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事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額古鎮發生騷亂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白亭縣的周遭。6⃞   9⃞   s⃞   h⃞   u⃞   x⃞   .⃞   c⃞   o⃞   m⃞

  但凡是駐有北方部族的地點,有人在四處煽風點火,說是唐人仇視邊民,故意刁難誣陷,這才使得部族反抗。

  甚至還有謠言稱,唐國當初同意北方部族南下,其實根本就是沒安好心,目的就是為了一網打盡,然後獨占草原。

  與邊民簽了僱傭契書的商行,到處忙著闢謠,但無奈這一類的言論越來越多,而且三人成虎,有不少邊民信以為真,開始打算重新拿起武器,保衛部族。

  而各地的官府,對於這種情況,也是如臨大敵。

  在大唐官員的認知中,北方部族就是一群蠻民,管理起來本來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麻煩,額古鎮的騷亂更是讓這群蠻民變得不安和激動,隨時都會可能會掀起暴亂。

  官府在談判無果的情況下,只能做著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從各地抽調武衛,再從唐民中徵召義勇,準備隨時應對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戰事。

  結果便是,邊民和官府兩邊劍拔弩張,衝突一觸即發,而商行則夾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的安北都護府中,心急火燎的副使周則,召來了府中官員,緊急商討如何應對這場危機。

  議事剛開始,安北都護府的判官,向眾人介紹了當下的情勢。

  白亭縣周遭,共有五十二處邊民安置地,或是村鎮,或是牧場,也或是礦場等等建築。

  這些安置地,總共接納了大大小小上百個北方部族,總人數接近了兩萬兩千人,與安北籍冊內的唐人相比,二者在人數上,幾乎達到了一比一。

  眼下朔方節度使孫阿應,將朔方軍和龍騎軍的主力帶到了草原深處,去追擊回紇可汗移地健,而剩餘的軍隊也大多駐紮在真諾水以北的草原,用來策應主力。

  換言之,在白亭縣的周遭,唐軍的武裝力量基本都是戰力較差的府衛和義勇,對上那些可以做到全民皆兵的遊牧民族,勝算並不是很大。

  如果這些投靠大唐的邊民,真的集體叛亂的話,那麼整個安北都護府將會生靈塗炭,大禍臨頭。

  聽完這些,周則用著嘶啞的聲音問道:「都護府派出安撫邊民的特使,可曾有回信?」

  堂中有官員回道:「還未有回信……不過,邊民戒心太重,封鎖營地,不准唐人靠近。聽說有不少部族聚在一起,正在商討對策。」

  周則:「商行聯盟呢?他們可曾與邊民聯絡?」

  官員:「商行聯盟來報,說是那些部族如今已經不再相信他們,根本說不上話。」

  此時,堂中突然有人說道:「周副使,邊民聚眾,他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很可能就是謀亂,安北都護府應當早做打算。」

  周則向說話之人看去。

  發言之人,正是黃門侍郎王縉。

  戶部尚書第五琦在核查完安北籍冊之後,就返程去往了涼城,在時間上,正好與額古鎮的暴亂錯開;但是,黃門侍郎王縉作為太子的客卿,卻留了下來,協助安北都護府。

  聽了王縉的話,周則點頭道:「額古鎮發生的事情,不過是一個誤會,我已經遣人去聯繫邊民,讓他們安心。」

  王縉皺眉道:「邊民不過蠻夷,與獸衆無異,對待他們,怎能將期望寄托在談判之上?調集軍隊,施加壓力,讓他們屈服,才是解決這次危機的最好辦法。」

  周則:「我已經派出信使,去漠北聯繫孫都護,請他派兵回援。」

  王縉搖頭道:「遠水解不了近渴,孫都護如今在草原深處,即便收到了信箋,派兵回白亭縣,也根本無法趕上,周副使想的未免有些簡單了。」

  此言一出,議事堂中的官員們,有許多人都不禁點頭。

  周則也明白王縉說的話,的確有道理,但是當下這個情況,如果真的調集軍隊,向邊民施壓,那麼最可能的結果,就是雙方引發一場大戰。

  戰鬥的勝負暫且不談,一旦開戰,原本那些建設好的牧場、礦場、田地,必定會遭到破壞;而那些來自北方部族的被僱傭者,會逃出白亭縣,四處流散;最關鍵的是,那些花了力氣、做了投資的商行,會因為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而萌生退意,撤離安北,使得陛下交待的重建安北都護府、協助商行發展私營產業的差事,半途夭折。

  到了那時,周則作為主要負責人,必定會被追責。


  運氣好的話,就是丟了烏紗帽,運氣不好的話,掉腦袋也不是沒有可能。

  想到這裡,周則不禁嘆了口氣,無奈道:「且先等等官使的消息,如果邊民肯放下成見,與官府談判,一切就會有轉機。」

  王縉聞言,扯起嘴角笑了笑,面上露出了不屑。

  實際上,額古鎮暴亂整個事件,從頭到尾有不少疑點。

  比如,額古鎮的官員當初為什麼會一反常態,抓著『鎧甲』這件事不放,故意挑起矛盾?比如,暴亂才發生沒多久,為何消息就會傳的如此之快,幾乎傳遍了白亭周遭的所有區域?再比如,為何有人會四處煽風點火,故意將輿論朝著對立的方向指引?

  倘若換做是郭子儀、孔攸一類的老人精,在仔細了解情況之後,自然就能猜到,背後必定有人推波助瀾。

  但是,周則擅長政務,卻不擅於謀慮,所以對這些事情的內因,反應比較遲鈍。

  另一邊,王縉參加完議事會,回到了太子府上。

  周逍見王縉回來,問道:「周副使如何說了?」

  王縉嗤笑道:「周副使將希望寄托在談判之上,實在是異想天開。」

  周逍:「周副使也算是我的伯親,不如,我去與他見一面?再說服他支持我?」

  王縉搖頭道:「在爭取支持、樹立威望這方面,殿下不宜親自出面,否則就會落得爭權的口舌,同時也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停頓片刻,王縉繼續說道:「在額古鎮設的這場局,每一步都有理由。首先,利用鎧甲違令逼反邊民,使得他們犯下謀亂的大罪;其次,利用謠言和煽動,促使邊民與官府不合;接著,一旦邊民和官府對抗,那麼商行為了自保,必定會退出安北;最後,只要商行退出安北,殿下就可以利用正使的身份,招攬安北官員,平定動亂,用官營取代私營,藉此來交好朝中的勢力,增強實力。」

  周逍猶豫片刻,問道:「那周副使那裡?」

  王縉:「在這場局中,邊民謀亂,大鬧安北,到最後必須有一個人被推出來,為一切來承擔罪責。而最佳人選,自然就是周副使……至於殿下,便是那個力挽狂瀾,救安北於水火的英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