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劉明的謀劃,郭嘉的算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個時代,要讓他們接受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恐怕一時之間還難以實現,只能慢慢引導,先從百業無貴賤開始。

  即便如此,眾文武大臣都覺得夠顛覆的。

  劉明倒不是想把他們塑造成現代思維,也知不可能實現,眼前來看只是想讓他們能夠重視起基礎的生產生活,從而主動去推動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

  糧食充足、商貿興盛,百姓有糧有錢,自然就會安居樂業,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當漢朝的整體實力成為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時,外敵還敢入侵嗎?恐怕連入侵的念頭都不敢興起,只能納貢稱臣。

  當然,在劉明的規劃中,用不著等到漢朝發展到那個程度,只要這天下平定下來,他就會著手掃平外族之亂,什麼鮮卑、烏桓、匈奴、西羌、南蠻,統統掃平。

  包括西域諸國,也要納入大漢版圖。

  各族融合發展,儘可能地杜絕五胡亂華的慘狀發生。

  當然,這還需要中央集權強大而穩固,這都是後話。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劉明笑道,「眾愛卿家中都有田產吧,不妨春耕秋收之時到自家田裡轉轉,看看農人勞作,最樸實的智慧往往就在最簡單的生產之間。自己也可以活動活動筋骨,養尊處優不運動,身子骨也會出問題的。」

  眾人還是感覺思路有點轉不過彎來——什麼情況,還要讓我們這些朝堂諸公向農人黔首下問求知?我自己也要到田裡去干苦力活?

  「陛下真仁德之君。」荀彧深施一禮說道,「誠如陛下之前對微臣的教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下有如此仁君,實社稷之幸、蒼生之幸。」

  這些理念劉明曾斷斷續續跟荀彧、郭嘉提到過,此時此刻劉明再提百業平等、再提讓朝臣關注民生,立刻讓荀彧感慨起來。

  而且他見朝臣們都還沒有反應過來,只得出來給陛下幫幫腔,順便把陛下對他的教導一併展示一下,以彰顯陛下對自己的關愛和重視。

  「陛下仁德!」

  「陛下仁德!」

  「陛下仁德!」

  ……

  朝臣們紛紛禮讚。

  這讓劉明恍惚間有種錯覺,似乎回到了前世的某個聊天群或者論壇社區,有人起頭一個神評,後面就會有無數復讀怪跟評。

  這個時代的官場上亦是如此,哪有那麼多花樣百出的讚譽之言,大家都是復讀怪,沒詞的時候覆讀跟評即可。

  劉明對荀彧及時出來助場頗為滿意,眾臣看向這個年輕人也是眼睛一亮。

  「陛下聖明!」這時大司宗盧植上前道,「可是百業興盛也好,科舉取士也罷,都需要有強有力的大司徒主持,可是現在大司徒一職空缺,大司徒丞也剛剛被斬殺,還望陛下早選良臣,主持大司徒部。」

  劉明皺眉想了想,本來這個大司徒的位置是留給改過自新的袁家的,沒想到袁家這麼光棍,直接反了,現在大司徒以及大司徒丞都空缺下來了。

  這個位置極其重要,可以說管理著天下的主要政務,劉明其實想讓劉虞來擔任的,可是現在幽州剛剛平定張純、張舉叛亂,烏桓、鮮卑等族蠢蠢欲動。

  偏偏公孫瓚還在兗州平亂,如此複雜的邊州情勢下,如果軍政主官都不在位,極有可能發生大亂。

  眼珠轉了轉,心頭冒出一股壞水,劉明道:「傳朕旨意,幽州牧劉虞守邊平亂有功,升為大司徒,益州牧劉焉頗有才名,調任幽州牧,兩人交接後劉虞再來雒陽赴任。」

  盧植一震,隨即恍然,誠懇道:「陛下聖明!」

  旁邊的荀彧也瞬間明白過來,由衷道:「陛下聖明!」

  其他文武大臣有的已經察覺出了點苗頭,有的則還對此任命不明所以。

  劉明沒管眾人的不同表情,看了看荀彧道:「荀彧德才皆備,自應徵以來,隨朕南下破賊,如今又回京平定袁家之亂,頗有功勳,升任大司徒部長史,在大司徒劉虞未到任之前,負責組織協調大司徒部的各官員協同履職,讓大司徒這個政務中樞高效運轉起來,不得有誤。」

  長史要比丞低一級,乃是千石官員。

  劉明知道荀彧本事不小,但是眾官員並不知道,如果一步登得太高,眾人難免不服,反倒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還需要循序漸進。


  「謝陛下隆恩!」荀彧大喜,跪倒叩頭謝恩。

  在劉明的思路里是循序漸進,但在荀彧看來這個升遷速度已經很快了,這才剛剛出道不久,就到了千石大員,不但代表陛下對自己的看重,也代表了將來穎川荀氏將更加興盛。

  大司徒長史,目前是大司徒部在位的最大的官員了,很顯然,這就是往大司徒方向培養的,焉能不喜?

