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太空救援》
第127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孫燕來剛才的這番表態,其實是上級在本次任務開始之前就已經研究決定的。
共軌式反衛星武器的性質過于敏感,現在正是萬眾矚目的時候當然沒問題,但要是等個幾年熱度過去,難保美國人不會來一手歲月史書。
而如果這個項目一直作為半開放狀態處於活躍之中,那就可以時不時往裡面增加一些內容,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整個紀錄片什麼的敲打一下NASA。
至少可以提高對方顛倒黑白的難度。
本來是準備跟費用核算清單一起,後續發布到國家航天局的官網上。
但既然現場正好有人提問,那倒不如大大方方說出來。
反而還能再蹭一波大熱度。
而在出現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之後,下一個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
是一名滿臉絡腮鬍,明顯來自中東石油佬的記者:
「尊敬的局長先生,你剛剛提到了一項名為『離軌帆』的技術,但根據我的了解,儘管這是一種被動離軌的技術,相比消耗燃料的主動離軌成本更低,但仍然會占據一部分任務載荷……是否有可能建立一個有強制力的國際機制,來推動各個國家做到這一點?」
相比於剛才那個新加坡女記者,這位的提問雖然沒什麼攻擊性,但反而更加敏感。
甚至讓孫燕來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間。
畢竟涉及到國際規則的制訂問題,很多事情就不是他這個航天局局長能拍板的了。
當然從好的方面考慮,這也說明在本次風波過後,已經開始有人下意識地把華夏航天的影響力列入到T1的範疇。
這是哪怕在神舟五號和六號成功時都從未發生過的情況。
因此,在思索了幾秒鐘後,孫燕來還是給出了一個相對比較有內容的回答:
「關於這一點,因為目前還處在構想設計階段,所以我暫時沒辦法給出一個完全確定的方案,包括離軌帆技術本身也還需要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但我們確實正在考慮成立一個『國際軌道垃圾委員會』,對每年影響較大的太空垃圾威脅事件進行總結和評估,至於是否具有強制力……這是未來還需要與其它夥伴共同商定的細節。」
實際上,常浩南之前就提出過一個類似,但更加瘋狂的設想。
趁這次機會在航天系統內部成立一家國有控股公司,主營「太空垃圾保險」業務。
只要購買一份,那無論在衛星入軌以及未來的全壽命工作過程中產生了任何的高危空間碎片,華夏方面都會代為負責清理。
有那麼點太空贖罪券的意思。
只可惜後來還是因為可行性比較低、恐怕連歐洲人和俄國人都不會接受,所以最終沒有被擺在檯面上討論……
隨後的幾個問題,都相對中規中矩。
但眾人關注的焦點,卻明顯隨著太空漁船計劃的落幕,以及現場氣氛重新歸於冷靜而轉移到了華夏航天的未來發展方向上。
畢竟,稍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經過這樣一輪折騰,世界航天產業的發展格局即便不說是出現大規模洗牌,至少也會發生明顯的格局變動——
就像是世紀之交那些年的航空產業一樣。
1996年的時候,如果有人說華夏將會在未來10年內成為足以影響世界航空製造業格局的勝負手,那高低都得被當成是瘋了。
就算是在華夏和歐洲達成支線飛機適航互認的時候,絕大部分人也最多就是意識到了前者在這方面的野心而已。
結果現在,航空動力集團已經能和斯奈克瑪,乃至於羅羅這樣的老巨頭平起平坐。
而華夏國內的航空公司也已經開始在客運航線中增加C808和C909兩個型號的占比。
雖說航天和航空是兩個差別很大的產業,但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誰也不敢對此掉以輕心。
因此,很快就有人問道:
「從太空漁船任務的執行情況中可以看出,國際航天合作已經產生了全新的局面,比如歐洲航天局第一次在官方層面上與貴方展開信息交流與合作……請問這是否會影響到華夏未來的航天發展計劃?」
這是一名來自華夏國際電視台的記者,因此問題內容也是早就已經安排好的。
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候把節奏拉回到預設的軌道上。
而孫燕來也總算得著機會,可以稍稍喘上一口氣;
「在大的方面上,華夏航天獨立自主的發展原則不會改變,我們將在明年發射下一艘神舟飛船,並進行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務,此後就將開始建設我國自己的空間站,並進一步展開深空探索和軌道應用研究……」
「當然,本次任務確實增加了華夏與世界各國航天機構的互信程度,也打破了部分國家希望孤立華夏航天產業的惡意企圖……實際上,我們始終對國際合作保持著積極正面的態度,也願意在未來的空間站建設和月球探索活動中看到更多友好國家的加入……」
「……」
儘管時間已到深夜,但這場連軸轉的記者招待會仍然又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
但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好像仍然差點什麼。
太和諧了。
無錯版本在讀!6=9+書_吧首發本小說。
怎麼能這麼和諧呢?
