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內部調整紛爭再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魏衡山的事只是冰山一角。

  自從拼夕夕業務上線後,越來越多人從中脫穎而出,有許多優秀的業務員,一個人的銷量甚至能頂得上整支團隊。

  譬如在東部經濟發達區域,在珠三角,閩浙蘇滬,魯東沿海,各省省會等地區,往往一個銷售精英一個月能做到三五十萬。

  最誇張的一人半個月時間,就做出兩百多萬業績,而兼職人員中,同樣有人一個月做到兩三百萬業績。

  按公司最低2%的銷售提成計算,有人一個月甚至能拿到四五萬的高工資,這在09年來說,簡直是天大的誘惑。

  而在中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區,絕大多數時候,一支幾人,十來人的團隊,截止到九月末,60天時間,加一塊還沒能做到30萬。

  合計人均日銷量幾百塊錢。

  甚至還有更低的,低到離譜,一個月的營業額甚至沒辦法,覆蓋前期支出和人員工資,單純算經濟帳,褲衩子都賠沒了。

  針對這種情況,拼夕夕高層又緊急調整策略,東部地區的獎勵不變,但制定更高的銷售任務,變相降低團隊獎勵和任務獎勵。

  同時將很多業務精英挑選出來,組成培訓隊,具體是在不影響其銷售前提下,安排一到兩名臨時銷售助理,全程跟單。

  替這些人解決銷售過程中遇到的瑣碎事,譬如協助在網上下單,協助查閱資料提供後勤支持等等,總之一切為真實動銷做服務。

  等這些人在基層相互熟悉後,就可以把其中的優秀者提拔起來,送到更重要的崗位上。

  因為在一線,樹立威信最快的辦法,就是業績,也只有業績好才能讓人信服,管理上處理後勤工作麻煩,那都是儲備店長該做的。

  就這樣,人事部和分公司也節約大量管理資源。

  下一步擴張到周邊鄉鎮時,這些人就是最好的團隊,搭配好後勤人員,馬上能進入工作狀態。

  而騰出來團隊獎金包,任務考核獎金,管理層原本是打算截留一部份作為公司利潤,但在李澤華的強硬堅持下。

  不僅一分沒剋扣,反而公司還補貼進去一筆,用來補貼中西部團隊人員支出。

  不補不行啊,很多地區銷量太差,到月底一算帳,人均提成一兩百,現在是有責任底薪,拿到手才八百出頭。

  就算是貧困地區,這個工資相對有吸引力,但對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來說,還是不夠。

  長此以往,提桶跑路是肯定的。

  所以需要從公司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來,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傾斜。

  不用很多,目前整個集團,加上同城配送團隊,在中西部也就不到3萬人。

  算上第三批培訓人員出發後,也才5萬多人,即便每人補貼500,也就一兩千萬而已。

  還不到公司兩天的毛利潤,貼的起。

  這樣算下來,在最低工資標準,還停留在四五百的西北或極度貧困地區,人均1200-1400元,維持一支穩定的團隊就行。

  這些地區人數不用太多,主要是為將來收購當地特色農副產品,發展畜牧業養殖,和後期網購平台的配送工作做準備。

  「不能因為東部市場環境好,就忽略掉中西部的大好市場,暫時沒有業績就慢慢培育,等到農村的經濟循環圈建立起來。

  還擔心農民沒有消費能力嗎?

  這是短視,是對工作的極端不負責任,是畏難,是臨陣脫逃。」

  李澤華在內部軟體的發言,從來都是直來直往,他是老闆,只需要清楚無誤表達自己的想法就行。

  又不是做利益交換,需要考慮人際關係之類的,可以有質疑,但得拿出合理的解釋。

  「所有人都必須清楚的知道,中西部才是公司未來的基本盤,這裡留守的老人兒童,他們的衣食住行醫療教育,每一樣都是純支出。

  雖然每一個人的消費能力並不強,但只要做好培育,積少成多,匯總的銷售額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而在富裕的東部,只要肯努力的,都能做出相對出色的業績,這是平台好,環境好,不能以此輕易下定義。

  就覺得在東部分公司的業務團隊,在能力等各方面就碾壓中西部團隊。

  那些在西部紮根堅持下來的員工,身上未必就沒有閃光點……」


  林文輝隨手甩一張截圖丟到聊天框:「董事長,我不是質疑您的判斷。

  但公司在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人員配比上,是極為不協調的。

  中西部人員兩倍於東部,業績卻只有後者的80%,我個人建議從中西部起碼抽調一半的人員,先行擴充東部區域。

  爭取在年底前,建立起覆蓋沿海省份,每一個5萬人口以上鄉鎮的銷售網絡。

  公司不是慈善機構,終歸以業績,利潤說話,市場擺在那兒,我們不去占領,競爭對手可不會停下來等待。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在經濟發達區域賺到錢,公司才有餘力騰出手來開拓落後地區。」

  隨後幾人的發言,同樣是擺事實,拿數據說話,好在李澤華也有應對方案。

  「人手不足,是目前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但兼職團隊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需求。

  對中西部地區銷售網絡建設,我個人的意見是,立足於當地長期招聘,放開限制,不管他是三十歲,還是四十歲。

  只要身體健康,沒有前科犯罪行為,談吐清晰,哪怕不會用電腦不會用辦公軟體都沒關係。

  業績差的區域,一些不適合做銷售的人員,完全可以轉崗做後勤服務,賣產品不行,向農民收購特色農副產品總行吧?

