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衡發展

  景泰六十一年,中樞正在控制房價軟著陸。

  今年,中樞提出超一線城市的概念。

  按照人口、經濟體量來計算城市規模,大明已經誕生了十個超一線城市,排名是:上海、香港、馬六甲、北京、南京、杭州、汴京、廣州、古晉、吉大。

  人口超過兩千萬,經濟體量超過1000億,是超一線城市的標準。

  其中,吉大港和古晉是景泰六十年追趕上來的,和歐洲瘟疫息息相關。

  一線城市,人口規模超過千萬人口,經濟體量達到300億規模。

  大明有53座一線城市,海參崴、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漢城、釜山、唐山、天津、承德、太原、呼和浩特、長安、蘭州、銀川、吐魯番、喀什、安集延、成都、重慶、昆明、大理、曼谷、勃固、新加坡、驩州、交州、南寧、河內、順化、深圳、澳門、長沙、武漢、南昌、景德鎮、鄭州、常山、濟南、青島、合肥、蘇州、常州、揚州、泰州、湖州、寧波、溫州、福州、廈門、北台、呂宋、汶萊,共53座一線城市。

  其中,蘇州、揚州、成都、武漢、重慶、深圳、廈門、天津、青島和哈爾濱、瀋陽,距離超一線,就差臨門一腳。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最多十年,就能進入超一線序列。

  這是中樞有意發展內地,對新占領的外地正在控制,不然像臨海的河內、交州、驩州、曼谷、勃固、新加坡、吉隆坡、汶萊等地方,潛力不比內地差,都能飛升超一線。

  一味壓著是不可能的,皇帝主要在等鐵路,等鐵路完全建起來,就是發展這些邊疆省份的時機。

  今年,大明最長鐵路通行。

  從捕魚兒海,到最南端的馬六甲,全程十七天十七夜。

  年初時中樞下旨,修建城內鐵路,像超一線城市,規劃出城內鐵路線路來,方便居民上下班。

  就是城內地鐵。

  皇帝希望用基建來刺激蒸汽機向內燃機躍進,刺激技術更新疊代。

  還提出,要把鐵路修上高原。

  三十年內,烏斯贜必須通鐵路。

  全國交通網,唯獨把烏斯贜給排除在外了,因為鐵路修建難度極大,性價比不高。

  而且當時鐵路技術並不成熟,經過十年來的鐵路技術發展,鐵路技術已經非常完善了。

  今天,已經有足夠的能力,修一條天路。

  就算沒有鐵路,烏斯贜也無法脫離內地了。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烏斯贜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烏斯贜的耕地無法自給自足,必須靠中樞運糧,給予各種補貼,才能勉強活下去。

  第二個,是中華江的修建,內地可走水路,直通高原,崇山峻岭的獨立王國,不復存在了。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皇帝娶了臓女,皇族也都娶了,甚至臓妃的兒子都出去繼藩了。

