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臨陣換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雪原上的戰鬥,在隨著劉璋和孫堅的到來,很快便歸於終結。接下來,自有人打掃戰場,處理善後之事。皇甫嵩引著高順、張遼,並眾將歸營,半路上,也接到了那位董大將軍。

  董大將軍盔甲歪斜,滿面黑氣。這仗打成這樣,讓他情何以堪?此戰雖然沒能最後抓到北宮伯玉、邊章和韓遂三人,但終是一舉瓦解了羌人部隊。後面剩下的,只是派人搜索追擊,撿拾勝利果實了。

  自己縱軍阻路,拖延戰機,致使被打了個反伏擊。若是所有都敗了也還罷了,屆時,只要咬死是皇甫嵩不聽勸諫,將罪過盡數推到他頭上就是。

  但人算不如天算,偏偏除了他狼狽而逃,其他人卻都獲得了輝煌的戰果。這樣一來,縱然是他舌燦蓮花,也是難以逃脫罪責了。

  董卓心中又恨又氣,滿腦子轉著如何應付接下來的問責,對於突兀而出,一舉扭轉戰局的陷陣騎高順、張遼二人,反而沒多大在意了。

  相對於董卓的心思,皇甫嵩卻是有些複雜。大戰勝了,高興;董卓大敗,憤怒;被劉璋搞了個烏龍,鬱悶;偏偏這些情緒,當著此次救助自己的高順、張遼面前,還不能發作,免得惹人笑話。

  大帳之中,請眾人坐了,皇甫嵩努力做著笑臉,再次向高順、張遼二人致謝,並問起二人來歷。

  高順按著早先約定,自有一番對答。道是早年曾效力於并州刺史麾下,後來因異族擾邊,憤而辭去軍職,與張遼二人散盡家財,糾集了鄉中子弟,這些年便轉戰邊地,最終有了眼前實力。最後,適當的透露出很是懷念當日效力軍中的日子云雲。

  皇甫嵩聞聽兩人原是并州軍官,不由大喜,大加撫慰一番,當即讓陶謙起草奏章,將此次戰事表奏朝廷,刻意對高順、張遼二人讚賞一番,極力舉薦。二人歡喜謝過。

  由始至終,包括劉璋在內,眾人都是一言不發,坐在一旁靜聽。待到皇甫嵩將高順、張遼二人送出回來後,劉璋這才笑嘻嘻的拱手道:「恭喜太尉,得了如此兩員大將。」

  皇甫嵩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怒哼了一聲,逕自往中間坐了。先是冷冷掃了一眼低頭不語的董卓,這才斜眼看著劉璋,撇嘴道:「我何喜之有?我又沒拾得那許多野馬。」

  他言中帶著揶揄,說到野馬兩字,重重的加深了語氣。劉璋卻是恍如未覺,反而眨著眼連連點頭,一本正經的道:「是啊是啊,我也覺得自個兒運氣特別好。哎呀,可惜當時還有好多跑掉了,不然,幫著太尉撿點,也是可以的。」

  皇甫嵩頓時瞠目,被他這瞪著眼睛說瞎話的無恥,搞得愣是接不上話去。

  半響,忽然一嘆,轉頭看向孫堅,搖頭嘆道:「文台,這小子憊懶,怎麼連你也……唉。」口中嘆著,自是對於孫堅這次居然也跟著撿野馬的行為,大不以為然。

  孫堅漲紅了面孔,吶吶的說不出話來。他一生任俠豪氣,光明磊落,就算占便宜也是占的明明白白。

  何曾有過今日這般,形同明搶,完了還要瞪眼把不是說成是的?至於後來玉璽一事,也是在無人看到的情形下,才有那番舉動。但跟今天劉璋這種手段,可真真的是有些難以開口了。

  站在孫堅身後的程普等人心中暗急,生怕孫堅一個忍不住,就此鬆了口,將那數千良馬就此再交了上去。

  正惶急中,一邊劉璋卻翻了翻白眼,不樂道:「太尉這話兒說的,咋我就憊懶了?那我當時看見的,明明就是滿山跑野馬的嘛。總不能看到了不讓士兵們捉吧?如今國家久歷戰事,靡費極多,我這麼做,也是為國家、為天子分憂嘛。好歹我自己解決了馬匹,也不用再讓朝廷費心給我張羅了。文台將軍向來忠義,我想跟我多半也是一個心思,那啥,對吧,文台將軍?」

  他一本正經的說著,上綱上線的,非常努力的表揚著自己。最後一句,卻又轉頭對著孫堅問道。

  孫堅臉色更好,卻又不知該怎麼回答。期期艾艾的吭哧了幾聲,最後索性把眼皮一耷拉,誰的話也不應了。程普等人在後面暗暗高興,望著季玉公,只覺此公果然很夠朋友,心中好感一時激增。

