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併購建廠才是出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誰來告訴我,公司的錢呢!」

  錢塘,阿狸總部,本地生活事業部總經理辦公室。

  廖凡掛斷電話,把能砸的都砸了,在一陣無能狂怒後,他混身無力癱倒在椅子上。

  滿腦子就一個念頭,「完了,全完了。」

  其實他還好,最多失去工作,看在往日情分上,把不該拿的還回來,和平分手還是能保證的。

  而有的人,最輕牢底坐穿,甚至連命都保不住……

  事情還得從三天前說起,阿狸本地生活事業部和dds,小青馬等7家快遞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阿狸以淘點點,菜鳥網絡兩家分公司的名義,或控股或入股上述七家企業。

  入股金額從每家500萬,到3000萬不等。

  當時形勢一片大好,這七家企業光魔都分部就有一千多人,和葉子送餐合併,後者瞬間在魔都站穩腳跟。

  菜鳥雄心勃勃,摩拳擦掌,劍指蜂鳥,準備在同城配送領域大幹一場!

  郜威終於鬆口氣,雖然讓渡50%股份後,他不再是公司實控人,但經過他的據理力爭。

  看在過往經營業績,出於維護原有團隊穩定的目的,阿狸稍微後退半步以示誠意。

  根據協議,除合併經營的北上廣深之外,dds原管理團隊仍留任繼續管理其它地區,直到阿狸徹底掌控局面。

  阿狸的打算,郜威能看明白,但無所謂,他給公司投入的資金又不多,擴張的錢都來自代收貨款。

  早挪用一空入不敷出,眼下遭遇青雲集團降維打擊,不投靠阿狸只有破產出逃一條路。

  至於阿狸未來進一步收權,那不是以後的事嗎?

  趁著眼下還在任上,順帶給自己撈點好處才是真的!

  當然,做事他也是認真的,畢竟手裡剩下的股份,他也想下次賣個好價錢。

  這兩天他忙著重整團隊,從粵東大本營一口氣抽調200多人北上,花血本掏空家底,為的就是好好配合阿狸全盤戰略。

  優先在魔都,錢塘,金陵,姑蘇,甬城等地開展針對性競爭,依靠阿狸線上的引流,和資金支持。

  線下延續之前的低價策略,有阿狸團隊進駐,一改之前草台班子作風。

  最直觀的改變,就是杜絕線下收款。

  這個相對簡單,直接在淘點點和菜鳥網絡,開通網站下單連結,通過支付寶支付。

  客戶沒有支付條件的,從淘淘下單一批pos機,刷卡支付,總之用源頭上,杜絕業務員接觸現金的可能。

  這就是大公司的底蘊,曾經吃過的虧,都有完善制度和方式方法快速解決。

  其次,阿狸鐵軍開始接手推廣工作,他們的能力,比快遞公司強的多。

  加上背後有完善的後勤團隊支持,短時間內,就和不少工廠企業達成協議。

  在走訪過程中,他們還摸透拼夕夕的套路,隨著源源不斷的信息傳回淘淘,甚至驚動阿狸上層。

  如果說之前,青雲集團只是局限於快遞戰略的競爭對手,那麼現在,它的受重視程度被直接拉滿。

  十萬人地推團隊,三千家體驗店,和全國數千家工廠達成合作協議,藉助國家家電下鄉政策東風。

  正在悄然崛起的拼夕夕,這麼大動作,已被淘淘視作頗有潛力的競爭對手,必須被扼殺在搖籃中。

  基於此,遠在美利堅和雅虎,進行第一輪緊急磋商的傑克馬,都親自召開線上會議參與討論。

  也正是在他的親自過問下,本地生活事業部,才在郜威主動上門投誠的當天,沒有進行第二輪調查的情況下。

  草簽協議,並按合同核查幾個關鍵部門,尤其查閱帳戶資金,沒察覺不對勁後,短短三天內,就把資金轉入,達成最終交易。

  這裡面的內在邏輯,一環扣一環,缺一個,都不會促使阿狸這麼快行動。

  論表面做帳忽悠人,郜威是專業的,他從粵東緊急抽調的資金,同樣是代收貨款。

  但他很聰明,並不直接轉入華東分公司帳上,而是用之前老帳戶,通過在關鍵位置上的某些小手段。

  譬如查帳時,現場列印的資料,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假數據,阿狸的人也沒想過他膽子這麼大。