  皇帝娶了兩個臓妃,生了四個兒子。

  太子、太孫後宮內都有臓妃。

  朝廷不是派流官在管烏斯贜,而是直轄烏斯贜,再加上聯姻的作用,漢臓通婚是很正常的事情。

  皇帝也不歧視臓人,宮中衛兵有很多臓兵,烏斯贜誕生了幾個進士,上下也都在說漢話用漢文,就說鋼筆之爭,烏斯贜吵得最凶,認為不該放棄毛筆。

  維護正統的,反而是後歸化的。

  所以,今年皇帝提出,一定要讓烏斯贜通鐵路,內地有的,烏斯贜也要有。

  這幾年,中樞一邊治理烏斯贜的環境問題,一邊在烏斯贜投資建廠,改善烏斯贜百姓的生活狀況。

  只要解放了烏斯贜的農奴制,烏斯贜百姓肯定是追捧皇帝的,因為皇帝給了他們最好的生活。

  像黃教想壟斷烏斯贜的政治權利,根本不可能的。

  一個是在修建中華江時,農奴制遭到了破壞;另一個原因,是皇帝早在景泰八年,就訓練了一批雪山虎士,韓雍親自率兵,打服了雪山農場主。

  皇帝從設流官管理烏斯贜,到直轄烏斯贜,烏斯贜早在景泰五十年,就撤督撫,行布政使了。

  黃教,從統治階級,變成了被統治階級。

  他們也得到了巨大好處,皇帝允許黃教傳教,黃教從原來小小的烏斯贜教派,一躍成為世界五大教之一。

  僅次於佛、道、基、伊。

  所以黃教上下是很擁護皇帝的,每年都有大喇嘛入宮給皇帝講經,佛兵更是常駐宮中,拱衛皇帝。

  皇帝提出科教興國的同時,還提出注重公平,縮小貧富差距。

  今年還要重征富人稅。

  富人稅征了幾十年了,這筆錢一直用作地方公共設施建設,比如路牌、垃圾箱、公共衛生、圖書館、公廁、養老院等等項目。

  這筆帳目,必須對外公開。

  如果富人稅不夠公建,中樞要適當補貼。

  在景泰五十六年,皇帝提出政務公開,接受人民監督。

  第一個公開收支的,就是富人稅的用途。

  因為徵收富人稅,地方富人是非常不滿的,認為朝廷是巧取豪奪,所以政務公開,接受監督,獲得一片好評。

  陸陸續續的,朝廷、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都要進行公開。

  開海四十年,大明高速發展。

  貧富差距正在拉開,所以,皇帝要改變分配方式,以此來平衡分配差距。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分配方式,不容動搖。

  重申勞動最光榮,人民百姓的美好生活,應該由勞動人民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國策理念。

  徵收富人稅,拉近窮人和富人的差距,讓富人把利潤拿出來,回饋社會,幫扶窮人,促進社會和諧共同發展。

  今年中秋節,會出台稅務新規。

  對之前的稅務政策,進行查缺補漏,推出詳細稅收一千多條,全面覆蓋社會各方面稅收政策。

  朝廷徵稅,要負擔保證基礎建設、公共建設、行政成本、社會建設。民生建設五項基本義務,要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拒絕財政揮霍,拒絕官員中飽私囊,接受人民監督。

  並允許地方截留部分稅收,用於行政開支、公共設施維護、幫窮濟困等開支。

  中樞重申,對貪污受賄、中飽私囊、公器私用、揮霍人民血汗等情況零容忍,布政司必須接受舉報,受舉報後監察司必須調查。

  於景泰六十年,監察司下轄成立信訪局、紀律檢查局,堅決審查違紀違法情況,有舉報必查實。

  朝廷決定,從景泰六十二年後,每年拿出一部分錢,對貧困戶進行精準扶貧,幫助他們找工作,工作勞動賺錢。

  對於懶漢閒漢,進行強制勞作。

  對於廣大人民,提出,擴大養老保險額度,完善失業保險的覆蓋範圍,擴大醫療報效範圍,增加醫保藥品,在原有藥品報效基礎上,增加手術報效。

  保障城市居民住房情況。對於房地產不允許用公積金買房的房產企業,進行嚴肅處理等等優惠政策,提高勞動人民生活水平,保證百姓的幸福感。

  對於加班費,進行嚴格規定,只要不是法定工作時間,必須要付加班費,對於不付、拒付、各種理由拖付加班費的企業,進行重罰重懲。

  不允許歧視如掏糞工、清潔工等工作,工作不分高低貴賤,掏糞工和地方官員,享有同等勞動待遇。

  關於公平的政策,今年是力度最強的一年。

  隨著人口數量,進入警戒紅線。

  未來可能會出現失業、斷貸、返貧等社會問題,所以皇帝提前提出公平問題。

  讓社會積極重視公平,爭取公平。

  強制讓富人,拿出一部分錢回饋社會,鼓勵富人做善人,打擊為富不仁。

  必須保障生產供應,務必保障城市就業率,等等,一百多條有利於民生的好政策。

  皇帝的聖旨,頒發全國。

  科教興國,注重公平。

  將是未來十年的主基調。

  民間反響極佳,對皇帝歌功頌德。

  百姓都有幾分擔心,老皇帝太老了,等他不在了,還會有這樣的好政策嗎?

