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袁術覆滅(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術投入在海邊灘涂之戰中的兵力是八千,幾乎接近他剩餘部隊的三分之一。

  這一戰,在最後關頭,青州軍依仗著強大的遠程力量,終於將其全數殲滅,幾乎沒有俘虜。青州軍這一戰,也付出了三千多人的陣亡,傷者卻不多,不過數百人,可見期間之慘烈。

  海邊積屍焚燒,兩日多方才燒完,空氣中到處都是一股子怪味,浮著朦朦的黑塵。好在海風強勁,比之在其他地方,倒是好受了許多。

  尹大目的屍體劉璋下令不許糟踐,兩陣相交,各為其主,當日死戰不退,戰死沙場,也稱的上是一個好男兒。好生下葬他,也是對晏明的一種尊重。

  海邊豎起一座大冢,所有此次戰死者皆埋在其中,當然,只是青州軍方面的。

  劉璋親自命名為英雄冢。設幡招魂,對海祭拜。晏明的屍首最後下葬的。選了上好的棺木,以青州軍旗覆蓋棺身。

  下葬之日,所有船隻落半旗,眾青州士卒單腿跪地,一手扶膝一手拄著兵器,低頭默默相送。劉璋親自與太史慈、甘寧、潘鳳三人抬棺,送入英雄冢內。

  是日,天空陰霾不雨,怒浪激滔。將棺木送入坑底,劉璋取刀劃破手掌,讓自己鮮血滴落旗子上,這才退後,讓人上土。

  「以後,我將建紀念碑一座,以記我青州將士英魂為國為民而戰的功績。也令天下百姓知曉、永記他們今日的犧牲。我亦將以吾血與長眠的烈士共溶,以彰其榮。」劉璋立在英雄冢前,朗聲向眾軍大喊道。

  「袁術逆賊,叛漢篡立,今傷我將士三千餘,害死晏明將軍。此恨不消,誓不罷休!晏明將軍忠魂不遠,且慢行一些,看我將士為你報仇!誓以敵血慰忠魂!」劉璋雙目發赤,嘶聲大叫。

  「誓以敵血慰忠魂!」

  「誓以敵血慰忠魂!」

  「為晏明將軍報仇啊!」

  眾青州軍士不約而同的流下淚來,同時嘶聲大叫著。能得主公如此相待,便是死後亦能留名豐碑,好男兒沙場鏖戰,便身死更有何求?青州軍士氣如虹。

  三日後,兩萬登陸大軍越過外圍高地,猛撲餘姚城,殺氣激的天地變色,數日不晴。

  餘姚城頭,袁軍氣勢早泄,哪能抵擋的住這些哀兵?袁術手足抖顫,他手中之兵本就大部分派出去,如今灘涂一戰,已去三分之一。眼瞅著青州軍如狼似虎,狀若瘋癲,只守了半日,便趁夜色,倉惶逃回會稽。

