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 再征勃律(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62章 再征勃律(上)

  就在廢奴令開始在天下各州深入時,安西的推恩令也同樣引發了掀然大波。

  李成華出任安西道觀察使後,在龜茲召見安西各個小國的國王或者代表,向他們宣布了大唐皇帝的皇恩,允許他們分封子弟,朝廷將給予承認,並授予相應爵位。

  推恩令正式在安西施行,整個安西的上上下下都沸騰了。

  安西歲月漫長而平靜,國王們無所事事,整天就生兒子,每個國王都有一大堆兒子,年輕時妻妾成群很爽,但兒子長大後麻煩就接踵而至,個個吵著要土地要家產,以前還可以用禮制和規矩壓制,現在朝廷鼓勵分家,而且承認細分後的國王,還賜給爵位,規矩和禮制一下子被打破了。

  為什麼說推恩令是無解的陽謀,因為它直擊人性,哪怕國王看出了這是一個削弱他們的策略,但他的兒子們和妃子都會一哭二鬧三上吊,逼國王施行推恩令。

  都是兒子,憑什麼只給大哥繼承王位和財富,現在有機會了,王子們豈能不鬧?如果國王還要堅持到底,那麼就意味著政變。

  所以在推恩令頒布一個月後,疏勒國爆發了政變,除長子之外的其他六個兒子聯手把父親和長子殺死,瓜分了土地、財富和軍隊。

  李成華當即代表大唐朝廷,承認了六個兒子的王位,並冊封他們為伯爵,授予伯爵印符。

  疏勒政變是壓倒駱駝的關鍵一根稻草,各國國王看到了後果和唐朝的態度,不得不屈服了,紛紛將土地和財富分封給其他兒子,王城留給長子。

  分封的第一個後果就是養不活這麼多軍隊了,兒子們當然不會掏錢養不服從他們的軍隊,他們寧可自己招募軍隊,這樣一來,王國的軍隊大幅削減,甚至解散。

  龜茲國分成了七個小國,這還是沒有全部分封的結果。

  原來的八千龜茲軍也被拆分了,王城的軍隊只剩下一千餘人,官員也減少了一大半。

  但現在還不是推行郡縣制的時機,只有推恩令根深蒂固後,時機才會真正成熟。

  四月初,安西都督席萬里率領一萬五千軍隊浩浩蕩蕩向朅師國殺去。

  席萬里出任安西都督標誌著安西的另一個改革成果,安西都督府由經略府改為軍事府,軍政分家,政務部分由安西道觀察使府接管過去。

  隨著河中都督府和安西都督府改為軍事府,標誌著在中唐引發劇烈動盪的節度使制度徹底終結。

  這次安西軍南征吐火羅和大小勃律也是今年朝廷的既定任務。

  李成華在返回長安之前,就派人去收集了吐蕃軍入侵吐火羅、河中和大小勃律的情報,當李成華返回安西後,這些情報就擺上了她的桌案。

  這些情報可以說有喜有憂,喜是河中對拔汗那的滲透才剛剛開始,就被唐軍強勢拔掉了。

  另一方面,吐蕃軍的掠奪性使吐火羅各國對吐蕃十分戒備,到目前為止,除了一些宗教往來,吐蕃軍隊對吐火羅各國都沒有能滲透進去,除了朅師國。

  而壞消息首當其衝就是朅師國,親大唐的國王一家被殺,吐蕃重新扶持了親吐蕃的國王上位,並在朅師國駐軍三千人。

  第二個壞消息是,吐蕃在大勃律重新築城,駐軍七八千人。

  或許是吐蕃的目標暫時沒有指向安西,所以他們沒有對小勃律下手,峽谷對岸的小勃律也裝糊塗,對吐蕃軍不斷向西擴張視而不見,也不向安西匯報,這就導致這些年安西對吐蕃軍的西擴一無所知。

  很多事情比較巧合,就在吐蕃準備了多年,準備開始對吐火羅大展手腳之時,唐軍也展開了對吐蕃軍的打擊。

  唐軍走的依舊是瓦罕走廊,大軍沿著播密川向西而行,抵達昏馱多城後再折道向下,穿過上千里的雪山峽谷,抵達護蜜國。

  護蜜國是一個產糧之國,也是唐軍最後一站休息之處,再向東走三百多里就是朅師國。

  唐軍一萬五千騎兵加上兩萬頭駱駝在崇山峻岭之間穿行,崑崙山和蔥嶺一帶,雖然海拔也在四千米以上,但它和青藏高原相比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主要以高山河谷地形為主,如果是翻越雪山,海拔就是四五千米,氣候寒冷,呼吸困難。

