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顧此失彼,各懷鬼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84章 顧此失彼,各懷鬼胎

  高秀岩知道,現在打李光弼完全打不過,打敗了回去很大概率會被史思明殺了,如果投降官軍,他是叛軍大將,而且最早在隴右時,和李琩也不對付,因此他也討不到什麼好。

  退一步講,即使能逃過一劫,他也覺得自己一個搶慣了的散漫之人,過不習慣官軍的日子,於是一口氣跑到大漠。

  高秀岩這一跑,這給蔡希德搞懵了。

  蔡希德也想逃,但是比之高秀岩,他不夠狠辣,放不下自己在范陽的家人,於是只能帶兵退到蔚州,以求用守住居庸關和白壁關換得史思明的諒解,保住自己的家人。

  李光弼兵不血刃,輕鬆收復雲州,進軍蔚州。

  史思明收到蔡希德的軍報,怒不可遏。

  他本想殺了蔡希德,但是想到現在形勢緊迫,殺了蔡希德只會讓他的處境更加艱難,於是他忍下怒氣,對蔡希德加以褒獎,加封蔡希德為義王。

  ……

  平盧方面。

  顏真卿為主帥,王玄志為副帥,董秦為先鋒使,侯希逸、田神功、李懷玉等為裨將,領精兵八千,渡過渤海,在平盧開闢根據地。

  顏真卿對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他知道論軍事才能,他算不上一流帥才,李琩派他來敵軍後方,也沒想讓他用軍隊把叛軍後方殺穿。

  因此,顏真卿入平盧之後,先在遼東城紮根,一面固城堅守,一面派人招降。

  顏真卿頗有聲望,加上現在的形勢大家都看得清楚,叛軍一敗再敗,已成困獸之鬥,因此顏真卿一招降,平盧原本被叛軍壓下去的討逆大軍又振作起來,紛紛歸附官軍。

  史思明得知顏真卿摸到了平盧,大驚失色,連忙派李懷仙去平盧抵擋顏真卿。

  史思明原本的第一步戰略,是抗住官軍的進攻,但是李琩這三路出擊,把他給夾住了,他的軍隊再勇猛,也會顧此失彼。

  而且這麼一來,叛軍士氣更加低落,要想穩定內部,急需一場勝利,重振士氣。

  於是,史思明決定主動出擊。

  史思明兵分兩路行軍,一路以史朝義為元帥,出博陵,攻擊饒陽,另外一路自己親自帶兵攻定州,也就是恆陽。

  先前恆陽之戰,郭子儀和李光弼大敗史思明,現在恆陽由僕固懷恩駐守。

  恆陽旁邊,有個縣叫唐縣,唐縣位於蒲陰陘,蒲陰陘有個關隘叫倒馬關,從倒馬關出去,可直通蔚州靈丘。

  如果史思明能夠占據唐縣,打通蒲陰陘,就能去偷李光弼的屁股,從而威脅河東。

  唐縣如此重要,史思明知道僕固懷恩絕對不會輕易放棄,於是他讓周贄帶先頭部隊八千突襲唐縣。

  唐縣守軍不過三千,完全擋不住叛軍的攻擊,周贄取下唐縣,向西挺進倒馬關。

  僕固懷恩得知得知唐縣失守,倒馬關危在旦夕,不由多想,立刻帶兵支援唐縣。

  但史思明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僕固懷恩才重新奪回唐縣,史思明便率領大軍圍了上來。

  按理說,唐縣作為重要關口,應該是個軍事重鎮,但在大唐則不然。

  因為大唐向來都只想著打出來,從來沒有想過防守,因此唐縣並沒有堅固的城防。

  僕固懷恩看到史思明大軍圍了過來,才知道上了史思明的當。

  僕固懷恩登上城樓,望著烏泱泱的叛軍,十分困惑,對自己兒子仆固瑒道:「郭公已經率領大軍北上至博陵,史思明不把自己的重兵調去防守博陵,反而主動進攻,來取唐縣,意欲何為?」

  仆固瑒道:「史思明自負軍事才能極高,不願固守待斃,因此主動出擊,尋求戰機。」

  僕固懷恩嘆了口氣,道:「此人用兵無常,每次均出人意料。唐縣城小,城防脆弱,難以防守,我們只能趁叛軍沒圍城之前,先突圍。」

  說罷,手提長槊,走下城樓。

  仆固瑒跟了下去。

  史思明從北門進攻,僕固懷恩率軍從南門突圍,準備退守恆陽。

  但史思明早有所料,命周贄繞回恆陽,半路襲擊僕固懷恩。

  僕固懷恩沒想到史思明還有這一手,再次大敗而逃,憑藉著勇猛,一路退到常山真定。


  史思明也不再追,占據恆陽後,肅清定州境內的官軍,占據定州。

  但史思明剛占據定州,史朝義那邊就傳來消息。

  史朝義在博陵大敗,狼狽逃回滿城。

  這是一個壞消息,但對史思明來說,卻是兩個壞消息。

  因為史朝義受傷了,但沒死。

  史思明自己率主力來打僕固懷恩,讓史朝義率偏師去打郭子儀的主力,其實暗含了一個心機。

  史思明曾經暗暗盤算過,如果史朝義能擋住郭子儀,那說明史朝義是天命之子,他可以讓史朝義繼位,如果史朝義擋不住,那史朝義就不配繼承他的位置。

  既然不配繼承,最好可以戰死,這樣他就不用親自動手。

  史思明之所以這樣想,並不是他信天命,也不是因為他想要選拔最具有能力的兒子繼承他的位置,他只是單純的不喜歡史朝義,更喜歡另一個兒子史朝清。

  相比於史思明的殘忍暴虐,嗜殺好搶,史朝義謙虛謹慎,愛惜士卒,頗得軍心,同使還體恤百姓,時常勸誡史思明少劫掠。

  對於有這樣的兒子,史思明沒有覺得幸運,只覺得又煩又忌憚。

  因此,在得知史朝義大敗,但全身而退之後,史思明大怒,將定州交給周贄坐鎮,自己帶人前去滿城見史朝義。

  一到滿城,史思明便將史朝義抓起來,要用戰事失敗的罪名,將史朝義斬了。

  叛軍眾將得知史思明要殺史朝義,紛紛勸諫。

  率先勸諫的,是張志忠。

  張志忠道:「陛下,懷王雖敗,但情有可原,郭子儀勢大,懷王能堅守博陵十餘日,已實屬不易,還望陛下網開一面,讓懷王戴罪立功!」

  張通儒跟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以弱打強,若殺懷王,恐亂軍心。」

  田承嗣也跟道:「蔡希德不戰而退,反被封了義王,懷王拼死血戰,受傷而退,卻要被殺,如此臣擔心別人會說陛下不敢殺將,而殺子。」

  張志忠勸諫,是真的想保史朝義,張通儒則是想把水攪渾,至于田承嗣,他不止希望史思明不殺史朝義,還希望史朝義能反殺史思明,因為只有史思明死了,他們這些史朝義的前輩才能掌握大權。

  論打仗,史思明在當今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論政治才能,他略有欠缺。

  因此,史思明基本沒有看出勸諫眾人的各懷鬼胎,他只覺得,史朝義確實得軍心,他更加忌憚。

  不過,雖然忌憚,他也不好逆眾人的意,只得先讓人去放了史朝義。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