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祥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73章 祥瑞

  李琩大概知道是些什麼罪名,微微一笑,道:「謝沈中監告知,我們什麼時候啟程?」

  沈中監道:「聽旨即行。」

  李琩道:「好,那我回去收拾收拾,便和沈中監一同回長安。」

  「是,奴婢回城中等候。」沈中監給李琩行了一禮,退了下去。

  待沈中監離開,李琩轉身對眾將軍道:「接下來的戰事,就勞煩各位將軍了。」

  「殿下!」眾將軍十分不舍。

  自從李琩來了隴右,他們糧餉有了,仗打贏了,功勞賞賜一樣不落,他們發自內心的不願意李琩離開。

  「當年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從這裡入吐蕃,大唐與吐蕃數十萬將士的鮮血也灑在這片土地,我曾想畢其功於一役,讓我的鮮血和犧牲的數十萬將士一起在這裡淬鍊出繁華,不過……」

  李琩負手而立,望著遠方,日月山的夕陽灑在李琩身上。

  眾將看著李琩,剎那間,他們忽然覺得,李琩的身軀似乎與這片天地融成了一體。

  李琩沉默了會兒,道:「現在,這裡就交給諸位了。」

  李琩說罷,帶著高仙芝、封常清一道離開。

  其他諸將在李琩身後默然行禮。

  回到綏戎城,李琩問高仙芝和封常清道:「兩位將軍是不是沒給監軍送禮?」

  「沒有。」兩人同聲回答。

  監軍體系一直存在,不過之前是御史監軍,到了李隆基時期,開始啟用太監監軍。

  這些監軍都是皇帝近人,平時養尊處優,於軍事一竅不通,而且作為監軍,仗打贏了,他們得不到功名賞賜,打輸了也責怪不到他們身上。

  因此監軍們根本不關心戰爭的輸贏,只想到地方好好撈一筆。

  要是撈到了,就不為難你,要是撈不到,就開始作祟。

  這還是在監軍沒有立場的前提下,要是監軍有立場,那情形只會更加複雜。

  李琩聽了兩人的回答,嘆氣苦笑道:「戰事也不只是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

  封常清不甘道:「殿下,我們就這麼回去了嗎?」

  李琩聞言,望著封常清,拍拍封常清的肩膀,道:「封將軍不必泄氣,我們先回長安。」

  「殿下……」封常清還想再說,被高仙芝攔了下來。

  高仙芝道:「聽殿下的。」

  「是。」封常清克制著,忍了下來。

  幾人各有所想,沉默了片刻,便收拾行禮,出發去長安。

  ……

  ……

  ……

  長安。

  紫宸殿。

  李隆基會召集眾臣,等李琩他們入朝。

  待李琩他們入殿行禮後,李隆基便道:「十八郎身體不適,賜座。」

  李琩忙道:「兒臣豈敢……」

  「不必推辭。」李隆基打斷李琩,「朕讓你坐,你便坐。」

  「是。」李琩不再多說,坐了下去。

  李隆基道:「石堡城大勝,從此隴右與吐蕃攻守易形,朝廷內外,無不歡呼。十八郎,伱居功甚偉啊,朕一時都不知該如何賞你。」

  李琩連忙起身道:「此次大勝,上仰父皇恩威,下賴將士用命,兒臣不過是順勢而為。方今天下,人人都言父皇文治武功千古第一,遠可勝堯舜禹湯,近可越秦皇漢武。兒臣奏請,在石堡城立一石碑,歌頌父皇的千秋偉業。」

  李隆基聞言,心中大喜。

  「兒臣附議十八弟之言。」李亨上前,「父皇命兒臣去尹喜故宅尋靈符,兒臣剛剛尋到,正要呈給父皇。」

  說著,呈上靈符。

  尹喜,是春秋時函谷關的關令。

  據說當年老子出函谷關時,尹喜懇求老子傳授他修煉大法,老子同意了,大筆一揮,寫下了《道德經》。

  不過為什麼是李隆基讓李亨去找,還得從年初說起。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李隆基聲稱自己夢到了老子,老子告訴他,他有「無疆之休」和「非常之慶」。


  不僅如此,老子為了向李隆基證明他不是李隆基的臆想,還告訴李隆基一個秘密:「吾有像在京城西南百餘里,汝遣人求之,吾當與汝興慶宮相見。」

  然後李隆基就派人去鍾南山找,果然找到了老子的像,然後就把老子抬回來供著。

  之後,一個叫田同秀的官員,說他在上班的路上,在宮裡看到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說他把靈符藏在尹喜的故宅里。

  然後李隆基就讓李亨去找,果然就找到了靈符。

  李隆基親自下殿,拿過寶符,仔細翻看後,高興道:「老君果然沒有誆騙朕!朕自御極以來,夙夜憂勤,聿朱大政,剗除黠虜,繁榮百姓。如今大唐北御漠北,南抵南詔,東至臨海,西達西域,不失傳付之業,可期仁壽之寧。」

  李隆基先誇了自己一番,又轉對李亨和李琩道:「你們兄弟二人,一人修內政,一人抵外敵。」

  然後轉對眾臣,接著道:「諸位忠良畢力,內外協心,如此朕自然有『無疆之休』與『非常之慶』。」

  李林甫進言道:「聖人統御萬方,庇佑天下萬民,上天感應,這才降下祥瑞,臣奏請聖人改元,加尊號。」

  李琩、李亨和李林甫都先後帶頭了,其他官員自然也得跟上。

  只見眾臣齊刷刷的行禮,同聲道:「臣等恭請聖人改元加尊!」

  李隆基看著眾臣,滿臉興奮,袖袍一揮,坐上龍椅,道:「既然諸位如此盛情,朕便不推辭。十二月馬上便過,明年正月,朕便改元。」

  「聖人無疆!」眾臣同聲。

  李隆基開心的笑了會兒,這才放下祥瑞,對李琩道:「十八郎,朕知道你勞苦功高,朕本欲直接賞你,但群臣中有人參了你,朕若是直接賞你,恐怕難讓人心服。」

  李隆基指著桌上厚厚的一摞奏書,接著道:「這些都是參你的奏書,你要看嗎?」

  李琩道:「既然有人參兒臣,兒臣或許是做錯了什麼,父皇英明,自有公斷,兒臣不該看,聽憑父皇發落。」

  李琩的回答讓所有人都是一驚,他們都不明白,居然還有人不為自己辯解的?

  李隆基則對李琩的回答非常滿意。

  因為李琩完全沒有自持功高,更沒有想要藉此機會,打擊政敵。

  李琩還是如剛出長安時一般溫順,猶如一支任人擺布的羔羊。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