

  國家大事,更是需要得到所有,或者是絕大多數人的一致認可。

  若是真的一意孤行。

  後果顯而易見。

  歷史上記載的一些專斷獨橫的帝王,都是被極力的抹黑。

  劉徹亦是清楚此間的道理。

  所以無論是裝也好,還是心知肚明也罷。

  張家代表的是劉徹的態度,但聽不聽,又是朝廷的另一個態度了。

  眼下,求和派占據了朝堂的主體。

  即便是張偉奔走聯繫。

  糾結起了一派人。

  但。

  堂皇大勢不可避免。

  至少。

  張偉清楚地記得,歷史上,在朝會中,劉徹也是表達了他的這份意思。

  一如現在這般。

  遭到了求和派極力抵制。

  劉徹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只能是暫時擱置。

  張偉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如今,張家體量龐大的同時。

  自然是不能肆意妄為。

  越發地如履薄冰。

  朝堂上,求和的呼聲如此之大。

  劉徹尚且不能一意孤行,他張家自然不會做出螳臂當車之舉。

  只是。


  還是有些的不甘心啊。

  屏幕前的張偉有些無奈。

  世間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他張家發展至今。

  自然不是事事順心的。

  或許是張家在大漢一直以來的順風順水。

  讓張偉有些飄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思索和布局之內。

  但。

  需要知道。

  古人的智慧也是無窮的。

  別的不說。

  就古代的各種發明,即便是放到現今。

  都稱得上一句巧奪天工。

  更何況。

  朝堂上,能夠站在這裡的,哪一個不是人中豪傑?

  微微輕嘆了一聲。

  張偉將張旺川懷中的紙握緊又收攏。

  在朝會前,他曾得到消息。

  閼氏願意與他張家合作。

  當然,這只是一份初步的意願。

  張偉自然是不可能直接將想法和盤托出。

  兩邊都需要表達出自己的誠意。

  大漢亦是如此。

  總不能大漢隨便派個傳信的過去告閼氏,他們大漢想要對匈奴進行包夾。

  讓他當內應裡通外敵。

  人家就傻乎乎的上鉤。

  不坑你就怪了。

  信任,是建立在兩邊的基礎上的。

  大漢需要表達出自己的誠意。

  同樣的,閼氏也應當如此。

  張偉不過是派人粗略地傳達了這麼一份意願。

  明說是不可能明說的。

  只能說是那邊閼氏有些意動。

  但。

  眼下,聽朝堂上的聲音。

  眾人就差把反對兩個字寫在臉上。

  如此。

  自然談不上什麼裡應外合。

  計劃尚未實行就胎死腹中。

  還真是憋屈。

  屏幕前的張偉有些無奈。

  此時此刻。

  他亦是能體會到劉徹當時的心情。

  這一回,即便是有張家的助力。

  即便是張家四處奔走聯繫,甚至不惜在不少朝廷眼中引得了異樣的目光。

  他們依舊沒有實現自己的想法。

  朝堂上,劉徹沉吟了一番。

  極力地的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本以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但。

  沒想到出師未捷身先死。

  他亦是清楚。

  張家已經盡力了。

  也沒有什麼怪不怪的。

  但,

  多少還有些遺憾。

  「諸位之顧慮,朕亦是清楚。朕思前想後。韓愛卿所言確有其事。當然,張愛卿所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大漢。匈奴氣焰囂張,我大漢邊關不堪其擾,確實是應該做出還擊。」

  說到這。

  劉徹特地掃視了朝堂一周。

  原本那些目光灼灼的人,心虛地低下了頭。

  他們本以為。

  求和派占據上風,張家身為主戰派,劉長自然是要給他們打50大板。

  否則,如何能證明劉徹支持求和派的態度?