  皇甫嵩瞪眼看著劉璋半天,終是長嘆一聲,將此事揭過。著令眾將各自回營候命,休整之後,便要行最後的犁庭掃穴,掃清羌人叛亂餘孽。

  對於董卓,卻是從頭到尾半句沒提。董卓知道這番梁子結大了,心中對皇甫嵩也是恨的要死,低頭往外走時,眼中神色閃爍,不知在打什麼主意。

  劉璋笑眯眯的拉著孫堅、陶謙二人,道是要慶賀此番收穫。言談之間,毫無半分耍無賴的羞恥,眾人盡皆無語。

  如此後數日,各部犒賞軍卒,勵兵秣馬,準備最後的平叛收尾之事。這一日,朝中忽有旨意到了軍前,眾將齊集,隨著皇甫嵩接旨。

  只是旨意一出,眾人俱皆大驚。

  原來,此道旨意中,對眾將皆有封賞。尤其高順、張遼二人尤其豐厚。高順獲封護羌校尉、武威太守,進討虜中郎將。張遼封金城太守、平羌將軍。其餘眾人,官職雖未提升,卻各有賞賜若干。

  但唯有對皇甫嵩,卻是一頓申飭。說是他怠誤戰機、糜耗錢糧,若無此番高順、張遼之事,必是無功而返云云。著令即日回返京師,奪去左將軍印綬,削去封邑六千戶,降為都鄉侯,食邑兩千戶。

  此道旨意一出,眾將譁然,俱皆忿然不已。劉璋冷眼旁觀,卻見董卓眼中閃過一抹得意,心中不由暗暗冷笑。

  皇甫嵩領了旨意,東望京師良久,默然不語。半響,終只是輕輕一嘆,將帥印留了給劉璋,自己稍作收拾,帶著數百親衛,啟程回返京師。

  眾將送走皇甫嵩,陶謙、孫堅都是滿面怒氣,追到劉璋帳中抱怨。劉璋嘴角勾起,等兩人發泄完了,這才淡淡的道:「朝中宵小進讒,外面又有人勾連挑撥,今日之事,原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陶謙雙眉一揚,目中閃過一抹精光,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沒再多說。孫堅卻是大怒道:「太尉勞苦功高,不賞反罰;那董卓數次抗命,陽奉陰違,兵敗辱軍卻完全無事,我料其中,必逃不了此賊的干係!」

  劉璋淡淡一笑,只是深深看他一眼,卻未接話。孫堅心中醒悟,恨恨不語。三人又在說了幾句,兩人告辭而去。此時大軍進退,卻要候朝中再派人接替皇甫嵩後,才能決定。

  兩日後,終於有了消息。著令互鄉候、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事,主導剿滅北宮伯玉、邊章戰事。軍前眾將接報,都是各自心事。

  原來這張溫其人,為人極是和善,心胸氣度極廣。只不過此人一路升遷的方式,大為人所詬病。

  剛開始,他便是由黃門曹騰舉薦,擔任大司農一職。不久,又遷升尚書郎。至後來司空張濟罷免,張溫心慕高位,便籌募銀錢,最終以五百萬錢的價格,跟靈帝買下了這司空一職。

  本來以他學識,擔任司空一職也是夠了,但最終卻以銀錢購買,頓時便被眾多清流鄙視。陶謙便是其中之一。更將他與司徒崔烈同列,稱其銅臭滿身之氣。

  對於這麼個爭議極大的人物,待人處事偏又有些軟綿綿的,到了這前軍陣前,究竟能有什麼作為?眾人一時不由的都是默然旁觀。

  這一日,張溫終於到了,劉璋接著,便將帥印令箭一併交付完畢。張溫傳令,讓眾人第二日齊集中軍大帳議事。

  到得第二天,眾人陸續而來,等到陶謙進來帳中,張溫起身相迎,陶謙卻冷著臉,只淡淡的拱拱手,也不理會他,逕往劉璋身邊一站,讓張溫大是尷尬。

  但隨後便只自嘲一笑,並未多言,倒讓劉璋心中有了些佩服。不說別的,這種氣度心胸,果然是勝人一籌。

  只是待陶謙來了,遍觀帳中各部,卻竟然還缺一人。這人不是別個,正是那位董大將軍。

  張溫微微皺眉,使人再去催促。直老半天后,董卓才慢悠悠的晃了進來。

  張溫心中不快,忍不住問責了幾句,哪知董卓這會兒也是心中惱怒。他暗中施手段,勾結朝中張讓、趙忠等人,將皇甫嵩治罪拿下,本以為如此一來,軍前統率一職,必然要落到自己身上。哪知人算不如天算,朝中竟又派了張溫來此。

  董卓對皇甫嵩都尚有不敬之心,更遑論張溫了,接到張溫今日聚將,便有意給張溫個下馬威。此時,聽張溫問責,哪會有好話應答?

  當下陰陽怪氣的說自己營中軍伍繁重,哪有張司空般清閒,不過動動嘴就能使喚人來云云,將張溫所問,盡數頂回。

  旁邊孫堅本就惱怒董卓,眼見這情形,起身往張溫耳邊嘀咕,勸張溫拿下董卓,殺之以立威。

  張溫只是搖頭,孫堅大失所望。至此刻,陶謙不服張溫,董卓輕視張溫,孫堅對張溫失望,劉璋冷眼旁觀,心中暗暗嘆息。幸虧北宮伯玉等人大部已然剿滅,不然,這後面樂子可真要大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