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利簋和甲骨綴合工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783章 利簋和甲骨綴合工程

  吳研究員說著將手指向利簋:「這件利簋本身不大,也不重,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也就是接近十六斤。」

  「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此種方座青銅始見於西周初年,是一種新的器型。」無研究員說道:「這也就是許慎和鄭玄所言的簋不同的原因,本來是簋簠兩種禮器,因為都是用來盛放糧食的,所以常常擺放到一起,到了周初乾脆合鑄成一體,」

  「利簋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之所以成為我們國家的國寶,是因為其上鑄造的三十三字銘文,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故而又被稱為『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檀公簋』。」

  雖然說金文和甲骨文產生的年代不同,甲骨文出現在商代,而金文出現於商周,兩者的載體也有別,但都同出於一套結字體系——大篆。

  但是商人和周人的書寫規範各有增刪,兩者之間很多字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即便是精通甲骨文的周至,也認不全這件器物上的所有金文。

  好在器物邊上還有一張紙箋,上面除了拓印的銘文,還在旁邊用楷書寫了對照的文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這個檀公是誰?」坂本五郎主攻方向是瓷器,對於青銅器和商周歷史不算十分了解。

  「公亶父,姬姓,名亶,又稱周太王。」新田曾經主要收藏青銅器,對這些就了解得多:「周文王的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

  「對,他是后稷的十二代孫,歷史上認為其是承后稷、公劉之偉業,啟文王、武王之盛世的關鍵人物,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歷史上的著名賢王。」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詩經·大雅·文王之什》里的這首《緜》,講述的就是檀公帶領周人從沮漆二水遷徙到岐下,繁衍生息,走向興旺的史詩。」

  「肘子的積澱好豐富。」吳研究員贊道:「你要是來研究金文肯定事半功倍,不斷地能夠在銘文當中找出相應史實,應該是一種驚喜吧?」

  「這件器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裡邊提到了兩個時間,『甲子』和『辛未』。」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周至讀著銘文:「文意倒是不難解,武王在甲子日的早上征商,克昏就是臨近黃昏,夙是月亮出來的時候,有商即打下了商都。辛未,就是八天以後,王在闌師,是武王在闌這個地方集結部隊,賜給這名叫利的副統帥吉金,用來製作祭祀祖先檀公的禮器。」

  「不過這裡邊的『歲鼎』二字,又該如何解釋呢?」

  「這裡是爭議最大的地方了。」吳研究員說道:「按照黃懷信、唐蘭、於省吾、張政琅、徐中舒等先生都做過考證,張政琅先生主張『歲鼎』與卜辭『歲卜』毫無關聯,『歲』指的是歲星,即木星,釋『鼎』為『丁』,轉訓作『當』,意為『歲星當空』;」

  「徐中舒先生則認為鼎當讀為『則』。根據為郭忠恕在《佩觽》說的『古文以貞為鼎,籒文以鼎為則』的解釋,徐中舒先生和張政琅先生一樣認為『歲』是歲星,歲則,是歲星在軍隊正上方的意思。」

  「唐蘭先生則認為這兩個字應當是『越鼎』,即指奪取了鼎。而奪鼎之人,極可能就是獲得重獎的右史利。」

  「錘鳳年先生同樣認為這兩個字不是『歲鼎』,他認為這兩個字應當是『戍晃』,即征商之師駐紮於此的意思。」

  「戚桂宴先生認為『歲鼎』是歲星當空,表示吉兆,『歲』即歲星,「鼎」訓為當。」

  「於省吾、趙誠、黃盛璋、王宇信幾位先生等認為這兩字應為『歲貞』,即歲祭時進行貞問。」

  「趙誠先生也認為是『歲貞』二字,不過這裡的歲不是歲祭,而是解作『年』,這句話的意思是『貞問這一年的大事』,好像也說的通。」

  「這麼多種解釋呀……」周至覺得中國文字魅力十足,但是也有問題,就是過於簡潔,字義過於豐富,就十分容易讓人產生歧義,尤其是古文,言簡意賅倒還罷了,要是遇到「言簡意豐」的時候,那就真是一百個人眼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了:「可是不管怎麼說,這裡記錄牧野大戰是發生在甲子日,一日克商的記錄倒是和《尚書·牧誓》中『時甲子日昧爽,王至於商郊牧野』,《淮南子·兵略訓》『戰一日而破紂之國』相吻合了……」

  「要是真有歲星當空這個天文現象……」周至突然想到中國文史界曾經發生過的一件大事兒:「夏商周斷代工程,還沒開始嗎?」

  「啥?有這個工程?」吳研究員問道。

  「我覺得是可以試試的。」周至心裡砰砰亂跳:「我們蜀大和殷墟聯合搞了個甲骨綴合項目,就是將已經發現的甲骨文骨片進行掃描,然後有電腦利用程序對甲骨邊緣進行形狀檢測,找出能夠拼合到一起的甲骨,將它們綴合起來,這就能讓一些只有零星文字的碎甲拼合成一塊具有完整卜辭的整甲,到目前這項工程還在進行,已經有了一些成果,出版了《甲骨綴合集》,《甲骨綴合續集》,《甲骨綴合三集》三部資料。」

  「於此同時,我們還對過去收藏在各地拓片、照片等資料進行了排重,最終將這些資料都存儲進了資料庫當中,如今正在通過卜辭上記錄的信息,爭取排出一個《甲骨貞文編年大綱》。」

  「這裡邊要用到許多種方法,比如從刻寫規範的時代特徵,結字原則的時代,異體字從原始字到變化字的過程等,都是這個編年的線索。」

  「而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貞文和卜辭中關於日期的記錄,以及某些重要的天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