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科舉名額的流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7章 科舉名額的流言

  從宮裡出來,張曉就去到利瑪竇住處拜訪。💣☆ 6➈sⒽᑌ𝔁.ςᗝ𝔪 🍩♤

  「尊敬的張詹事,我這幾日正在忙著搬家,一直到了昨天才把這個屋子大概收拾好,所以沒有能夠及時到張詹事你家裡去表達謝意,實在是抱歉。請問張詹事今日到訪我的住所,是有什麼事情需要吩咐嗎?」利瑪竇問道。

  「利先生,今日來,是想告訴你一個大好事。」張曉把要籌辦同文館以及想要延請利瑪竇當教習的事情大概說了一下。

  「張詹事,請收下我最誠摯的感謝。」利瑪竇非常高興說道。

  「利先生,我必須要和你明確一件事情,你在課堂上和課堂下,都不能對你的學生傳教,這是你能夠繼續任教的前提條件。」

  「我一定會遵循這條原則的,請問只延請我一個人嗎?我能不能推薦我的同伴前來任教。」

  「你可以把這個消息告訴澳門,但是目前同文館只是考慮延請你本人,至於伱的同伴,朝廷目前還沒有延請其他傳教士擔任教習的打算。對了,還有一件事,我和陛下說了你修撰那個葡漢辭典的事情,以後你也不用光是進獻那些寶物,你要是能進獻一些書籍的話,說不定陛下會對其中的幾本書感興趣。」

  「沒問題,我馬上把那本辭典找出來,我這些年還翻譯了一些書籍,我會挑選出幾本一起呈給尊貴的明朝皇帝。」

  張曉離開以後,利瑪竇興奮得迫不及待寫起信來。

  「尊敬的主教,當你收到我這封信的時候,我們的事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明朝的皇帝雖然沒有同意我在京城傳教,卻同意了我定居的請求。這樣的進展已經讓我欣喜若狂,但是還有一個更大的驚喜緊隨其後。大明帝國的一位臣子張曉,他是大明皇帝的文學侍從,又是皇帝兒子的老師,對於大明朝廷有著不一樣的影響。」

  「這位大明的重臣已經向皇帝提議,開辦一所名為同文館的學校,並且延請我作為學校的外語教師。雖然根據這位開明大臣的原話,近期並沒有招聘更多傳教士為教師的。但是只要我們在大明的官員和士子面前展示我們的友誼,展示我們高超的技藝,他們終究會感受到主的光輝沐浴。一個如此強大的帝國如果能在我們的努力之下,能夠沐浴在主恩之中,那將是吾輩最為光輝的成績。澳門畢竟處在大明帝國,我這裡強烈懇求有更為博學、更為虔誠的教友能夠來到大明的京城。我所說的這些信息,也請主教儘快報給教宗聖座,由教宗大人決定在大明的傳教事業如何進行。」

  「也許這個同文館的意義不止於一個培養翻譯的學校,這個學校也許就是一個成功的巴別塔,能夠拉近我們和華夏之人的距離。」

  利瑪竇寫完了信,小心翼翼裝在信封里,準備委託可靠之人送到澳門。

  此時京城的一處小酒樓,一群朝鮮士子聚在一起大聲喧譁。

  幾個大明的士子找了偏僻點的角落吃喝起來。

  本來是相安無事,但是朝鮮士子們傳來的聲音是越來越大了。

  這幾位大明士子終於有些忍無可忍,看了看旁邊的聚眾喧譁的朝鮮士子,開始抱怨起來。

  「怎麼才過了多久,京城裡面就有這些朝鮮士子,整日呼朋喚友,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錢裝大方,也不知道賒欠了幾家,朝廷也不管管。」

  「這麼多人,搞不好就是朝廷請來的,畢竟朝鮮那也是大明的重要藩屬國,讓這些朝鮮士子來應試怕也是有深意的。」

  「我可不管什麼深意不深意的,你看他們那個吃相,看那副吵吵鬧鬧的樣子,說是來求學應試,誰知道是不是來我們大明蹭吃蹭喝的,還說要來參加我們大明的科舉,他們能考的上嗎?」