  然而。

  劉徹的一番反應,卻讓他們心頭一顫。

  說到底。

  劉徹始終是和張家站在同一條線上。

  而張家之所以如此行事。

  勢必是得了劉徹的暗示,甚至是明示。


  故而。

  他們的這一番反對,已經是引得了劉徹的不快。

  劉徹給張家說話。

  實則是開脫。

  放在以往。

  某些人早就跳出來落井下石了。

  但。

  劉徹用自己的態度表明了。

  張家依舊是張家,張家與劉家之間的關係依舊不是他們能夠比擬的。

  即便是暫時性的西風壓倒了東風。

  他劉徹依舊是站在張家這邊。

  並不會因為朝堂的喜惡,或者說是爭鬥,而對張家有絲毫的不滿。

  再者。

  張家自始至終,不都是貫徹劉徹的意識在行動嗎?

  於情於理,劉徹都不可能表達出一副疏遠的樣子。

  「那麼,就依照韓愛卿所言吧,我大漢與匈奴和親一事,就由韓愛卿負責。就依照以往慣例,金銀財錦一應陪嫁,依照以往禮儀制度。」

  「不過,韓愛卿,出入匈奴之使者就由張家負責,也算是張家出了一份力。」

  劉徹直接拍板。

  韓安國負責和親的事。

  但是,出使匈奴以及和匈奴交接的事情就交給張家。

  一方面。

  算是一種對張家的安撫,不至於寒了張家的心。

  另一方面就是劉徹的想法。

  張家之前表示,與閼氏有所聯繫。

  趁著這一趟和親。

  他們完全可以仔細商議,從長計議。

  不得不說。

  劉徹對於時機的洞察還是很敏銳的。

  眼下。

  張家與閼氏那邊需要時間緩衝。

  需要時間去兵遣將。

  再者。

  他們更是需要一個由頭,麻痹匈奴。

  匈奴在試探大漢。

  而他們大漢,又何嘗不是在故意放縱匈奴呢?

  這麼一想。

  豁然開朗。

  「陛下,依照臣之所見,不僅我們要與匈奴和親,而且,我們可以適當的開放我們大漢邊關的集市,與匈奴積極互市。」

  「匈奴為什麼要屢次進犯我大漢邊境?無非是塞外苦寒,他們只能養牛羊,缺乏各種生存之物。而我們與匈奴互市,則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能夠以牛羊換取其他物資的渠道。」

  「如此一來,我大漢與匈奴勢必會更加親近,親上加親。再者,匈奴之於我們漢朝,也會更加親近,與匈奴交好。」

  張偉再一次走出隊列。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

  頓時。

  滿朝皆驚。

  他們聽到了什麼?

  原本堅定的主戰派,張家,竟然是順水推舟,在答應和親之後。

  表示要與匈奴通商?

  這可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而且,在這群求和派眼中。

  他們依舊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國。

  匈奴不過是蠻夷之地。

  他們與匈奴和親,想要維持良好的關係,不過是不想看兩國關係惡化,進而影響到大漢罷了。

  在他們眼中,匈奴就是塊狗皮膏藥。

  沒必要招惹。

  然而。

  現在張家卻是主動表示要與匈奴開通集市?

  這……

  別說是各個朝臣了。

  就是劉徹自己也一臉懵逼。

  這是什麼情況?

  莫不是張家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傻了?

  但。

  隨即。

  劉徹便是明白張偉話語中的深意。

  他們之所以同意與匈奴和親。

  可不是像那群求和派一般所想的那樣。

  真的要與匈奴重歸於好。

  只是想要一個時間上的緩衝。

  張偉表達的意思很簡單。

  既然要緩衝。

  不如就緩衝個大的。

  既然匈奴試探我大漢。

  那麼我大漢不如極盡表現出友好的意思。

  不僅與你和親,而且開通關市。

  如此一來。

  匈奴必定會欣喜若狂。

  畢竟,塞外之地苦寒,匈奴缺少物資。

  眼下,大漢國富民強,即便是他們也只敢以試探的態度簡單騷擾。

  大漢主動開放互市就不一樣了。

  這可是送上門來的利益!

  如此一來。

  匈奴勢必會放鬆警惕。

  這是一次戰略性十足的妥協。

  是一顆政治迷惑性很強的糖衣炮彈!

  ……

  Ps:跪求推薦票,跪求月票!求兄弟們多多支持一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