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白鷹之死(二合一大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5章 白鷹之死(二合一大章)

  塞利姆正在津津有味的看著波蘭方面的戰報。

  不得不說,柯斯丘什科的思路其實沒錯,按照理想狀態講,波蘭這一回確實可以擊退對方。

  只是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波蘭軍隊確實沒有這個能力執行,波蘭瑟姆也確實難以保密,波蘭貴族也是真的帶不動。

  不過至少賽大帝拿到了他想要的。

  重騎兵在這個年代還是有使用價值的嘛。

  新軍的騎兵完全可以分出精力組建這樣一支部隊。

  想到新軍,塞利姆又開始考慮起哈吉帕夏是不是任期過長了了。

  畢竟如此大軍,常年放在對方手裡操練,雖說哈吉帕夏向來忠誠,塞利姆還安排了海珊在一邊牽制對方,但總歸是有些不放心的。

  蘇丹揉了揉眉心,按照這個思路看,其實優素福帕夏退休後的位置倒是可以安排哈吉帕夏來頂替,只是埃及方面,到底該由誰負責呢?

  這地方太肥了,又是塞利姆設置的新政開發區,要是地方上真有什麼歪心思,確實具備割據的實力啊。

  將伊沙克外放的話,貌似也可以,只是這一派系的領軍人物外放的話,很可能造成一段時期內的權力失衡。

  不過塞利姆可以用哈吉帕夏為大維齊爾,這樣也能夠有效壓制各大派系,畢竟對方的威望也是足夠的。

  在蘇丹為政事而繁忙操勞的同時,國外幾件大事也同時落下帷幕。

  波蘭戰事已經明朗。

  普魯士人已經鑿穿了波蘭西北的防禦線,但波蘭人抽不出一支部隊去支援。

  柯斯丘什科缺少時間,雖說他已經壓制住了弗朗茨,可他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讓這支部隊發揮出戰力。

  而俄軍方面,那是真的被一路狂推。

  波尼亞托夫斯基在指揮波蘭軍隊從布格河防線上撤退後,雙方又爆發了立陶宛伏擊未遂的卡茲米恩之戰,防衛華沙外圍失敗撤退的布列斯特戰役,以馬庫蘇夫戰役。

  而後者是整場戰爭中最後一次戰役,波尼亞托夫斯基擊敗了襲擊波軍後方的哥薩克軍團。

  就在波軍將士準備退守維斯瓦河構築防線時,他們得到了令人震驚的消息,國王加入塔戈維察聯盟,下令波軍放下武器,戰爭結束了。

  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宣布加入塔戈維察聯盟,並命令所有波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這一命令在軍隊引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雖然在敗退,但波軍主力沒有受到致命打擊,士氣高昂,補給充足,仍然可以繼續戰鬥。

  許多人包括兩大指揮約瑟夫·波尼亞托夫斯基與科希什丘科在內的將領都反對投降,兩人甚至不約而同的設想發動政變,挾持國王繼續抗戰。

  但經過更痛苦的思考,約瑟夫·波尼亞托夫斯基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們接受了奧古斯特的後備方案。

  之後的戰鬥中波尼亞托夫斯基心灰意冷,幾度想要自殺,但還有使命在身。

  柯斯丘什科受到了最沉重的打擊,因為開戰以來他沒有打過一場敗仗。

  奧古斯特-卡齊米日斯基早就與兩人商量好了,在最壞的情況下,他們為波蘭留下了出路。

  在接到國王的消息後,兩人派遣少量兵力留守,隨即帶著軍隊與不少財寶向著奧斯曼帝國與波蘭的邊境一路狂奔。

  既然國王無力保護波蘭,那他們至少要為波蘭留下種子。

  奧古斯特不願意去怪罪卡米爾-恰波托雷斯基和恩森-馬霍夫斯基,對方的行為比起那個叛徒無疑要好得多。

  在波蘭已經無望的情況下,不是誰都願意和他一樣做出這種選擇的。

  在戰爭勝利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瑟姆議員前往格羅德諾舉行新一屆議會以確認俄羅斯帝國的要求。波蘭立陶宛聯邦將會自行解散,組成聯邦的各大部分會選擇加入普魯士,奧地利與俄國。

