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自大的李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00章 自大的李璘

  爨氏爨歸王、爨崇道及兩爨諸部起兵,將元江流域的唐將唐兵盡數誅殺,大唐修築安寧城的築城使者竹靈倩,也被殺害。

  爨崇道帶人占領安寧城,分兵向西進取姚州(今雲南楚雄),向北挺近戎州朱提(今雲南昭通)。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大唐。

  爨氏反唐,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的人,有南詔、吐蕃,以及李璘等人,憂愁的人,便是滇東百姓和劍南士卒,其中以章仇兼瓊最為愁苦。

  章仇兼瓊是劍南節度使,魯郡任城縣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人。

  作為一鎮節度使,章仇兼瓊治理蜀地,德政頗多。

  但是自從李璘來了劍南,一切都變了。

  名義上,他的實權比李璘大,可是李璘是皇子,是太子的心腹,又兼著黜陟使。

  黜陟使實權不大,但是可以監督他。

  加上他個人本身性格並不強硬,甚至有些攀附權貴,所以就由著李璘作為。

  如今出了事,爨氏盡占滇東,章仇兼瓊收到消息的後,第一時間便去找李璘。

  「永王殿下,大事不好,爨氏反了!」章仇兼瓊語氣非常慌張。

  李璘已經知道這事,見章仇兼瓊如此驚慌,內心頗為不屑,心道:「堂堂劍南節度使,竟然如此不鎮靜,靠你怎麼能治理好劍南?」

  李璘心裡吐槽著,臉上卻還是帶著笑,道:「章仇節帥不必擔憂,爨氏反了,派兵鎮壓就行,區區爨氏還能翻天不成?」

  「額……」章仇兼瓊一怔,表情震驚。

  章仇兼瓊以為,李璘這麼搞,是有什麼萬全之策,可聽李璘這話,他才知道李璘壓根瞧不起爨氏。

  既然瞧不起,又怎麼會提前想好對策呢?

  大唐這些年贏得太多了,多得讓所有人以為,只要唐軍出擊,必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章仇兼瓊呆愣片刻,道:「殿下,派哪裡的兵鎮壓?」

  李璘道:「劍南三萬兵,難道沒有兵力鎮壓嗎?這益州內,就有兩萬兵馬。」

  章仇兼瓊道:「益州兵馬,主要是為了抵禦吐蕃。若抽調大量兵馬出擊,北部扶州,松州,當州,柘州,龔州等便會受到吐蕃襲擊,屆時我們來不及回援,這些土地恐怕就要盡入吐蕃之手。」

  「那之前大唐是如何幫助南詔平定其他五詔的?」李璘問道。

  章仇兼瓊道:「幫助南詔平定其他五詔,實為以夷攻夷之策,我們只出少量兵馬。若是大唐能自己平定五詔,也不會扶持南詔。」

  章仇兼瓊這話已經說得相當露骨。

  李璘依舊不以為意,道:「我軍是否可以輕軍突襲,速戰速決?待吐蕃出兵,我們就可返回。」

  章仇兼瓊道:「滇東多山地,道路崎嶇難行,行軍速度並不快,而且……」

  「而且什麼?」李璘追問。

  章仇兼瓊道:「爨氏久居滇東,其兵士擅長山地作戰,我軍劍南士卒長留平原,於山地作戰經驗不多。」

  「我大唐男兒縱橫馳騁,平原驍勇,上了山地也不會弱,章仇節帥莫要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李璘依舊自信,「章仇節帥可調兵一萬於本王,本王親自領軍出擊。」

  「這……」章仇兼瓊又是一怔,他本想阻止,可若是阻止了李璘,朝廷追究下來,他也交不了差,只得道:「殿下英明神武,若是能親自領兵出征,自然能鼓舞士氣,大勝而歸,臣遵殿下之命。」

  「多謝章仇節帥!」李璘客氣一句,看著地圖,想像著自己大勝而歸的場景。

  章仇兼瓊見李璘的模樣,默默嘆了口氣,道:「殿下,臣有兩個諫言。」

  李璘心中十分看不起「怕事」的章仇兼瓊,但是也不好拂他的好意,耐著性子道:「你說。」

  章仇兼瓊道:「大唐與南詔關係親近,可派使者前去,請南詔出兵,與大唐南北夾擊滇東。姚州易守難攻,叛軍一時之間想必拿不下,我們可派大將前去接管,這樣既能安定姚州軍心,也可控制姚州。」

  「有理。」李璘點頭,道:「本王會採納。」

  章仇兼瓊給李璘行了一禮,道:「南邊之事便拜託殿下了,臣調兵給殿下之後,還需去布防北面,以防吐蕃趁虛而入。」


  「好,章仇節帥請慢走。」

  李璘送走了章仇兼瓊,臉上的喜悅抑制不住的冒了出來。

  他兀自高興了會兒,才道:「幾位以為,該讓誰去南詔命令南詔出兵?」

  一旁的楊國忠知道韋子春一直瞧不起他,便想趁機給韋子春挖個坑,進言道:「殿下,韋先生學富五車,能言善辯,若去了南詔,定能讓南詔立刻出兵,下官舉薦韋先生。」

  韋子春一怔,道:「下官倒是願去,只不過下官不熟悉南詔的語言風俗,怕辦不好這個差事。」

  李璘冷靜想了想,道:「此次去南詔,雖然是命令他們,但畢竟是有求於人,需得找一個通曉南詔語言習俗的人才行,楊參軍另行舉薦吧。」

  楊國忠挖坑不成,便想舉薦自己關係親近的人去立功,於是道:「要說通曉南詔語言習俗之人,下官知道一個。」

  「誰?」李璘忙問。

  楊國忠道:「張虔陀。此人是雲南別駕,經常和南詔打交道。」

  「此人本王有所耳聞,便讓他去吧。」李璘答應下來,又問:「姚州那邊派誰去比較好?」

  李璘眾心腹相互望望,沒有說話。

  李璘這些心腹,都是從長安帶來的,他們根本不知道劍南這邊誰既堪大用,又可以忠誠於李璘。

  李璘自己也是長安長大,又沒有李琩的先知先覺,只能把目光投向本地人楊國忠。

  這次楊國忠沒第一時間舉薦,便是料定李璘他們不清楚劍南的情況,必然會問他。

  他等到李璘問了再說,既可以表示自己的重要性,又可以暗示自己是迫不得已才說的,絕沒有其他心思。

  楊國忠裝作思考半晌,才道:「下官舉薦鮮于仲通,此人是開元二十年的進士,這些年在劍南,立了不少軍功。」

  鮮于仲通李璘熟悉,他是劍南的採訪支史,頗得章仇兼瓊的賞識,李璘來了之後,拜會過李璘幾次。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