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以退為進,分化瓦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極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曹叡那張年輕而沉凝的臉龐。

  他身著龍袍,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一干元從之臣——鄭稱、何曾、高堂隆、吉茂、畢軌,以及新加入的夏侯玄。

  與登基之時相比,少了兩人,多了一人,缺席的是毌丘儉與李豐,李豐尚遠在青州,而毌丘儉,已化作黃土一抔。

  「壽春一役,我軍敗績,朝堂之上,對毌丘儉口誅筆伐,聲聲指責。」

  曹叡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響,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然而,他們真正針對的,難道是毌丘儉一人嗎?不,他們的矛頭,分明是指向朕,指向朕的江山!」

  說到這裡,他猛地一頓,目光如劍,直射下方群臣,似乎在尋找著每一個人心中的答案。

  「更有甚者,他們提議任命張遼為征南大將軍,若朕一旦應允,這魏國,這朕親手守護的魏國,又將何去何從?」

  曹叡的話語落下,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層層漣漪。

  大殿之內,一時之間,寂靜無聲,只余燭火噼啪作響,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

  鄭稱這位老臣,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抹憂慮。

  他深知,這不僅僅是關於毌丘儉的問題,更是關乎皇權與朝臣之間的微妙平衡。

  他心中暗自思量:「陛下此言,意在試探我等忠心,亦或是真有憂慮?我該如何作答,方能既表忠心,又不至捲入無謂的紛爭?」

  何曾則是一臉凝重,手指不自覺地敲打著袖中的玉板。他心中五味雜陳:「張遼為征南大將軍?此議若成,確實將動搖陛下根基。但直接反對,恐有悖於同僚之情,該如何是好?」

  高堂隆目光堅定,心中已有計較:「陛下之憂,實乃社稷之憂。我輩身為臣子,自當以維護皇權、穩定朝局為己任,豈能因私廢公?」

  吉茂心中卻翻湧著複雜的情緒:「陛下之言,字字泣血,可見其心中之苦。然,朝堂風雲變幻,一步錯,步步錯,我該如何引導這風向,使之歸於平穩?」

  夏侯玄,作為新加入的一員,更是感受到了這份沉重。

  他心中暗想:「我雖初來乍到,但也知此刻之重要。我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我在朝中的地位,乃至未來的命運。我該如何表態,才能既表明立場,又不顯突兀?」

  終於,還是作為皇帝老師的鄭稱,緩緩站了出來。

  他身穿一襲深色的朝服,衣襟上繡著繁複的雲水圖案,顯得沉穩而莊重。

  他先是對著曹叡行了一禮,動作規範而恭敬,然後才開口說道:「毌丘儉畢竟是陛下親自任命的將領,此番因為他而丟失了壽春,這確實是有罪。陛下若是頂著不放,只會讓朝臣們以此為由,再向陛下發難,到時候,陛下的處境將會更加艱難,得不償失啊。」

  曹叡聞言,眉頭緊皺,已經擠出了一個川字了。

  他用手輕輕敲打著龍椅的扶手,發出沉悶的聲響,顯得內心極為煩躁。

  他沉聲說道:「難道朕就要向他們低頭嗎?這豈不是讓朕的顏面掃地?」

  鄭稱搖了搖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睿智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緩緩說道:「不是低頭,而是以退為進。陛下以為,南邊的形勢如何?」

  曹叡想了一下,眉頭依然緊鎖,他沉聲說道:「十萬火急,糜爛不堪。若是再不加緊處理,恐怕整個南方都會陷入動盪之中。」

  鄭稱輕輕一笑,他的笑容中帶著一種從容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他說道:「那便是了。南面的局勢,可能還會繼續敗壞。若是陛下任命的人去了,再吃敗仗,到時候陛下的處境就真的不利了。而若是陛下答應朝臣的要求,任命張文遠為征南大將軍,那麼即使南面敗績,陛下也有藉口整肅朝堂,將那些對陛下不忠的臣子一一清除。」

  曹叡聞言,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妙妙妙!」

  他連說了三個「妙」字,聲音中帶著一種由衷的讚嘆和欣喜。

  他站起身來,走到鄭稱身邊,緊緊握住鄭稱的手,激動地說道:「老師此言,真是妙極!朕這就下旨,任命張文遠為征南大將軍,讓他去處理南方的局勢。」

  其餘的大臣們紛紛上前附和,他們的臉上都帶著一種敬畏和欽佩的神色。他們知道,鄭稱的計策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危機,還為曹叡提供了一個整肅朝堂的絕佳機會。