  雅各布·希維爾斯成了新任俄國駐波蘭大使,他的使命是操縱議會執行解散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條約。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仿佛是歷史的重演,希維爾斯繼續使用屢試不爽的伎倆,軍隊包圍,財權利誘,威逼恫嚇,稍有反抗者被警告,逮捕甚至毆打,當然還有最經典的俄式老辦法——流放西伯利亞。

  議員們仍然在做最後的,絕望的努力。他們運用一切程序拖延會議,結果是俄國人又逮捕了七名議員將他們流放。


  會議不斷延遲,氣急敗壞的希維爾斯威脅所有議員,拖延議會的行為將被視為對沙皇的挑釁。

  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挺身而出,這或許這頭曾經的東歐雄獅所發出的最後怒吼。

  「他們想將我們流放到西伯利亞!」一名有影響力的愛國者說。

  「讓他們來吧,威脅不會使我們恐懼。♝☝ 69ѕ𝔥𝓤Ж.ςⓄⓜ 🐒🍟」

  他向在場的斯坦尼斯瓦夫二世補充道:「尊敬的陛下,如果非得如此,請帶領我們去西伯利亞吧!

  讓我們離開這個充滿威脅的地方,走向那個悲涼的荒原之地吧!至少我們的美德會使試圖摧毀我們精神的人手忙腳亂。」

  此時,所有議員悲憤交加,痛哭失聲:「讓我們去西伯利亞吧!」

  與這些忠于波蘭的議員相對的是塔戈維察聯盟。

  他們扮演了可憐又可恨的角色,這些大貴族的最初設想是借俄國人只手摧毀干涉自身利益的新法,他們天真地以為俄國人會無私地幫助他們,葉卡捷琳娜大帝會尊重波蘭的統一和領土完整,戰爭過後會一切照舊。

  然而歷史的嘲弄很快降臨到他們頭上。

  普魯士軍隊高調侵占西北面領土,全然不像葉卡捷琳娜二世承諾的只是幫忙。

  塔戈維察聯盟憤怒不已,他們向葉卡捷琳娜二世控告普魯士的罪行,渴望得到主子的幫助。

  葉卡捷琳娜二世終於卸下那幅波蘭保護者的偽裝,直截了當地表示:「如果你們打算抵抗普魯士人,那你們必須面對俄國軍隊。」

  正所謂利令智昏,塔戈維察聯盟自以為利用了俄國人,然而從始至終他們都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一顆棋子,被她玩弄於鼓掌之間。

  他們費盡心機討好俄國人,喪心病狂地出賣祖國,最終什麼都沒有得到,反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波蘭民族萬世唾罵的對象。

  就這樣,塔戈維察聯盟兩面不是人,其頭目切斯尼·波托茨基逃往維也納,剩下大多數叛徒則臣服於沙俄。

  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知道瓜分波蘭已成定局,議員的抵抗毫無意義。最終,議會妥協,以六十一比二十三的票數通過《波蘭立陶宛聯邦解散法案》。

  但當《波蘭立陶宛聯邦各地區自決法案》被提出時,這些議員再也受不了了,他們紛紛站起來,試圖離開議會。

  希維爾斯命令俄國軍隊直接包圍議會大廳,用明晃晃的刺刀逼退試圖離開的議員,強迫他們繼續會議。

  俄軍指揮官全副武裝闖入議會,粗暴蠻橫的威脅和謾罵議員,命令他們批准法案。

  議長三次詢問是否同意通過法案,議員報以沉默。

  希維爾斯使出渾身解數,他高聲宣讀了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指示,嚴厲地命令議員批准條約。

  議會大廳一片死寂。

  無奈之下,希維爾斯宣稱議員已經默認了法案,《波蘭立陶宛聯邦各地區自決法案》被強行通過,條文如下。

  「俄國占領波蘭東部的大部地區,同時獲得立陶宛及第聶伯河以西的烏克蘭。

  普魯士獲得華沙及波蘭西部的大部地區。

  奧地利獲得西加里西亞(包括克拉科夫在內)地區。」

  普魯士最終擁有聯邦人口的 23%與十四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奧地利擁有32%的人口與十三萬平方千米的領土,俄羅斯擁有45%的人口與四十三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這是三頭黑鷹對白鷹的血腥盛宴,他們將對方吃干抹淨,但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為波蘭人的種子做了掩護,他並不是那樣不堪,只是事已至此,無力回天。

