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漸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御書房中,周鈞一邊批閱奏疏,一邊如往常一般,與太子周逍就今日朝堂的見聞,進行交談。

  周逍向周鈞問道:「父皇,吐蕃人真的會對桑赤若動手嗎?」

  周鈞:「桑赤若在吐蕃能夠執政至今,靠的是平衡權術……擁護吐蕃祖贊的舊貴族,還有從平民、山蠻、奴隸之中提拔的新貴族,兩方勢力對峙,這才給了桑赤若生存的空間。」

  「但是,經歷了這次因羊毛而起的大饑荒,桑赤若的威信在吐蕃中會大打折扣,舊貴族和新貴族都會不滿意他的表現。朕今日接見吐蕃使節,不過是給了吐蕃人一個理由,讓他們去清算桑赤若罷了。」

  說到這裡,周鈞看向周逍問道:「你跟在朕的身邊聽政,日子也不短了,對於桑赤若這般人,有何評論?」

  周逍小心看了周鈞一眼,答道:「桑赤若雖然狡詐若狐,但遇上父皇這般的賢主,註定是落敗的下場。」

  周鈞皺起眉頭,向周逍說道:「朕要聽的不是這些阿諛奉承之詞……桑赤若雖是敵酋,但亦是雄主。他身為罪戶之後,能夠在吐蕃掙來如今的地位,而且經歷了數次大敗,還將整個吐蕃國維持到如今的模樣,已經實屬不易。這樣的人,即便是對手,也是可圈可點的。」

  停頓片刻,周鈞說道:「桑赤若雖然足智多謀,挑撥吐蕃兩派互斗,從而藉此攫取權力。但是他生來多疑,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對自己的能力過分信任,最後面對國內大亂,無力回天。在這件事上,朕想告訴你的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他無法照顧到整個國家的方方面面,把握手中的權力固然重要,但是有條件的分權,才是國家長久穩定的前提。」

  周逍懵懵懂懂,支吾了好一會兒,明顯是沒有聽出周鈞話中的深意。

  見兒子並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周鈞嘆了一聲。

  周逍見周鈞面露失望,心中焦急,連忙躬身說道:「父皇,兒臣回去之後,必定多多研習。他日假如有機會,兒臣願意親自前往吐蕃,揚李唐之威名!」

  聽見周逍口中的『李唐』二字,周鈞沉默良久,最後擺了擺手,示意前者退下。

  吐蕃內亂之後,周鈞將後續的應對,全權交由了樞密院去處置。

  當下,對於他而言,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去推進科舉制度的再次改革。

  封建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創,延續至今,雖然能夠為國家選出人才,但卻存在眾多弊端。

  比如,考題過於注重文化知識和文學素養,卻忽略了實用性和專業性;科舉只針對九品以上的官員,而不入流的文吏,卻需要通過流外銓來進行評定;考生的評定和錄用,主觀選擇性太強,中間容易存在許多『暗箱操作』等等。

  為了改掉這些弊端,周鈞找來禮部尚書杜甫、文部侍郎盧綸,還有一眾文院裡的翰林,共同聚在議政堂中,開始規劃科舉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第一,新科舉相比過去,最大的變革是科目內容的變更。

  以往,例如進士科、秀才科、明經科等等科目,所出的考題大多是典冊中的一段話,再要求根據這段話,完成一篇賦文,或者是一篇正論。

  在周鈞看來,這樣的考題,雖然能夠挑選出一群文學素養過人、心思敏捷的官員,但是在實用性方向,那些被錄取的官員,很多都無法完成相應的崗位職責。

  於是,周鈞首先將進士科、秀才科等等考試科目廢除,將其變更成為緊跟朝廷部門職能的相應科目。

  比如,戶部科目,專門考評考生在土地、人民、錢穀、貢賦、倉儲等等,與錢糧度支相關的知識。

  工部科目,專門考評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等知識。

  原本科舉科目,包括秀才科、進士科、明經科、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六個主科,而副科則有俊士、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等,加在一起大約有二十多科。

  而科目改革過後,朝廷的三省八部、九寺五監、三院分台,根據各自的崗位職能要求,分為了包括戶、工、禮、文、市、農、宮、雜等等十二個考試科目。

  從數目上來看,新科舉的考科數目大大減少了;但是從側重性來看,新科舉的十二個科目,每一個科目的職能比重,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第二,新科舉的錄取方式,出現了改變。

  舊科舉錄取考生,都是先讓考生完成試題,接著主考官進行評分,最後排出名次,交到朝廷中去,再進行官位的分配。


  但是,新科舉卻推翻了這一流程。

  朝廷在新科開始之前,會採用告示的方式,向天下告知,今年各個朝廷部門打算錄用多少人,又有那些崗位是空餘的。

  而且,這份崗位名單中,不僅有入品的官員,同樣也有不入流的文吏。

  換言之,官員和文吏的考試,將會同時在一個考場進行。

  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以及今年朝廷崗位的多少,自行選擇報考的科目,並開始備考。

  科舉筆試一旦通過,朝廷會組織官員,進行相應的面試。

  面試完全採用流外銓的方式,場地設置在吏部選院之中,考生和考官之間懸掛白簾,彼此之間只做答問,不說其它。

  這種方式,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考官不會以貌取人,徹底杜絕了長相不佳之人、無緣上進的官場陋習。

  筆試和面試分別結束之後,考官會根據兩份成績,歸總出一份最終的排名。

  這份排名會呈至議政堂,由皇帝帶著一眾大臣親自審核,再按照排名先後,一一對應,封授朝廷之前的崗位空缺。

  第三個變更之處,則是錄取官員的官階和崗位。

  大唐歷年來的科舉三甲,官職起點基本都是從六品,而且一旦入職之後,大多都是京官,缺乏基層工作經驗,往往會在翰林院等場所,慢慢消磨時日。

  周鈞將新科舉的錄取最高官職,壓制在從七品以下,而且規定無論官吏,錄取之後,都要去地方州縣職事,只有在地方工作上幾年,擁有了一定的基層經驗,才可以回京畿述職。

  這樣規定的好處,可以讓一個通過科舉的考生,將書本上的知識,逐漸轉變為工作上的實踐,同時也可以檢驗出一個人,是否只會紙上談兵。

  綜合上面三處改變,周鈞所推行的新科舉,從新元十三年(773)開始籌謀,中間經歷了一個緩慢的漸進過程,最終在新元十五年(775),正式取代了原本的舊科舉制度,成為國家挑選人才的新國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