  另外把那些機靈點的,年輕點的統計出來,只要確定當地暫時沒有消費潛力,就把他們先調出來。

  原則上,銷售欠佳的區域每個體驗店,每個工作組都要歸納總結,把原因,把團隊面臨的問題,困難說清楚。

  查實後,要及時調整!

  公司雖然有長期開拓市場的決心和耐心,但不能讓有能力的年輕人,陪著公司一起消耗青春。

  這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他們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為公司做出更大貢獻。

  顧總,你來牽頭,弄一個優秀人才資源分配部,把中西部銷售欠佳區域,有潛力的好苗子調往省會,東部地區城市。

  把東部市場環境上佳區域,一直做不起來的業務員,轉崗成後勤服務人員,賣東西不行,買東西還不行?

  就算不適合和陌生人打交道,給一線團隊做後勤服務總沒問題吧?」

  一樣米養百般人,李澤華也不能強求旗下員工,都是口才一流,業績逆天的超級業務員。

  受學識眼界,膽量,個人經歷乃至於原生家庭的影響,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做銷售,總有那生性內向放不開手腳的。

  在都督府培訓場地,已經做過一次分流,在課堂上說話磕磕跘跘,一段簡單的銷售模擬都做不好,早就被分流到後勤服務崗。

  而真實的銷售,以業績為王,一切靠數據說話,不行就是不行,拼夕夕沒有時間停下來等待。

  五千,一萬,甚至是兩萬塊錢工資,公司都捨得出,只要你有業績。

  但有些人確實天生不適合,公司也不能養一群米蟲,不適合銷售崗。

  那三千多工資(加上團隊完成獎勵有近四千)的後勤崗,也不是不能做。

  再想工資高點,沒有口才就學技術,現在做售後服務維修工作的崗位,缺人缺的厲害,只要報名肯學,包教包會。

  還有大把的實踐機會。

  配合一線製造業大廠做的以舊換新活動,那麼多收回來的舊家電,可勁的拆吧。

  學習理論,不如在實踐中成長,一個電器維修員,讀一百本書,不如拆卸裝好一百台,一千台各種產品。

  當這些人能閉著眼睛,把拆完的設備重新組裝起來,一顆螺絲釘都不落下時,就算初步出師了。

  內部崗位交流,勢在必行。

  青雲系不會容忍自己辛苦培養起來的員工,輕易的流失掉。

  哪怕不做銷售,又嫌棄後勤崗位工資低,還能轉去吃了麼,蜂鳥從頭做起,送個外賣快遞包裹,總不要什麼能力了吧?

  純體力活,送多少拿多少。

  得益於同城配送領域和補貼大戰的影響,現階段業務量暴增,只要肯努力,一天熬時長送七八十單都是簡簡單單。

  一個月到手五六千,甚至是七八千都不成問題。

  再不行,那絕對是態度有問題,這種人不配做李澤華的兄弟,趁早收拾東西走人。


  青雲可以容忍沒學歷,沒家庭背景,甚至無一技之長的兄弟,但絕對不要偷奸耍滑,不肯努力還妄想一朝暴富的。

  對這種人,一律請出門左拐,那兒有個彩票店,花兩塊錢說不定祖墳冒青煙,正好對上主任腦電波,兩塊瞬間秒變五百萬……

  就在整個青雲集團,忙著上上下下自我調整政策時。

  高德董事長兼ceo蕭軍找來兩個創業元老,程從斌和侯君。

  聽完他簡單的介紹後,程從斌冷笑一聲,「老蕭,你不會被他嚇住了吧?

  這個圈子,你應該明白,車企才是決定公司生死的王者,這些合資車背後,每一家在國內都擁有龐大的人脈關係。」

  言外之意,青雲或許在其他領域跟強,但在車載導航市場,連個弟弟都算不上。

  尤其是在此之前,他剛和風投見過面,連想投資的總裁都親自出面打招呼,要求他堅定自己的立場。

  買辦麼,配合英美腳盆雞,打壓國內企業,就是它們的日常工作。

  不然怎麼投資這種關聯性特別強的行業,這可是車企的自留地,壓根輪不到外人來染指這塊肥肉。

  侯君的意思差不多,但對青雲系入股並非很抗拒,因為對方描述的個人導航市場前景,讓他很心動。

  但這世界,就這麼現實。

  沒有實力,沒納投名狀,憑什麼接受你一塊進圈子喝酒吃肉?

