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辦報初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21章 辦報初構

  這時,右相韋見素和新任禮部尚書王縉也匆匆趕來了,李鄴給他們賜了坐。

  兩人和高適打了招呼,便坐在一旁不再說話,他們顯然知道是什麼事情,天子事先和他們談過了。

  李鄴這才從御案取過一卷文書,韋皋連忙上前接過,交給高適。

  高適接過文書慢慢展開,他愣住了,這份文書竟然是《開元雜報》。

  《開元雜報》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的報紙,但它是一份通報,將每天的朝廷動態,比如天子旨意、任免名單以及奏章等等編撰印刷出來,分發給都台的各地進奏院官員,進奏院官員又派人騎馬送往各州。

  《開元雜報》可以說是大唐盛世的象徵,但沒幾年便停止了,一直就沒有恢復過。

  高適忽然明白了,天子是想讓自己恢復《開元雜報》。

  「陛下是想恢復《開元雜報》?」

  李鄴微微一笑,「也對,也不對!」

  高適不敢說話,李鄴又緩緩道:「朕不僅僅想恢復《開元雜報》,更是要超過它,不管是給官員們看,也要給天下百姓看,

  高適一驚,這怎麼能辦到?

  李鄴又笑道:「當然給天下百姓看是遠景,或許十年後才會出現,但現在恢復《嘉興旬報》卻是當務之急。」

  高適鬆口氣,看了一眼韋見素,韋見素笑著向他點點頭,高適連忙表態道:「卑職願為陛下分憂!」

  李鄴點點頭,「你聽朕慢慢說,你不要打斷,朕先把一些想法告訴你。」

  高適連忙點頭,李鄴沉吟一下道:「首先是這份報紙屬於中書省,朕也會任命你出任諫議大夫官職,其次這是旬報,初定每次印刷一千份,朕希望內容要豐富一些,不僅有政論,還有文學,然後朕希望你多培養年輕的辦報骨幹,以後為各種報紙的發行創造條件。」

  李鄴說完,笑問道:「有什麼想法?」

  高適沉思片刻道:「陛下說的三點微臣都銘記於心,微臣只是在考慮印刷的問題。」

  李鄴笑了起來,「這個問題王尚書會幫你解決,另外,有什麼困難,有什麼不解,可以直接向韋相國提出來!」

  李鄴就是很明確地告訴了高適,韋相國是你的頂頭上司。

  韋見素起身笑道:「高使君跟我們走吧!我們去官房好好商討一下具體辦報的事情。」

  李鄴是天子,他只管方向,具體怎麼做,那是下面的事情,做不好就換人。

  辦報是李鄴早就想做的事情,在蘭州金城他就在考慮了,當時是想讓李白來辦報,後面這個計劃取消,並非是李白能力的問題,而是李鄴發現它是一把雙刃劍,傷人更傷己,簡單說,如果當時朝廷跟他學會了辦報,那麼憑著朝廷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小小的河隴節度使肯定會在輿論戰中被打得落花流水。

  尤其朝廷動用輿論的力量狠批河隴軍對巴蜀和關中的占領,很可能就不會有現在了。

  所以在想通這一層後,李鄴果斷放棄了辦報的想法,改成讓李白去蜀中辦學去了。

  現在辦報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李鄴和政事堂商議時,一致想到了恢復《開元雜報》,《開元雜報》不僅是大唐盛世的標誌,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溝通朝廷和地方,讓地方官府能更好的了解朝廷的動態,從而加大朝廷對地方官府的管控。

  但李鄴想把報紙辦得更好,不僅官員們看,還要學生們也看,那就要加入文學內容。

  一位有朝官經驗,而且還要是名動天下的詩人,李鄴首先想到了李白和杜甫,但李白穩重性不夠,坐不住,杜甫為官經驗不足,李鄴隨後又想到了王維,但王維身體不好,還是父親李岱給李鄴推薦了高適。

  李鄴當即下旨,封高適為左諫議大夫,主管《嘉興旬報》的編撰發行。

  禮部尚書王縉帶著高適乘坐馬車前往朝廷的印刷館參觀。

  王縉和高適很熟悉,也是因為兄長王維的緣故。

  馬車內,王縉笑道:「本來我是想爭取把報紙放在禮部,可惜最終沒有成功,頗為遺憾!」

  高適也笑道:「我也覺得報紙由禮部來承辦似乎更合適,為什麼會沒有成功呢?」

  王縉苦笑一聲,「當時裴尚書對辦報興趣不大,我向他提幾次,他只是詢問了一下韋相國,韋相國說天子還在考慮,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然後前幾天我又主動向天子申請,天子答覆我,他並不是想辦《嘉興旬報》,天子希望由一個獨立的官署來負責。」


  高適一怔,連忙問道:「天子並不想辦《嘉興旬報》,這話是什麼意思?」

  王縉淡淡道:「天子已經給了說了三個原則,第三個原則就是這個意思,你還記得嗎?「

  高適想了想道:「培養骨幹,辦很多報紙?」

  王縉點點頭道:「《嘉興旬報》其實只是一個開頭,或者說只是一個試驗,天子給我說過,他想辦好幾份報紙,每天都有新報紙,給文人看的報紙,給官員們看的報紙,給普通百姓看的報紙等等,所以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官署來做,放在禮部下面不妥。」

  高適沉吟一下問道:「天子有沒有說過讓私人來辦報?」

  王縉搖搖頭,「目前應該沒有這個想法,以後會不會有不知道,因為這涉及到輿論,不過大唐總得來說比較寬容,只要劃下幾條紅線,比如不准攻擊天子等等,我個人覺得,將來可能會放開民間辦報。」

  高適長嘆一聲,「每天發行報紙,刻板子怎麼來得及?」

  王縉神秘一笑,「這就是我帶你去看印刷館的緣故,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他們來的印刷作坊就叫長安印刷館,是一家官辦印刷工坊,位於城西頒政坊內,長安的官辦印刷館有好幾家,但今天這家是最大的一座,占地五畝的大型作坊。

  目前的印刷還是以雕版為主,像文學著作、四書五經、佛經,以及考試試卷,不需要排版,內容不會改變,一下子印刷幾十萬份,雕版印刷當然非常合適。

  但像報紙就不一樣了,每天內容不同,每天都要排版,如果再用雕版印刷就不合適了,首先成本就受不了,一套板子上百貫錢,用一天就扔了,誰受得了?

  所以真正的報紙一定是在活字印刷的基礎上才能出現。

  但活字印刷又永遠替代不了雕版印刷,就說一套《三字經》,還有佛經,內容上千年不變,當然是刻一套板子,能用幾十年上百年,又方便保存,當然比活字印刷更實用。

  兩人走進印刷館,看見工人們在刷油墨,覆紙印刷,每一張桌前都十分忙碌。

  他們一直走到後院,這裡是刻板處了,管事打開門,裡面坐著數十名雕刻工匠,每個都在聚精會神地雕刻木板。

  管事帶著他們來到隔壁小房間內,他指著桌上的印刷雕版道:「兩位大人要看的,就是這個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