  主將一跑,守軍更是兵無戰心,是夜城破,青州軍蜂擁而入,但見士卒打扮的,一概不留俘虜,盡數誅絕。袁術軍卒,聞之膽落,會稽城中,幾日內,已是逃兵不斷。

  袁術眼見抵擋不住,連夜收拾車馬乘攆,帶著剩餘萬人,在青州軍合圍之前,好歹逃出會稽。

  如今,北邊有關羽,西邊有孫策,東邊劉璋親率大軍逼迫的緊,袁術無奈,只得一路南下,往交州而去。

  劉璋進了會稽城,傳令發榜安民,分置屬官,一邊派出使者分往各處。一路往西給張勳,一路往北給紀靈,這兩路自是招降文書。敕令但降者,自當免其從逆之罪。

  北路紀靈卻是極忠心,決死不從,在神亭擺開陣勢,擋住關羽大軍,欲要以死決之。

  關羽大怒,令張飛領一軍,繞過太湖,奇襲吳郡,盡占附近郡縣。而後揮軍南北夾擊,將紀靈團團圍在神亭嶺上。紀靈依仗地勢死守,倉促之間難以急下,兩方對峙起來。

  劉璋得報,傳令關羽不必進逼,只管四下圍住,斷其劫掠。自夏至秋,數月之後,紀靈糧絕,手下兵士逃竄死傷無數,自刎而死。北路遂平。

  劉璋令關羽分派眾將,守把險隘,不過旬日,吳揚皆平。又使人設置招賢館,廣招吳地英傑,投者無數。其中多有後世劉璋記憶中人物,文臣武將,皆一時之選,劉璋心中喜悅。

  吳地初定,軍卒跨海越湖而來,長途奔襲疲憊,又見冬季將至,劉璋遂暫時坐鎮會稽,修養士卒,督命海港建造,只命人通牒交州士燮,令其擒拿袁術。

  此時的交州,並非後世那般繁華,整片地區,多為原始森林、蒼茫叢山。其中,瘴癘橫行,沼澤遍布,毒蟲蛇蟻出沒,更有蠻族穿越其中,與漢家言語不通,時有相互攻擊之事。

  劉璋早知其地兇險,也知道交州刺史士燮一家一直以來,雖表面臣服大漢,卻以道路險阻,難通使驛為由,名雖漢地,實則割據。

  此次袁術既竄入其地,傳檄而令,也存了趁機收復其地的念頭。只是道路艱澀,就算士燮聽調,也非短時可得消息,便安下心來,耐心等待。


  孫策那邊驟然得了張勳五萬軍士,一時也需要消化。早些時候,他聽劉璋之命,已成功請出周瑜、魯肅二人。

  有了這兩人輔佐,當下也駐紮柴桑,一邊積蓄糧秣物資,一邊演練士卒,等待時機,再次對荊州發動攻勢。

  對於自家那位叔父,忽然如天將軍一般,竟能跨滄海而至,終使得袁術勢力覆滅,孫策雖也驚奇,但畢竟當日在青州見多了諸般其人手段,倒也算淡定。

  但對於周瑜、魯肅二人來說,其中震撼,卻是極大。他二人本是好友,周瑜又是與孫策自幼論交。故而,雖知二人出仕,皆由劉璋囑咐孫策而為之,但心中,未嘗沒有隻以孫策為主,進而圖謀天下之念。

  但餘姚一戰傳出後,兩人面面相覷,只覺劉季玉其人果然非人所不能,日後所圖,只怕將千難萬難,不由都是暗暗憂慮。

  劉璋、孫策兩邊既然暫且休兵,便先暫時不表。回頭卻來說當日北方之勢。

  令曹仁、荀彧坐鎮雒陽,隨即兵分兩路。一路以大將于禁為帥,李典、樂進為輔出并州,牽制呂布部。

  一路由他親自率領,以夏侯惇為先鋒,徐晃、夏侯淵、曹洪、許褚為將,郭嘉為行軍司馬,荀攸為參謀從事,劉曄為主簿,呂虜、滿寵為合後,出太行,兩路大軍共計二十萬,一邊隱隱壓制袁紹,兵鋒直指公孫瓚本軍。

  于禁,字文則,泰山巨平人,本濟北相鮑信麾下。昔日鮑信進討董卓大敗,殘兵敗卒與曹操合兵一處,不久鮑信悲鬱而死,所部盡歸於曹操,于禁也附於麾下。

  于禁武藝精熟,擅曉兵事,自歸於曹操,極受曹操器重。此番出兵,便存了立功爭先之念。

  麾下李典、樂進二將,也都是初生之犢。更兼此次出兵,隱隱有親族與外臣之分,是以,三人心思相通,得令後,一路倍道而進,存了比個高地上下之心。

  當日出的關來,三人湊在一起計議。此次北上,雖負偏軍牽制之責,但也未必沒有建功之機。只是呂布武勇,當世無雙,若要有所建樹,卻要先想法子對付了此人才是。

  樂進奮然道:「呂布再勇,不過一人耳。豈有為一人而踟躕不前乎?進不才,願先趨兵擊之,以寒敵膽。」

  于禁大喜,慨然道:「文謙敢死戰,某豈能落後?今日便叫呂布小兒,見識下我軍風範。」

  三人中,李典最是精細,此刻雖也血脈賁張,但卻攔阻道:「二位將軍勇烈,自是大善。不過此乃我軍首戰,戰則必勝,當好生算計一番,以免萬一有失,挫動我軍銳氣。」

  于禁、樂進深以為然,點頭道:「曼成有何想法?」

  李典微微一笑,上前低低說了起來。

  這邊曹軍三將,奮勇準備破敵,消息報到呂布寨中,旁邊李肅獻計道:「曹軍遠來,可趁其疲憊而擊之,必獲大勝。」

  呂布不聽,搖頭道:「曹操狡猾,豈有遠來疲兵不防之理?此非穩妥之策。況以某武藝,便容他扎住,又何懼哉?只待來日對決,叫你看我如何破之!」

  李肅心中不樂,回帳後,思來想去,自當日兩人相見,呂布一路升遷,無論是在董卓處還是後來算計董卓,自己在其中皆多有動作。只是結果,偏好處都落入呂布袋中,自家卻並無多少實惠。

  上次李傕、郭汜亂政,逼殺眾人,李肅慌張,也隨呂布跑出來。及至後來關中平定,才知不過虛驚一場,李傕、郭汜要殺之人,不過王允、呂布兩人罷了。

  李肅當時便大是後悔,按理說,自己護著獻帝先走,只要隱瞞得當,可不反成了擎天保駕之功?只是如今到了這個地步,後悔藥卻是沒的買,也只能過的一天是一天。

  今個兒,眼見呂布又一意孤行,狂妄自大,暗思此人早晚必死於非命,思量再三,當下暗暗喚過親衛,囑咐一番。

  是夜二更,月色晦暗,李肅使人悄悄取了財物,搬開營門鹿角,一行人趁著月色而走。行不多遠,猛然撞上一彪軍馬,兩下里都是措手不及,要待避開已是不及。

  李肅還待要問,卻不料對方竟是狠角色,便在當先一人揮手令下,眾馬奔騰而上,刀槍齊舉,不過一個照面,李肅並眾親衛便盡數倒下。

  是曹軍!他們竟敢先來偷營!

  這是李肅腦袋飛上半空,終於瞅到旗子上的大字,腦中最後閃過的念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