  不可否認,皇帝的政策,總是對窮人,對百姓有利的。

  他嚴格打擊富人,打擊士紳,逼迫權貴階層,拿出一部分錢來回饋社會。


  並不斷在打破壟斷,促進社會再分配,避免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資產階級陷阱。

  就說皇帝支持技術行業,每年都會斥資億萬,拿出來投資民間科技發明。

  現在的科技公司,哪個沒受過益處?

  皇帝又鼓勵文娛行業發展,提高文娛從業者的社會地位,並主動下場,發表書籍、漫畫,投資進行產業聯動,一力推動一個產業的騰飛。

  甚至,在對外開戰的同時,大力開展基建,讓百姓過上舒服日子。

  等老皇帝死了,後世之君還會有明君嗎?

  所有人心裡發寒。

  看看太子秉政就知道,太子是個很摳門的人,怎麼可能有皇帝這麼大方?

  這些年多少人騙皇帝的錢?

  皇帝難道就不會寒心嗎?可他還是繼續投資民間工廠,鼓勵民間百姓出來創業,極力保護工人、農民的基本生活,不遺餘力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豐富精神生活。

  哪個皇帝能做到?

  太子能嗎?太孫能嗎?

  民間有識之士,已經發現了,一旦老皇帝不在了,大明煌煌盛世,可能會戛然而止。

  回到了吃老本的狀態,吃幾年,大明就會走下坡路,最後走回原有的軌道上。

  有人說皇帝有錢。

  可以前的皇帝沒錢嗎?他們肯拿出來給百姓嗎?

  看看現在的大街上,全是瀝青路,每日都有清潔工打掃,路上有公廁、垃圾箱,街道兩旁,各種商鋪,什麼都能買到。

  去問問那些老人,景泰十年的時候,這天下是什麼模樣?

  現在的日子誰敢想啊。

  不挨餓了,只要有錢,想吃什麼就能買到什麼,琳琅滿目的商品,以前都不敢想的東西,現在都有。

  以前飯都吃不飽,別說吃油了,現在是油料隨便吃,飯館隨便吃,一邊吃一邊扔。

  今天的一切好日子,都是皇帝帶來的呀。

  如今,民間都在害怕,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鏡花水月,一旦皇帝駕崩,他們現有的一切,就都沒了。

  皇帝每一項政策,都以人民為先,以保障人民利益為主。

  換做後世之君,能做到嗎?

  皇帝今年的政策是,房地產軟著陸。

  讓房價循序漸進保持增長的同時,讓百姓都能吃上紅利,而不是搞得一地雞毛。

  著陸後,房價不崩,有序增長。

  房產保值,是未來百年的主基調。

  可換個皇帝,能做到嗎?

  朝中有識之士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太子肯定做不到的,太子只會守著自己的寶庫,不肯拿出來投入市場,來保證房價穩定。

  只有老皇帝,他才捨得拿出來幾百噸黃金出來,用股市充當蓄水池,把股市和房市有機結合,促進二者穩定發展。

  保障房價的同時,發展股市。

  力求讓大明兩條腿走路,平衡發展。

  北京城,四環的一套房子,房價已經達到了3萬元一尺。

  這是四環啊,快到通州了呀!

  大明的四環,和後世的四環還不一樣,大明的內外城的建築是不動的,而且三環里還有很多大宅子,這些都是要保存的。

  三環才開始大面積建造樓房,其實距離主城區已經很遠了。

  這個房價是真的高。

  高到朝廷官員都覺得恐懼,擔心房地產啪嚓一下崩掉,這個價格,已經遠高於建築價格了。

  即便附加價值,也無法維持如此高價的。

  大明京師,和天津完全連在一起,估計有十環。

  人口達到了恐怖的3000萬人。

  常住人口在1500萬左右。

  在超一線城市裡,北京連前五都排不上。

  千萬別把眼光放在房價暴漲的泡沫增長上,如果這個價格血崩,就是上千萬人跳樓啊,他們會跳樓嗎?

  會不會拉著皇帝一起死呢?

