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要麼為朕辦事,要麼滅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61章 要麼為朕辦事,要麼滅族

  每次打仗打的都是錢糧,而大漢如今最缺的就是錢糧。

  這幾年天災不斷,戰亂不斷,大量田地被荒棄,朝廷的稅收已經快要支撐不起正常的官僚體系運轉了,靈帝在位時想出了賣官斂財的餿主意勉力維持。

  劉明出征前查驗了一下國庫以及皇宮府庫的存量,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大漢朝已經處在了經濟崩潰的邊緣。

  好在查抄了何家、十常侍及其黨羽的家產,像何進和十常侍,雖然達不到富可抵國,但是每個人這些年的家資積累足以抵得上富裕州一年的財稅收入了。

  特別是像蹇碩、張讓、趙忠這些貪腐巨頭存在,家資甚至超過一個大州的年收入。

  前期劉明拍賣西園各類珍寶,也給庫府得了一大筆收入。

  有這些巨額財富入庫,雖然天下戰火連天,也足可以抵得上半年的支用了。

  出征之時,文武百官皆來相送。

  作為堂堂大漢皇帝的御駕親征,這隊伍看起來有點寒酸。

  沒有宦官、宮女跟隨,也沒有龐大的儀仗隊伍。

  一萬五千兵馬也只有三百黑馬義從和兩千西園軍還算得上比較齊整。

  呂布雖然英姿勃勃,光彩照人,但是身後的兩千騎兵看起來就有點雜亂不堪了,看樣子是練過,但不是很精,基本沒有騎陣可言,目前也就是處於能夠控制住戰馬的水平。

  無論是對比匈奴騎兵,還是對比漢室北軍的兩屯騎兵,無疑呂布這一支是最弱的,與張遼的并州狼騎更是沒法比,這讓統領過高水平騎兵作戰的呂布,感覺無比的蛋疼。

  剩下一萬黑山軍,不久前剛剛扔掉雜七雜八的傢伙什,換上了官軍庫存里僅剩的一些制式兵器和軍服,這些兵器也是五花八門,只能是善使一樣兵器的編在一起,要說彼此間能夠配合形成多少戰鬥力,誰也不抱多少希望。

  至於盔甲更是沒有,屯長以上的可能會有一副皮甲,士兵就是穿個號衣而已。

  至於武將方面,除了擔任貼身侍衛的史阿、何曼之外,就是呂布和張飛了。

  這就是大漢皇帝帶出來的兵馬,讓人看著心疼而擔憂。

  新任大司空丞楊彪對劉明低聲道:「陛下,微臣已經審問過袁隗了,並作了一些初步調查,據微臣了解,袁術造反並非袁隗指使,但是袁術就任楊州刺史、孫堅就任荊州刺史一事,袁隗曾經走過蹇碩的門路。」

  其實這些事劉明已經昨晚從王越那裡得到了部分印證,因為蹇碩做的很多事王越都是清楚的,袁隗與蹇碩在一起只是利益交換,並沒有謀划過一起對付皇帝。

  他現在已經徹底搞明白了,當初派袁術回汝南徵兵是袁隗的主意,但袁術攻擊南陽與袁隗無關。

  讓袁術任揚州刺史、孫堅任荊州刺史,這都是袁隗的主意,但是袁術和孫堅劫走皇子劉協以及後面的造反,與袁隗無關。

  但是袁隗始終有著將袁家做大的欲望,讓袁術到汝南徵兵,無非就是想著在當時董卓進京的混亂局面之下,讓袁家能夠趁勢而起,更進一步。

  而讓袁、孫兩人主政一方,也無非是想讓袁家在蹇碩亂政或者賊兵攻打雒陽的亂局中贏得主動。

  當然劉明也早已知道,當初招董卓進京,就是袁隗、袁逢兩兄弟的主謀,只不過董卓沒按照他們的套路出牌,再加上劉明的從中搗亂,這才逼反了董卓。

  袁隗雖然未反,但是他的眼裡只有袁家,朝廷利益是放在其次位置的。

  但是袁家樹大根深,現在大漢四處漏風之下,硬撼這棵大樹事必牽扯甚廣,還不是合適的時機,而且袁紹還在函谷關領兵,袁基還在負責新稅制的推行,這事關今年大漢的稅收問題。

  這時袁基走了過來,撲通一下跪倒在地,未曾開言淚先流,「陛下,袁術此賊造反,袁家有管教失當之責,雖然袁家已與其劃清界限,斷絕一切關係,但畢竟有責在先,難辭其綹。只是叔父年事已高,恐難堪刑獄之苦,微臣願替叔父受罰,請陛下開恩!」