  劉明擺了擺手道:「起來吧,你自己主抓科舉取士,按照朕之前點撥過的,明日拿出一個章程來。」

  當務之機,還是選賢任能,讓已經處於半癱瘓狀態的大漢江山儘快正常運行起來。

  「微臣定不負陛下厚望!」荀彧再次叩首後這才起身。

  「眾愛卿一起回卻非殿繼續議事。」劉明說完看了一眼被鮮血和屍體鋪滿的明漢台基坑,轉身離去,向著卻非殿方向走去。

  眾文武靜悄悄地緊跟其後。

  荀彧就在劉明側後方,低聲道:「陛下深謀遠慮,已經開始謀畫西南之事了。」

  「這就要看劉焉是否聽話了。」劉明淡淡道。

  劉焉是第一個提出設立州牧之人,然後他自己擔任益州牧之後就當起了土皇帝,不聽朝庭調遣,甚至連稅賦都往朝廷交了。

  顯然是心懷不軌。

  而且劉明作為後來者,有一定程度的上帝視角,劉焉父子正是想要趁著天下大亂在巴蜀之地自立,而他之所以選擇益州,是聽說此地有天子之氣。

  所以劉焉所謀不小,只不過是後代太過廢柴,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劉明就是要借著調劉焉提任幽州牧的機會,試探一下,看看這個老小子是否願意遵旨,如果抗命,就說明其鐵了心要對抗朝廷,那麼接下來就會被劃入收拾對象。

  這時雒陽城外突然傳來激烈的喊殺聲,文武眾臣不明所以,有的臉上露出疑惑之色,有的則嚇得臉色煞白。

  今天就已經夠嚇人了,難道還有更刺激的?

  「眾愛卿勿疑,這是朕派兵清剿袁家餘孽而已,不必驚慌,靜等佳音即可。」劉明回頭看了看大臣們,笑道。

  眾人忍不住竊竊私語。

  不少人感嘆陛下算無疑策。

  經歷了這一系列的事件,朝中很多已經離心的大臣,此刻內心再次熱烈起來,這個朝廷還有救,江山社稷還能延續發展。

  他們看向劉明的背影,似乎覺得也高大了起來。

  ……

  雒陽城外,高覽、許攸率領著五千人陷入苦戰。

  ……

  事實上一個時辰前,天還沒亮的時候,郭嘉便與黃忠、許褚率兵三千離開雒陽城。

  剛走出里許,黃忠邊走邊建議道:「奉孝先生,賊兵勢大,我軍人少,當用智取。」

  「如何智取?」郭嘉淡淡道。

  「可以讓仲康在一險要之處設伏,黃某自去將叛軍引入伏擊圈,當可一舉殲滅。」黃忠自信滿滿地道。

  許褚眼睛一亮,道:「好主意。」

  郭嘉搖了搖頭,笑道:「計是好計,但是沒有用對地方。」

  「還請先生解惑。」黃忠疑惑地問道。

  作為一名降將,他是極其想要多立些功勞的,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顯然自己剛才的計謀無比精妙,又何來沒用對地方之說?

  就連許褚也疑惑地看過來。

  「這招對付莽夫還行,不過聽說叛軍中還有一位姓許的謀主。」郭嘉道,「郭某對此人不太了解,不過既然可以當這個謀主,想來是不笨的。他們是後續跟進的隊伍,他們能夠進入雒陽的前提是袁紹帶的先頭部隊按照先前的謀劃順利入城。

  「如果後續部隊看到有一支官軍攔截在前,對方至少是那個謀主肯定會想到,袁紹的先頭部隊失敗了。那麼不管面前這支官軍人數是多是少,他們都會選擇撤退,根本不會上當追趕,更不可能追到預設的伏擊圈。明白吧。所以郭某說計是好計,但是沒用對地方。」

  兩人恍然大悟,看向郭嘉這位年輕人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敬佩。

  他們三人歸順到劉明麾下的時間相差不大,幾乎是前後腳,都是劉明此次南征荊州時歸順的,都想立一番大功,甚至有相互較勁的勢頭。


  黃忠、許褚知道郭嘉是有些本事的,但是就軍事而言,他倆自然是看不上郭嘉的,武將看不上文官很正常,正如文官看不上武將一樣,何況郭嘉還是如此年輕,甚至還有些若不經風的模樣。

  一個文弱書生幫著陛下處理些政務才是正事,如何會跑來指揮軍隊?

  他倆嘴上雖然不說,但是對此次行動以郭嘉為主頗為不忿。

  不過轉念一想,陛下似乎一向很喜歡如此安排。

  在荊州之時,陛下就讓呂布和張飛的騎兵聽從文士戲志才的調度,取得不俗的戰績,直接打殘了袁術援軍,擊潰了孫堅敗兵。

  這都是天才,不能用正常的思維作對比,難道郭嘉也會有戲志才之能?

  不過現在,他們覺得這位年輕人是真的有兩把刷子的。

  「那我們就趁其不備,直接從正面殺過去。」許褚一揮馬鞭道,「許某可以提刀開路。」

  「仲康言之有理。」黃忠說道,「誠如奉孝先生所言,叛軍看到官軍必然心生懼意、無心戀戰,正是我軍大破敵軍之時。」

  「正面破敵自然可行,但損失較大,不是最優方案。」郭嘉道,「兵者,詭道也。不如我們兵分兩路,繞到叛軍後面,叛軍兵臨城下發現前部軍兵失敗後,必然急於撤退,屆時我等殺出,可以最小代價趁亂殺敵!不知二位以為如何?」

  「先生高見!」黃忠、許褚兩人深表讚嘆。

  當下官軍讓開主路,許褚領一半兵馬從右邊往後繞,黃忠與郭嘉領著另一半從左邊往後繞。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