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登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48章 登基

  李琩離大位只有一步之遙,但是他並沒有一絲鬆懈,因為如今大唐的局勢依舊不容樂觀。

  官軍雖然收復了洛陽,但是叛軍的有生力量並沒有被消耗見底,而且安祿山雖然跑了,卻沒有跑太遠,只是從洛陽跑到了鄴城,同時讓尹子奇撤兵睢陽,控制汴州。

  控制汴州,既能截斷隋唐大運河,又能威脅洛陽東部門戶。

  安祿山放棄洛陽,只是壓縮防線,轉攻為守。

  退到博陵的史思明,從范陽募兵,與契丹、同羅、室韋深度合作,集齊大軍,趁朝廷重兵收復洛陽的時候,攻克了饒陽。

  安祿山最初起兵謀反的時候,並沒有把饒陽放在眼裡,但如今形勢逆轉,叛軍把目標從謀取天下變為割據一方。

  而割據一方,饒陽的位置在河北就至關重要。

  畢竟,無論是竇建德還是劉黑闥,都把饒陽當做河北的軍事重地。

  現在的叛軍兩地,有些類似於唐初的竇建德和王世充。

  而且,史思明轉變目標之後,思想也轉變了,他學起了竇建德,放棄燒殺搶掠,開始以「仁義」治河北。

  當然,史思明的轉變也是因為他有足夠的實力,因為安祿山把從洛陽搶的財寶都送去了范陽,這讓控制范陽的史思明變得很有錢。

  除了安史叛軍之外,大唐的其他地方也是危機四伏。

  李隆基被控制之前,為了防備李琩,把李璬封去做江陵大都督,領嶺南、江南西道、黔中道、山南道四鎮節度使。

  李璬早有奪位之心,如今一人領四鎮,便開始密謀割據稱王,並提出了十六字方針:「保住江東,學習東晉,占據一方,自立為王」。

  為了拉攏人心,李璬還把隱居廬山的李白請出來當謀士。

  李白以為是為大唐效命,高高興興的就去了。

  以上是內患。

  外患上,回紇雖然出兵助唐,但同時也準備向葛邏祿動手,勢必要一統漠北。

  南詔趁大唐內亂這半年,攻陷了越郡的會同軍,占據了青溪關,尋傳蠻和驃國歸附了南詔。

  南詔向南面占據了如今的緬甸、越南、寮國等地,向北與吐蕃密謀,準備侵吞劍南的會州和嶲州。

  吐蕃赤德祖贊未死,鎮住吐蕃內部局勢後,一面與南詔密謀向東進劍南,一面準備再次向西,與大唐爭奪西域控制權。

  駐守劍南的榮王李琬倒是沒有謀逆之心,但是他病了。

  軍事問題嚴重,內政問題也不容小覷。

  李林甫和楊國忠接連把持朝政,如今這兩人雖然死了,但是培養的人還在,而他們培養的人,大多是一些貪污腐敗之徒。

  畢竟大唐從上到下奢侈了幾十年,一時間很難糾正。

  除此之外,李琩一直沒有任命新的右相,位置空著,就有人惦記,各方勢力都在覬覦右相之位。

  面對如此嚴重內憂外患,李琩行動稍有差池,都會把自己和大唐拖入深淵。

  李琩把千頭萬緒理了理,最後決定先登基。

  李琩選擇此時登基的原因有三。

  第一,安史之亂爆發,他監國,加之叛軍一路的負面宣傳,李隆基此時已經威名掃地。而他素有賢王之稱,用病宣傳了天命,主持收復洛陽,民心所歸,此時接受李隆基的禪位,正是新朝新氣象。

  第二,他能等,他手下的人等不了。他的嫡系文武跟著他,長安也占了,平叛的功也立了,他再不登基繼位,他手下的嫡系就一直懸著心,做事也會束手束腳。

  第三,他雖然有實權,但無皇帝之名,李隆基畢竟是幾十年的皇帝,關外還有許多弄不清楚狀況的人,他此時若是再猶豫,只會讓騎牆派越來越多。

  於是,三辭三讓後,李琩接受了李隆基的禪位,定於754年四月十八,在大明宮舉行登基大典,即皇帝位。

  時間定下,便是準備登基儀式。

  李琩讓一切從簡,但該做的準備工作還是要做。

  比如年號。

  其中,部分人提出不用年號,恢復周制,並且改歲首為十一月。

  中國大部分時候的歲首,都是傳承夏朝,以一月為歲首,殷商的曆法以十二月為歲首,周的曆法以十一月為歲首。


  大唐先前一直以一月為歲首,但是安史之亂爆發後,有些人回憶往昔,覺得封建帝制不如周的分封制,於是就開始想著恢復周禮,提出了以十一月為歲首,

  歷史上,李亨被迫信了一半。

  但李琩完全不吃這一套,堅持改元,並且就以一月為歲首。

  李琩原本想用至元做年號,但是考慮到現在安史之亂還未平定,大唐危機四伏,用至元太過猖狂,因此暫定為繼德。

  畢竟孝莫大於繼德,功莫大於中興。

  他打算先繼德中興之後,再改元。

  ……

  754年四月十八,在隆重的禮樂聲中,李琩被大唐文武簇擁著先去宗廟拜祭,然後再回到大明宮宣政殿,接受文武朝拜。

  登基儀式李琩原本認為只是一個過場,但當他身穿黃袍,頭戴冠冕,進入宣政殿朝著皇位走去的時候,他卻忍不住感慨萬千。

  這一路的波折,辛苦,不是為了這一刻,但卻在這一刻得到呈現。

  他走向皇位的每一步,過去所經歷的戰爭、隱忍、算計都湧入腦海。

  他的勇敢,他的恐懼。

  他的殘忍,他的悲憫。

  他的榮耀,他的恥辱。

  他的堅強,他的脆弱。

  他的恨,他的愛。

  都在今天,經由血與火的磨練走向涅槃。

  恍惚中,李琩情不自禁的想去拉楊玉環的手,但是發現楊玉環並不在身邊。

  他要登基後,才能冊封楊玉環為皇后。

  李琩手在空氣中晃了一下,兀自收回,正色走到龍椅上落座,眾文武朝拜,山呼陛下。

  望著對自己朝拜的眾人,李琩沒有覺得高興,反而生出了一股莫名的孤寂感。

  朝拜完畢,便是頒布詔書。

  登基當天的詔書很常規,內容大致就是昭告天下,換皇帝了,要普天同慶,大赦天下。

  ……

  次日。

  李琩正式入住大明宮,壽王府的所有人,也都搬進了大明宮裡。

  李琩早早用了膳,去拜見李隆基和武惠妃後,便回到政務堂,與眾臣商討公務。

  商討的第一件公務,是用人,通俗點說,就是劃分利益。

  這點李琩早有打算。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