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東王的野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藩要人口,南藩也要人口,現在連北藩和西藩也要人口,看來國內的百姓越來越受歡迎啊。」

  唐清安坐在案台後,看著手裡的奏疏,突然間覺得有些有趣。

  一隻溫柔的手搭在唐清安的肩膀上,輕輕的揉捏。

  只穿著肚兜的王熙鳳,滿眼迷離的趴在唐清安後背,緊緊的貼著唐清安。

  感受到背後的軟意,唐清安忍不住撫摸白蔥花似的手指。

  什麼羞恥,王熙鳳都拋之腦後。

  眼前是全天下最有權力的男人,而且孔武有力,最為盛氣凌人的王熙鳳,為自己能迷倒皇帝而感到興奮。

  唐清安伸出左手摸索,右手拿奏疏。王熙鳳則出動靠上去,方便唐清安的動作。

  名不正言不順,但這種滋味的確更誘人。

  「疼。」

  不知不覺間,唐清安下手重了點,王熙鳳嬌滴滴的在唐清安耳邊哈氣。

  「鳳丫頭。」唐清安忍不住轉過頭。

  「好大大。」

  王熙鳳順勢依到唐清安的懷中。

  「奴好看嗎?」

  掀開自己的肚兜,王熙鳳紅唇輕輕微張。

  ……

  「從今日起,紫禁城不再招收太監。」

  「原皇城太監,安置到莊田養老。」

  「解散十二監,四司。」

  「設立皇家秘書處。」

  「設立皇家事務府。」

  「設立女官。」

  「設立女執事。」

  「設立女總管。」

  「皇子皇孫到北京軍官學校讀書。」

  「建立皇家衛隊。」

  「建立皇家親軍。」

  「施行一夫一妻制度,廢除納妾。」

  ……

  唐清安現在有十幾個子女,以後就是十幾支。

  如果這樣都能斷絕血脈,那就順應天命吧。

  幾百年後。

  皇權也該消失了。

  一夫一妻制度,還能消減貴族的繁衍。

  至於普通百姓。

  他們本來就是一夫一妻。

  「關於移民人口到藩國,是有利於國內民生經濟的。」

  文華殿。

  內閣關於是否移民人口藩國之事,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說來說去。

  還是擔心藩王的實力國強,會對國內造成威脅。

  如果是前前明朝的朱棣事例倒無所謂,就怕像晉朝的八王之亂,敗壞了國家。

  「藩國與國內相隔數千里,地廣人稀,如果這都能對國內造成威脅,說明國內製度不堪。」

  唐清安不置可否。

  西伯利亞有多寒冷,人口才多少。

  九州國還要面對日本本土的形勢,更不可能抽身國內。

  至於呂宋和麻那裡。

  以大順國如今的體量,可謂是天方夜譚。

  海軍還不是陸軍,能有各種奇蹟,純粹比的是國力。

  至於西疆。

  後世的人口,經過國家大移民,也才只有三百餘萬而已,而且路途艱難。

  想以四藩動搖中國,各方麵條件都極難滿足。

  但是割據的風險是有的。

  不過那時候,唐清安也所無所謂了。

  雞蛋不放到一個籃子裡。

  當四個藩國里全部是漢人人口的時候,反而對中華文明是有利的,更加的經久不衰。

  所以移民的事,唐清安不但要督促同意,還要大力的推動。

  「如果一戶百姓現在有田五十畝,生了三個孩子,分家後就是一家十餘畝。」

  唐清安慢條斯理的說道。

  作為開國之君主,文治武功超凡,他的底氣太足,沒有人能放在他的眼裡。


  「三代之後,這戶富裕的百姓,就會淪為貧民。」

  不但會降低經濟水平,減少內需,大量的貧困人口,也會導致積弊的產生。

  番薯和玉米加入了輪作,為人均增產了九十斤,讓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實力。

  但這還是不夠的。

  至少唐清安不滿足。

  有番薯和玉米,大順至少五十年內沒有憂慮。

  不過他喊出的可是國強民富。

  所以要更多的田畝,因此設立四藩。

  開始推動煤礦業發展工業,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就業。

  三個兒子。

  一個留在當地,一個去加入其它產業,一個去外藩種地,這才是長久的治國之道。

  人口擴充了三倍,才能讓國家的實力也隨之增長。

  否則只增長人口,只會讓國家越來越弱。

  唐清安舉得例子,說服了內閣。

  而且內閣也反對不了眼前的皇帝。

  ……

  百姓們故土難離,很多人不願離開家鄉出去闖蕩。

  那麼怎麼解決呢?