  所以,房價必須軟著陸,不能再漲了,要維持這個價格,慢慢地漲,可以漲,但要和價值相對應,不能過高地超過價值。


  天津之所以落後了,因為天津把污染嚴重的企業,挪去了倭國東京,一大批工業人才,搬去了東京居住。

  預計十年內,東京人口就會超過千萬人,進入一線城市的序列。

  當然了,倭國暫時還是一個國家。

  即便倭國天皇、幕府將軍都在求著皇帝收下倭國吧,他們不想過擔驚受怕的日子了。

  因為倭國本國的大和人,最多不超過二百萬人。

  而在倭國生活的明人,高達300萬人,而其中有五十萬倭女,嫁給了明人。

  這就直接導致,倭人真實人口,150萬左右,還在持續減少中。

  皇帝還在徵兵,青壯勞動力不停減少,老年人越來越多,過個十年,倭國恐怕就沒有倭人了。

  所以呀,幕府將軍想趁現在賣個好價錢,自己進大明當伯爵也不錯呀。

  問題是大明不想封他們當伯爵呀,他們還是去當鬼更好一點。

  他們也不敢炸毛。

  大明在倭國,駐兵二十萬,甚至在景泰五十年,就廢除了倭國文字,倭國上下都在學漢文。

  倭人對變成明人,那是非常喜歡的。

  他們本就敬仰天朝上國,能變成上國人,用鞭子抽死他們,都願意。

  再說了,島國人最盼望的就是上大陸生活,現在機會來了,誰管他們的天皇樂不樂意啊,你們不樂意就在島國里繼續忍受地震吧,我們走了。

  皇帝對他們也好啊。

  倭人當兵,倭女嫁給明人,所有倭女,皇帝都給了一筆嫁妝,哪個倭女不在心裡感激皇帝呀?

  皇帝封了多少倭人爵位?哪個倭人不感激皇帝呀?