  「也不能這麼說,人家朝鮮國畢竟剛被倭國打成那副樣子,能來就不錯了。」

  「朝鮮國如今咋樣我管不著,但是這些朝鮮讀書人來京城考試,搶的可是我們的名額。科舉這些年可是越來越難了,想來還是國朝初年的時候科舉還簡單一些。」

  「不是,你們聲音是不是大了點,朝鮮人特別是那幫讀書人可是能聽懂官話的。」

  不過這個提醒已經晚了,已經有幾個喝的有些飄了的朝鮮士子湊了過來。

  「剛才你們是不是說我們這些朝鮮士子沒有錢,我們可是帶了錢來的,能來大明的都是我們朝鮮最有權勢的家族,還有大明朝廷給的補助,你們這些窮酸士子懂什麼?誰說我們考不上了,在朝鮮的時候張欽差可是跟我們說了,只要到了大明科舉,大明可是會有單獨名額給海外學子的,特別是要留給我們朝鮮的學子,你懂不懂思密達。」一位朝鮮士子大咧咧說道。


  「哪個張欽差說的?」一個明朝士子不服氣問道。

  「當然是張明略大人思密達。張明略大人對朝鮮最好了,帶來了大明的援軍,還把我們一起帶來了大明的首都參加科舉。」朝鮮士子還在大咧咧說著。

  「你的意思是,你們這些朝鮮人預定了科舉名額?」另一位明朝士子陰惻惻問道。

  「這是我們朝鮮士子應得的。我們可是幫大明擋住了倭國豐臣秀吉的大軍。」

  「放屁,你們被豐臣秀吉打的落荒而逃,國王都跑來我們大明地界躲藏了,要不是李提督率軍幫你們收拾爛攤子,你們還能來科舉?早就給豐臣秀吉當狗了,當狗還不夠格。」

  「你竟然污衊我們朝鮮的君王,我要去找大明的官員控告你們破壞藩屬關係。」

  「誰怕誰啊。剛才是誰說了自己能,大傢伙可聽好了,朝鮮人在我們大明的都城都敢如此囂張,朝廷還想著把本就不多的錄取名額給外人,大家能忍得住這口氣嗎?」

  就這樣,爭吵變成了辱罵,辱罵的時候情緒一激動難免推搡一下,接著自然就打了起來。雖然順天府衙役的到來讓這一場小規模互毆變成了大規模互毆,但是這件事的各種版本很快就在京城裡面傳播開來。

  張曉家中,張曉正在居家愉快寫刺客信條小說的稿子,就看到了風塵僕僕趕來的李之藻。

  「振之,國子監這麼快又放假了?」張曉問道。

  「夫子,大明士子和朝鮮士子起了衝突的事情您知道了嗎?」

  「不知道啊,我這剛在家呆了一兩天,又有什麼大事我不知道了?跟我有什麼關係嗎?」張曉疑惑問道。

  「文華,你也不知道嗎?」李之藻看向了呂章。

  「振之,這兩日我都在幫著東家校稿,外面有什麼動靜我還真的也不知道。」呂章說道。

  「夫子,真的出大事了,而且這個事還和夫子你大有關係啊。」李之藻有些著急說道。

  「跟我還有關係?那你細細說來。」張曉說道。

  李之藻接過了呂章遞來的茶水,喝了一口開始把大明士子和朝鮮士子的爭吵打鬥說了出來。

  「這怎麼還有我的事?我什麼時候跟這些朝鮮士子說過,科舉要給他們錄取單獨名額了,更不要說從現有名額裡面拿出來。要是我真這麼提議,那不是要被全體士林罵到狗血噴頭啊。」張曉聽完李之藻的講述,有些驚訝說道。

  「夫子快想想辦法吧,這件事一下子就在京城士子裡面傳遍了,國子監都是傳的飛快,今天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向我問起夫子你是不是真的說過這些話了,我的好幾個同窗還特別痛心疾首,他們跟我說,本來是把夫子看成張騫班超一般投筆從戎、建功立業、能文能武的大丈夫,如今卻收受了朝鮮人的賄賂,要如此偏袒朝鮮士子。讓我趕緊回來勸諫您。」