  可如果走在河谷內,海拔一下子就降到一兩千米,氧氣充足,空氣新鮮,植被充裕,河流也很多,行軍就比較舒服了。

  其實走護蜜國是繞道而行,多走了上千里路程,但最大的好處,就是基本上一路都在河谷行軍,只有一小段雪山高原。


  唐軍在護蜜國休整了三天,大軍開始掉頭東行,沿著一條河谷向朅師國浩浩蕩蕩殺去。

  這條路當年李鄴走過,在朅師國熬過一個缺糧的冬天后,李鄴帶著數十人來到護蜜國買糧食,在這裡遇到了蓮花生大師。

  這條幾百里的河谷是朅師國通往吐火羅的必經之路,吐蕃人極為重視,距離朅師國還是五十里,兩座堡壘矗立在前面,阻塞了唐軍的去路。

  幾名唐斥候剛剛靠近,立刻被石堡內的吐蕃士兵發現了,亂石飛射,一名唐軍斥候躲閃不及,被飛石擊中面部,鼻樑骨被打斷,滿臉是血,被其他幾名唐軍士兵救了回去。

  席萬里站在一塊大石上,用千里眼觀察數百步外的吐蕃軍堡壘,吐蕃軍堡壘位於高處,居高臨下,堡壘是用大石砌成,頗為堅固,分上下兩側,第三層頂台上似乎也有士兵。

  「將軍,他們點烽火了!」

  席萬里放下千里眼,旁邊一座堡壘上燃起狼煙,直衝谷頂。

  收拾這兩座堡壘比較容易,席萬里當即對副將荔非雷令道:「派三名神射重弩手,用箭雷炸塌堡壘!」

  對付這種堡壘,其實火炮是最合適的,但發給安西的改良版火炮還在路上,安西這裡還是長辮子火炮,軍隊普遍不太喜歡,他們更喜歡箭雷,方便實用,威力強大。

  當即有三名重弩手奔上去,每人配兩名副手,副手負責上弦點火。

  距離堡壘兩百五十步左右,他們找到了掩護點,三人各趴在一塊大石上,舉弩瞄準了右邊堡壘中層的窗戶,輔助士兵點燃了火繩。

  『咔!咔!咔!』三支重箭同時射出,精準地射進了窗戶中,瞬間三聲爆炸在右邊堡壘內響起,隨即滾滾濃煙從窗戶噴出。

  緊接著又是三支弩箭射出,同樣從中層窗戶精準射入,堡壘內再次響起劇烈的爆炸。

  「轟隆!」

  兩次爆炸使右邊的堡壘再也支撐不住,轟然倒塌了。

  三名神射手又準備射左邊一座堡壘,副將荔非雷大喊道:「不用射了,敵軍已經跑了!」

  神射手放下了重弩,數十名唐軍士兵奔過去查看,片刻大喊道:「吐蕃士兵都跑光了!」

  主將席萬里催馬上前去查看,左邊堡壘內都空了,裡面還有不少糧食和十幾頭高原驢子,吐蕃士兵果然跑光了。

  右邊的堡壘坍塌,到處是血跡,似乎炸死壓死了不少人。

  士兵們一起動手,將堡壘拆除,一共清理出三十八具吐蕃士兵屍體。

  但席萬里更感興趣的是吐蕃士兵的裝備,短劍、破甲、盾牌,基本上和十年前沒有什麼變化,也沒有弓箭,還是用皮兜子甩石。

  當然,吐蕃軍並不是造不出弓箭,而是普通單弓射出的箭矢穿透不了唐軍士兵的盔甲,幾乎沒有什麼殺傷力,經過無數次實戰後,吐蕃士兵還是選擇了傳統的甩石,至少石塊擊中頭部,敵軍會暈厥過去。

  唐軍在處理了三十幾具屍體和短暫休息後,一萬五千唐軍又沿著河谷繼續向數十里外的朅師國都城商彌殺去。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