雖然國際空間站的威脅被解除確實是大好事,但對於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來說,不整出點其它事來真的是渾身難受。
而最後,還是來自天空新聞的英國記者發揮了自己的種族天賦:
「在解決本次危機的過程中,歐洲航天局和俄聯邦航天局都明確給出了技術和信息方面的支持,那麼請問孫局長,其它國家,比如NASA方面作為UARS衛星的所有者以及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建造者,是否也提供了相應的幫助。」
一個問題,直接把本來已經有些昏昏欲睡的聽眾們給整精神了。
要知道,就在幾天之前,NASA方面還專門開了個節目,以證明太陽風暴並沒有公眾想像中那樣強大的威脅,國際空間站仍然一切安全云云。
結果節目還沒播完就被光速打臉。
恐怕全世界所有人都很想知道,NASA在9月1號到3號這兩天的準備時間裡,到底是充當了怎樣的角色?
「除了明確做出過表態的歐洲航天局和俄聯邦航天局以外,我們當然也收到了很多其它國家同行的幫助或是鼓勵,在這裡,我非常希望能對所有參與了本次行動的機構、企業和個人做出感謝。」
孫燕來一邊飛速運轉著大腦,一邊組織語言:
「但非常抱歉,這份名單實在太長,而且還處在整理過程當中,很難由我一個人在現場公布出來……不過也煩請各位稍安勿躁,最晚後天中午,這份致謝列表也會在國家航天局的官網上向全世界公布……」
「……」
這個回答,相當有水平。
不僅留了一天半的時間作為緩衝,還相當於給美國人送去了一個信息——
這錢你出不出,自己看著辦……
而果然如他所預料的那樣。
NASA方面也在實時關注著這場發布會的情況。
因此,還沒等孫燕來回到辦公室,就已經接到了秘書送來的報告:
「局長,NASA方面剛剛打來電話,承諾會支付本次太空漁船任務直接涉及到的全部成本……」
(本章完)
孫燕來剛才的這番表態,其實是上級在本次任務開始之前就已經研究決定的。
共軌式反衛星武器的性質過于敏感,現在正是萬眾矚目的時候當然沒問題,但要是等個幾年熱度過去,難保美國人不會來一手歲月史書。
而如果這個項目一直作為半開放狀態處於活躍之中,那就可以時不時往裡面增加一些內容,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整個紀錄片什麼的敲打一下NASA。
至少可以提高對方顛倒黑白的難度。
本來是準備跟費用核算清單一起,後續發布到國家航天局的官網上。
但既然現場正好有人提問,那倒不如大大方方說出來。
反而還能再蹭一波大熱度。
而在出現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之後,下一個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
是一名滿臉絡腮鬍,明顯來自中東石油佬的記者:
「尊敬的局長先生,你剛剛提到了一項名為『離軌帆』的技術,但根據我的了解,儘管這是一種被動離軌的技術,相比消耗燃料的主動離軌成本更低,但仍然會占據一部分任務載荷……是否有可能建立一個有強制力的國際機制,來推動各個國家做到這一點?」
相比於剛才那個新加坡女記者,這位的提問雖然沒什麼攻擊性,但反而更加敏感。
甚至讓孫燕來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間。
畢竟涉及到國際規則的制訂問題,很多事情就不是他這個航天局局長能拍板的了。
當然從好的方面考慮,這也說明在本次風波過後,已經開始有人下意識地把華夏航天的影響力列入到T1的範疇。
這是哪怕在神舟五號和六號成功時都從未發生過的情況。
因此,在思索了幾秒鐘後,孫燕來還是給出了一個相對比較有內容的回答:
「關於這一點,因為目前還處在構想設計階段,所以我暫時沒辦法給出一個完全確定的方案,包括離軌帆技術本身也還需要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但我們確實正在考慮成立一個『國際軌道垃圾委員會』,對每年影響較大的太空垃圾威脅事件進行總結和評估,至於是否具有強制力……這是未來還需要與其它夥伴共同商定的細節。」
實際上,常浩南之前就提出過一個類似,但更加瘋狂的設想。
趁這次機會在航天系統內部成立一家國有控股公司,主營「太空垃圾保險」業務。
只要購買一份,那無論在衛星入軌以及未來的全壽命工作過程中產生了任何的高危空間碎片,華夏方面都會代為負責清理。
有那麼點太空贖罪券的意思。
只可惜後來還是因為可行性比較低、恐怕連歐洲人和俄國人都不會接受,所以最終沒有被擺在檯面上討論……