  在和銀行確認各項存續資金對得上帳後,就順順利利交接清楚。

  這也是郜威為什麼強烈要求除北上廣深外,其他地區仍由原班人馬管理的原因,他需要時間平帳。

  能平多少算多少,反正新的控股股東有錢,投入市場的經費絕不會少,加上這行對基層業務團隊管控不嚴。

  哪怕虛構百八十個領工資的,一時半會也沒人查的清楚。

  至於平什麼帳?

  爛帳!

  倒不是說平那些被挪用的代收貨款,郜威根本不在乎這些,正常經營搶占市場的必須虧損而已。

  他又沒明目張胆裝進自己口袋,阿狸事先就知情,也表示理解。

  他擔心的是之前,那些利用關聯公司交易,轉出去被用作未來保障的資金被查出來。

  這需要時間!

  一想到這次可以成功套現離場,手握幾千萬合法資金,郜威內心一片火熱。

  「做事業,做個毛線,還不如拿著錢換個行業繼續折騰,爺不伺候了。

  青雲要吃人,阿狸一樣要吃人,特麼的一上來就要增資擴股,追加資金開拓市場。

  別說我沒錢,就算有錢也不能往這個無底洞,繼續砸啊!」

  短短十幾天,他已經明白一個道理,和占據行業先發優勢的企業拼價格戰,是沒前途的。

  青雲集團再差,也是第一輪融資2億美元,坐擁數萬人馬的大公司。

  這種對手,只有阿狸才能壓制,但贏了又能怎樣,這是一場漫長的跑步比賽,別想短時間分出勝負。

  淘點點,菜鳥網絡一上來,就改組重選董事會,安插自己的人占據關鍵要害位置。

  最讓他難以忍受的就是,增資擴股,第一輪就要擴股2000萬,用於招募人員,升級後台系統,培訓及採購必要設備。

  瞧瞧,大公司就是大公司,電腦一口氣都採購五十台,說什麼全自動化辦公,嘿,一張嘴,十幾萬就沒了。

  這還沒正式開戰呢,就花錢如流水,真打起來,不得幾千萬上億的往裡面砸?

  他在公司這點股份,說不定再開幾次董事會,就全沒了。

  所以乾脆痛快點,趁著交接這段時間,和原來的股東,財務經理瘋狂平帳。

  把原本關聯公司的帳目,全部做到企業擴張開支中,能做多少做多少,實在做不了的,就安排發票收據瘋狂報銷。

  反正以前公司帳目就是一團糟,只要他們幾個不說,誰知道?

  原管理層這樣搞,最難受的不是阿狸接收團隊,而是下面的底層員工。

  因為他們的報銷和工資,卡著點發不下來,郜威正在搶時間安排自己的後路呢,哪有空管他們。

  但他恰恰已沒有時間。

  魔都六扇門經偵部門盯他很久了。

  在這十幾天裡,不斷有受害者工廠企業遞交材料,各種證據隨著被扣押的dds業務員坦白從寬,不斷得到佐證確認。

  暗地裡,甚至有粵東的廠商跑來報案,天知道保密前提下,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涉案資金越來越多,事情越來越嚴重。

  甚至還有一些被拖欠貨款超過三個月,金額在數百萬之巨,這已經明顯觸及合同詐騙,挪用資金的範疇。

  總之,這一切李澤華是完全,絕對不知情的,他從頭到尾沒參與,事前不知道,事後不過問。

  事發時,他正在吳錫參觀亞迪生產線呢。

  當從身邊人嘴裡,知道郜威在辦公室成功落網的消息時,他只是隨口說了句,「知道了。」

  收集競爭對手公司商業信息,這很合理吧?