  眾所周知,倭人是景泰帝的親兒子。

  只是這個親兒子,人口是越來越少,也有人提出,皇帝居心叵測,結果這篇文章剛剛發表,其本人就上吊自殺了。

  想享受大陸的福利,就得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這很公平。

  至於人沒了,你們是為了大明帝國建設而獻身,多光榮啊,繼續光榮吧。

  所以呀,天津人口規模在減少。

  從超一線城市序列中掉隊。

  和天津一樣窘境的還有青島。

  填平渤海、朝鮮灣之後,青島就會成為黃海中最重要的港口,會吸走大連、天津的經濟體量,一躍成為北方龍頭港口城市。

  所以,在清除重污染企業的進程中,青島也是重點清理對象。

  青島的污染企業,被轉移去釜山。

  釜山一躍成為一線城市。

  本來皇帝想著重發展濟州島的,奈何濟州島太小了,島上多山,無法承擔一線人口的體量,只能在朝鮮省尋找一個港口城市,就是釜山。

  根據皇帝的計劃,未來,會將所有重污染企業,轉移去外海沿海城市,比如庫頁島、倭國、呂宋、婆羅洲等地方。

  而國內,著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輕污染、高附加值產業,壟斷高科技技術。

  所以,皇帝要打造幾個科技城市,第一批科技城市試點,是深圳、武漢、長沙、南昌、南寧五個城市。

  因為開通了中華江,西北有了水的濡養,已經沖積出了一個又一個綠洲。

  等到葉尼塞河南下,灌溉北方之後,關中就會重現漢唐富裕。

  為了保護水土,中樞進一步發布政策,嚴令各地,每年栽種多少樹木,要求全民栽樹,綠化面積有著極為嚴苛的規定。

  綠化,要納入城市考核範疇。

  等到關中再度富裕起來,皇帝就會把科技產業鏈,向西北轉移,讓西北成為次一級科技城市。

  西南則會打造軍工城市。

  因為西南山脈綿延,又地處絕對內陸,保密性高,適合發展軍工業。

  而東北,皇帝會打造成重工業基地。

  隨著興安嶺加高后,東北的環境會得到優化,這片肥沃的黑土地,掌握了突厥、韃靼、朝鮮、倭國四個邊疆省,這裡就完全被包裹住,地理位置極為優越。

  鐵路的不斷改進,火車車速的不停提高,東北會成為京師的側翼。


  東北和西北,成為北京的兩翼,科技和重工業結合,共同拱衛京師。

  江南則繼續做經濟中心、科技中心。

  在未來,大明就會形成花瓣式發展結構,中間是最精華的科技高新行業,外圍是製造業霸主,最外一圈,則是重污染企業。

  一內一外,擁簇著京師。

  各地駐守強兵,保證大明領土不會被蠶食,大明就永遠不會衰落。

  皇帝在發展文化軟實力的同時。

  也在布局科技行業。

  比如照相機、電話、電報等行業。

  還有已經發展出來的鋼筆、鉛筆,沒錯,這也是科技產業,就說鉛筆的技術,一個製造強國也未必生產出來。

  鋼筆就別說了,在未來一百年內,都是高精尖技術。

  今年,大明興起一種飲料,就可樂。

  這東西,剛開始喝大家未必喜歡,可喝幾瓶絕對會愛上可樂。

  這是景泰五十年,非洲藩國進獻上來的可樂果,當地土著是用來治療感冒的。

  送到宮中後,皇帝也不知道,後來無意中發現,這是可樂果。

  讓化學試驗室開始研究,用了七八年的時間,才製造出世界第一杯可樂。

  這幾年,大明在婆羅洲、三緬、交州種植了很多可樂果園,技術成熟後,皇帝投資建設了兩個品牌,一個是可口可樂,一個是百事可樂。

  和可樂一起進獻上來的,還有咖啡。

  咖啡豆是朱佑樘進獻上來的。

  原產自衣索比亞,有人喝這東西提神醒腦的,先給崇王,崇王又送給朱佑樘的,朱佑樘喝完覺得效果是有,但味道太難喝了。

  他在給老皇帝寫信中,提及了這種難喝的咖啡,老皇帝讓他進獻上來。

  朱佑樘就和可樂果一起進獻給老皇帝的。

  宮中做好了咖啡粉,加入奶、糖等物,做成了拿鐵,味道一般,但確實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所以,在景泰五十八年,皇帝推出咖啡這種飲料,在大明開了第一家咖啡店,叫星巴克。

  弄出來美式、拿鐵、卡布奇諾、摩卡等喝法。

  然後,咖啡店就火了。

  今年,皇帝又推出可樂,剛開始喝味道真的一般,但咖啡百姓都接受了,甜甜的可樂有什麼不能接受的?