隨後的幾個問題,都相對中規中矩。
但眾人關注的焦點,卻明顯隨著太空漁船計劃的落幕,以及現場氣氛重新歸於冷靜而轉移到了華夏航天的未來發展方向上。
畢竟,稍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經過這樣一輪折騰,世界航天產業的發展格局即便不說是出現大規模洗牌,至少也會發生明顯的格局變動——
就像是世紀之交那些年的航空產業一樣。
1996年的時候,如果有人說華夏將會在未來10年內成為足以影響世界航空製造業格局的勝負手,那高低都得被當成是瘋了。
就算是在華夏和歐洲達成支線飛機適航互認的時候,絕大部分人也最多就是意識到了前者在這方面的野心而已。
結果現在,航空動力集團已經能和斯奈克瑪,乃至於羅羅這樣的老巨頭平起平坐。
而華夏國內的航空公司也已經開始在客運航線中增加C808和C909兩個型號的占比。
雖說航天和航空是兩個差別很大的產業,但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誰也不敢對此掉以輕心。
因此,很快就有人問道:
「從太空漁船任務的執行情況中可以看出,國際航天合作已經產生了全新的局面,比如歐洲航天局第一次在官方層面上與貴方展開信息交流與合作……請問這是否會影響到華夏未來的航天發展計劃?」
這是一名來自華夏國際電視台的記者,因此問題內容也是早就已經安排好的。
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候把節奏拉回到預設的軌道上。
而孫燕來也總算得著機會,可以稍稍喘上一口氣;
「在大的方面上,華夏航天獨立自主的發展原則不會改變,我們將在明年發射下一艘神舟飛船,並進行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務,此後就將開始建設我國自己的空間站,並進一步展開深空探索和軌道應用研究……」
「當然,本次任務確實增加了華夏與世界各國航天機構的互信程度,也打破了部分國家希望孤立華夏航天產業的惡意企圖……實際上,我們始終對國際合作保持著積極正面的態度,也願意在未來的空間站建設和月球探索活動中看到更多友好國家的加入……」
「……」
儘管時間已到深夜,但這場連軸轉的記者招待會仍然又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
但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好像仍然差點什麼。
太和諧了。
無錯版本在讀!6=9+書_吧首發本小說。
怎麼能這麼和諧呢?
雖然國際空間站的威脅被解除確實是大好事,但對於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來說,不整出點其它事來真的是渾身難受。
而最後,還是來自天空新聞的英國記者發揮了自己的種族天賦:
「在解決本次危機的過程中,歐洲航天局和俄聯邦航天局都明確給出了技術和信息方面的支持,那麼請問孫局長,其它國家,比如NASA方面作為UARS衛星的所有者以及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建造者,是否也提供了相應的幫助。」
一個問題,直接把本來已經有些昏昏欲睡的聽眾們給整精神了。
要知道,就在幾天之前,NASA方面還專門開了個節目,以證明太陽風暴並沒有公眾想像中那樣強大的威脅,國際空間站仍然一切安全云云。
結果節目還沒播完就被光速打臉。
恐怕全世界所有人都很想知道,NASA在9月1號到3號這兩天的準備時間裡,到底是充當了怎樣的角色?
「除了明確做出過表態的歐洲航天局和俄聯邦航天局以外,我們當然也收到了很多其它國家同行的幫助或是鼓勵,在這裡,我非常希望能對所有參與了本次行動的機構、企業和個人做出感謝。」
孫燕來一邊飛速運轉著大腦,一邊組織語言:
「但非常抱歉,這份名單實在太長,而且還處在整理過程當中,很難由我一個人在現場公布出來……不過也煩請各位稍安勿躁,最晚後天中午,這份致謝列表也會在國家航天局的官網上向全世界公布……」
「……」
這個回答,相當有水平。
不僅留了一天半的時間作為緩衝,還相當於給美國人送去了一個信息——
這錢你出不出,自己看著辦……
而果然如他所預料的那樣。
NASA方面也在實時關注著這場發布會的情況。
因此,還沒等孫燕來回到辦公室,就已經接到了秘書送來的報告:
「局長,NASA方面剛剛打來電話,承諾會支付本次太空漁船任務直接涉及到的全部成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