  蕭軍早就知道是這個態度,所以對李澤華提出的免費策略,隻字未提。

  他只是單純的從個人導航市場未來發展角度,向兩個人闡述自己的理解,試圖轉變二人的固有觀念。

  最後他總結道:「我們都知道,目前車載市場的競爭之激烈程度,以公司現有資源,很難突圍。

  每談成一家合作夥伴,所需要付出的資源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尤其是南方地區,它們依靠油耗低的優勢,不斷蠶食美系車的市場。

  這種趨勢已經很明顯,如果不做出改變,公司的未來又在哪裡呢?」

  雖然具體沒提是誰,但幾個人都知道,凱立德立足兩廣,背靠本田和豐田兩大腳盆雞車企,在市場上大殺特殺。

  高德應對起來,頗為吃力不說,還要面臨車企的無理由挑刺行為,每年額外支出的成本,遠比競爭對手高的多。

  這也是蕭軍想從車載市場跳出來的關鍵原因,在他看來,做個人市場多好啊,最起碼能掌握核心競爭力,不用看車企的臉色。

  奈何除了他,剩下兩位都是做財務運作出身,對現有利益更為看重。

  這一點在程從斌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他想都不想,直接道:「公司最遲明年就能在紐約敲鐘上市。

  等募集的資金一到,足夠支撐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他從頭到尾都沉浸在積極樂觀之中,看樣子很難被輕易說服。

  蕭軍也不抱太多希望,只是把青雲約他見面,提出的一些條件擺出來,「我的意見還是不變,如果讓青雲進場,遠比上市來的更划算。」

  侯君也有些動搖,「老程,青雲的條件其實也可以考慮,畢竟是幾十萬人的現有市場規模。

  按它們的趨勢,說不定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前途,那麼多電動兩輪車,和快遞的運輸車輛,個人。

  哪怕一年只賺100塊錢一個人,一但突破百萬規模,這也是上億的營收啊。」

  他捨不得這塊市場,何況青雲給出的入股條件也很有競爭力。

  8000萬美元,25%股份,要一個董事會永久席位,青雲系和高德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高德為青雲提供高精度個人導航服務。

  最關鍵是青雲掌握的資源全部注入,每年最低也是幾千萬的利潤,他想不通為什麼要拒絕。

  這個條件絕對不低,高德在一年後,趕上國家汽車行業發展東風,業績暴增。

  直到上市後,整體市值也才約9億美元左右,而青雲給出的估值,參照目前業績,也給到了整體3.2億美元以上,按投後估值更高。

  但程從斌不這麼看,他搖搖頭,「我也想要啊,奈何你們自己也看到了,幾乎所有股東都在反對。

  總不可能為了一個未來不確定的市場,放棄目前的市場份額吧?

  得罪這些車企的代表,以後4s店不再提供導航升級服務,怎麼辦?」


  說到這,蕭軍已經明白,再談下去,也談不出什麼結果,就有意識的說出幾個設想方案。

  等談完兩人離開後,他又分別私下找程從斌,侯君溝通,給出的條件又不一樣。

  他想看看,這兩位曾經找他主持大局的合伙人,到底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同一時間,他也把自己的嫡系叫上,一塊商量對策……

  就如他和李澤華聊天時,預測的那樣,風投機構的人很快做出反應,幾乎每一家都來找他。

  絕大多數都在勸他,和青雲這種門外漢聊合作,是沒多大前途的,現在車企發展的還不錯,得益於國家大力補貼。

  家用車市場數據每一天都增長,高德只要做好現有市場規模維護,就可以順順利利赴美上市。

  屆時每一個人都能實現財務自由,何必想東想西,橫生枝節呢。

  當然,有勸他拒絕合作的。

  就有隱晦表示,可以接著談的。

  總有人對市場發展特別敏感,車載市場是有發展上限的,如果不挑出這個圈子,高德的未來發展再好,上限也就那樣。

  充其量,和那些為車企提供零部件的代工廠沒什麼區別,甚至還不如人家呢,起碼幾個大廠動輒每年幾十億的營收。

  而高德,目測未來三年內,想達到十億級的營收,都是痴人說夢。

  突破口,只能在個人市場,而青雲給出了完美解決方案。

  這些都被風投考慮到,只是有些風投,如連想,壓根就不是為經濟利益來的。

  如紅杉,一門心思準備拿高德利益做交換,青雲想投資高德,可以啊,拿拼夕夕的利益交換。

  沈楠鵬都親自邀約見面,李澤華也沒拒絕,他也想看看對方的底牌。

  在這種錯綜複雜的情況下,蕭軍只覺得很疲憊,但為了自己的理想,他還是強撐著精神,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

  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撮合雙方進一步合作。

  奈何此時,從風投嘴裡打聽出來的內幕,還是讓他無比失望。

  「原來從最開始,你就是這種打算啊!」

  蕭軍站在辦公桌前,雙手死死握住,「好一個33.4%以下,原來一開始就沒打算給我最終決策權。

  不過老程你能透露這個消息打壓我,我同樣握著王炸。」

  想到這,他拿起電話打出去,「侯總嗎?我蕭軍,有空嗎,現在過來你辦公室聊聊。」(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