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賞功罰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74章 賞功罰罪

  「你不願意看,那朕便說給你聽。」

  李隆基站起身,近六十的身軀依然健朗,整個人神采奕奕,接著道:

  「這一摞奏書,有參你未經上奏,擅自整編軍隊的。有參伱不請示便以官府的名義向地方大族借糧餉的,還有部分人參你獨斷專行,治軍無方,縱容帳下的將士貪墨糧餉。」

  李隆基說到「貪墨糧餉」時,目光落到高仙芝和封常清身上,似乎是在表達,貪墨糧餉這事是高仙芝和封常清做的。

  前兩條李琩認,因為他確實是這樣做的。

  他這樣做的原因,一是當時情況緊急,如果事事上報,等朝廷里的人扯皮拖延,再去施行,那黃花菜都涼完了。

  二則是他有意為之。

  李琩知道李隆基不會讓他在隴右河西長留,但是他功勞又高,想要罷免他,總得需要一些合理的藉口,如果他不自己給李隆基留下合理的藉口,那李隆基就要自己找了。

  他自己留藉口,可以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李隆基要是費心自己找,說不定就要給他扣個大的。

  所以,他乾脆自己給李隆基送上。

  但後面這條縱容部下貪污軍餉,明顯就是別人的「誣告」。

  李琩沉吟片刻,回道:「擅自整編軍隊和借糧餉一事,兒臣確實未經請奏,不過當時情況緊急,兒臣自作主張借了糧餉,依舊晚了一步,未能安撫好安人軍,致使其譁變。安人軍譁變,如果不及時加以整編,恐怕還會引發新的動亂,甚至讓其他軍鎮守捉效仿,兒臣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嗯。」李隆基點點頭,看向李林甫,道:「右相為何不及時向隴右調糧?」

  李林甫上前道:「回聖人,隴右一鎮,一年僅衣賜便需三百萬緞。去年戰敗,需給各軍撫恤及安葬費,新招募的士兵,也需安家費和轉運費。如此算來,費用比平常多了一倍不止,臣已經盡力調配,但因為優先北邊戰事,這才緩了一些。」

  「也是。」李隆基聽見這些帳就煩,一笑而過,道:「多事之秋,各有難處,幸好大家齊心,攻堅克難,如今也算有一個好的結果。」

  李琩跟著道:「父皇,縱容帳下將士貪墨糧餉一事,純屬無中生有,兒臣請父皇明查。」

  李隆基道:「此事朕會派人徹查,還你一個清白。不過整編軍隊和借糧餉一事,雖然事出有因,但終歸有違規制,朕不能包庇你。朕先撤去你河西與隴右節度使的職務,以儆效尤。」

  李琩行禮道:「謝父皇恩典。」

  「朕賞功罰罪,絕不徇私。撤去你河隴職務,是因為你做錯了事。但你統兵攻克石堡城,功在社稷,朕也得賞你,朕賞你什麼呢?」李隆基想了會兒,道:「你遠在安西,身患疾病,親事府和帳內府的護衛又不能在你身旁照看你,這樣吧,朕允你在安西,按照親事府和帳內府的規制,募集護衛。」

  李隆基此言一出,殿下眾人都是一驚。

  因為府兵制的崩壞、局勢的穩定以及李隆基的打壓,親事府和帳內府都快成空殼子了,裡面根本就沒幾個人。

  而李隆基允許李琩按親事府的規制在安西募集護衛,就相當於讓李琩養私人部隊。

  雖然這批私人部隊沒多少人,可畢竟是私人衛隊,性質完全不一樣。

  不過李隆基這樣賞,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首先是李琩立的功確實大,在這樣的功勞下,他先罷免了李琩河隴節度使的職務,如果不給一些特殊的賞賜,恐怕很難讓底下的人心服。

  其次,雖然他答應給李琩私人衛隊,可李琩又不是在長安,而是在安西。

  如果李琩在長安,靠著私人衛隊可能有機會掀起一些水花,但遠在七千里外的安西,則完全沒有影響。

  因此,李隆基覺得,用河隴十幾萬兵馬的實權,換給李琩兩千人的衛隊,他賺了里子,李琩賺了面子。

  「謝父皇天恩。」李琩顯得很感動,「常言道,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兒臣在外奔波,時時讓父皇牽掛,兒臣身上的這點病痛,怎能及得上父皇念子的心憂,兒臣不孝!」

  李琩說著,伏地而跪。

  李琩說得情真意切,聲淚俱下,李隆基聽了頗為感慨,起身下殿扶起李琩,道:「好孩子,你已經很忠孝了。」

  李琩淚目道:「孩子的苦難,在父母那裡總是要加倍的,兒臣沒照顧好自己,讓自己患了疾病,便是對父皇的不孝。」


  「這不是你的過錯。」李隆基拉著李琩的手,想起了李琩早逝的兩個胞兄,感慨道:「朕封你為壽王,便是盼你平安長壽,如今你用石堡城大勝替朕獻禮改元,改元的福瑞也會庇佑你。朕再賜你黃金萬兩,絹帛十萬,其餘立功將士的名單,你呈到兵部,兵部會論功行賞。」

  「謝父皇。」李琩再次謝恩。

  李隆基道:「你暫且在長安修養,去看看你母妃,祭奠寧王,等朕命人查清貪墨軍餉一事,還了你清白,你再回安西。」

  「是。」李琩領了命,和高仙芝、封常清退了下去。

  三人出宮,高仙芝嘆了口氣。

  李琩問道:「高將軍因何嘆氣?」

  高仙芝道:「聖人當真免了殿下的河隴節度使,若是讓殿下再任幾年,殿下必能取下青海湖和黃河九曲之地。」

  「吐蕃遣使求和了。」李琩無奈一笑,「吐蕃遣使來報金城公主的死訊,順帶求和。金城公主的阿爺,邠王也是今年去世,還有我寧王阿爺也是剛剛過世,父皇這一輩,只有父皇一人了。」

  李琩突出強調了李隆基感情上的羈絆,故意忽略了李隆基政治上的考量。

  高仙芝和封常清聽了這話,都是一怔。

  他們並沒有覺得李琩天真,因為他們都知道以李琩的聰慧,絕不會想不到李隆基的政治考量。

  只是,李琩是以最大的善意去揣測李隆基。

  正在如日中天時,被罷免職務,不僅不抱怨,反而去善意揣測別人,這份忠孝,令人動容。

  兩人怔了會兒,高仙芝道:「殿下當真有太宗之風,亦有漢昭烈帝之仁。」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