  一時之間,可樂就在民間火爆了。

  可口可樂又推出雪碧、芬達。

  百事可樂則推出美年達、七喜、果繽紛。

  之前就有瓶裝茶飲公司,康師傅。

  咖啡飲料公司雀巢。

  一時之間,飲料市場風起雲湧,市值翻了幾番,一個新興行業,皇帝只是略施妙手,便做成了產業鏈。

  民間資本都說皇帝有一雙金手指。

  可樂爆火後,民間又出現天府可樂、非常可樂等等可樂品牌。

  飲料市場,成為投資公司的新風口。

  細心的人就會發現,今年冒出來的所有飲料公司,要麼是皇企,要麼有皇企資本在參與。

  這就說明,皇帝特別看好飲料市場。

  投資公司全都快速跟進。

  五花八門的飲料,層出不窮,飲料市場進入神仙打架的時代。

  然而,可樂、咖啡不過是皇帝隨手投資而已。

  皇帝在貴州,成立貴州軍工集團,重點生產槍枝彈藥,在彈簧發展到非常成熟的時候,現代槍枝也應運而生了。

  但這幾年,技術一直不太成熟。

  直到景泰六十一年,槍械技術已經成熟。

  皇帝決定,將軍工產業,轉移進深山,在貴州、雲南、重慶,開闢軍工產業產業鏈。

  未來西南三省,將成為大明軍工產業的基地。

  這次皇帝注資10億,在貴州建立世界最大的軍工廠,主要生產新式武器。

  並注資1個億,成立軍械實驗室,用於軍械科研。

  未來會源源不斷注入資金。

  在兵部之下,設立科研司,主抓軍械科研事務,每年都要固定投入大量金額,用於科研。


  對軍工行業,進行壟斷。

  不許民間資本,進入軍工行業。

  大明禁槍、禁弩、禁毒是國策,永遠不許動搖,對於民間私藏槍械處於重刑。

  皇帝允許民間資本進入菸草、醫藥等行業,但軍工業,是決不允許任何資本進入的。

  包括皇企也不行。

  這一點上,朝廷官員是極為支持的,等於說,軍械從宮中轉移到朝廷手中了。

  那他們可也太天真了。

  皇帝是決不允許軍械掌握在任何人手上的,只能掌握在宮中。

  而是改由,內帑全額出資,中樞派人監管,動用軍械,由皇帝和中樞共同商議決定。

  就是說,權力上皇帝和朝廷共同享有,而錢是皇帝自己出。

  皇帝必須牢牢攥住軍工廠和兵權。

  之所以不用皇企,主要皇企成員不可靠,國企也是同理。

  皇帝有多是錢,不差投資軍工廠這點小錢。

  第一任貴州軍工廠提督,竟是達文西。

  這幾年,皇帝總讓達文西幫他畫一些特殊的畫,很多畫被封藏,見過的人不多。

  達文西都心中有數,所以他去軍工廠任提督,會創造出很多新型武器。

  軍工廠計劃,其實在景泰五十年的時候,皇帝就提出來過一次。

  但當時鐵路技術還不成熟。

  今年,鐵路修通了貴州。

  軍工廠計劃應運而生。

  未來會雲南、重慶兩省修建同等規模的軍工廠。

  西南本身是窮困省。

  但隨著中南半島完全變成明土,沒有外患之後,中樞每年都會大規模投資西南諸省的交通。

  改善交通之後,鼓勵商人過來投資辦廠。

  發展菸酒茶油藥行業,又發展樹木、花卉種植行業,重點發展旅遊業,這次將軍工廠落戶西南,也是為了幫扶西南,拯救西南經濟。

  西北比西南強,因為西邊有魏國、商國,這些國家要通過陸上絲綢之路互通有無,經貿比西南發達。

  西南是完全處於群山峻岭之間,發展遠不如港口城市,運輸不便。

  這對經濟發展來說是弊端。

  但對軍工業來說,卻是天堂。

  這幾年,為了發展西南,皇帝在景泰五十八年,提出用文娛振興西南政策。

  遊樂園項目,協同旅遊業,重點在西南六省發展。

  結果卻是,遊樂園建起來兩座,願意買票進去消費的人很少,遊客是有,但沒有這項遊玩計劃。

  文娛遊樂園遇冷。

  景泰五十九年,皇帝提出用體育振興西南。

  主要投資體育比賽,拉動地方經濟。

  結果,把沿海省份都給拉動起來了,唯獨把西南六省,不靠海的六個省又給漏掉了。

  文體救不了西南經濟。

  其實西南六省,都自己的特色,民族特色、美食特色、建築特色、景色特色,什麼都有。

  就是不火。

  甚至,景泰六十年,皇帝還鼓勵北方百姓去南方過冬,結果帶火了三亞、勃固、曼谷、新加坡。

  皇帝以為,融合西南特色,建設遊樂園,能帶動地方文旅發展,結果皇帝還是天真了。

  西南是很美,但大明美的地方太多了,不缺西南六省。

  只能用軍工業,振興西南了。

  皇帝手裡的資源很多,開通中華江後的西北已經走上振興的道路,中部本就富裕,唯獨西南六省,一年比一年差。

  這幾年,皇帝累計在西南投資超過百億,主要是旅遊業。

  旅遊業確實發展的不錯,但西南六省卻成了人口淨流出省份,每年都有人力外流。

  超一線大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以西南六省的人居多。

  景泰六十年,皇帝更換了六省布政使,一年來,效果還是沒有,今年又換了一批。

  甚至,把從上到下的官員,換了個遍。


  西南六省,仿佛受了東北詛咒一樣,永遠也發展不起來。

  若說是官僚風氣嚴重,換了一批官員了,還解決不了嗎?

  景泰六十一年中秋節,皇帝公開講話,務必追求大明地區之間發展平衡,給西南制訂五年發展計劃,五年後,西南必須富起來,跟上大明的腳步。

  東北發展也不平衡。

  投資不過山海關。

  這年代也遇到了瓶頸。

  東北是天然農業大省,隨著加高興安嶺,會製造出幾個富裕大省出來。

  奈何,只停留在農業發展階段,產業無法升級,無法形成有效的產業機制。

  若說東北官僚風氣嚴重,以前王來、李匡、馬文升、趙輔當督撫的時候,哪裡差了?