  劉明看著涕淚橫流一副忠孝兩全模樣的袁基,笑了笑,這傢伙看似老實,其實鬼得很,也在耍小聰明。

  袁術造反,這件事如果追究起來,袁家滅門都不為過,但是袁基卻把袁家的過錯說成是管教失當,這個就輕了很多。

  「袁隗作為袁家家主,其罪難辭。」劉明冷哼一聲道,「你作為袁術的兄長,難道便沒有責任嗎?你自己的罪責朕還沒有追究,還想著替別人擔責?你哪來的底氣?」


  袁基被訓斥得一個激靈。

  劉明又轉向楊彪,道:「袁隗有什麼想法?」

  楊彪急忙道:「袁隗想表達的就是兩個意思,一是袁家沒有參與叛亂,也永遠不會叛亂;二是袁術叛亂,袁家確實有責任,這一點袁家也認,願意戴罪立功。」

  劉明:「他想要如何戴罪立功?」

  楊彪:「一是為陛下在嘉德殿廢墟修建明台,二是動用袁家所能動用的所有資源,努力在入夏前摸清各地真實的人口和田畝數,並做好新稅制的解釋宣傳,為秋收後的收稅做好準備。」

  袁隗到底還是老狐狸,一下子撓到了劉明最為關注的軟肋上。

  劉明皺了皺眉,看向跪在地上的袁基,略有些惆悵地道:「修建明台?可是宮中帑藏不足……」

  本來他確實想修一座高台,將嘉德殿的舊址徹底壓在下面,讓人逐漸遺忘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但是自從查看了宮中庫府,他就有點猶豫了,缺錢啊!

  袁基突然說道:「陛下,袁家為表忠心,願意獨立承擔修建明台的一切支出,不需要宮裡往出拿一個銅錢。」

  很明顯,這是一個花錢買平安的做法。

  劉明點了點頭,鄭重地問道:「朕問伱兩件事,你要如實回答。一,入夏前能不能摸清全國的真實人口和田畝數?二,秋收後能不能按照新稅制把稅收上來?」

  袁基在那裡直吡牙,良久之後才道:「這個需要陛下給權,陛下要明確那些不如實申報田畝數、不按新制交稅的農戶特別是世家大戶的處置辦法,這個處置權不一定給袁家,陛下另派一支稅吏也可以。」

  袁基學聰明了,這個時候既說出了困難所在,又不給人留下要權的印象。

  「讓袁隗擔任大司徒丞,暫行大司徒之職,拿出一個具體意見,給袁家一年期限,若是這兩件事辦不好,今年底袁家一併問罪,告訴袁隗,事關袁家存續,他自己看著辦。如果幹好了,大司徒的位子,朕給他留著。」

  劉明說著,當場讓大司宗盧植擬了一道旨,自己蓋上御璽,讓楊彪親自把聖旨交給袁隗。

  袁隗本來的職務是司徒,就是萬石的職務,如今擔任大司徒丞,只是兩千石,可謂狠狠地降了一大級,但新稅制推行事關袁家的存續,不容他不賣力。

  袁術的造反無疑又遞給劉明一把刀,而刀刃就架在袁家的脖子上,只要個這龐然大物不聽話,隨時可以一刀落下。

  劉明當然知道新稅制難推,主要的阻力就是那些世家大閥,那就讓當今第一世家賭上家族的命運來全力推行吧。

  要麼傾盡全力落實劉明的旨意,還能得到大司徒的高位,要麼袁家從這個世上消失,相信他們會做好正確的選擇。

  這也算是恩威並舉。

  告別群臣,劉明率部南下,直奔荊州的南陽郡。因為這個郡緊挨著司隸校尉部,距離雒陽很近。

  劉明之所以如此倉促出兵,就是為了不讓孫堅、袁術兩人坐大,也不給其他州牧照貓畫虎一齊造反的機會。

  未必需要馬上就交戰,立刻就滅掉這兩股勢力,只要皇帝親征的姿態擺出來,就能震懾住大多數蠢蠢欲動的州郡,讓他們按下躁動的心,暫時保持觀望狀態。

  但是一萬五千的人馬還是太少了,他回頭看了看不算怎麼齊整的隊伍,臉上露出苦笑。

  這一仗的風險在於,如果這次御駕親征敗了,那麼必然導致更多的州郡響應造反,朝廷進一步失去對天下的掌控力。

  但如果勝了,而且是比例懸殊的以少勝多,全天下就會輕易判斷出,當今陛下英明神武,造反沒有出路,只能收起小心思,乖乖地服從朝廷的管轄。甚至會連帶著讓各大世家也安份守己。

  當然,這次出征,劉明也不打無準備的仗,呂布、張飛雖勇,但畢竟雙拳難敵四手,但是他知道他所徵召的賢能之士快要到了。

  如果有許褚、典韋、趙雲、黃忠這等猛將,再加上郭嘉、荀彧、荀攸、戲志才、徐庶這等賢能輔佐,又何懼孫堅、袁術?