  就競爭對手公司出現巨大變故時,做出對應部署,更是一點毛病沒有。

  「喂,老顧,按約定好的計劃執行。」

  接電話的顧時節,都比他知道的多,「好的,現場我們安排有幾家媒體全程跟蹤拍攝,最晚午間新聞就會播出。

  另外一些內幕資料,已安排人發匿名郵件,最多幾個小時,相信就能登上各大門戶網站。」

  「行,你辦事我放心。」


  掛斷電話,李澤華繼續饒有興致的參觀流水線,「老羅,你們這個速度還是有點慢啊。

  吳錫,津市兩大工廠,保質保量的情況下,一天才六千多輛產能?」

  陪同視察的董朝貴很無語,被問話的羅遠明很尷尬,這還是第一次被嫌棄產能不夠。

  真是幸福的煩惱啊。

  那讓它來的更猛烈些吧!

  「浙省工廠原本是想要開拓海外市場,廠房建設趕工的情況下,一個月內可以進駐。

  但是生產線沒辦法解決,原計劃是預計2010年3-6月份試生產,廠家那邊再怎麼催促,也只能把時間提前到今年年底。」

  羅遠明從實際出發,同時給出自己的意見,「現有產能,滿負荷三班倒運轉,算上檢修維護保養,吳錫廠一個月做到15萬輛沒問題。

  津市那邊團隊磨合還不夠,十萬輛吧。

  如果……」

  「不夠,遠遠不夠!」

  李澤華毫不客氣打斷道:「姑蘇青雲動力已經排班排到年底,今年的目標,是要達到月產35萬台兩輪電動車電瓶。

  後續擴產計劃你們也是知道的,一年內要翻三倍,還要在粵東投資新廠。

  如果以目標這個進度發展下去,前期還有換電櫃容納產能,後期我豈不是還要找一家新合作商?」

  這話很有可能成為現實,訂單是不會騙人的,費這麼大功夫才搭上車的亞迪,自然無法容忍。

  董朝貴眉頭緊皺,還是寧濤出面小聲道,「董事長,擴產的事情沒辦法,不如併購其它工廠?」

  「也只有這個辦法了,你和老羅出去聯繫聯繫,看看哪家有這個需求,爭取早點把產能擴充起來。」

  董朝貴不是迂腐的人,剛才在會議室里,青雲集團合規部已經把大數據說透了。

  青雲旗下內部第一波,將消耗4萬多輛兩輪電動車,請記住,這還是第一波。

  後續隨著拼夕夕三千店計劃,和吃了麼,蜂鳥在同城配送領域的瘋狂擴張,人數將進一步瘋狂增長。

  僅這個內需市場,帶來的銷量訂單,就是個恐怖的數字。

  更別提拼夕夕推廣帶來的,無比廣闊的新市場,連青雲和亞迪董事會,都一致通過一項新決議:

  〖關於取代傳統燃油摩托車,及在廣大農村地區,未來三年推廣計劃〗

  青雲出渠道,亞迪出產品,雙方共同組建一個,滲透到農村基層的新市場體系。

  城市有黃袍騎士每天風裡來,雨里去,亞迪那麼顯眼的兩個大字,隨時隨地出現在人們眼前,對品牌的推廣價值無可估量。

  這可遠比某競爭對手,請來彎彎周董代言效果好的多,明星一句話,最多讓死忠粉考慮買電瓶車時,有所傾向。

  但它能改變絕大多數人的思維嗎?

  顯然不可能!

  有什麼會比外賣快遞行業使用的產品,質量和價格上更具性價比?