  東北在他們手上,實現騰飛。

  可隨著他們被調回中樞,東北就廢了。

  一個農業大省,未來是沒有機會的。

  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若不抓住機會,趁著老皇帝活著的時候,消化掉足夠投餵的資源,等老皇帝不在了,看看誰還會餵養你們。

  所以,在景泰六十一年,皇帝調李東陽,任東北六省總督,主抓經濟。

  肯定不能給軍權。

  哪怕是李東陽,皇帝也不敢隨便玩火。

  唐玄宗就是玩火,把自己玩死了。

  他可不想自己快死了,被逼得放棄北京城,鑽去四川,然後來一波馬嵬坡,丟死人了。

  李東陽,內閣次輔。

  親自坐鎮六省,難道還搞不起來東北經濟嗎?

  重點是,皇帝想將重工業,大多數放在東北,西北跟著喝口湯。

  李東陽帶著皇帝給的20億資金,去打造重工業基地。

  重點資源,會放在瀋陽、長春、哈爾濱、海參崴、漢城五個城市,附近城市,發展配套產業。

  之所以選擇這裡,也有一個資源的原因。

  景泰五十七年,在大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油田,同年,在庫頁島成功開採石油。

  接下來幾年,在突厥、韃靼、捕魚兒海幾個省都發現了大型油田。

  有油田,有鋼鐵,足以支撐東北六省成為重工業基地。

  說到西北。

  皇帝初期打算以武漢、長沙、南昌、南寧為中心,打造科技產業鏈,等科技產業鏈發展起來後,就將次一級產業鏈,轉移到西北。

  形成大明西北、中部為一條直線的科技產業結構。

  隨著西北水資源逐漸充沛。

  長安和蘭州,成為西北的中心。

  長安繁榮了千年,但因為關中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從大明建立後,已經完全衰落了。

  而從景泰八年開始,皇帝在西北大面積種樹,保護水土,並建造坎兒井,引地下飲用水,逐漸平衡了西北惡劣自然環境。

  想徹底抵抗風沙,必須要有充沛的水資源。

  隨著中華江、鄂畢河的引流,西北水資源豐沛,就具備了抵抗風沙的自然環境。

  墾殖司記錄,長達五十三年的水土保護,拯救綠洲700萬畝,退耕還林,出現1.7萬個森林,退耕還湖,出現了127個人工湖,種植樹木,達到了140億株,有效遏制了風沙。

  西北自然環境正在逐步改善,起碼風沙天變少了,城市恢復了綠色。

  在景泰四十年的時候,皇帝提出,保護西北百年計劃,從景泰八年開始算,保護西北水土一百年,助力西北恢復盛唐景象。

  前幾年,中樞決定,引葉尼塞河的水,滋養北方,主要還是滋養關中、山西。

  西北治水治沙治土計劃,中樞預計投資20億,根治西北惡劣天氣,堅持退耕還林、退耕還湖政策不動搖,讓西北再次綠色嫣然,眼光明媚。

  皇帝提出,從北方凍土層,運出大量黑土,鋪在黃土上,肥沃黃土地的土壤。

  保護黃河沿線所有樹木,增加黃河沿線樹木種植,退耕還林。

  隨著火車發展,西北地區,轉而種植附加值高的產品,比如水果,放棄種植小麥等附加值低農作物。


  在景泰四十年時,皇帝提出,每個孩子每天要喝半斤以上的牛奶,吃半斤以上的水果、蔬菜、肉類,保證青少年營養供應,成年人也應大量攝入蔬菜、瓜果、肉類、牛奶等高蛋白物質。