  高堂隆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一直以來都擔心曹叡會因為年輕氣盛而做出錯誤的決定,但是現在看來,他的擔心是多餘的。

  翌日,晨光初破曉,洛陽皇城的琉璃瓦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輝。

  曹叡身著龍袍,頭戴皇冠,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跪拜的群臣。

  大殿之內,氣氛凝重,每一個人都屏息以待,等待著皇帝即將宣布的重大決定。

  「諸位愛卿,朕已經決定了。」曹叡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的話語仿佛冬日裡的一縷寒風,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一陣寒意。

  「朕要任命張文遠為征南大將軍,都督豫州、徐州軍事,抵禦漢軍北伐。」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頓時響起了一片低語聲,眾臣面面相覷,顯然對這一決定感到意外。

  曹叡的目光落在了一臉錯愕的陳群身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這一步棋,他走得既險又妙。

  自登基以來,他對這些權臣一直保持著警惕,深知他們各自心懷鬼胎,試圖在朝堂之上構建自己的權力網絡。

  而今,他以一種看似退讓實則進取的方式,不僅回應了朝臣的要求,更將了他們一軍。

  「毌丘儉。」曹叡的聲音突然變得冷冽,如同冬日裡的冰凌。

  「辜負了朕的信重,以軍國大事為兒戲。廢黜其一切爵位封賞,府中男丁盡數斬首,女眷充入教坊司世代為妓。」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一片譁然。

  眾臣的臉上皆露出了驚詫之色,他們萬萬沒想到,曹叡會如此嚴厲地處置毌丘儉,更沒想到他會如此果斷地答應他們的要求,任命張文遠。

  陳群的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心中更是在顫抖

  他本以為,皇帝會拒絕他們的要求,畢竟自登基以來,曹叡對他們的戒心一直很重。他們還想著以此來試探皇帝的態度,確定自己在朝堂之中的地位與權力結構。

  然而,皇帝的這一決定,卻將他們架在了火上烤。

  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年輕帝王的智謀與決心。

  而且,心太狠了。

  陛下對待自己的臣子,尚能如此心黑,簡直就像是大漢的景帝對待老師晁錯一般。

  而景帝,是一般人嗎?

  大殿之中,一位身著華麗朝服的老者,正是太尉華歆,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神色。

  與此同時,另一位大臣,司徒王朗,也是一臉凝重。

  他注視著龍椅上的曹叡,心中暗自讚嘆。

  陛下看似年輕氣盛,實則心機深沉,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處。

  他意識到,今後的朝堂之上,恐怕將更加風雲變幻。

  曹叡環視著下方的群臣,心中湧起一股豪情。

  這一步棋,雖然冒險,但卻是他鞏固皇權、整頓朝綱的必經之路。

  他要讓這些權臣明白,無論他們如何盤算,最終的決策權,始終掌握在他的手中。

  「朕意已決,爾等可有異議?」曹叡的聲音在大殿中迴響,帶著不容抗拒的威嚴。

  眾臣聞言,皆低頭不語,無人敢在這個時候觸怒龍顏。

  就在這時,劉曄緩緩起身,向曹叡行了一禮,道:「陛下聖明,臣等無異議。只是,南方局勢複雜,張文遠雖有才略,但恐獨木難支,是否需再遣一得力助手,以助其平定南方?」

  曹叡聞言,目光一閃,對劉曄的提議頗為讚賞。

  他點了點頭,道:「劉侍中之言有理。朕便再遣一員大將,與張文遠一同前往南方,共同平定叛亂。」

  曹叡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目光如炬,掃視著朝堂之下的群臣,最終定格在吳質身上。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仿佛春日裡溫暖的陽光,卻又藏著不為人知的深意。

  「朕命你為豫州刺史,襄助征南大將軍!」

  吳質聞言,身形微微一震。

  他本想要低調,方才在朝堂上更是刻意隱身,不願過多引人注目。

  此時突然被點名,他愣住了,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和不解。

  然而,他畢竟是歷經風雨的老臣,很快便恢復了鎮定,緩緩點頭,恭敬地接旨:「臣領旨謝恩!」

  他的聲音雖平穩,卻難掩內心的波瀾。

  見此情形,陳群的心中不禁一涼。

  他暗暗觀察著曹叡的每一個細微動作,試圖從中揣摩出皇帝的真正意圖。

  曹叡的眼神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的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卻讓人感受不到絲毫的溫暖。

  陳群意識到,這位皇帝絕非易於應付之輩。

  前番他們以退為進,本想試探皇帝的底線,卻沒想到皇帝反手就是一招分化瓦解。

  陳群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與這位皇帝鬥智鬥勇,將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較量。

  而且

  臣與君斗,臣如何斗得過?