  據探報探知,孫堅、袁術每人大概聚集了五萬人馬,除了一直帶在身邊的幾千心腹親軍之外,剩下了幾萬人全都是臨時拼揍起來的烏合之眾,就戰力而言,還真就未必能比得上黑山軍這種為禍多年的悍匪。

  在文臣、武將以及兵員素質都碾壓對方的情況下,足可以補充人員數量不足的弊端。

  一路上大軍行走得並不快,劉明讓呂布一邊行軍,一邊訓練他的騎兵,增加騎戰能力。


  南方缺少騎兵,只要呂布的這支騎兵不是很low,那麼就能保證對南方軍隊的威力壓制。

  但劉明很快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這些騎兵落馬率太高了,往往沒交手幾下就從馬上掉下去了,就在這行軍練兵的過程中已經有四五人因此落馬受傷,失去征戰能力。

  這怎麼能行?

  「訓練時間太短,他們的騎術太差了。」呂布氣得呼呼直喘粗氣,無奈地道,「要是給末將一年時間,保證能將他們練成精兵!」

  劉明看了半天,忽然笑了,道:「或許有個速成的辦法可以補救。」

  「陛下有何良策?」呂布驚訝地道。

  要說這天下誰最會練騎兵,呂布自信自己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陛下雖然也大略懂一些行軍打仗,但是怎麼可能有騎兵速成的辦法?

  這一點呂布是不相信的。

  「大軍行至何處了?」劉明大聲問道。

  「陛下,已經進入南陽郡,前面那座山便是堯山。」何曼回答道。他對這裡的地形比較熟悉。

  「就在堯山腳下依山紮營。」劉明吩咐道,「立刻派人到附近各郡徵召鐵匠、收購精鐵,朕有大用。」

  本來隨軍都有民夫、鐵匠負責後勤保障,但是要完成劉明的構想,這些隨軍鐵匠還是太少了。

  呂布不知道劉明要幹什麼,但事關他騎兵的戰鬥力,不敢怠慢,於是立刻派出騎兵,往周邊各郡尋找鐵匠和精鐵。

  劉明甚至寫了一道旨意,緊急派人回雒陽去調撥精鐵、僱傭京城的鐵匠前來堯山。

  大營剛剛扎住,呂布就急不可耐地前來詢問:「陛下能否透露一下騎兵速成之妙策?」

  劉明站在中軍大帳前,道:「把你的戰馬牽來,再拿一隻馬鐙過來。」

  呂布不知所以,牽來自己的戰馬,另一隻手裡拎著一隻馬鐙,「請陛下明示。」

  劉明一看,哭笑不得,「你的戰馬上沒有配馬鐙嗎?」

  這幾天的觀察,劉明注意到這個時代的騎兵是有馬鐙的,但只是單邊馬鐙,作用只是為了上下馬踩著方便而已,真正在戰鬥中的作用則沒人在意。

  「嘿嘿,末將騎術精湛,豈會用馬鐙輔助?」呂布說著一抓馬的鬃毛,便躍上馬背,兩條腿緊緊夾住馬腹。

  劉明算是見識了什麼叫飛身上馬。

  果然不需要馬鐙。

  「你把這隻馬鐙掛在馬鞍左邊,再找一隻馬鐙掛在馬鞍右邊,你再騎上試試。」劉明道。

  呂布覺得更加莫名其妙,我上下馬不需要藉助馬鐙,還安裝這個累贅做什麼?

  他更不明白的是為何要在右側安裝馬鐙,通常騎手都是從戰馬的左側上下馬,右側加裝馬鐙既不好看也不實用,這不是胡鬧嗎?

  但是陛下有旨,他不敢抗拒,不一會兒從下屬的戰馬上解下一隻馬鐙來,拴在自己戰馬的右側,騎著來到中軍帳前。

  劉明一看,撲哧一下笑出聲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