  絕望之至,心灰意冷的波蘭國王向葉卡捷琳娜二世請求退位,後者同意了。

  他特意舉辦了一場宴會,並邀請了普魯士、奧地利與俄國人的高官,宴會正酣時,幾位高官,諸如奧地利的弗朗茨,俄國的波將金,以及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希·威廉·馮·斯恩堡都與國王到了舞池中央。

  就在此時,炸彈引爆,弗里德里希由於和國王比較接近,當場見了上帝,而弗朗茨和波將金則撿回一條性命。

  議員們公布了一份國王書寫的抗議書,譴責奧地利、俄國和普魯士的暴行。此外,他疲憊地表達了對自己無力救國的絕望,以及對後輩的殷切期望,這是波蘭最後的輓歌。

  「我,波蘭的王,年事已高,眾多災難使我身體衰弱,心力交瘁。


  我們,議會中的每位議員,甚至不惜生命,都不能將我們的國家從壓迫者的牢籠中解放出來。

  在此,我們宣布將這項任務交付給我們的後代,相信在未來某個更加幸福的時代,他們或許能找到將國家從壓迫和奴役中解放出來的方法。

  不幸的是,這種途徑和方法不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也只得聽天由命。」

  由於指揮官受傷,三國的軍隊一時間沒有追擊逃走的波蘭軍隊,這讓他們安全的到了奧斯曼帝國。

  這位一直試圖改革波蘭卻始終沒有成功的王給自己留下了最好的葬禮,他帶走了他的敵人,呼喚了他的子民,為波蘭留下了種子,這就夠了,不是嗎?

  塞利姆接到波蘭國王死去的消息時已經是深夜了,他沒有說話,而是默默思考著波蘭淪落至此的原因。

  此時波蘭的社會結構和數百年前並沒有什麼區別,貴族巨頭富可敵國,權勢滔天。

  大量無產貴族遊手好閒,市民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中小貴族具有憂患意識但不構成強大勢力,而占據全國70%人口的農奴階層處於政治層面的「耳聾眼瞎」狀態,他們已經被大貴族霸占壓榨了幾百年,導致這一群體幾乎陷入到徹底的麻木狀態。

  在大貴族的控制下,他們不在乎國家政策的變化,不在乎國際局勢的變化,對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爭鬥充耳不聞。

  每天繁重的苦役構成了他們一生中的絕對主角。即便發生戰爭,他們也得繼續工作,大貴族懼怕一旦給了他們武裝,農奴就會爆發革命或起義。

  所以實際上在戰爭中充當軍隊主力的是中小貴族階層,他們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密切關注國家危難的現狀,具備充沛的愛國熱情和改革意願。

  所以在戰爭爆發後,他們自備武器,踴躍參軍。此外大城市的市民也構成了抵抗俄軍的重要力量,但他們的數量有限,僅憑他們是遠遠不夠的。

  面對半個歐洲的圍剿,法國可以激發全階層共同抗戰,一致對外,因此法國取得了勝利,波蘭做不到這一點,失敗就成了必然。

  這就引出了波蘭晚期的又一個重大弊病——農奴問題。

  在18世紀末,農奴成了落後制度的典型,西歐各國早在15世紀就通過發達的市場經濟和多次起義引發的改革徹底摒棄了農奴制度。

  農奴制度成了惡化的波蘭體制中最大的毒瘤之一,如此龐大數量的階層被大地主鎖死在田地里,無法進一步發揮生產力。

  負責任的說,在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統治中後期,波蘭農奴的命運已經發生改變。

  他和幕僚們注意到了農奴制度的破壞性,但他們又不能一下廢除這一存在了幾百年的古老制度。

  所以他們企圖溫和地改變包括農奴制在內的許多弊病,這是符合波蘭國情的做法。

  可是別人不會給你這麼多時間了,身處三大強國的交界處,自己又缺乏保護自己的力量,還指望怎麼辦呢。

  弱肉強食從來都是世界的真理。

  這也是塞利姆要改革的原因,畢竟在另一個時空,奧斯曼帝國的命運又比波蘭好到哪去呢?

  感謝p社玩家狂喜,鍋漠弱,非非池,天空文豪,青檸棉花糖,路過的大隻佬以及諸位書友的月票,今天很忙,所以發得比較晚。

  建議搭配《波蘭不會滅亡》二次食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