  青州。

  樂安郡。

  博昌城。

  近一個月來,魏軍如同勤勞的蟻群,不辭辛勞地堆土,漸漸的,經歷數次野戰,終於是擊退了城中漢軍,讓土推得快比博昌城牆還高了。

  曹真此刻立於高坡之上,目光如炬,嘴角掛著一抹冷峻的笑意。

  他身穿鐵甲,肩披戰袍,手中的長劍在陽光下閃耀著寒光,宛如他心中的決心一般堅定不移。

  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勝利的渴望,也有對這場殘酷戰爭的無奈。

  「進攻!」

  隨著一聲令下,魏軍如潮水般涌動,鐵蹄踏破了清晨的寧靜,戰鼓聲、號角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

  魏軍精銳朝著博昌涌去。

  相比之下,博昌城內的漢軍則顯得孤立無援。

  儘管他們拼死抵抗,但面對如潮水般洶湧而來的魏軍,心中的恐懼與絕望難以掩飾。

  城牆上,一位年邁的將領,鬚髮皆白,手握長槍,屹立不倒,他的眼神中既有對敵人的憤怒,也有對家國的不舍。

  他深知,此戰凶多吉少,但仍不願放棄一絲希望,他的身影在夕陽下拉長,顯得格外悲壯。

  城內的百姓更是驚慌失措,他們紛紛收拾家當,試圖在最後的時刻逃離這座即將成為戰場的城市。

  孩子們的哭泣聲,婦女的哀嘆聲,與遠處的戰鼓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令人心碎的畫面。

  然而,在這絕望之中,也不乏英勇與智慧之光。

  一群年輕才被徵用的兵卒,他們或許沒有豐富的戰鬥經驗,但心中卻燃燒著不滅的火焰。

  他們利用城內的地形,巧妙設伏,給魏軍製造了不少麻煩。

  其中一位青年,面容清秀,眼神中閃爍著機智,他不斷地調整戰術,用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儘管他知道,這一切可能只是徒勞。

  黃昏,戰鬥依舊沒有停歇。火光沖天,照亮了整個博昌城,也映照出了每個人心中的複雜情感。曹真站在城外,凝視著這座即將屬於他的城市,心中卻無半點喜悅。

  真正精銳的漢軍已經提前撤走了,剩下的,不過是棄子而已。

  沒什麼好高興的。

  在一邊,監軍李豐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下拉長,他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了一些,見到魏軍歷經艱辛終於是攻下了博昌城,心中那塊沉甸甸的石頭也稍稍落地。

  但他沒有放鬆太久,隨即整理了一下衣襟,對著大將軍曹真恭敬地行了一禮,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大將軍,我軍耗時一個月才攻破博昌,這進度實在令人擔憂。北海、東萊兩地尚待收復,還望將軍能加快速度。畢竟,壽春已經落入漢軍之手,局勢刻不容緩啊!」

  曹真聞言,點了點頭,眉宇間卻難掩一絲愁緒,他重重地嘆了一口氣,那聲音似乎包含了無數的無奈與沉重。

  「我豈能不知局勢緊迫,但戰爭之事,豈是急功近利所能解決?強攻只會徒增將士們的傷亡,我不能拿他們的性命去冒險,更不能做那等無視生命之重的決策。」

  說到這裡,他目光深邃,望向遠方,眼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

  「至於加快速度。」曹真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堅定,「拿下博昌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必須穩住陣腳,步步為營。臨淄,是我們下一個目標,只有先拿下它,才能為直驅北海、收復東萊鋪平道路。一年時間,或許足夠我們收復整個青州。」


  李豐聽後,神色複雜。

  他沉默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飯一口一口的吃。

  勝利雖小,雖慢,但總比慘敗來得好?

  他可不想家人被殺被充作妓女!

  此時,戰場上的硝煙還未散去,魏軍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將士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與堅韌。

  他們或坐或臥,簡單地處理著傷口,儘管身心俱疲,但眼中依然閃爍著不滅的鬥志。

  曹真看著手上的寶劍,眼神銳利。

  戰爭不是請客吃飯。

  魏國不能再敗了。

  他曹真,也不能再敗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