  張曉無言以對,兩個侍立在旁的朝鮮婢女早已花容失色,跪倒在地。

  「你們兩個下去吧。」張曉擺了擺手,兩個朝鮮婢女如釋重負慌慌張張走了。

  「朝鮮當時窮成啥樣了,呂章你也不是沒看到,哪有功夫給我什麼像樣的賄賂。要是那兩個小姑娘也算的話當我沒說。」張曉無奈說道。

  「夫子,我李之藻當然相信你的為人,可是如今流言四起,眾口鑠金,再讓事態這麼發展下去,對於夫子你的名聲可是大大不利啊。」李之藻說道。

  「我當然知道,只是現在我也做不了什麼啊。這件事鬧得這麼大,陛下還有閣老們怕是都知道了,既然事情因我而起,朝廷要怎麼怪罪我也沒辦法了。總不能現在我去上街,對著路人就喊一聲我老張沒有剋扣大家的科舉錄取名額吧。」張曉無奈說道。

  「要是只是傳流言就罷了,現在國子監監生已經在串聯了,想聯名上書,讓朝廷不能厚此薄彼,重東夷而輕華夏。如果朝廷不同意,就要集體罷課。」

  「什麼?」張曉聽到這消息,一下子被激得差點跳起來。

  「不至於這麼誇張吧。」張曉喃喃道。

  「夫子,現在有什麼之藻能做的事,你都儘管吩咐,我隨時可以回國子監那邊向我的同窗講講,那些有關夫子您的那些傳言純屬子虛烏有,都是謠言。」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這個事不是我一個區區四品詹事能夠解決的了,等著吧。」張曉嘆了一口氣。

  御書房內,皇帝看著內閣報上來的奏報,也是一臉無奈。


  「怎麼能搞成這副樣子?別說了,讓張曉自己過來解釋吧。」皇帝吩咐道。

  當張曉急急忙忙趕來,就看到皇帝在看一封長長的奏表。

  「張曉,朕這次為何要叫你過來,想必你也是清楚的吧。怎麼樣,你有什麼想說的。」皇帝問道。

  「陛下,微臣真的沒有許諾這些朝鮮士子給什麼單獨名額,科舉乃是朝廷大事,我一個區區四五品的小官,何德何能敢幹擾科舉?臣也沒有泄露禁中之語,至於那些朝鮮士子從哪聽來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流言,微臣是真的不知道。」張曉趕緊表態。

  「意思是要是哪天你要是成了一品、二品高官,就敢幹擾科舉了?」

  「臣萬萬不敢。」

  「好了,朕知道這些亂七八糟的流言不是你傳的,但是現在這些朝鮮士子可是把你當成了槍桿子來用了,」

  「臣愚鈍。」

  「你確實愚鈍,怎麼樣了,平時談天論地,小覷天下英雄豪傑,覺得天下大勢都可以運諸於掌了,如今到了自己,就什麼主意都想不出來了?」

  「朕手上拿的,乃是國子監師生的聯名上疏,希望朕弘揚聖人之學,不要被西夷的花言巧語和奇技淫巧蒙蔽,也不能被奸臣蒙蔽,做出輕華夏重四夷的本末倒置的大錯事。當然,也不是所有師生都在上面簽字了,你的老熟人李之藻就應該沒有在上面簽字。怎麼樣,你有什麼要辯解的嗎?」皇帝問道。

  「臣是忠是奸,陛下心裡自有定數。只是微臣確實沒有偏袒朝鮮,這一點李提督、宋經略和其他當時在朝鮮的文武官員都可以作證。這些朝鮮士子來京以後確實有擾民之舉,現在又和我們大明士子起了衝突,朝廷應當秉公決斷。」

  「那個胡說八道的朝鮮士子已經找到了,據他所言,他是為了在同伴面前顯得自己有門路,消息靈通才編排的。不過進入朝鮮的文武官員這麼多,人家偏偏舉了你的名字。張曉,看來你在朝鮮還是干出一些業績的嘛,或者說這一批的朝鮮士子就是對你比較熟悉。」

  「啟稟陛下,這一批朝鮮士子確實有人在我的帳下聽命過,當時微臣也沒有讓他們干機密要緊的活,無非就是讓他們找找書,抄抄書罷了。」張曉解釋說。

  「那事情既然已經發生,如今也就只好向前看了。怎麼樣,這一場科舉風波,你覺得怎麼化解才好?」皇帝問道。

  「陛下,我的建議是這樣,如今形勢有變,朝廷不妨順水推舟,就說朝鮮士子沒有內定。朝廷為了不侵占名額,還決定給海外學子單獨的名額,而且海外學子除非有傑出雋才,否則不在大明授官。這樣士林總該滿意了,要是士林清流們再不願意,那就讓他們接著不樂意就好了。」張曉說道。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