  毫不誇張的說,李澤華現在張口給亞迪要個幾百萬宣傳費,後者絕對不帶猶豫的,反正換個名目,把採購返點換一換而已。

  所以城市只需要按部就班發展即可,未來在農村,在海外。

  想到這,董朝貴不禁多問一句,「李董,您這個換電計劃,在魔都推行的效果還行吧?」

  「還不錯,前天視察完,晚上我都多吃兩碗飯。」

  李澤華笑眯眯的,心情很好,「下面普遍反應效果非常好,有了換電櫃以後,尤其對同城配送,超遠距離訂單影響最大。

  以10公里為例,目前騎手每單能拿到19元左右,一塊電瓶續航40公里,換電成本在單次3元。

  後續我們還考慮推出包月會員服務,針對居民換電也會給予相應優惠。」

  「農村地區出行,單次3元,是不是有點貴啊?」

  董朝貴對這個理解不深,諮詢身邊人後,才有了直觀的概念。

  比如青雲集團市場部專員給出解釋,「其實並不貴,因為跨鄉鎮騎行,或上班出行,去鎮上趕集等日常行為。

  單次充滿的電瓶足夠使用,只有部分偏遠鄉鎮,或跨縣域騎行時,才會有換電需求。


  通常這種情況下,一輛電瓶車發揮的作用,遠比乘坐中巴車方便的多。

  譬如攜帶物資,搭載其他乘員,隨時隨地可以出發,對道路要求不高等等優勢很大。

  相比於摩托車的價格,電瓶車也擁有絕對優勢。

  單次3到4元的價格,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他在自己家裡充電,也需要成本。」

  說完這些,李澤華倒是對下一階段,亞迪擴產的事情更感興趣。

  羅遠明和青雲集團相當一部分人,傾向於集中建廠。

  而李澤華和董朝貴,不約而同選擇分散建廠。

  前者出於成本考量,後者則出於現實考慮。

  董朝貴對此見怪不怪,他已經將李澤華當做同齡人來對待。

  從他身上完全看不出年輕人的衝動,相反做事十分老練。

  「誰都想賺更多錢,我們也有能力賺這個錢,但不要忽視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市場,不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

  董朝貴耐心解釋道:「現階段統一的內部市場是痴人說夢,盛行的保護主義,才是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難題。

  艾瑪,台鈴,新日有一個算一個,無時無刻不在窺視我們的市場,這一點得益於李董的照顧。

  在城市內開闢了新賽道,才讓亞迪取得暫時的領先,但在農村地區,尤其是它們的傳統優勢地區。

  我們哪怕做到再完美,也不可能抵消本土競爭優勢,公司在津市,浙省設廠的原因,都源於此。」

  有時候做市場,好好的各憑本事競爭,忽然被一紙禁令打破大好局面,企業一臉懵逼還沒地說理去。

  燃油摩托車,不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從城市中,被排擠出去的嘛?

  淘汰落後產能,是淘汰別人家的。

  如果這個產能,每年能為本地貢獻幾萬個就業崗位,貢獻幾千萬上億稅收,你試試看誰淘汰誰?

  汽車淘汰摩托車,兩輪電動車淘汰摩托車,四輪新能源車大降價才會淘汰電動車。

  當然,最後一個比較難,因為有個大前提,得把沒錢的一起淘汰掉。

  「我完全同意董總的判斷,下一階段,視農村地區具體銷售量決定。

  我個人傾向於同時在粵東,湘省,川省以及北方某地,同時設立四個生產基地。」

  李澤華按照市場預估數據,毫不客氣搶先發言,一開始就定下基調。

  沒辦法,誰讓湘省純屬插隊生,它本身的市場增量,不太可能和粵東,川省做比較,後者能輻射整個西南三省一市。

  粵東無需多言,光龐大的廠哥廠妹,就能獨立撐起一片天。

  董朝貴顯然是知道這點的,沒反對,但也沒贊成,他還想趁機在肥仔家弄個生產基地呢。

  皖省是他的故鄉,之前好幾次家鄉來人,懇請他回老家投資,都以尊重市場競爭為藉口擋回去。

  這次藉助青雲集團擴張東風,一口氣準備在全國增設好幾個工廠,還沒有皖省,將來怕是見面不好說話哦。

  李澤華也不意外,反正下次再碰見湘省駐滬辦的,他就打算這麼說。

  年產一百多萬輛電瓶車的工廠規模不小啦,算上配套產業鏈也是一年幾十億的規模,利稅好幾億,能解決當地幾千人的就業崗位呢。

  這一點,老家在電瓶車上牌,培訓,市場政策支持,銷售補貼上,不得給點優惠?

  下一步,他還打算把手機代工廠和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一部分產業鏈搬回去。

  地址都是現成的,前世比亞迪八萬人工廠就挺合適的,星城知府衙門,應該不會拒絕送上門的福利吧?(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