  強制的手段並不好,反而會天怒人怨,只有利益上的誘惑,才是最好的。

  利是不變的。

  人人都追求。

  「移民四藩的百姓,每戶分田五十畝,三年不繳稅,由藩國提供耕牛,糧種,農具。」

  同時。

  各地官府都在宣傳去藩地的好處。

  不過老百姓不是傻子。

  就說清朝的統治者吧。

  他們入關後,反而把寧古塔當做了流放地,成為對犯人最嚴厲的處罰之一。

  非常可笑。

  所以老百姓不願意去藩國。

  沒辦法,各個藩國為了吸引人口,加大了條件。

  五十畝變成了百畝,甚至兩百畝。

  西藩和北藩最沒有人願意去,最後提出只要能開墾的過來,開墾多少田畝就是多少。

  如此也沒有多大效果。

  東藩和南藩倒是有了起色。

  九州國人口空曠,土地卻儘是熟地,只需要好好耕種就能有好的收穫。

  南藩的呂宋和麻那裡土地寬廣,氣候也不寒冷,適合人的居住。

  而且呂宋本身就有大量的漢人。

  在他們的宣導下,讓不少的百姓動了心,願意去投奔兩個藩國。

  去東藩的人口最多。

  東藩藩王的親軍本來就高達五萬,加上軍屬已然有了二十餘萬人口。

  還有十餘萬作戰的士兵,不少人也遠離安家在東藩。

  第一年移民了二十萬。

  第二年移民了五十萬。

  第五個年頭的時候。

  東藩藩國,漢人數量超過了六百萬。

  南藩藩國,漢人數量超過了三百萬。

  北藩藩國面積最大,比中國內地面積都要大,但是漢人數量,包括軍隊也才四十萬。

  西藩藩國面積第二大,包括軍隊也只有三十萬。

  不光是藩國在移民。

  收復的大員島納入福建,由福建地方官府也在組織移民開墾土地。

  福建地少人多。

  自古就有移民大員的事跡。

  不過大員有食人族,又充滿了海盜,極大的打擊了民間自發移民的態勢。

  經過南海艦隊的治理,以及葛世峰的清理,留下來乾淨的大員。

  至於荷蘭人,連西班牙人都不敢對抗大順,何況現在的荷蘭呢,同樣早就乖乖的離開。

  不過為了彌補西方各做的商站,上海,廣州,濟州島三大經濟特區都為他們提供了住宅區。

  ……

  王妃剛生了一子,唐晏干激動不已,他開始當父親了。


  不過他沒有時間留在王府。

  現在的他雖然才二十歲,但從小的奔波流離,讓他深知民間的疾苦,鍛造了堅韌的性格。

  金州的教育,朝鮮的教育,軍隊的鍛鍊,他已經是一名深得人心的藩王。

  「德川家光死了,現在我們要立即改變態度。」

  大將軍彭大海,總兵李齊,參將陳銳,劉通,王玉功……眾人端坐左側。

  右側是藩王的文臣武將。

  日本內亂十餘年。

  形勢已經天翻地覆,各國越打越窮,越打越弱,各國的人口直線下滑。

  東藩收留了大量的婦孺。

  這也是東藩為什麼能人口突破六百萬的主要原因。

  東藩藩國不但分田,還分老婆。

  天下還有比這還要美好的事情嗎。

  「可是我們與德川秀忠合作了十餘年,突然的翻臉,會不會被人們指責?」

  十餘年的戰友情,突然要從友變敵,令人們難以割捨。

  「恐怕很多士兵心裡也很難改變。」

  人是有感情的。

  人生只有幾個十年呢?