  景泰五十年的時候,皇帝提出一攬子菜品供應工程,保證城市居民副食供應機制。

  這就給水果發展,提供了良好機會。

  隨著化學技術的提升,化學技術已經應用於農作物,先是農藥、化肥,然後就是改善瓜果品質。

  第一個實驗品就是西瓜。

  景泰三十九年,皇帝斥資1億,成立食品實驗室,主要攻關海鮮、肉類、瓜果、蔬菜的供應難題,包括增產、改良品種、提高味道等問題。

  距今已經二十二年了。

  於景泰五十九年,第一顆成品西瓜成功,汁水足、甘甜可口的現代西瓜誕生。

  沒錯,以前的西瓜根本就不能吃,只是賣個賣相罷了。

  這次改良成功後,西瓜口感和後世差不多,因為有花紋,所以叫麒麟瓜或者景泰瓜。

  近兩年,陸續有香瓜、蘋果、砂糖橘等產品攻關成功。

  蘋果還是景泰三十年,藩國進貢上來的,但口感很差,這東西也是後來科技改良的結果。

  古代瓜果其實都不好吃,都是經過科技改良後,才變得好吃的。

  瓜果種植基地,一般覆蓋於西域、陝西、河南、山東。

  近幾年,火車將西北的黃土,運到凍土區,挖出黑土,再用黃土換黑土。

  火車晝夜不停,一車車黑土運到了西北地區。

  進行售賣。

  雖然是賣,但也是半賣半送,皇帝的意思是換土,中樞不賠錢就行。

  這些凍土區,不是永不解封的地區,而是在加高興安嶺後,可能會淪為終年凍土的區域。

  那些終年凍土區,暫時無法挖掘。

  順便從藩國買回來大批大批鳥糞,用來肥沃土壤。

  一車車黑土、鳥糞,覆蓋了原本貧瘠的西北地區。

  黃土也不是都送去北方凍土區。

  更多的送去天津,準備用來填海。

  渤海灣很淺,底下用混凝土,做基石,然後就用沙子和黃土填充,沙子不實誠,若有足夠的黃土,就用黃土。

  西邊的沙漠,工人晝夜不停的挖沙子。

  裝車運過來。

  四大工程,預計準備階段在十年左右,十年後才能開始建造。

  這期間,要先為西北換土。

  種植樹木,保護耕地。

  西北換土計劃,預計五年內結束。

  西域也眼饞黑土,但地質專家考量過,西域沒有足夠的樹木,容易水土流失,西北被治理了五十年,已經具備涵養水土的優勢了。

  再就是,黑土真的少啊。

  不是整個西伯利亞高原上都有黑土的。

  真正有黑土的地方,東北平原,三江平原,烏蘇里江以東,就這點地盤。

  而這些地方,在加高興安嶺後,是東北的核心地盤,不能動的。

  還要預留出,渤海灣、朝鮮灣需要的黑土。

  有專家提出從興安嶺裡面挖黑土。

  卻遭到民間學者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當氣候變暖後,興安嶺會成為東北地區的肺,為整個東北提供氧氣。

  一旦遭到破壞,東北會立刻沙化,再富饒的黑土,也會因為一場場風沙,而煙消雲散。

  所以,不止不能毀掉興安嶺森林。

  還要在東北地區多多植樹。

  防備萬一氣候變化,導致興安嶺地區的森林大規模死亡,使得氣候發生嚴酷變化。

  為此,有植物專家表示,興安嶺地區的森林適應環境能力很強,是能適應溫熱氣候的,所以不必擔心興安嶺森林樹木死亡問題。

  植樹造林,朝廷一直在做的。

  大明開發東北,是一邊砍伐一邊種植,填平沼澤後,也要在上面種樹。

  其實,最讓人擔心的是庫頁島。


  等到興安嶺被加高后,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被崇山峻岭阻擋後,可能會向東吹,庫頁島沒有足夠的遮擋,可能會瞬間冰封。

  還有東歐,當西伯利亞寒流被阻擋後,往西吹,很有可能使得莫斯科溫度下降十度以上。

  還有加拿大地區,都可能被寒流侵襲。

  所以,有學者提出,對庫頁島、蝦夷島的山脈同時進行加高,東歐、加拿大也同時加高山脈。

  讓西伯利亞寒流反吹回去,讓北極更加寒冷。

  這可能會造成全球溫度下降。

  因為地球溫度,和冰層面積息息相關。

  冰層面積擴大,氣溫肯定要下降了的。

  而這,恰恰和中和溫室效應,科技發展產生的溫室效應,促使全球變暖,恰恰可以用北極的冰層,來抵消掉溫室效應,進而達到溫度平衡。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