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悲情的李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05章 悲情的李宓

  「阿爺慎言吶!」李宓長子李貞元連忙勸諫,「朝廷既然已經下敕,為將者便當稟忠於國,如今君命難違,縱然洞悉事態原委,也無回天之力,阿爺何苦傷精費神!」

  「你可知沙場無情?此次兵鋒一起,大唐與南詔又會有多少兒郎戰死疆場?」李宓又喝了一大口酒,拔劍起舞,邊舞邊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李宓唱的是王翰的詞,王翰是張九齡的好友,他們都是「保守」派,不主張開邊,因此詩中多有反戰情緒。

  李貞元見父親如此悲傷,嘆了口氣,道:「阿爺,張公已經去世了。」

  李貞元的意思,是張九齡已經去世,現在掌權的是李林甫,李林甫只要一朝在位,就會無限迎合李隆基,大唐就會無限開邊。

  李宓聞言,挑落酒罈,讓酒灑了一地,閉目不言。

  李宓的長孫女見李宓這副模樣,上前道:「阿翁,孫女願同您一起出征。」

  李宓聽了,怔怔的凝視了自己的孫女半晌,才道:「萬萬不可,以後我李宓的子孫,千萬謹慎為將。」

  說罷,將自己手中的寶劍入鞘,遞給孫女,道:「這是當年閣羅鳳贈我的南詔鐸鞘寶劍,若我此次不回來,南詔又打到了家裡,你可持此劍進見閣羅鳳。」

  李宓孫女不知道李宓為什麼對這次出征這麼不看好,但她也不敢多問,默然接過。

  李宓在家中沉默的了一天一夜,披上鎧甲,帶著兒子到益州去找李璘。

  李宓到了益州,李璘正在溫柔鄉里發泄著。

  失敗的陰影,總要從其他渠道發泄出去。

  李宓穿甲持劍就在大堂等著,等了半個時辰,李璘才意猶未盡的現身。

  李璘一進大堂,便看見李宓凌人的架勢,心中不由一顫,他既感於李宓的威勢,又不忿李宓的無禮。

  但李宓畢竟是李隆基欽點的兵馬使,名副其實的軍中二號人物,李璘沒敢發作,連忙笑道:「還未出征,李將軍為何披甲而來?」

  李宓老遠就聞到李璘身上的煙粉氣,心中嘆息,起身給李璘行了一禮,道:「殿下,朝廷既然已經下了準備發兵的敕令,那劍南將士就應該甲不離身,一心備戰。」

  「確實,李將軍說得對。」李璘附和,請李宓入座,道:「李將軍遠道而來,還請休息一日,明日本王再招大家一同議事。」

  李宓沒有正面回答李璘的問題,而是反問道:「殿下可知道南詔的軍政制度、士兵的訓練程度、將士的作戰喜好?」

  李璘一怔,神色有些尷尬,道:「知道一些,但可能不全。」

  李宓道:「很多戰事開始前,勝負已經決定,要想打敗敵人,就要比敵人更了解敵人,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儘可能多的了解敵人的一切信息,請殿下召眾將議事吧!」

  李宓這話雖然是為了大局著想,但李璘怎麼聽怎麼不舒服。

  李璘強忍著不發作,皮笑肉不笑的應了下來。

  李宓見李璘的表情,不由暗暗感嘆:「要是壽王來做統帥該多好。」

  李琩為了打石堡城,不僅費盡心機解決糧草問題,提前在高寒處練兵,更是親到前線綏戎城駐紮幾月,與眾將日日商討作戰計劃。

  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將領,李宓深知,正是因為李琩做了充足的準備,才能在大戰一起,迅速得勝。

  反觀李璘,還是一副貴皇子做派,由這樣的人統帥三軍,怎麼能不讓人擔憂戰事前景。

  李宓兀自想著,李璘也看李宓有些不順眼,因此兩人沉默以對,直到眾將到齊。

  這些將軍,一半是李璘從長安帶來的心腹。

  李宓知道這些人多數不了解南詔的情形,於是從最基礎的地方開始講述。

  首先是南詔的田制。

  南詔是授田制,類似於大唐的均田制,但也有區別。

  其一,授田制不像均田制那樣隨時變動,其組織化、制度化不如均田制,自耕農可以長久保留土地。

  其二,因為南詔地處偏遠,人少地多,授田規模較小,而且到現在也沒崩壞。

  在授田制的基礎上,南詔全名皆兵。

  其軍隊構成分為常備軍、儲備軍和奴隸軍。


  常備軍負責南詔的軍事戍守和防衛任務,大約有三萬,人員由壩區(高原上的大平地)的白蠻和烏蠻組成,其中白蠻是主體。

  儲備軍,就是半兵半農,農忙時務農,閒時訓練。

  而且訓練不是敷衍了事,訓練之後有考核。

  馬軍考核必須通過射箭,四十步外騎馬飛奔刺殺,盤槍百轉無失,能書會算。

  步兵要考核登山,跨越,激流鳧水,劍法,負重行軍等。

  奴隸兵則是從其他部落強行徵集而來,有少數民族的「裸形蠻」、「撲子蠻」、「尋傳蠻」、「金齒蠻」、「繡面蠻」等,也有從中南半島掠奪而來的奴隸。

  這些奴隸軍性情剽悍,作戰勇敢,有些還具有特殊本領。

  比如「望蠻」,他們善於馬上用槍,騎馬不用鞍,卻馳突若飛,還有一些蠻族善於訓練動物作戰,比如訓練大象。

  然後是南詔的軍功制。

  南詔有著其民族固有的剽悍性格和對武力的崇拜,所謂「善戰死,惡病終」,便是南詔崇尚軍功的思想體現。

  南詔這些年戰事不斷,以軍功作為獲得官職的唯一依據,是謂諸在職之人,皆以戰功為褒貶黜陟。

  除此之外,軍功還是衡量個人價值的重要標誌,也是獲得授田的根據。

  南詔人特別喜歡炫耀軍功,他們對虎有圖騰崇拜,有特殊功勞的人可以披全虎皮,南詔王便是「衣金甲,披大蟲皮,執雙鐸鞘」,稍次的可以披無袖虎皮,再次的在胸前披一塊。

  唐軍若是遇到南詔將士,可以根據他們披的虎皮多少確定其戰績。

  李宓把基礎的南詔常識給李璘他們科普了一遍,李璘這些長安貴人聽得心驚。

  直到此刻,李璘才徹底明白,他們面對的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而是一群訓練有素的虎狼之師。

  李璘不由得問出了一句話:「我們新招募的士兵,能勝過南詔軍嗎?」

  「抓緊時間訓練吧。」李宓沒有正面回答,看向了遠方。

  那裡是西北。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