  十幾年的時光。

  當年多少剛抵達日本才二十來歲的青壯,變成了四十歲的老壯。

  「不能接受轉變的士兵,可以返回國內,也可以退伍,安置在東藩藩國。」

  唐晏干不以為然的說道。

  他當然知道人有七情六慾,但是國是國,私是私,要分的清楚區別。

  正如他知道,國內遲早對朝鮮下手。

  就等著朝鮮老國王病逝的時機。

  他對朝鮮的感情少嗎?不光他的妻子是朝鮮的公主,他從小就生活在朝鮮。

  朝鮮國主和朝鮮老王妃對他都是照顧有加。

  還有一棒子原來朝鮮的世家公子,一直和他還有聯絡,不少人和他都有深厚的感情。

  其實唐晏干是想要的,而朝鮮的兩班,不少明眼人看清了形勢,取捨直轄,是願意唐晏干入主朝鮮。

  但是父皇不會同意的。

  東藩如果占據了日本,又占據了朝鮮,那對國內的威脅太大了。

  就連琉球國,父皇都沒有給自己。

  而是把琉球國分為三部。

  最北部靠近九州國的奄美群島,納入了濟州府的管理。

  中部的琉球本島,納入了浙江府。

  最南部靠近大員島的先島群島,納入了福州府的管理。

  大員島設府,歸入福建省。

  不少人看向彭大海。

  彭大海擔任大軍主帥十餘年,東藩王的威望,哪怕在九州國都不如彭大海,何況日本本土。

  「東王所言有理,外將支持東王。」

  彭大海一句話不多說,直接表明了他的態度。

  他的封地雖然在東藩,但是他會回國的。

  是到了自己回國的時候。

  以後日本的形勢,就不是他操心的了。

  而是眼前的東王,以及他的藩臣武將們。

  定下了未來的軍略,唐晏干慎重的寫了一份遞交父皇的奏疏。

  「萎靡本土,蠶食各方。」

  作為一名藩王,沒有藩王會嫌棄自己的領地大。

  九州國。

  並不能令唐晏干滿意。

  他想要的是整個日本,都成為東藩的藩地。

  父親會同意嗎?

  唐晏干思來想去,努力猜測父皇的心意。

  占據日本國,父皇應該不會有多大的意見。

  但是關於人口。

  唐晏干皺眉。

  不過父皇可能不同意。

  「東藩準備支援幕府,向幕府售賣弗朗機,火銃,鉛字,弓矢,馬匹等各種軍事物資,以及急缺的糧食。」


  「終止向倒幕軍的貿易,因為倒幕軍至今沒有鬆口,把四國割讓給東藩。」

  「兒臣派人聯繫幕府家老,已經獲得同意,對方願意以四國為報酬,割讓東藩。」

  「打擊四國,可以削弱倒幕軍的實力,而四國的人口青壯,兒臣認為應該送給幕府,為他們補充軍力。」

  「至於四國的老幼,也應該由幕府安置,至於他們能不能安置好老幼,兒臣是持悲觀態度的。」

  「另外日本的北海道荒蕪,充滿了未開化的土著,兒臣認為不應該浪費土地。」

  「所以東藩回武力占領北海道,希望有東海艦隊的支持,以及葛將軍的協助。」

  日本十餘年的戰爭,嚴重破壞了經濟和田畝。

  各種物資都急缺,更缺糧食。

  大順與日本的貿易,除了能獲得白銀,已經越來越無利可圖。

  但是日本雙方誰也離不開大順的物資。

  原來是倒幕軍從大順獲得自己需要的各種物資,而幕府被大順封鎖。

  別小看物資。

  倒幕軍從弱變強,打的幕府軍節節敗退丟失土地,就是靠著大順提供的物資。

  而幕府軍越打越不像正規軍,像叫花子軍隊。

  所以大順的物資,的確可以決定誰勝誰負。

  不過大順不會讓日本出現勝利者。

  勝利者只有一個。

  那就是大順。

  而唐晏干認為應該是東藩。

  他要順著父皇的心意,來謀求自己的利益。

  父皇問他甘不甘心。

  他回答很痛快。

  但是他真願意離開國內嗎?

  不願意。

  但是他能說不願意嗎?

  父皇既然當面問他,說明父皇已經有了決定。

  自己說不願意只會為自己帶來麻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